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412547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 )年以前。A . 150万B . 200万C . 250万D . 300万2. (2分)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大米饭的是( ) A . 北京周口店B . 陕西半坡村C . 山东大汶口D . 浙江河姆渡3. (2分)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 ) A . 制造船只B . 制作音律C . 创造文字D . 养蚕缫丝4. (2分)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是( )A . 三国演义B . 封神演义C . 隋唐演义D . 西游记5. (2分)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A . 四羊方尊B . 编钟C . 青铜立人像D . 司母戊鼎6. (2分)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称霸,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 . 晋文公B . 齐桓公C . 秦穆公D . 宋襄公7. (2分)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 . 晋B . 齐C . 楚D . 秦8. (2分)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 . 都江堰的修建C . 商鞅变法的实施D . 秦朝统一的完成9. (2分)秦军号称虎狼之师。史记中也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商鞅( ) A . 推行县制B . 奖励耕织C . 奖励军功D . 编制户口10.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11. (2分)孔庙所祭祀的著名历史人物是下列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A . 道家B . 法家C . 儒家D . 墨家12. (2分)西周时期,“宗原先荀子一书长期遭受冷遇,与论语、孟子注家蜂起,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经典的盛况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主要是因为荀子( )A . “对舟民水”的民本思想B . “天行有常”的唯物思想C . “礼法并用”的政治思想D . 推崇礼乐制度的复古思想13. (2分)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下图样式的朝代是( )A . 秦朝B . 汉朝C . 唐朝D . 宋朝14. (2分)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古遗址、帝王陵、明清城”闻名于世。历史上曾定都于此的封建王朝是( ) A . 夏B . 周C . 秦D . 汉15. (2分)“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 .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蔡伦改进造纸术C .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 . 华佗发明麻沸散16. (2分)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 . 国家统一问题B . 外族入侵问题C . 中央集权问题D . 儒家思想问题17. (2分)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统一了六国 统一了度量衡 用楷书书写 确立了皇帝称号A . B . C . D . 18. (2分)有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 . 国人暴动B . 陈胜、吴广起义C . 楚汉之争D . 淝水之战19. (2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 . 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 . 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 .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D . 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20. (2分)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 . 灌溉B . 播种C . 收割D . 耕地21. (2分)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汉武帝没有联系的是( )A . 颁布“推恩令”B .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商讨派人出使西域D . 商议开凿灵渠22. (2分)袁浩同学要制作介绍古代中医学成就的网页,下列人物可以选作素材的是( )张仲景 华佗李时珍 宋应星A . B . C . D . 23. (2分)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这个朝代的名称应该是( )朝代建立者刘邦时间前202年都城长安A . 夏朝B . 周朝C . 秦朝D . 汉朝24. (2分)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它为西汉进入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吸取秦亡教训B .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 .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 .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25. (2分)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8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寿命(岁)2723130393634A . 统治者实行暴政B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 陈胜吴广起义D . 诸侯割据一方26. (2分)万里长城举世瞩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 . 西起玉门关,东到辽东C . 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D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27. (2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使大夫”的职责是( )A . 监察百官B . 掌管军事C . 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D .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28. (2分)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B . 长平之战C . 巨鹿之战D . 赤壁之战29. (2分)墨家的创始人是( )A . 孔子B . 老子C . 墨子D . 孟子30. (2分)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齐国B . 秦国C . 燕国D . 楚国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 (5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三、 综合题 (共3题;共50分)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只要不是在礼、御、书、数、射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学问的,都把他们断绝了,不要叫他们发展,不要让他们和六艺和儒学共同发展。请回答:(1)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2)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3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是说只要不是在礼、御、书、数、射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学问的,都把他们断绝了,不要叫他们发展,不要让他们和六艺和儒学共同发展。请回答:(1)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 (2)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4. (20分)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毛主席诗沁园春雪(19360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回答:(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三大官职,哪个官职负责管军事? (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创办什么学校? (4)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一淡你的认识。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1、三、 综合题 (共3题;共50分)32-1、32-2、32-3、33-1、33-2、33-3、34-1、34-2、34-3、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