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57033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步步高-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托的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 , 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美。 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 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 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C应为:对历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32咏怀古迹(其三) 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 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昭君是绝代佳 人,远离汉宫,身死异国;诗人是才华横溢,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所以诗人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33桂枝香金陵怀古 1金陵悲恨相续2杜牧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那些沉醉 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3C词人矛头指向的是统治者,并非商女4词中用 “繁华竞逐”四字揭示了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的根本原因。没有。“漫嗟”句就是批判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 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DA“樯橹”是借代,B形容的是周瑜形象,C应是作者神游故国2这些词是:乱、 穿、惊、拍、卷等。作用是: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3年轻有为(或少年得志), 气宇不凡(或英气不凡、从容潇洒、风度儒雅、风流俊雅等,必须是形貌气质),指挥若定(或大智 大勇,胆略超人等,必须是指挥才略方面),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 慨(或失意感伤之情)。 4苏轼倾慕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建立伟业,而自己年已四十有 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一一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 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5这首词上阕寓情于景,通过对赤壁四周景色的描写和赞 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引出下阕主要对人物事迹的描写和赞美。在对周瑜形象刻画 中作者倾注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感慨。写景、咏史、议 论、抒情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用孙仲谋的典故是要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 能。(2)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其用意是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2佛狸祠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民俗就安 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国臣民。词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们忘记历史的隐忧和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C正确的理解是:有廉颇那样的愿为国效力的人才却不被 重用4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并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故土。二人都是从百战中开 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偷安江左、忍耻忘仇的怯懦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对照。 36双调蟾宫曲咏史 1前赤壁赋2功盖三分国3C“描绘”表述不当;也非比较,应改为“歌颂”。 37北陂杏花 1“绕”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 2花影3cA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B出自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虽有对比,但表现的是海棠矜持、自重和谦让的品格;C出自郑思肖寒菊:D出自司马光客中初夏,虽有对比,但“向日葵”比喻新主。4(1)“北陂”僻静,“南陌”繁华;“北陂”空寂,“南陌”热闹。(2)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碾成尘土。(3)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38孤 雁 , 1孤飞鸣声念群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一只不饮、不啄,悲伤而执着地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诗中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表达了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3尾联意思是野鸦们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这里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执着。 4(1)颔联用“一片”和“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2)颈联用“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39画 鹰 1思、似、可、堪2A应为先刻画出鹰的肃杀之气,点明“画鹰” 3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鹰飞动的神态,搏击的激情,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40孤 桐 1表现了桐树挺拔、正直、茂盛、虚心、愈磨愈坚的品格特征。 2B本诗结构简单,只有描写和抒情两部分,没有遵循一般的“起、承、转、合”结构3作者托孤桐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这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41红 梅 1尚余孤瘦雪霜姿2C联系上联可知,“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赏3A表达的是不愿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4苏轼批评老诗人品评梅花不重品格(或神韵),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评判红梅。苏轼认为红梅不只有内在的孤傲高洁,还有外在的自然随和、不故作不凡。或答:红梅虽神韵上不同流俗,但外在的形态并不咄咄逼人。这正是苏轼的性格:清高而不孤介、傲岸而不怪异 42醉落魄咏鹰 1意思是人虽然年华老去,但意气仍然昂扬,因为人间还有奸佞小人、恶人(闲狐兔)。2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或烘托)了鹰的形象。 3“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43春行即兴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描写的都是宜人之景: 绿草、芳树、山泉、鸟语,且静中有动,透着荒寞之感。 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44雨过山村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家忙的气氛。 3(1)村妇是喜欢戴花的,这句用一“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就把农家倍忙的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2)“无人采”表明村妇们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村美好的生活情趣。所以这个“闲”字,可谓独具匠心,兴味尤饶。 4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晋陶渊明饮酒归去来兮辞2首联描绘出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相宜的秋景特点。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浓,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表明溪水每日每时都在喧响,给静谧的寒山平添了无限生机。 3颔联写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闲自得的神态、超然物外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尾联写裴迪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46题义公禅房 1深秀、寂静、阴凉、清新、幽雅。 2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 3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诗中义公诵读莲花经,意在称颂义公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47客 至 , 1首联写出了草堂绿水缭绕、临江近水、飞鸟不绝的一派春意盎然的田园环境。“但见”二字道出了作者田园之间的闲逸,却也有一丝“只见群殴”的寂寞。 2(1)说明诗人对来客的重视,表明自己与客人的友谊非同一般;(2)也表明很少有客来,映衬首联的寂寞感。3D时间上写迎客和待客的全过程,诗中无早晨黄昏的具体交代4(1)选取了酒菜欠丰和呼邻陪饮这两个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细节。