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展同伴互助的策略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507219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开展同伴互助的策略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生开展同伴互助的策略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生开展同伴互助的策略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开展同伴互助的策略研究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狮子庄中心小学 课题组张旭、杨书华、付焕玲、雷春艳、祝全昌、陈祥银【摘要】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争辩、认知冲突、倾听、不充分推理被揭示等交互活动中引发高质量的认知理解。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教师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同伴互助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体系,但由于它直接关注教学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社会性情感方面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长期以来,教育活动因过度关注“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而忽略了“同伴”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存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对此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应关注、实现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我国,同伴互助学习也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大教育家孔子也有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同学、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讨论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这些宝贵的思想无疑都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发端渊源。在我国的学校里长期也流行着学生的“结对子”学习,教师在经验的指引下采用优等生指导后进生的“一帮一”形式,组织学生以“1+1”形式进行作业辅导、复习以及游戏等学习活动。这一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与成长。【关键词】同伴互助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作用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缘由及研究内容 作为教学工作人员,应该把全体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从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好这一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常常在探索这样的问题:怎样使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而主动地对待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没有一种既让每个学生学得好,教师又容易操作,事半功倍的方法呢?探索出一种“同伴互助”互动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A、“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课题的界定和特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总会存在个体差异,一部学生完全可以成为另一部分学生的老师,我想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伴互助”的教育教学模式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它具有以下特点:A1.组织形式简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又重新科学分配,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同伴互助小组。小组一般由前后桌的同学组成,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A2.同伴互助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预习课本、组内讨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每组中都有一个优等生),课堂上再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组际讨论,达到疑惑解析的目的。学生还可以组内讨论作业问题,共同完成作业,共同探究问题。总之,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同伴互助学习将班级授课条件下学生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B、“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对象、变量控制及设计B1.研究对象五年级(1)班、(2)班;六年级(1)班、(2)班的全体学生.B2.变量控制五年级(1)班和(2)班与六年级(1)班和(2)班学生状况相近,均采用同一课本教学,课时数相同,作业量相近,由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的老师共同参与。B3.“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的对比设计实验班:前测“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措施后测 总结普通班:前测一般教学措施后测C、“同伴互助”教学模式在实验班教学的运用C1.将模式运用到教学中的基本的环节课堂教学在学生探究知识、总结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在复习旧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同伴互助学习课。例如:在学习“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录象,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长把各组员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让组内同学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在小组讨论后,接着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内容,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学生思考、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并进行组际交流可以使知识在每个学生中得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才得以全面体现。C2.将模式运用到教学中的基本的环节作业改变以往的课堂作业收取方式。收取作业时,组内三名相对后进的学生把作业交给的组内另外一名优等生,这一名优学生将本组的作业交给科代表,再由科代表把作业交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严格要求学生,例如:学生将收到的3本作业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后,及时给相关学生指出并令其纠正,直到教会改正其错误才能收取上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及时纠正别人的错误,也可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班级互帮互学的风气形成了,学生自我改良的习惯养成了。用这种方式收作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通过这种组内互动合作方式,及时得到了反馈和纠正。D、“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优点D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运用这个模式进行学习和其他活动,学生在学校里就可养成虚心求教、团结互助、知错必改、公平竞争的习惯,这些习惯将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D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个模式下,学生能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D3.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自制能力差,然而,在这种模式之下,除老师外,还有三个人乃至全班同学无时不刻在牵制着后进生的自制力,所以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总之,以上是本人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一点探索和思考,认为“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情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得以全面落实。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素有相伴而学的传统,“伴读”、“结对子”、“小先生制”在古代教育中已经盛行。而学记中也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这些现象的背后渗透着同伴互助的理念,只是当时不够系统,也没有专门的称呼。在国外,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儿童的社会体验是个人开展活动、发展内在心理功能以及形成个人文化的前提条件。同伴互助学习实质上就是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生生之间互动这一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若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同伴互助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1974年亚历山大等人共同创作的论文中;而托平教授和伊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使得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学习或教学方式获得了独立地位。 3、研究目的和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合作学习的途径,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过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二、研究的方法1、研究方法l 文献资料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l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l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全体语文学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l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鲜明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l 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总结成功经验,并在不断的验证与完善中,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撰写课题报告。