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26539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1. 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4.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6. 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8.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9.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10.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11. 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12. 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13. 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 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15. 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16. 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 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1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19.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20. 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21. 变质岩:原先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2. 泻湖是被沙坝沙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沙嘴是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由沙质沉积物构成的垅岗地形。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沙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潮坪是发育在无强烈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23.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到地表,为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层,由固体岩石组成,故称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岩层、花岗岩层、玄武岩层和超基性岩层。24. 波切台:海蚀崖的反复形成,加上风化作用的联合破坏,使崖壁节节后退,崖前形成的一个表面平坦、近海平面、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波筑台:浪蚀作用和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积,形成的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二,填空大全1. 地质学时间: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年代确定法: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构造地质学法。生物演化特点:方向性、不可逆性、阶段性。2. 重力是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地球内圈按深度分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近地表层分岩石圈、软流圈。地球外圈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 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磁倾角是磁针从赤道向高纬度移动时与水平面的夹角、磁场强度是地磁场内磁力的大小。4. 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单元,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包括大陆架(海与陆接壤的近海浅水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带)、大陆基(大陆坡外缘于深海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区)。5. 根据矿物新鲜平面上反射光线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摩氏硬度十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 构造运动按方向分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质构造类型有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层不整合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7. 褶皱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褶曲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分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曲,根据转折端分圆弧褶曲、箱状褶曲、扇形褶曲、尖棱角状褶曲和挠曲。断裂构造分节理和断层,断层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8.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岩浆岩按结构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结构,按粒度分等粒、不等粒结构,按构造分块状、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玄武岩、伟晶岩。9. 沉积岩含有机质是与岩浆岩的区别。按结构分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其构造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10. 层理有细层、层系、层组等要素,常见类型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和递变层理。层面构造有波痕和泥裂。11. 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构造分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常见变质岩有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12. 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喉管。13. 岩基比岩株大。14. 地质作用的方式有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和交代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15. 河谷的形态要素是谷坡、谷底和河床。河谷形态有V形谷、 U形谷、碟形谷。16. 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磨蚀。河流的搬运作用分化学溶运和机械搬运。机械搬运分推移和跃移。17. 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黄土,岩漠和砾漠是剥蚀区,沙漠和黄土塬是沉积区。18.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层间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三,简答题1,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比较?大陆地壳大洋地壳结构:厚度:地势越高,莫霍面越深;较厚,厚度不均,均厚35Km。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较薄厚度较均匀,均厚6Km。成分:硅铝层、硅镁层、沉积层;硅镁层、沉积层(1)大陆地势越高,莫霍面约深;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2)结构不同:陆壳含硅铝层和硅镁层,洋壳基本只有硅镁层。(3)厚度不同:陆壳厚,洋壳较薄。(4)形成时间不同:大陆壳形成于38亿年前,大洋壳形成于2亿年前。(5)构造特征不同:大陆历史久,变化多;大洋历史较短,变化较少。