(2)a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Ib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感受到宾客之问的融洽气氛c请邻翁作陪这一细节,可以想见,两位挚友喝酒喝得畅快、兴奋、无拘无束。 48暮过山村 lI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49从军行(其二) 1不矛盾,边塞军营特有的乐器不管弹奏什么乐曲,对于远离故土亲人的戍边战士只会引发思乡的愁绪。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3(1)有挑逗、招惹之意。在本诗中,尽管征戍者烦闷静商,愁怨厌战,却被“新声”诱惑。(2)为排 遣,寻解脱,他们既想听又犯愁,边起舞边遐思,“新声”撩起他们的兴致,也撩起他们的愁思。 50从军行(其五) 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3(1)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2)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为了突出我军的神勇。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红旗指引的这支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敢营。4一是以气候之恶劣烘托军情之紧迫(在沙飞石走、遮天蔽日的时刻,唐军尚要离营出征,可见军事形势之危急万分);二是以唐军半卷红旗、戎装疾进的情景衬托其旺盛的士气和昂扬的斗志。 。 51夜上受降城闻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闻芦管悲声芦笛触动征人思乡之情3先从视觉形象着笔,写月下边塞荒寒的景色,这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再从听觉形象渲染,描摹牵引征人思乡之情的笛声。全诗就是通过雪、月、芦笛声这些意象,把景色、声音、情感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52从军行 1五言律诗借代2自然环境;侧面烘托3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力图报效国家的心愿(意思对即可)4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前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激烈悲壮。 5首联采用实写的写法,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虚实结合,使全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3塞下 曲 1表现边塞环境的艰苦。 2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自夸贬抑4“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4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城欲摧”以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C诗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只是从颜色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3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4故事:(1)荆轲刺秦王,(2)易水诀别。诗句:(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5渔家傲 1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的全部秋景。 2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3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 念家乡的苦闷。 4示例一:在层峦叠嶂的环抱之中,长烟下,残阳里,一座孤零零之边城紧紧地关闭着城门,这是多么苍茫凄凉的景色,多么严峻沉重的气氛!示例二:在悠悠的笛声中,在银也似的白霜前,将军难以人寐,只见眼前的将士们在偷偷拭去思乡的眼泪,而自己也是白发银须,这是多么令人感伤的意境啊1 56谢亭送别 1送别情景解行舟2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3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或答:先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离之悲;后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之哀。 57送魏大从军 1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2“横”,横亘,写出了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接”,连接,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 3这首诗的尾联用东汉窦宪将军燕然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魏大能像窦宪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以此抒发诗人自己一片忠心报国的情怀。 4(1)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以此勉励友人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2)一把魏绛“和戎”改为“从戎”,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恰好魏大也是姓魏,这就隐含了对友人杀敌建功、保卫边疆的期望。(3)颔联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表达出来,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感,又表达了为国立功的宏愿。 58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夜晚一拂晓室内一室外2“吐”“对”两字最传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着一“吐”字,使人想到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视青烟出神的神情;用一“对”字,似乎除了举杯劝酒之外,已没有什么话可以相慰的了,看似冷冷相对,实则于沉寂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一联好像专写夜空,实则关合夜宴。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人却没有散去。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59渡荆门送别 1平野开阔,江水奔流喜悦开朗2D 3故乡水万里送别,情深意长;怀念故乡的浓厚感情4“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或答:“随”“入”将山水拟人化,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描述生动具有,使人切实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60送友人 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2。比喻手法。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比喻(象征亦可)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答: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 情。3诗人寄情于物,借和主人心意相通的那匹马萧萧长鸣,并以此结尾,更能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内心的痛苦。 4意象鲜明,表意贴切。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如“孤蓬”这一意象,“蓬草”已传递友人前路漫漫而迷惘之“意”,着一“孤”字,更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怜惜之情。 61赋得暮雨送李曹 1天气;时间2雨依依不舍(或:惜别离愁)3B最后一联诗句不是含蓄的,而是喷涌而出、直抒胸臆的4例示:这两句诗描绘了眼前实景: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快飞;同时又借此景,表达了深沉含蓄的离愁别绪。沉重的船帆暗喻着送行者心情的沉重,羽湿而行迟的飞鸟,是远去行人犹豫的写照。 62送魏万之京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渲染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悲秋和离愁的心境。 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4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联,先说朋友要走,再点明昨晚的景象,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或:如第二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突出“鸿雁”、“云山”这一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点出是“愁里听”和“客中过”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唤起人们的共鸣。 63鹧鸪天送人 1王维渭城曲(或送元二使安西)2(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2)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3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64除夜作 1岑参边塞七言绝句2客居他乡 孤寂怅惘的思乡情怀。 3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更能表达自己“倍思亲”的情怀。 65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乐天香山居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1)当时诗人喝得很醉,醉到折花枝作酒筹了,用“忽忆”符合情景;(2)喝这么多,“忽忆”还准确地计算出元九到梁州的日程,说明诗人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更能表达他对元九的牵挂1 3。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1)“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2)起、承两句重复颠倒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3)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66乡 思 1望恨2远见近 回3属于第一种。