2、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9月)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任务: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问题研讨阶段。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三、结果与分析(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调查分析 1、你对语文感兴趣吗?()A.特别感兴趣(54.17 %)B.比较感兴趣(39.58%)C.不太感兴趣(4.2%)D.一点也不感兴趣(2.1%)2、当前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你适应吗?()A适应(62.5 %)B.比过去好(33.33%)C.不适应(4.2%)3、你最喜欢下面哪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形式?()A.通过教师的讲述以获得新知识(31.25%)B.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学习、实践以获得新知识(62.5%)C.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来获得新知识(6.25%)4、你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兴趣吗?A、有兴趣(75%)B、兴趣小(20.83%)C、无兴趣(4.17%)5、在语文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学习方式?(此题可多项选择及补充)()A.角色扮演(33.33%)B.讨论(37.5%)C.调查汇报(20.83%)D.教师讲解(4.17%)E.(4.17%)6、在语文课堂上,你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多吗?()A.每节课都有(75%)B.有时有(20.83%)C.来人听课时有(4.17%)7、平时你们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哪几种?()A.多种形式的合作小组(20.83%)B.自由组合(16.67%)C.前后座位四人一组(62.5%)8、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分工吗?()A.有(62.5%)B.有时有(31.25%)C.没有(6.25%)9、你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A.知道(83.33%)B.有时知道(12.5%)C.不清楚(4.17 %)10、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论点吗?()A.经常(41.67%)B.偶尔回答(37.5%)C.几乎不回答(20.83%)11、你班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A.老师提出问题后就讨论(75%)B.独立思考后讨论(18.75%)C.两者兼有(6.25%)1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执,你会怎么做?()A.听学习优秀同学的(52.08%)B.记录下来全班讨论(41.67%)C.不了了之(6.25%)13、对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通常怎么办?()A.请教老师(41.67%)B.请教同学(41.67%)C.想问又不敢问(8.33%)D.谁都不想问(8.33%)14、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其中探讨问题的情况怎么处理?()A.全班交流评价(83.33%)B.偶尔交流评价(12.5%)C.就此结束(4.17%)15、你班对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有评价吗?()A.每次都有(83.33%)B.有时有(12.5%)C.没有(4.17 %)16、你认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价值如何?()A.有价值(62.5%)B.有时有(33.33%)C.不值得讨论(4.17%)17、你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A.感兴趣(52.08%)B.有时感兴趣(37.5%)C.不感兴趣(10.42 %)18、你认为平时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组合作学习?()A.能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增加锻炼机会,培养合作能力(83.33%)B.进行教学、实施新课改的需要(4.17%)C.轻松、好玩(12.5%)19、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大吗?()A.收获小(4.17 %)B.一般(12.5 %)C.收获较大(31.25 %)D.收获很大(52.08%)20、你认为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A、全程指导(12.5%)B、小组需要时予以指导(62.5%)C、只要提前讲明要求即可(25%)21、当老师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评价时,你希望()A、表扬表现好的小组(33.33%)B、表扬表现好的个人(33.33%)C、既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也表扬表现好的个人(33.33%)22、你认为同伴互助重要吗?A、重要(75%)B、不重要(10.42%)C、没感觉(14.58%)23、你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对你的成绩提高明显吗?A、提高明显(83.33%)B、有提高但不明显(10.42%)C、无提高(6.25%)两学期以来,我校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从三四五六年级各抽出12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测试,以上是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小学生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开始实施,并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发现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小组成员的搭配、分工不够合理。调查中反映出: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而有的小组实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反馈交流就成了个别小组的汇报会,影响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小组成员分工不到位,以至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负责人,造成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学生问卷中第12题反映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问题有争论时,52.8%的同学都是站在优等生的一边,只有41.67%的学生回答是先记录下来再全班讨论,致使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3、学生问卷中第10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回答经常的占41.67%,偶尔的占37.5%,几乎都是听别人见讲的占20.83%。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都是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的反馈。我们认为: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问卷中要求大家谈谈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应着眼于哪几个方面时,大多教师是把小组合作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或方法,而没有从其真正的意义上去突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2、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对讨论过程中的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容易造成小组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草草了事。3、小组合作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调查中显示出我们有16%的老师合作都是在备课时设计的。而他们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就难免合作时草草收场。学生无法从容地进行实验、探索、讨论。4、虽然我们教师认为应平等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但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二)思考与建议1、合理搭配,形成最组合。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里素质、性别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使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一定时间以后再进行角色互换。2、强调合作精神,训练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意见进行归纳。3、设置的合作问题必须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4、要做到正确、及时地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我们已感受到它的作用,但其中也不乏困惑,期待得到广大同仁的帮助。(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界定及其特征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够有效沟通、相互联系、相互信任和协作;要求师生能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的途径。合作学习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同伴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自己在合作学习中也努力让他人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 具体体现在: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原则趣味性原则要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以趣激学,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成效的愉悦感:乐学爱学,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活动性原则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动脑、动手、动口,增加开放性、实践性时间,促进知、情、行和谐发展。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桥梁”。