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15645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巴中) 知识梳理在历史学习中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历史事件,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 选项史实结论A十月革命把人类的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B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文道路的有益探索C斯大林模式是高度民主的市场经济调节的政治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联盟体制濒临崩溃A . AB . BC . CD . D2. (2分) (2019肇庆模拟) 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涨为70.7%,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重也由1927年的60.5比39.5,变成46.6比53.4苏联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国的面貌。在此期间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超过了同期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概括了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的意义B . 概括了苏联“一五”计划的意义C . 总结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 . 总结了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3. (2分) 历史是从上有奔腾而下的一朵浪花,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1921年的苏俄的是( ) A . 农民缴纳粮食税后卖掉剩余粮食B . 农民在市场购物C . 安娜私人开办了一家中小企业D . 各族人民庆祝苏联成立4. (2分) (2019衡阳) 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 赫鲁晓夫改革C . 戈尔巴乔夫改革D . 苏联解体5. (2分) (2019邯郸模拟) 赫鲁晓夫“是在断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是指( ) A .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 . 不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C . 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D . 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6. (2分) (2019东平模拟) 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 A . 轻工业B . 商业C . 重工业D . 交通运输业7. (2分) (2019南通) 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个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植施是( ) A . 建立苏维埃政权B . 实施新经济政策C . 推行农业集体化D . 改革苏联模式8. (2分) (2019广东模拟)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 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B . 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C . 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D . 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9. (2分) (2018盐城) 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 A .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 .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 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10. (2分) (2019九下龙湖开学考) 阅读下面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中的排名表。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A . 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 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C . 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D . 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 (15分) (2017东莞模拟)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弱点暴露无疑,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921年3月)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1) 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这一“弱点”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怎样根本性的变化?(2) 依据材料二指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出现在苏俄的哪一经济政策时期?这一变化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2. (20分) (2017深圳)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材料三:苏联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1) 问题一: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问题二: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3) 问题三:材料三中,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其改革针对的是哪一模式的弊端?这一时期,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改革侧重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3. (15分) (2017九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材料二: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全球通史材料五:“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大国崛起解说词(1) 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2) 材料二是哪一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体现?(3) 结合材料三回答,十年间促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的重要方针举措是什么?(4) 材料四中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哪一模式有关?(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怎样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调整的?(6)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想?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