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简答论述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33958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简答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章简答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章简答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一、简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答案:(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二、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1)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2)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三、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身后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四、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答案:(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观。五、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1)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六、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案: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七、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八、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主要表现答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人们的社会意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主观自生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一、用社会存在和杜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答案: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2、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答案:(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答案:(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发展既有的共同性、普遍性。(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答案: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特性能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从而能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由此可见,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即单义决定,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即或然决定。因此,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这是由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在这一可能性空间中,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六、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