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2687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设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天门市岳口初级中学 王 芬 13997952828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物体实例。能力目标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重点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棱柱与棱锥。难点辨别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棱锥与圆锥。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电脑、课件、模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用学过的立体图形制作的积木(每小组一套)课件资料、有关金字塔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材料。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观察实物、欣赏图片活动2 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活动3 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活动4 课堂练习活动5 课堂小结活动6 课后实践活动观察教室里实物、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感知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将学过的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使过去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演示多媒体、观察实物模具,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比较棱柱与棱锥、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巩固所学知识。讨论、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完善认知结构。用积木构建组合体、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图案,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观察实物,欣赏图片1、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物体。2、教师在优美的音乐中演示课件:一组精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3、制造悬念:图形世界中蕴含大量的几何图形,什么是几何图形呢?在活动1中,教师应关注学生:1、 审美意识;2、 对学习的热情程度。从教室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引出新课,使学生对“图形”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学生喜欢的、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人工之美,觉得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一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活动2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问题: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2、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发现哪些平面图形?3、回到活动1的组图中,观察:哪些物体与哪些几何图形类似?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问题与情境1、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模具。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立体图体。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画在纸上的直线、角、梯形,对比“立体图形”感知“平面图形”。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3、教师叙述:我们将以前学过的图形分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它们都属于几何图形。3、 教师出示问题14,学生思考回答。4、师生总结:我们由纸盒想到长方体、正方体,由蛋糕盒想到圆柱,由交通标志想到三角形、圆,这些说明图形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我们看到的几何图形,有些是立体图形,有些是平面图形。在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能力;师生行为教师指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设计问题1,可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立体图形的直觉。设计问题2,为学生提供一组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图片,在学生寻找熟悉的平面图形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科学。设计问题3与4,把学生放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建构实物与几何图形的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设计意图4、在生活中,你发现哪种物体类似哪种几何图形?它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归纳概括水平。活动3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与棱锥问题:1、紫色的面有几条边?(六条)。螺帽上有几个这样的六边形?(两个)。这两个六边形形状、大小怎样?(相同)。它们处在什么位置?(相对)。在螺帽上还存在什么图形?(长方形)。有几个?(六个)2、金字塔的顶部有什么特点?在金字塔上可看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3、金字塔有几个底?几个侧面?猜想一:它的底面是几边形?它的侧面包含有几个长方形?问题与情境1、教师演示课件:螺帽旋转,勾画螺帽轮廓线,将螺帽看得见的面填色,其中一底面被涂成紫色。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叙述:螺帽上有两个六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处在相对的位置上,我们把这两个六边形叫做螺帽的底;螺帽上有6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是螺帽的一个侧面,螺帽有6个侧面;我们把类似螺帽的几何图形叫做棱柱。2、教师演示课件:播放从不同角度看金字塔的电影。勾画金字塔的轮廓线,将金字塔看得见的面涂色。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叙述:金字塔是一种方底锥顶的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面是一个正方形,是金字塔的底;在金字塔上我们还可看见一些三角形,它们都是金字塔的侧面。教师提出问题3。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叙述:类似金字塔的几何图形叫棱锥。3、模具分类点一名学生从一堆模具中找出棱柱与棱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类的正误。4、分析棱柱与棱锥的特点:教师出示五棱柱的模具,提出猜想一。学生猜想。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师生行为对棱柱与棱锥的认识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将学生看不见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把声、像、文字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观察螺帽、金字塔的结构,为下一节点线面体作铺垫。对四棱柱、三棱柱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正方体是否属于棱柱?三棱柱应属于棱柱还是棱锥?学生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本节课特意安排了模具分类。从学生分类的结果出发讨论棱柱与棱锥的特点。在分析棱柱的特点时,本节课特意选择从五棱柱入手,因为五棱柱与六棱柱很像,受前面所学知识的负面影响,学设计意图猜想二:棱柱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长方形个数之间存在什么规律?猜想三:棱锥底面是否都和金字塔一样是四边形?棱锥底面边数与侧面三角形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问题:4、棱柱与棱锥属于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教师出示八棱柱的模具,指定学生数底面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教师提出猜想二。学生猜想。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寻找规律。教师指导学生重新观察四棱柱与三棱柱,加深对棱柱的理解。5、教师提出猜想三。学生猜想,自己验证。5、教师出示几组模具。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比较以下几组几何图形的异同:棱柱与棱锥;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6、谈谈棱柱与棱锥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多媒体:显示棱柱及棱锥的应用,侧重欣赏哥特式建筑的房顶。7、教师提出问题4。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活动3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具体实物抽象几何图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生会认为五棱柱的底面是六边形,侧面也包含六个长方形,教师指导学生从误区出发,运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找到答案。在感知棱柱形象的多样性之后,通过类比,学生会很顺利地猜出棱锥底面边数与侧面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他们的猜测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介绍“金字塔”、“哥特式建筑”,使学生在感受建筑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理解新知识,体现出课堂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设计问题4,使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活动4课堂练习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情景1:小明和妈妈到灯具超市选购灯具,小明看到了一问题与情境对情景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回答问题,不足之处,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师生行为这个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两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设计意图些形态各异的漂亮灯具,你能说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图形吗?出示情景2:观看一段影片。要求:当发现一个事物像我们学过的某种几何图形时就叫“停”,发现一处加100分,全体同不共闯1000分大关。对情景2,整个过程由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在活动4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全体学生参与程度与情感态度性,体验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活动5课堂小结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回顾,小组内交流,最后在班内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完善。在活动5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学生自己小结,理清知识的脉络,强化重、难点。活动6课后实践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把提供的立体图形组合起来,设计成一个有趣的组合体。想一想,你们的组合体中用到了哪些几何图形。活动二: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组成一幅优美的图案,并写上一句诙谐的话。活动一为小组活动。活动二为个人活动。活动完成后教师应组织一次展览评比活动。在活动6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思维的开放性;参与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他人的合作态度。设计活动一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立体图形,训练学生灵活地运用立体图形进行创造活动。设计活动二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面图形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两个活动以“趣”为宗旨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欣赏美能力,增强创造美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