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 I)解析版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304489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 I)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 I)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卷 I)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绝密 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2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 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 卷 选择题共 126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3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核糖体 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 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 ATP 答案 B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 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 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 离子泵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可知 离子通过离子 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A B 项错误 动物一氧化 第 2 页 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 导致呼吸速率下降 生成的 ATP 减少 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 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C 项正确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加入 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 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 离子的速率 D 项错误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 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 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 加入底物 加入缓冲液 保温并计时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 加入酶 计时 加入缓冲液 保温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 加入底物 加入酶 保温并计时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 计时 加入酶 加入缓冲液 保温并计时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可知 该实验的 pH 为无关变量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应控制相同且 适宜 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 pH 恒定的作用 因此需最先加入 酶具有高效性 所以在控制 pH 恒定的条件下 应先加底物后加酶 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综上所述 A B D 三项均错误 C 项正确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 答案 B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 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 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 和生态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 还草 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 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前者具有全球性 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 后者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 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 第 3 页 律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退耕还林 还草 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C 项正确 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 律 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 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D 项正确 6 理论上 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 体积分数 为 95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人造 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 有浓烈的黑烟 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 故可 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正确 B 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 产生多种有毒 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 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 正确 C 加热或高温会使蛋 白质发生变性 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 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正确 D 医用消毒 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 75 中乙醇溶液 浓度太大 杀菌能力强 但渗透性差 浓度 太小 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 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 会导致病毒的表 面的蛋白质变性 当病毒退壳后 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 错误 8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B 1 molN 2 与 4 mol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 第 4 页 C 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 电子转移数为 2NA D 标准状况下 2 24 L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 4NA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A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是 CH2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最简式 的物质的量是 n CH2 m M 14g 14g mol 1mol 所以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N H 1mol 2 NA mol 2N A 正确 B N 2 与 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NH3 该反应是 可逆反应 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故 1 mol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 小于 2NA 错误 C 铁是变价金属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所以 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生 成硝酸铁 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 3NA 错误 D 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 不能 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错误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 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C 4H9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 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2 答案 C 解析 第 5 页 试题分析 A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 该物质密度比水小 难溶于水 而未 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容易溶于水 所以分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用分液漏斗 错 误 B NO 的密度与空气接近 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NO2 