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67望月怀远 1望月 怀远2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D应为“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4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68苏幕遮 1王实甫西厢记2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3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人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表情达意的特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69凤栖梧 1D消得”是“值得”的意思2“拟把”一句是说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饮而无味,可见春愁之深重;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3这是一首怀人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缠绵而又执着的相思之情。 70一剪梅舟过吴江 1一个“摇”字颇具船正逐浪起伏的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动荡漂泊之感。2一是倦游思归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3“流光容易把人抛”,运用拟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显示出春光逝去的动态,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上片写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归家后情景是虚写。“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两个地名,实中有虚,虚写词人由地名联想到家中盼归的娇娘,巧妙地点出对风雨阻归产生恼意的缘由。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意境又恰和“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勾勒出的柔和温馨的氛围,一实一虚,形成鲜明反差,大大增强了思归之情的表现力。 71双调折桂令九日 1倦客思家2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3“翠袖”句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72登岳阳楼 1少陵野老诗史。 2C颈联主要写诗人年老病苦,亲朋之间已音讯断绝。3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4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问,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3长安秋望 1是“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它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并统领全篇。 2c颈联正确的欣赏是: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前后的主观情感是统一的。3移情手法,借莲花之“愁”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无限乡愁。手法上若答“移情于物人格化”“拟人手法”亦可4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颔联的一行雁阵和颈联的半开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南归之雁寄托了倚楼人的思乡情绪,东篱之菊又融人了倚楼人的归隐情绪,所以说景语即是情语。 74九日齐山登高 1清澈、平静、包容、开阔任填两个2B诗人是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这可从“但将”、“不用”词语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3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意思对即可)4“此”指人间的烦恼和变幻无常。全句有一种豪爽和旷达的情怀。背后隐藏的是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 7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A(都是借代,不是比喻3词作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解民于水火之中而又满怀一腔忠愤、充满必胜信心的爱国将帅形象。 76过华清宫 1李商隐小李杜2一骑红尘妃子笑3(1)典型细节。千里迢迢快马飞驰,不知内情的人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结果竟是飞送荔枝。诗人通过“妃子笑”这一画龙点睛的细节,就深刻地鞭挞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的腐朽本质。(2)以小见大。咏叹天宝轶事、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这样一个严肃主旨,诗人只选取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便突现在读者面前。(3)对比手法。“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皇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 77贾 生 1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3持否定态度。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晤谈至夜半,但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但有何用? 78新 沙 1D (1) (2) (3) (4)2一二句中,以上句沙堤形成的缓慢、难以察觉,与下旬官府知道的快、纤毫必悉形成鲜明对照,使诗的讽刺意味特别强烈。三四句在看似荒唐的假设推想中,尖刻地讽刺了赋税苛扰无处不到的严峻的社会现实。 3题材是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不落窠臼;对这样一个生活侧面,诗人用极度的夸张艺术,对统治者残酷剥削,进行了大 胆的揭露。 79马 嵬 1自居易唐玄宗杨贵妃2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3把长生殿与石壕村对比,把帝王妃子的爱情悲剧与寻常百姓的生死诀别对比,鲜明而又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80蝶恋花 1闺怨上层妇女的苦闷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 2A 3字面义是“春天”,双关义是“青春”。 4(1)“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2)“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5“深深”衬托人之孤独寡欢,“无重数”衬托青春之禁锢戕害,末句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反衬人物的主观感情。 81鹊桥仙 1郴州旅舍2七夕抒情议论3A 4示例:前一句:(1)秋风送爽、白露为霜的夜晚,相逢虽只短暂一夕,但美好无比,令人回味。(2)理想的圣洁的永恒的恩爱,相会一次,要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3)爱情只要达到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一次就足够珍贵。后一句:(1)全篇警语,以达观的方式,道出了只要人间真情在,不必贪恋片刻欢愉。(2)痴而通达,柔而洒脱的爱情观,超越“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3)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共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4)“朝朝暮暮”并非是幸福的同义语,也并不一定代表爱情的坚贞不渝。以上答任一个均可5(1)词中明写天上牛郎织女双星,暗写人间情侣,于传统“欢娱苦短”题材中翻出新意。(2)将景物描写、感情抒发和理趣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82滕王阁诗 1高、冷一个“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一个“罢”字,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2A营造的应是冷落凄凉的意境3诗人以博大永恒的景象衬托了人生的短暂,抒发了珍惜光阴、积极进取的感情。 83题李世南画扇 1(1)画面上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84水口行舟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描写了大雨过后,满山绿树的景象。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 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答: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85约 客 1七绝(或:绝句)闲适2C见第3题分析3诗人约客未至时,是一种闲适、寂寞、怅惘的心情。通过“闲敲棋子”这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86步入衡山 1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2B 3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第三部分 形象意境篇 87溪居即事 1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临水的村庄。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和平的意境,用的是白描手法。 3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88军城早秋 1七言绝句边塞诗2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3表现了边关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主将的决策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