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651569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弹力》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 1 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是高中 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 就地位而言 学好弹力既可以巩固加深对力的理解 同时又可以为学好摩擦力做好铺垫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知识的外 延来看弹力在本章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 通过对初中内容的学习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 是不够深入 知道支持力 压力 拉力都是弹力 但是不能够概括其产生的原因 不能确 定弹力的方向 从思维发展特点角度 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 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 望 思想上 心理上还不太成熟 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 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 思维上 从能力角度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 类比 概括 组织语言表达物理定义的 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形变 弹性形变的概念 理解弹性限度 2 知道弹力的定义 产生原因 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3 能够确定常见弹力的方向 4 探究形变与弹力大小的定性关系 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利用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使学生知道 放大 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弹力产生原因的过程中 把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 体会物 理规律的价值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过程 1 导入 情景引入 设计问题 首先我通过复习力的定义 以及重力的产生原因 引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涉及弹力的 实例 通过大屏幕展示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各种情况力在产生原因上的共同点 2 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由于问题设计难度较大 所以学生不可能把弹力产生原因一次概括全面 先通过学生 观察 思考 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指出弹力产生的前提 接触 形变 直接给出形变定义 初中已有介绍 通过演示手拉橡皮筋 手压橡皮泥区别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通过橡皮筋的形变介绍弹性限度 通过图片的前三种情况 结合扭转海绵的演示 给出形变类型 弯曲形变 压缩性 变 伸长形变 扭转形变 扩大学生知识面 对涉及形变的知识掌握的更全面 在分析书和桌面作用过程时引出微小形变 通过微小形变的演示 明确形变的存在性 同时说明 放大 的方法是物理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在介绍完有关形变的知识后 再回到关于弹力产生原因问题的分析上 结合手压弹簧 的实例引导学生找出弹力产生原因的第三个关键词 恢复原状 说明弹力是从力的产生原因角度定义的 总结出弹力的定义 让学生找出身边存在的弹力 使物理和生活联系紧密 在分析弹力的方向时 仍然从弹力产生原因上找答案 由关键词 恢复原状 得到 受力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通过随堂练习 1 总结出常见弹力具体的判断方法 绳给物体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 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同时加深对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 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的理解 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引导学生直接找到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 强调表达式中 x 和 k 的物理含义 3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从知识 方法两个角度进行 通过巩固练习 2 加深对主干知识和易错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 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胡克定律 F kx 中 x 指的是弹簧的长度 D 绳对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 课后作业及设计意图 课后作业 1 课本 56 页 2 3 4 题 2 画出小球在以下三种情况中所受弹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 通过课本 56 页 2 3 题补充弹力中 点面接触 弹力方向的具体判断方法 通过弹簧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定量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由于时间关系 课 堂只能给出实验结果 所以要通过下节课对课本 56 页 4 题的讲解 补充胡克定律的探究方 法 同时加深对胡克定律的理解 对于弹力是否有无的判断是以后受力分析的一个难点 有些微小形变不易观察 所以 我想通过课后作业 2 在下节课讲解的过程中总结出是否产生弹力的另外一种判断方法 假设法 同时通过此题强调对于这种球面与平面接触的情况 弹力方向垂直平面的同时 也一定垂直球面 即弹力沿过切点的半径方向 课后反思 这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 我通过生活实际内容引入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 引起学 生有意注意 设计合理的探究内容 让学生在推理 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 的迁移能力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使学生成为教 学活动的主体 在顺利呈现了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同时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相应的回应 及启发 完成了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 不足之处是 在演示微小形变的环节 微小形变演 示器和通过玻璃瓶观察微小形变仪器的使用有些重复 只选择一个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节 省些时间 不至于再讲胡克定律的时候过于匆忙 这是我下次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注意的问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