有序性原则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让学生有领会新模式的时间,体现从易到难、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递增性。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主体性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两者又是导、主相互关系。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用各种创新的手段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的策略合作方式首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结成不同的互助对子。一、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帮助后进生的过程是优秀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复习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简单重复旧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复习出疑,复习出新”的过程。优秀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前所未知的新东西。而后进生在这种互助形式下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二、学习差不多的学生互助学习。 学习差不多的学生互助,他们之间的差异较小,压力也小,比较容易激起竞争意识。在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三、关系较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关系密切的学生之间易于沟通,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心平气和的进行解决。也比较容易找到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教的高兴,一个学的开心。解决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四、优势学科不同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有的学生偏科很严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一科特别关注,而对于另外的学科则没有兴趣,也找不出合适的学习方法,非常苦恼,甚至放任糟糕下去。我们让不同优势学科的学生结成对子,可以互相帮助,交流心得,常常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五、住的近的同学结成学习对子。农村村庄的居住方式,适合于孩子们之间的互助。各家各户由于祖袓辈辈住在一起,相互关系密切,孩子们之间也生态系统较好,经常在一起玩耍,在一起学习,家长放心、支持。六、一家的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学习。农村一家两个孩子的较多,我们鼓励大的帮助小的。这是最好的老师,最棒的互助,随时随地,无限热情。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上三年级了,可是拼音不会认,这让教师和学生都很苦恼,因为这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问题。后来发现他有一个姐姐在上五年级,而且成绩较好,我们就动员他的姐姐在家抽时间教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他终于克服了难题,教师也放心了。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帮忙。 2、精选内容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需要合作时合作,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一些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客观性知识是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反复讨论的,否则,只能浪费时间。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画风一课,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合作一幅能表现出“风”的画。学生兴趣很高,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有的画的是被风吹弯的小草,有的画的是小女孩被风吹起的长发,还有的画的是小河里翻卷的波浪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快乐中完成了这次合作学习任务。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有成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这儿真好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后,提出许多不懂的问题:(1)这儿是什么哪里?(2)小熊为什么没有朋友?(3)小熊种树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4)他是怎样种树的?(5)为什么小熊后来有了这么多的朋友?(6)从小熊身上能学到那些东西?上述的问题中,(1)、(2)、(3)、(4)题学生能自己读懂,没有合作的必要;(5)、(6)两题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除了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外,还要靠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往往由教师一言概过,揭示新知。但如果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对旧知的复习中发现问题,则显得形式上较活泼,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新授中启发心智”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纠正错误。同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小结中评价提高”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3、教师参与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局外人,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融合,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欲望,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尊重。课堂上,教师只有努力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复习“拼一拼、读一读、组成四字成语”时,大多数学生拼读很是吃力。因为刚学完汉语拼音,一下拼读多音节词,对学生讲,难度加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写了许多字母卡片,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同学利用卡片组成书本中的某一成语,并能加调后读给大 家听。于是各小组同学都积极动手,找出、,讨论着组合 、加调,拼成“ 、 、 、”等成语,并高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 动手、动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拼组音节的过程,巩固了汉语拼音,加深了声 、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印象,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A、合作前,精心设计、加强指导。由于学生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首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我的做法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使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弱的,会表达的与不善于表达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开展合作学习还必须重视合作技巧的指导,合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设立了如下岗位,使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音量控制员:控制音量,避免小组间相互干扰。职责明确后,要求小组内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这样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和合作效率。另外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技巧也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发言,可以根据情况轮流发言,发言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流畅。发言人表达不全面时,组内其他成员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学会质疑、批判,对别人的发言不能只听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辨别、反驳,要学会容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学会求同存异。B、合作时,及时调控、引导点拨。在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过程,以便及时地对合作学习进行组织和调控。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如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发现小组内有话语霸权现象,要及时制止。关注学困生,为其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积极与同伴合作,防止合作小组变成“微缩课堂”,使学困生受到双重压力。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小组讨论偏题的现象,为小组讨论排除思维障碍,引导讨论深化。另外,在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的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过多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合作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平等、民主为基础,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深入到每个小组,参与合作学习,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起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又是学生困难的咨询者、成果的分享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4、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合作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和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差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与实践。