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08年3月26日,媒体报道:近些年,不断有坟墓修建在古老的元谋人遗址上,元谋人遗址纪念碑已被数十坟堆“包围”。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你认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元谋县是著名的风景区B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C . 元谋人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D . 中国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2. (2分)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遗存稻谷 人面鱼纹彩陶盆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 . B . C . D . 3. (2分)某台湾旅行团来大陆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A . 黄帝陵B . 大禹陵C . 秦始皇陵D . 中山陵4. (2分)夏、商、西周时期,在手工业方面繁荣的具体表现是( )青铜铸造业 陶瓷业 玉器制造业 治铁业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器具中,哪项不曾是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 ) A . 青铜器B . 玉器C . 陶瓷器D . 铁器6. (2分)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下哪几类人有奖励( )认真读书的人 努力种田的人 仗打得好的人 生意做得好的人A . B . C . D . 7. (2分)“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 都江堰B . 长城C . 大运河D . 赵州桥8. (2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庭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 . 道家B . 墨家C . 儒家D . 法家9. (2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分封制 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A . B . C . D . 10. (2分)小张收集到一枚圆形方孔、篆刻“半两”的古钱(如下图),该钱币应流通于战国时期( )A . 秦B . 齐C . 赵D . 楚11. (2分)秦朝建立之初,官方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是( ) A . 甲骨文B . 小篆C . 隶书D . 草书12. (2分)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颁布推恩令D . 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3. (2分)下面是课堂上两位同学表演的历史剧台词(片断)。仔细阅读后,你会知道这个短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曰未了,则国无宁事,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小华:“能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乃臣毕生所愿,定当鞠躬尽瘁,万死不辞。”A . 张骞出使西域B . 孝文帝迁都C . 商鞅变法D . 大泽乡起义14. (2分)东汉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 A . 蔡伦B . 张仲景C . 华佗D . 班超15. (2分)有人这样描述一场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发生在公元三世纪初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他描述的这次战争是( )A . 巨鹿之战B . 官渡之战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16. (2分)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风声鹤唳 闻鸡起舞 纸上谈兵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A . B . C . D . 17. (2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 . 海外贸易特别发达D .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18. (2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 . 大力兴修水利B . 发展海外贸易C . 造船业发达D . 丝织业兴旺19. (2分)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进行了迁都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 .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20. (2分)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 . 因地种植B . 适时耕作C . 注重兴修水利D . 讲究耕作方法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2分)21. (25分)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思想】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上谕【政治】材料四:如图所示(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2)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3)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中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4)图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5)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2.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 . 都是开国皇帝B .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 .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 .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2)汉初和秦在地方制度上有何不同?你觉得在当时哪一朝的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统治时“鼎盛之世”的表现和原因各是什么?(4)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奴役农民、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的不同点。(5)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3. (20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读本史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4)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24.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上下载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2)材料二告诉我们,“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的重大意义。(5)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2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2-3、22-4、22-5、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