2,三角洲的结构和形成条件?答:剖面自上而下划分:顶积层(向海或湖延伸的河流的河谷沉积)、前积层(前缘斜坡堆积物)、底积层(细物质在湖底散开后沉积而成)。 平面划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形成条件:(1)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能得到充分的供给。 (2)河口处坡度缓,近河口水浅。 (3)河口处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的冲刷。3,球形风化的定义及产生条件?答:随着风化作用的深入,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圈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其条件是:(1)发育有纵横交错的层理。(2)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结构。(3)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4)岩石难于溶解。4,酸性熔浆和机型熔浆的比较?答: 岩石项目基性岩浆(玄武熔浆)酸性岩浆(流纹岩)SiO2的含量45%-52%,挥发性物质少65%富含SiO2和挥发性组分成分铁、镁氧化物多铁、镁氧化物较钾、钠含量少颜色和比重颜色深,比重大颜色浅,比重小流动性、黏度流动性大、黏度小流动性较小、黏度大形成温度冷却缓慢,1000-1200冷却较快,700-900形成产物盾形火山、结壳熔岩、枕状熔岩;熔岩流、熔岩被和柱状解理碎屑火山锥、块状熔岩;层状火山锥、渣状熔岩火山喷发类型宁静式喷发宁静式和爆炸式喷发5,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特点。答 地形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沉积作用是连续的。(2)不整合接触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或时代不连续的接触关系。1)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映地壳有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反映发生过一次显著的水平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6,地球的温度层、分布、温度来源以及变化关系?答:根据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1)外热层(变温层):固体地球最表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热导率小,温度向下迅速降低。(2)常温层(恒温层):外热层以下,厚度不大,温度常年保持不变。(3)内热层(增温层):常温层以下,由地球内热供热,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很有规律。计量这种增温快慢的方法: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地温增温级(地温深度),深度随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数值,以米来表示。7,河谷阶地的发育和意义?四,论述题1,什么是鲍温反应系列?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答:定义: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模拟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再结合自然作用形成的岩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造岩矿物的结晶序列,称为鲍温反应系列。意义:揭示了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规律,很成功的解释了岩浆演化的一系列问题。 温度暗色矿物 淡色矿物岩石类型高(1100)低(573)橄榄石 辉石 基性斜长石角闪石 中性斜长石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 石英(喷出岩)(侵入岩)武岩 -辉长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花岗岩仔细分析上表,鲍温系列有以下特点:(1)造岩矿物结晶温度在573到1100之间,而基性至超基性熔浆温度1200到1600。(2)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结晶序列进行。暗色矿物橄榄石系列不连续,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且内部结构也不同;淡色矿物斜长石系列连续,内部结构相同且成分连续变化。最后两序列又归并为不连续序列,晶出正长石石英等。(3)纵向看,相邻矿物可出现在同种岩石,较远矿物共生机会少;横向看,随温度降低结晶顺序为橄榄岩-辉石和基性斜长石-中性岩和酸性岩。(4)温度冷却快慢及岩浆停留时间长短控制结晶分异完善程度,良好条件下,先结晶的矿物形成自形晶或斑晶结构,后结晶的半自形或他形晶结构。(5)残液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伟晶作用。2,风化作用的定义、类型、产物以及影响因素?答: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和构造等方面。 类型及产物:(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进行方式有岩石释重、温差风化、冰冻风化、结晶撑裂作用。产物是大小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的岩屑和岩块。(2)化学风化作用:氧、水溶液和水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进行方式有氧化作用、水溶液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产物:其改变了母岩的结构和构造,并形成了新的矿物。(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分泌物使岩石矿物在原地的破坏作用。进行方式有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其产物是含腐殖质的土壤。3,河流的侵蚀作用的定义、类型以及趋势?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的破坏作用。(1)其侵蚀作用的方式分为:1)化学溶蚀作用是河水以溶解的方式对河床的破坏作用;2)冲蚀作用是依靠水动力地质作用对河床的冲刷破坏;3)磨蚀作用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砾石与碎屑物对河床的磨损破坏作用。(2)其侵蚀作用的类型分为:1)下蚀作用:河流对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结果:形成了急流、险滩、瀑布和V字型谷,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2)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结果:河谷增长、减少纵比降、使分水岭缩小、河流产生袭夺现象。3)侧蚀作用:河水不断侵蚀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作用。结果:河床变弯曲,引起河道变迁;河谷展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形成河曲、蛇曲甚至牛轭湖。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生成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广义的概念包含固态、液态与气态,狭义的概念仅指天然生成的固态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2.同质多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融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同化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已原有成分的作用,称混染作用。4.斑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不等粒结构,斑晶相对较大,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5.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6.生物扰动(遗迹)构造: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原生层理构造改造、破坏十分强烈,形成一种无一定形态的生物遗迹构造,称为生物扰动(遗迹)构造。7.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作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称接触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8.