NO 不能溶于水 所以应该用 排水法收集 错误 C 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 在溶液中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 消耗水电 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 使溶液变浑浊当最终水达到电离平衡时 溶 液显酸性 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 为了抑制盐的水解 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 酸中 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 正确 D 将 Cl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 时 由于 HCl 极容易溶于水 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 NaCl 由于 c Cl 增大 氯气的溶解度减小 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 HCl 杂质 但不能除去其中的 水蒸气 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 Cl2 错误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2SO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采用惰性电极 ab cd 均为离 子交换膜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两膜中间的 Na 和 SO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 而两端隔 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SO42 离子向正极迁移 正极区溶液 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 Na2SO4 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 和 H2SO4 产品 C 负极反应为 2H2O 4e O2 4H 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 1mol 电子的电量时 会有 0 5mol 的 O2 生成 答案 B 第 6 页 12 298K 时 在 20 0mL 0 10mol 1L 氨水中滴入 0 10mol 1L 的盐酸 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 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0 10mol 氨水的电离度为 1 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 0mL C M 点处的溶液中 c NH4 c Cl c H c OH D N 点处的溶液中 pH 12 答案 D 解析 第 7 页 13 短周期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p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 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 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 01 mol L 1r 溶 液的 pH 为 2 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 W XX Y C 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 C 解析 第 8 页 二 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4 17 题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第 18 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 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 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 若将云母介质移出 则电容器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答案 D 考点 平行板电容器 15 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 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其中加速电压恒 定 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 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 若某 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 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 一出口离开磁场 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 12 倍 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 11 B 12 C 121 D 144 第 9 页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21qUmv 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 2qUvm 带 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2qBr 解得 2qBrmU 所以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144 故 A B C 错误 D 正确 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6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电阻 R1 R 2 和 R3 的阻值分别为 3 1 和 4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 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 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当开关 S 断 A 开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I 当 S 闭合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4I 该变压器原 副线圈匝数比 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考点 变压器 欧姆定律 17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 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 目前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6 6 倍 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 若仍仅 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 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第 10 页 A 1h B 4h C 8h D 16h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设地球的半径为 R 周期 T 24h 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时 三颗同步卫星的 位置如图所示 所以此时同步卫星的半径 r1 2R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32rkT 可得31 2 4h6 TR 故 A C D 错误 B 正确 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同步卫星 18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对其施加一恒力 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 则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答案 BC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 19 如图 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 悬挂于 O 点 另一细绳跨过滑轮 其一端悬挂物块 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b 外力 F 向右上方拉 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 态 若 F 方向不变 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物块 b 仍始终保持静止 则 第 11 页 A 绳 OO 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 物块 b 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 物块 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 BD 考点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的动态分析 20 如图 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其轨迹在竖直平面 纸面 内 且相对 于过轨迹最低点 P 的竖直线对称 忽略空气阻力 由此可知 A Q 点的电势比 P 点高 B 油滴在 Q 点的动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C 油滴在 Q 点的电势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D 油滴在 Q 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 P 点的小 第 12 页 答案 AB 解析 试题分析 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其轨迹在竖直平面 纸面 内 且相对于 过轨迹最低点 P 的竖直线对称 