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73458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综合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7分)美是什么?美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pn b气势,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美是体育健儿凌飞时在空中划出的优美曲线,从容不迫,xio s优雅;美是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情诚恳的心怀,求真求实,坦荡无私的心胸;美是托尔斯泰明亮犀利的眼眸,意趣盎然,直戳要害;美是郦道元笔下三峡绚丽多姿的画卷,重岩叠嶂,素湍绿潭;美是 , ,。(1)给加点字注音。(2分)所向披靡(m)意趣盎然(n)(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pn b(磅礴)xio s(潇洒)(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要求内容出自本册课文)(3分)答案:(示例一)母亲的善良仁慈、宽容、大度的性格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示例二)居里夫人实验室里淡蓝色的火苗明亮安静美丽动人2.下面语段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4分)当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我们有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中国青年。曾经,中国人的勤奋改变了自身的境遇,改善了家庭的生活,也拥有了国家发展的奇迹。我们相信,今天的中国青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必将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答案: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句将“拥有”改为“创造”。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B)发射时间定在凌晨。火箭,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喷射的火焰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A.B.C.D.导析:B叙述火箭发射时的情景,应当按照时空顺序排序。4.按要求默写。(5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5.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7分)(1)下面是刘明为本次活动写的一篇消息,可是他不会设计标题,请你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校图书馆、校办公室、校宣传部联合举办,目的是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引领学生远离屏幕,亲近书本。(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2分)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年份所占比例调查内容2013年2014年2015年不喜欢阅读42%32%20%喜欢阅读阅读纸质书籍20%23%24%用手机、电脑阅读38%45%56%(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3分)答案:(1)(示例)学校开展“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活动(2)(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3)(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答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3分)答案:(示例)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烽烟笔直向上,黄河边上的落日,此时正圆。此诗句写出了大漠奇特壮丽的风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8.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2)余告之故(缘故,原因)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D)A.过岐亭人非圣贤,谁能无过B.适见焉见往事耳(孙权劝学)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D.余谪居于黄求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导析:DA项,经过/过错;B项,遇见/了解;C项,神情/企图;D项,在。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译文: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呀,为什么在这里?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答案: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2.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人生际遇: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排遣方式: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参考译文:【乙】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士都敬重他。年龄稍大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凭借读书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呀,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神情。(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冬日香山梁衡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q)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略有改动)13.文章第段描写了冬日香山的主要景物特征及其给人的感觉,仔细阅读文章,补全下面图表的内容。(2分)总体感觉:空落落,清静草木山石特征:(1)草木去而山石显松柏的特征:(2)绿意盎然,生机蓬勃作者的心境:澄静安闲14.文章第段在写冬日香山时也写了香山其他季节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通过对比,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表现作者对香山冬日虚空境界的热爱之情,也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15.仔细阅读第段,在作者的笔下,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春夏秋的香山又给人什么样的美感?(4分)冬日香山: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春夏秋的香山:妩媚、丰腴、绰约的美感。16.文章第段“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3分)答案:(示例)人要有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褪尽繁华,坚守正义,不畏艰难,不怕磨难,只有这样,才能立于天地之间,才能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意思对即可)(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厉彦林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总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赶快回老家,一家老少团聚,吃几顿合口味的庄户饭,尽情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欣赏山乡没受任何污染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自然景色,感悟宁静淡泊、淳朴温厚、慈善平和的心境。我在外工作近30年,每次回老家,爹总是早早跑到集市上,买回各种各样还沾着泥土、露水的蔬菜、水果等,娘总会做上满满一桌子饭菜,还反复地劝说:“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岁月沧桑,地老天荒。一年年走过来,我和几个妹妹都长大了,爹娘也被岁月催老了。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献给爹娘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冷清的院子会立刻温暖起来,平淡的日子会顿感五彩缤纷。当下,人们常谈论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回家吃顿娘做的饱含母爱、热气腾腾的饭就是一种幸福。这些年,春节放长假,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回家过年。守着年迈的爹娘,仔细聆听母亲的唠叨,欣赏父亲下地耕作、打理菜园,放心地品尝、慢慢地咀嚼、尽情地回味娘做的饭。在家的日子,娘总会把积攒了一年的好东西纷纷拿出来,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顿顿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像招待远方尊贵的客人。吃饱了,娘还逼着再多吃几口,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塞进我们的肚子里。娘看着我们吃得打饱嗝或者满头大汗,便会开心地笑了。说实话, 我这些年在外工作,也吃过一些山珍海味,有些娘肯定没见过、没听说过,更没吃过。可娘还是执拗地为我做她认为世上最好吃、我应该最爱吃的东西。多少次,我凝望着娘满头的银丝、满脸的坎坷与风霜,泪水相伴着感激与感动在眼眶里打转。情真意切的母爱刻骨铭心、魂牵梦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更加牵挂和依赖亲人,更加珍惜与爹娘团聚的日子。记得那年大年初三,全家大鱼大肉吃腻了,我就自告奋勇要炖萝卜吃。响应最快的是娘,其实娘也不相信我做的菜会好吃。自家过冬的大萝卜又大又脆,我洗净切成块状和排骨混在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炖,临出锅前放上些许辣椒、香菜和味精,趁热盛出来,口感确实不错。娘尝了几口,自豪地说:“好吃,儿子做的白水煮萝卜也好吃!”言语中透出一种幸福和满足。年幼时体会不到在那贫寒的岁月,娘在烟熏火燎中忙碌着做饭的无奈与辛苦,当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对父母的恩情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多少次劝告、提醒自己:一定用心孝敬父母,但连偶尔为爹娘做顿饭这样简单的事都做不到,心中常怀愧意和歉疚。节假日,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是一次幸福而快乐的旅行。(选自人民日报)17.文中第段的画线句:“其实幸福很简单”。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简单”?(请用原文回答)(2分)答案:回家吃顿娘做的饱含母爱、热气腾腾的饭就是一种幸福。18.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爹娘”运用了哪些描写?试举一例。(3分)答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示例)语言描写: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19.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分)答案:题目用具体的事情诠释了亲情,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20.面对“我”的“白水煮萝卜”,娘的表现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答案:自豪、幸福和满足。(示例)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少,只要儿女能时常回家,他们就会很幸福。21.“只要献给爹娘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冷清的院子会立刻温暖起来,平淡的日子会顿感五彩缤纷。”你一定有过温馨的问候或者是甜美的微笑请用你的笔把它描述下来吧。(3分)答案:略(提示:一定要写出具体的问候、微笑,或者具体的其他细节,语言要通顺,有真情实感。)三、写作(50分)22.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当明艳的鲜花映入眼帘,当鸟儿鸣叫在枝头,当溪流奔向海洋你对大自然赋予的这一切有着怎样的感悟?你不觉得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和美好吗?它们陪伴着你、哺育着你、启发着你、引领着你请你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500字以上;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