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4175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一、 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B . 会人工取火C . 过着群居生活D .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2. (2分)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 . 张骞出使西域B . 郑和下西洋C . 清军出兵雅克萨D . 玄奘印度取经3. (2分)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历史,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 B . C . D . 4. (2分)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资治通鉴编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麻沸散”的研制使用 齐民要术的问世A . B . C . D . 5. (2分)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 . 匈奴族B . 藏族C . 氐族D . 羯族6. (2分)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 .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 .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7. (2分)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A . 诸葛亮B . 刘备C . 曹操D . 孙权8. (2分)读下图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 )的措施。A . 经济方面B . 政治方面C . 文化方面D . 思想方面9. (2分)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成书于我国东汉时期B . 书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数学成就C . 内容涉及现代初等数学的许多成就D . 其中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10. (2分)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 A . 东晋B . 辽国C . 西晋D . 西汉11. (2分)在东汉历史上,创造了“光武中兴”局面的是( )A . 刘彻B . 刘秀C . 刘玄D . 刘邦12. (2分)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选项第一步第二步提出庄子是到家创始人的观点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得出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A . B . C . D . 13. (2分)下图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 B . C . D . 14. (2分)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有( ) 颁布“推恩令” 削夺列侯爵位 实行禅让制 实行盐铁专卖A . B . C . D . 15. (2分)下列关于半坡氏族聚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之一B . 学会了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C .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D . 圈养猪、狗等家畜16. (2分)下列文化遗存能帮助我们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请按所反映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 )殷墟遗址 二里头遗址 镐京遗址A . B . C . D . 17. (2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 . 分封制B . 世袭制C . 宗法制D . 禅让制18. (2分)我国古代“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 狩猎文明B . 游牧文明C . 农耕文明D . 工业文明19. (2分)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收回地方铸币权 盐铁官营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奖励工商业A . B . C . D . 20. (2分)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 . 奴隶消极殆工C .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1. (2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宜侯夨(c)簋(gu)内壁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这一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周时期的( ) 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22.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炎黄时期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6分)23.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他的弟子集成论语一书,他的言行,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常识。自从汉武帝表彰儒术,他的思想,成为我国二千余年来学术思想之中心。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人,便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一一陈致平中国通史材料二: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200 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 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材料三: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一概括“他”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工程”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工程的作用。 (3)材料三中“蔡侯”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三概括他的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个人物有何共同贡献? 24. (6分)阅读材料: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分析曹操取胜的原因?(2)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三国的名称是什么?25.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形势图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三:看图懂史(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势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和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自己心神安宁? 26. (10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2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说:“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你能说一说材料三称赞了哪一历史事件吗?“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6分)23-1、23-2、23-3、23-4、24-1、24-2、25-1、25-2、25-3、26-1、26-2、26-3、26-4、26-5、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