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可 知电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运动电荷是负电荷 所以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 Q 点 的电势比 P 点高 带负电的油滴在 Q 点的电势能比它在 P 点的小 在 Q 点的动能比它在 P 点的大 故 A B 正确 C 错误 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 重力也是恒力 所以合 力是恒力 所以油滴的加速度恒定 故 D 错误 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1 甲 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其 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 t 3s 时并排行 驶 则 A 在 t 1s 时 甲车在乙车后 B 在 t 0 时 甲车在乙车前 7 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 2s D 甲 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m 答案 BD 考点 v t 图像 追及问题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74 分 三 非 选 择 题 本 卷 包 括 必 考 题 和 选 考 题 两 部 分 第 22 32 题 为 必 考 题 每 个 试 题 考 生 都 必 须 作 答 第 33 40 题 为 选 考 题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作 答 一 必考题 共 129 分 22 5 分 某同学用图 a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 源为交流电源 可以使用的频率有 20Hz 30 Hz 和 40 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 b 所 第 13 页 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 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 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 利用 f和图 b 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 在打点计时器打出 B 点时 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打出 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 度大小为 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2 已测得 1s 8 89cm 2s 9 50 cm 3s 10 10cm 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 80m 2s 实验 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 1 由此推算出 f为 Hz 答案 1 s1 s2 f s2 s3 f 1 s3 s1 f2 2 40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ka 解得 312 kgfs 代入数值解得 f 40Hz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纸带数据分析 23 10 分 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 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 过 60 时 系统报警 提供的器材有 热敏电阻 报警器 内阻很小 流过的电流超过cI 时就会报警 电阻箱 最大阻值为 999 9 直流电源 输出电压为 U 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1R 最大阻值为 1 000 滑动变阻器 2R 最大阻值为 2 000 单刀 双掷开关一个 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 已知 U 约为 18 V cI约为 10 mA 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 20 第 14 页 mA 时 报警器可能损坏 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 60 时阻值为 650 0 1 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 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填 1R 或 2 3 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电路接通前 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 根据实验要求 这一阻值为 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填 a 或 b 端附近 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 将开关向 填 c 或 d 端闭合 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直至 4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 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 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答案 1 连线如图所示 2 R 2 3 650 0 b 接通电源后 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 20 mA 报警器可能损坏 c 报警器开始报警 第 15 页 3 本题采用的是等效替换法 先用变阻箱来代替热敏电阻 所以变阻箱的阻值要调节 到热敏电阻的临界电阻也就是在 60 时阻值为 650 0 为防止接通电源后 流过报警器 的电流会超过 20 mA 报警器可能损坏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b 端 先 把 变 阻 箱 的 电 阻 接 入 电 路 调 节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电 阻 调 至 报 警 器 开 始 报 警 时 保 持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阻 值 不 变 接 到 热 敏 电 阻 上 当 热 敏 电 阻 的 阻 值 是 650 0 时 也 就 是 温 度 达 到 了 60 报 警 器 开 始 报 警 考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等效替换法 24 14 分 如图 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 上沿相连 两细金属棒 ab 仅标出 a 端 和 cd 仅标出 c 端 长度均为 L 质量分别为 2m 和 m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 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 abdca 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 使两金属棒水平 右斜面上存在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 回路电阻为 R 两金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已知金属棒 ab 匀速下滑 求 1 作用在金属棒 ab 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 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 1 mg sin 3 cos 2 v sin 3 cos 2mgRBL 第 16 页 2 由安培力公式得 F BIL 这里 I 是回路 abdca 中的感应电流 ab 棒上的感应电动势为 BLv 式中 v 是 ab 棒下滑速度的大小 由欧姆定律得 I R 联立 式得 v sin 3 cos 2mgRBL 考点 导体切割磁感线 共点力平衡 25 18 分 如图 一轻弹簧原长为 2R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7 的固定直轨道 AC 的 底端 A 处 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 B 处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56R的光滑 圆弧轨道相切于 C 点 AC 7R A B C D 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P 自 C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最低到达 E 点 未画出 随后 P 沿轨道被弹回 最高点到达 F 点 AF 4R 已知 P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1 4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取34sin7755 cos 1 求 P 第一次运动到 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 求 P 运动到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 改变物块 P 的质量 将 P 推至 E 点 从静止开始释放 已知 P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第 17 页 D 处水平飞出后 恰好通过 G 点 G 点在 C 点左下方 与 C 点水平相距 72R 竖直相距 R 求 P 运动到 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 P 的质量 答案 1 2BvgR 2 p125EmgR 3 D5vgR 13m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题意知 B C 之间的距离 l 为 l 7R 2R 设 P 到达 B 点时的速度为 vB 由动能定理得 21sincosmgllm 式中 37 联立 式并由题给条件得2BvR 第 18 页 3 设改变后 P 的质量为 m1 D 点与 G 点的水平距离 x1 和竖直距离 y1 分别为175sin26xR coy 式中 已应用了过 C 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 