要真正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技能,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成功保证。教师可以列举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例使他们明白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要掌握的合作技能的具体表现在学生认识到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之后,应使他们清楚要掌握的合作技能的具体表现。我国学者陈燕认为,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十项,它们是:1听取;2说明;3求助;4反思;5自控;6帮助;7支持;8说明;9建议;10协调。对于学生来讲,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不易掌握。教师可以将这些技能编成儿歌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地说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一些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在课堂内为学生创设实践合作技能的情境教授技能的最佳时机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所选篇目富有时代感,情节活泼生动,许多篇目适合表演,而学生又乐于表演,教师可利用这些课文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在排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合作技能;口语交际课专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设置,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常常会因观点的不同展开辩论,这时更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他们在辩论的同时恰当地运用合作技能,培养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掌握合作的技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成语接龙比赛、古诗大比拼等。各小组为了能取得胜利,肯定会积极做好赛前准备:分头搜集材料,共同研究,明确分工。比赛中更是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在学了这儿真好一文后,我先找了几名学生把他们自己推到小熊的角度体会小熊孤零零的在小岛上的感觉。然后说:“小熊一个人在小岛上很孤单,大家开动脑筋,讨论讨论,看哪个组能帮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各小组的同学纷纷发表意见、争议、讨论,排除不可能的办法,补充好的想法,推出了这些见解:“我们组认为小熊可以划船去其它小岛找朋友”、“我们组认为小熊可以把小岛布置漂亮一点”这些想法虽然有些与课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看出各组同学是经过了积极地探究、合作得出结论,有一定的道理,显现出学生的逆向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不但给学生鼓励,更引导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小组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在生活中运用合作的技能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依赖于生活中经常地应用,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习惯。因此,笔者以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把这些合作的技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意识,如:当学生得到帮助,应让他能主动向他人表示自己的感谢;当学生之间因为意见的不同发生矛盾时,引导他们怎样向别人提建议,怎样接受别人的建议等,最终能用学到的合作技能处理这些矛盾。5、有效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只有与个别学习、班级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个体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另外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也要恰倒好处,既不能时间过长,学生最后无所事事,也不能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6、精当评价灵活而精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敢说、善说、积极探究的有效策略。就评价形式而言,教师要遵循以评价小组集体为主、个人为辅的原则,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也才能多方面找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从评价内容来说,合作学习评价的侧重点应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学习的结果。因为注重结果,只会对小组中想到这种方法或得到这种结果的学生进行评价,其他组员只能充当配角。所以评价时应力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材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及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与交流等方面。一句话,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材,只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从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局面。例如我在课堂上建立评比制度,通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哪个小组发言精彩,哪个小组合作效果好,就加分或加小红花给予奖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合作教学,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到互补,合作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创设情景、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变式(或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引进竞争、巩固合作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因此第二步和第三步是最关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四、讨论与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使得本课题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研究出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2、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3、受教学设备、信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滞后,急需进一步提高。4、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准确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之间的纵横联动,多项兼顾?5、实验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时间?6、部分课题实验教师自信心和勇气不足,担心学生只会“读与听”,不会“写和用”,影响教学质量。(二)今后设想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4、注意边研究边推广,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五、结论我们通过对小学生同伴互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多种形式的小学生同伴互助方法。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再拘束于单纯的“帮、教”,而是在此基础上成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共赢,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并交了更多的好朋友,同学们的相处更好了,在快乐无比的交往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教师只是点拨、总结、提升(三)、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同伴互助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的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四)、通过课是研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成绩,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五)、通过课题研究,各位参与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学生思路的放开,他们的视野更开阔,对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教师不进一步的学习,将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充实自己,以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师生间的配合默契,能够很好的和学生沟通,更好的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六、主要参考文献书目:1 美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徐斌艳,等译. 2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宋乃庆、徐仲林 、靳玉东编著)3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10).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姬秉新、苟正斐主编)5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杨宁 卢杨译)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S.教育部,2001-06-07.7曾文婕,黄甫全.聚焦课堂学习研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2007粤港课堂学习理论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B):51-54.文章:1、关于外语学习中学生同伴互助模式分析 作者:师莹 2、新教材带来的理念(于建坤) 3、同伴互助学习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 张红云 4、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王学光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5、同伴互助学习的实践价值与范式研究 6、促进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两个策略 杨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