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69298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农谚(yn) 翩(pin)然 孕(yn)育 褶皱(zhe zhu)B . 陨(yn)石 流逝(sh) 携(xi)带 草长(zhng)莺飞C . 臀(tn) 骨骼(g) 两栖(q) 劫难(ji nan)D . 追溯(shuo) 潮汐(x) 悬殊(sh) 销声匿(n)迹2. (2分)下列句子的划线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阅读的最大好处是能帮助人们摆脱平庸。B . 好书是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卷。C .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D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 (1分)选词填空。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_ (保留 保存 保管)下去。 _ (聚集 集合 集中)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风度翩翩的何振梁_ (含着 忍住 噙住)了泪水。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 (4)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5)因思杜陵梦,_。(温庭筠商山早行) (6)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_,_。 (8)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_,_”一句写溪云乍起,夕阳沉落,山雨将至,风声满楼,既写自然景观,又暗示李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1分)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踏上积石峡里的黄河河底,我就(甲)(A迫不及待 B急不可耐)地盯着脚下的河底,昔日喧嚣咆哮的黄河,如今静谧得只听得见我的心在怦怦(Apng Bpng)跳动;干h的黄河河床,呈现着一片神圣而(乙)(A肃静 B肃穆)的灰褐色,竟是个“巨石阵”,犹如“水底石林”。河底石虽然面貌各异,可全是优美的曲线组合,没有一条直线,没有一处棱角,处处光滑无比。黄河水万古不息的抚摸,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了。(1)请为文中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请在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处_;处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乙处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6. (1分)水浒传的作者是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9分)7. (15分)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5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仙游县在各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上网时间、年龄上网目的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聊天交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学习、写日记、博客所占比例82.9%70.4%61%29.1%49.8%40%58.3%另据报道,去年10月,有一个县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材料二:漫画无题图内文字:左:作业完成了吗?别总想玩电脑。右:看书去,就知道玩!材料三:五一节,中学生佳佳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三条主要内容。(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3)给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佳佳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佳佳的话。8.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七、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 (16分)阅读 橘子(日本)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急,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生着气,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郑重地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1)简要梳理小说中“我”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等开车时,“我”百无聊赖。_,_。看报纸打发时间时,“我”心灰意冷。_,_。看到姑娘扔橘子后,“我”变得喜悦振奋。(2)小说的第段和第段都描写了姑娘的外貌,联系上下文谈谈它们的作用。 (3)品读第段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你读出当时“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4)小说结尾,“我”为什么能“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这个结尾之于我们,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履_ 度_操_ 反_(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赏读古诗。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请以“有 ,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1、4-2、4-3、4-4、4-5、4-6、4-7、4-8、四、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1分)5-1、5-2、5-3、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6-1、六、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9分)7-1、7-2、7-3、8-1、8-2、8-3、8-4、七、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1、9-2、9-3、9-4、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1、10-2、10-3、10-4、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1、11-2、十、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