的事实 设 P 在 D 点的速度为 vD 由 D 点运动到 G 点的时间为 t 由平抛运动公式有21ygt x1 vDt 联立 式得 1235gR 设 P 在 C 点速度的大小为 vC 在 P 由 C 运动到 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有22115 cos 6DmvR P 由 E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 同理 由动能定理有 2p111 sinmg sCgxxmv 联立 式得 13m 考点 动能定理 平抛运动 弹性势能 26 14 分 氮的氧化物 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3 将 NOx 还 原生成 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3 与 NOx 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 氨气的制备 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 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 按气流 方向 用小写字母表示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第 19 页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3 充入注射器 X 中 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充入 NO2 两端 用夹子 K1 K 2 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1 推动注射器活塞 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 中 Y 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 定 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 K2 答案 1 A 2NH4Cl Ca OH 2 CaCl2 2NH3 2H2O 或 B NH 3 H2O NH3 H2O d c f e i 2 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8NH3 6NO2 7N2 12H2O 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 Y 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中极容易溶解的性质 用水作吸收剂进行尾气处理 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d c f e i 2 NO2 具有强氧化性 NH 3 有强还原性 两者相遇 会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产生氮气和水 根据电子守恒 原子守恒 可得反应的方程式 第 20 页 8NH3 6NO2 7N2 12H2O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 Y 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 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 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 根据 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 方程式是 8NH3 6NO2 7N2 12H2O 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 所 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当打开 K2 后 烧杯内 NaOH 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 吸进入 Y 管内 溶液进入 Y 管内的原因是由于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反应发生 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27 15 分 元素铬 Cr 在溶液中主要以 Cr3 蓝紫色 Cr OH 4 绿色 Cr 2O72 橙红色 CrO 42 黄色 等形式存在 Cr OH 3 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 Cr 3 与 Al3 的化学性质相似 在 Cr2 SO4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 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 2 CrO 42 和 Cr2O72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 初始浓度为 1 0 mol L 1的 Na2CrO4 溶液中 c Cr2O72 随 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CrO4 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由图可知 溶液酸性增大 CrO 42 的平衡转化率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根据 A 点数据 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升高温度 溶液中 CrO42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则该反应的 H 填 大于 小 于 或 等于 3 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2CrO4 为指示剂 以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利用 Ag 与 CrO42 生成砖红色沉淀 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 Cl 恰好完全沉淀 浓度等于 1 0 10 5 mol L 1 时 溶液中 c Ag 为 mol L 1 此时溶液中 c CrO42 等于 mol L 1 已知 Ag2 CrO4 AgCl 的 Ksp 分别为 2 0 10 12和 2 0 10 10 4 6 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 常用 NaHSO3 将废液中的 Cr2O72 还原成 Cr3 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第 21 页 答案 1 蓝紫色溶液变浅 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 然后沉淀逐渐溶液写出绿色溶液 2 2CrO42 2H Cr2O72 H2O 增大 1 0 10 14 小于 3 2 0 10 5 5 10 3 4 Cr2O72 3HSO3 5H 2Cr3 3SO42 4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 Cr3 与 Al3 的化学性质相似 可知 Cr OH 3 是两性氢氧化物 能溶解 在强碱 NaOH 溶液中 向 Cr2 SO4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 首先发生反应 Cr3 3OH Cr OH 3 产生 Cr OH 3 灰蓝色固体 当碱过量时 又会发生反应 Cr OH 3 OH Cr OH 4 可观察到沉淀消失 溶液变为绿色 故观察到的现象蓝紫色溶液变浅 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 然后沉淀逐渐溶液写出绿色溶液 2 随着 H 浓度的增大 CrO42 于溶液的 H 发生反应 反应转化为 Cr2O72 的离子反应式为 2CrO42 2H Cr2O72 H2O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溶液酸性增大 c H 增大 化学平衡 2CrO42 2H Cr2O72 H2O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导致 CrO42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根据图 像可知 在 A 点时 c Cr2O72 0 25mol L 由于开始时 c CrO42 1 0mol L 根据 Cr 元素 守恒可知 A 点的溶液中 CrO42 的浓度 c CrO42 0 5mol L H 浓度为 1 10 7mol L 此时该 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4272247 0 10 5 cCrcK 由 于升高温度 溶液中 CrO42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说明升高温度 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导致 溶液中 CrO42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28 14 分 NaClO 2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 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 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第 22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 NaClO 2 中 Cl 的化合价为 2 写出 反应 步骤中生成 ClO2 的化学方程式 3 电解 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 精制时 为除去 Mg2 和 Ca2 要加入的试 剂分别为 电解 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4 尾气吸收 是吸收 电解 过程排出的少量 ClO2 此吸收反应中 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5 有效氯含量 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 其定义是 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 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 Cl2 的氧化能力 NaClO2 的有效氯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 数 答案 1 3 价 2 2NaClO 3 SO2 H2SO4 ClO2 2NaHSO4 3 NaOH 溶液 Na 2CO3 溶液 ClO 2 或 NaClO2 4 2 1 O2 5 1 57g 转移 