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化学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变”糖水B树根“变”根雕C葡萄“变”美酒D河水“变”冰块2 .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D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3 .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干燥的O2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食盐C用1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配制200mL医用酒精D用10mL量筒量取9.0mL的水4 . 根据化学方程式2A+Na2CO3=2B+H2O+CO2,推断B与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是A18B22C44D625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B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出现白色浑浊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6 .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D该反应体现了C的还原性7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93462反应后的质量/g11待测2820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8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建设高速铁路网,形成绿色环保的交通大动脉B垃圾就地焚烧,减少运输成本C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D植树造林,绿化城市9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10 . 下列关于2CO + 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11 .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2 . 下列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含有多种原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含多种离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13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过程示意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A反应I中CO2发生了氧化反应BX是一种单质,该物质是氢气C在一定条件下,I中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水D该成果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减缓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14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8:915 .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2NBAgCHDMg2+16 .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3C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2gD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17 .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 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 2、图 3 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 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 是集气瓶内初始 压强,p、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B由图 3 不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燃烧匙内所装红磷和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P=0.79P0,P=P0 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固体,而木炭燃烧生成气体18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添加酒精C检验CO2是否收集满D过滤19 . 漂白粉中的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2B+3C+4D+120 .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资源极其丰富,不存在水危机B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填空题21 . 用符号填空:5个一氧化碳分子,硫酸镁,铜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2 . 从不同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既属于_物,又属于_物,也属于_物。23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24 . 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序号填空:A B C D(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_;(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3)表示阳离子的是;(4)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_;(5)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粒子是。三、实验题25 .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会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研究气体、利用气体的基础。请根据下国回答有关问题:(1)从上述仪器中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仪器写出它的名称_,简要写出它的用途:_。(2)在常温下实验室欲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为了便于调控反应的进行,可以对发生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你的改进措施_。(3)请写出一种用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发现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4)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填序号)。A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乙炔气体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C石灰石与稀盐酸常温下制二氧化碳(5)和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26 . 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实验请回答:(1)实验I中仪器的名称为_,瓶中加入少许水的原因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2)实验II为电解水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气体a是_(填名称),在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3)实验III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冷却到室温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27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28 .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进行初步探究。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根据实验目的推测A装置的作用是_;实验开始后, B玻璃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如果实验取得预期效果,该实验能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_。小组同学认为用F装置加热竹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物,也能得到结论,依据的现象是_,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两组实验中的碳都发生了_反应。四、简答题29 . 某学生为了使过滤操作能自动添加液体,设计了“自动加液过滤器”,如图所示。在倒置的烧瓶中盛放待过滤的液体,液体从“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为使液体顺利流下,还需插入“空气导入管”与大气相通。(1)“空气导入管”下口应在滤纸边缘下方,上口应在_。A 待过滤液液面上 B 待过滤液中(2)试简要说明自动加液过滤器的原理:_。五、推断题30 . 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A反应放出热量,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G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在日常生活中好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六、计算题31 . 实验室用34g过氧化氢溶液和0.5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_?32 . 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入足够的钙。市场上某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进行计算。XX钙片(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钙(C6H11O2)2Ca)每片含:(C6H11O7)2Ca 0.2g(用量)每曰2次,每次1片(1)葡萄糖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_。(2)葡萄糖酸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4)按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够补充的钙为_mg。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题1、2、3、4、三、实验题1、2、3、4、四、简答题1、五、推断题1、六、计算题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