2mol 电子 反应方程式是 2NaOH 2ClO 2 H2O2 2NaClO2 O2 2H2O 可知氧化剂和 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 O2 5 每 1 克 NaClO2 的物质的量为 n NaClO2 1g 90 5g mol mol 其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n e 第 23 页 mol 4 4 90 5mol 1molCl 2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mol 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可知其相对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n mol 4 2 mol 则氯气的质量为 mol 71g mol 1 57g 29 有关 DNA 分子的研究中 常用 32P 来标记 DNA 分子 用 和 表示 ATP 或 dATP d 表示脱氧 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A P P P 或 dA P P P 回答下列问题 1 某种酶可以催化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DNA 末端上 同时产生 ADP 若要用该酶 把 32P 标记到 DNA 末端上 那么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ATP 的 填 或 位上 2 若用带有 32P 标记的 dATP 作为 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 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 分子 上 则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dATP 的 填 或 位上 3 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P 进行标记 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 在 不含有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 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 n 个 并释放 则其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 n 原因是 答案 1 2 3 一个含有 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 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 噬菌体的双链 DNA 分子 因此在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解析 1 某种酶可以催化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DNA 末端上 同时产生 ADP ATP 水解时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 产生 ADP 和 Pi 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 据此并结合题意可知 若要用该酶把 32P 标记到 DNA 末端上 那么带有 32P 的磷 酸基团应在 ATP 的 位上 2 dA P P P d 表示脱氧 脱去 P 和 P 这两个磷酸基团后 余下的结构为腺 嘌呤脱氧核苷酸 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因此 若用带有 32P 标记的 dATP 作为 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 将 32P 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上 则带有 32P 的磷酸基团应在 dATP 的 位上 3 每个噬菌体只含有 1 个 DNA 分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噬菌体的 DNA 进入到大肠 杆菌的细胞中 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 在噬菌体的 DNA 的指导下 利用大 肠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 已知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用 32P 进行标记 该噬菌体所感染的大肠杆菌细胞中不含有 32P 综上所述并依据 DNA 分子的 半保留复制可知 一个含有 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 标记的两条单链只 第 24 页 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 DNA 分子 因此在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 即 其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 n 30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 乙两组 置于人工气候室中 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 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 T 后 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 即单位时 间 单位面积吸收 CO2的量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 问题 1 据图判断 光照强度低于 a 时 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 b 光照强度下 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 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 CO 2浓度 或 O 2浓度 3 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 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 T 时间后 再测定植株 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 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 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CO 2浓度 3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 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 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 造成的 3 依题意可知 导致曲线图中甲 乙两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 即 甲组模拟自然光照 乙组提供低光照 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所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 的条件培养 T 时间后 其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据 此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 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 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31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 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 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 导致其患肿瘤病 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 第 25 页 肿瘤病 回答列问题 1 感染病毒甲后 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 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 甲疫苗作为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 分化成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分泌抗体 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 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 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免疫功能下降 2 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 大量 3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 需要消耗能量 答出两点即可 2 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 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 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 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 产生大量的浆细胞 进而大量分泌抗体 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 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在运输过程中形 成囊泡 需要消耗能量 32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 子代中 灰体 黄体 灰体 黄体为 1 1 1 1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 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 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 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并表现为隐性 2 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 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 学乙的结论 要求 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 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 果 答案 1 不能 2 实验 1 杂交组合 黄体 灰体 预期结果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 雄性都表 现为黄体 实验 2 杂交组合 灰体 灰体 预期结果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 雄性中一 半表现为灰体 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 1 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 在子代雌性中 灰体 黄体 1 1 在子代雄性中 第 26 页 灰体 黄体 1 1 即该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中相同 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 不能证 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并表现为隐性 2 以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 设计的两个不同的实验 证明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 性关系和该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而且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 其实验思路是 让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的 黄体与 灰体杂交或 灰体与 灰体杂交 观察并统计子 一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若该实验支持同学乙的结论 即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 并表现为隐性 设黄体基因为 g 则依题意可推知 同学甲所用的一只灰体雌蝇与 一只黄体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 和 XgY 二者杂交 子代中 灰体 黄体 灰体 黄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 X gXg X GY X gY 其实验杂交组合情况如下 实验 1 的杂交组合为 黄体 X gXg 灰体 X GY 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GXg 和 XgY 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 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 2 的杂交组合为 灰体 X GXg 灰体 X GY 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XGXG X GXg X GY X gY 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 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 另 一半表现为黄体 二 选考题 共 45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物理题 3 道化学题 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 选一题做答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选题目的题 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 则每学科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 物理 选修 3 3 15 分 1 5 分 关于热力学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 1 个得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A 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 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 如 果 两 个 系 统 分 别 与 状 态 确 定 的 第 三 个 系 统 达 到 热 平 衡 那 么 这 两 个 系 统 彼 此 之 间 也 必 定 达 到 热 平 衡 答案 1 BDE 考点 热力学定律 理想气体的性质 第 27 页 2 10 分 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 两压强差 p 与气泡 半径 r 之间的关系为 p 其中 0 070 N m 现让水下 10 m 处一半径为 0 50 cm 的气 2 r 泡缓慢上升 已知大气压强 p0 1 0 105 Pa 水的密度 1 0 103 kg m3 重力加速度大小 g 10m s2 i 求 在 水 下 10 m 处 气 泡 内 外 的 压 强 差 ii 忽 略 水 温 随 水 深 的 变 化 在 气 泡 上 升 到 十 分 接 近 水 面 时 求 气 泡 的 半 径 与 其 原 来 半 径 之 比 的 近 似 值 答案 i p 1 28 Pa ii 321 r 解析 试题分析 2 10 分 i 当气泡在水下 h 10 m 处时 设其半径为 r1 气泡内外压强差为 p1 则 p1 r 代入题给数据得 p1 28 Pa p1V1 p2V2 p1 p0 gh p1 p2 p0 p2 气泡体积 V1 和 V2 分别为 V1 34r V2 联立 式得 302121prgh 由 式知 p i p0 i 1 2 故可略去 式中的 pi 项 代入题给数据得 第 28 页 321 r 考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4 物理 选修 3 4 15 分 1 5 分 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 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 1 8 m 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 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 该同学发现从第 1 个波峰到第 10 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 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 1 个得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 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 6 Hz 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 3 m 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 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 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答案 1 ACE 解析 试题分析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故 A 正确 该同学发现从第 1 个波峰到第 10 个波峰通 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 15 s 所以周期 15s93tTn 该水面波的频率 f 0 6Hz 故 B 错误 该水面波的波长 3mv 故 C 正确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 只能说 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不能说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波的传播 过程也是能量传递过程 故 D 错误 E 正确 考点 波的传播 2 10 分 如图 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 A 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 3 0 m 从点光源 A 射向池边的光线 A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 水的折 射率为 F 4 i 求池内的水深 ii 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 他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 2 0 m 当他看到正 第 29 页 前下方的点光源 A 时 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 45 求救生员的 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 结果保留 1 位有效数字 答案 i h 7m 2 6 m ii 0 7 m 由折射定律有 nsini sin 由几何关系有 sini 2lh 式中 l 3 m h 是池内水的深度 联立 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h 7m 2 6 m ii 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距离为 x 依题意 救生员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45 由折射定律有 nsini sin 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 35 物理 选修 3 5 第 30 页 1 5 分 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 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 有光电流产 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 1 个得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对 3 个得 5 分 每选错 1 个扣 3 分 最低得分为 0 分 A 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 入射光的光强变大 饱和光电流变大 B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 饱和光电流变大 C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 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 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 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答案 1 ACE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 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 入射光的光强变大 饱和光电流变大 故 A 正确 B 错误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入射光的频率变高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故 C 正确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与入射光的 光强无关 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 若低于遏止频率 则没有光电流产生 故 D 错误 E 正确 考点 光电效应 2 10 分 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 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 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 停在空中 为计算方便起见 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 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 v0 竖直向上喷出 玩具底部为平板 面积略大于 S 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 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 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 忽略空气阻力 已知水的密度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求 i 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 玩具在空中悬停时 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答案 i 0 mvSt ii 2200vMghS ii 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 h 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 第 31 页 大小为 v 对于 t 时间内喷出的水 有能量守恒得22011 mghmv 在 h高度处 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pv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F 根据动量定理有Ft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Mg 联立 式得 2200vhgS 考点 动量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 36 化学 选修 2 化学与技术 15 分 高锰酸钾 KMnO 4 是一种常用氧化剂 主要用于化工 防腐及制药工业等 以软锰矿 主要成分为 MnO2 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原料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按 1 1 的比例在 烘炒锅 中混配 混配前应将软锰矿粉碎 其作用是 2 平炉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平炉 中需要加压 其目的是 4 将 K2MnO4 转化为 KMnO4 的生产有两种工艺 CO歧化法 是传统工艺 即在 K2MnO4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 使体系呈中性或弱碱 性 K 2MnO4 发生歧化反应 反应中生成 K2MnO4 MnO 2 和 写化学式 电解法 为现代工艺 即电解 K2MnO4 水溶液 电解槽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第 32 页 电解法 和 2CO歧化法 中 K 2MnO4 的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5 高锰酸钾纯度的测定 称取 1 0800 g 样品 溶解后定容于 100 mL 容量瓶中 摇匀 取浓度为 0 2000 mol L 1的 H2C2O4 标准溶液 20 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 用 KMnO4 溶液 平行滴定三次 平均消耗的体积为 24 48 mL 该样品的纯度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已知 2MnO4 5H2C2O4 6H 2Mn2 10CO2 8H2O 答案 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加快反应速率 提高原料利用率 2 2MnO 2 O2 4KOH 2K2MnO4 2H2O 3 提高氧气的压强 加快反应速率加快 增加软锰矿的转化率 4 KHCO 3 MnO 42 e MnO4 H 2 3 2 5 述反应中氧气的状态是气态 在 平炉 中增大压强 就可以使反应物氧气的浓度增大 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再 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若增大压强 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4 在 K2MnO4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 使体系呈中性或弱 碱性 这时 K2MnO4 会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 KMnO4 MnO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另 外一种生成物是 KHCO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及反应的原子守恒 可得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3K 2MnO4 4CO2 2H2O 2KMnO4 MnO2 4KHCO3 电解法 为现代 工艺 即电解 K2MnO4 水溶液 在电解槽中阳极 MnO 42 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 MnO4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MnO 42 e MnO4 在阴极 溶液中的水电离产生的 H 获得 电子变为氢气逸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H 2O 2e H2 2OH 所以阴极逸出的气体是 H2 总反应方程式是 2K 2MnO4 2H2O 2KMnO4 2H2 2KOH 根据 电解法 方 第 33 页 程式 2K2MnO4 2H2O 2KMnO4 2H2 2KOH 可知 K2MnO4 完全转化为 KMnO4 所以 K2MnO4 的理论利用率是 100 而在 CO 2 歧化法 3K 2MnO4 4CO2 2H2O 2KMnO4 MnO2 4KHCO3 中 反应的 K2MnO4 中只有 2 3 反应转化为 KMnO4 所以 K2MnO4 的理论利用率是 2 3 故 电解法 和 CO 2 歧化法 制取 KMnO4 时 K2MnO4 的 理论利用率之比为 1 2 3 3 2 5 根据离子方程式 2MnO4 5H2C2O4 6H 2Mn2 10CO2 8H2O 可知 KMnO4 与草酸反应的关系式是 2KMnO4 5H 2C2O4 取浓度为 0 2000 mol L 1的 H2C2O4 标准溶液 20 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 用 KMnO4 溶液平行滴定 三次 平均消耗的体积为 24 48 mL 则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为 LmolLmolc 48 2501048 25 0 33 则 1 0800g 样品中 含 KMnO4 的物质的量为 n KMnO 4 c V mollL0653 1 lol 48 2100 50 8 250 3 由于样品 的质量是 1 0800g 则该样品含有的 KMnO4 的的纯度为 37 化学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5 分 锗 Ge 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 在电子 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 基态 G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 有 个未成对电子 2 Ge 与 C 是同族元素 C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 叁键 但 Ge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 键或叁键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 原因是 3 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 5 26 146 沸点 83 1 186 约 400 4 光催化还原 CO2 制备 CH4 反应中 带状纳米 Zn2GeO4 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 Zn Ge O 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第 34 页 5 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 其中 Ge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6 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原子坐标参数 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下图为 Ge 单晶的晶胞 其中原子坐 标参数 A 为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