生物层序律: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组合,而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石组合,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生物化石较简单、较原始,而地层年代越新则所含生物化石较复杂、较进步。9.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岩层都为相同的水平构造或倾斜构造,并且互相平行(即产状一致),但新老两套岩层之间有沉积间断或剥蚀面存在,岩石性质和古生物演变存在突变。10.逆掩断层:断层上盘向上运动,断层面倾角低于25度的逆断层。二、简答题(每题4分)1.按元素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列举地壳中的八种主要造岩元素。答:OSiAlFeCaNaKMg2.什么叫晶质矿物?什么叫非晶质矿物?答: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称为晶体或晶质矿物;反之,内部质点排列无序者称非晶体或非晶质矿物。3.火成岩按岩浆的冷凝方式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按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和酸性岩。用图表的形式列举出每种类型的火成岩的代表性岩石。答:如下表。4.沉积岩的组成包括哪几种类型?答:(1)矿物和岩石碎屑岩石风化破碎后的产物;(2)胶结物胶结碎屑的物质;(3)自生矿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矿物;(4)生物碎屑和化石埋葬在沉积物内的动、植物遗体或碎片。5.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区别是什么?答: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的纹层均平行层面,不同处在于:水平层理是静水条件下的细粒(泥与粉砂)沉积;平行层理是急水流条件下的粗粒(细砂以上)沉积。6. 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哪几种典型的变质岩?它们的原岩是什么?答: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岩石有斑点板岩和角岩,原岩为泥岩;大理岩,原岩为石灰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岩。7.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列举。答: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8.常用来判别地层顶底面的沉积标志有哪些?答:有泥裂,冲蚀(冲刷)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和生物活动遗迹。9.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什么?并作图表示。答:岩层的产状有三个要素,(1)走向,即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展方向;(2)倾向,即岩层面上垂直走向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向;(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0.简叙背斜和向斜的特点。答:一般情况下,背斜的岩层向上隆起,在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老、翼部岩层新,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一般情况下,向斜的岩层向下凹陷,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新、翼部岩层老,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三、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不同沉积层理的名称。(6分)答:分别是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2下图代表了水平构造运动中的三种主要基本形式,写出各基本形式的主要名称。(6分)答:a)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拉开,称拉张;(b)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拢,称挤压;(c)相邻地块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对运动的水平力的作用而发生相对的错动,称剪切。3看下图,按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区的地质发展简史。(6分)答:首先形成二叠纪(P)的灰岩,之后在二叠纪灰岩类发生一次褶皱运动,之后岩体r侵入二叠纪灰岩,之后岩脉b穿插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后在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间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之后岩脉a穿插了二叠纪灰岩、接触变质带和岩脉b,之后发生一次沉积间断,形成一个角度不整合面,之后第三纪的砾岩沉积在该不整合面之上。1、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谁?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哪些?(6分)答: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魏格纳。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1)相邻大陆的边缘形态可以拼接;(2)相邻大陆在地质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3)古冰川遗迹的分布;(4)古生物化石的分布;(5)地质学上的证据,比如大西洋两岸大陆之间的古老地块和造山带位置正好相互对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 填空与判断第一章 绪 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第二章 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二、判断题(正确,错误) 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D )。 A、大 B、小 C、横波 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A、弹性 B、塑性 第三章 地 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5、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五部分构成。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8、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 9、常见胶结物有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10、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和粉砂状结构。11、火山碎屑结构可分为火山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和火山凝灰结构。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2、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变()。3、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 4、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5、石英、长石和云母属于浅色矿物()。6、泥裂的尖端指示岩层的底面()。7、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负变质岩()。8、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高,具有变余结构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9、石灰石和白云石都是碳酸岩盐矿物()。三、选择题1、山地的海拔高度最低界限为(A);平原的最高海拔界限为(C)。A、500米 B、1000米 C、200米 D、300米2、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地形可分为( )种类型;根据海底地形的总特征,海底地形可分为( C )个大的地形单元。A、6、2 B、2、2 C、6、3 D、3、24、大陆架的坡度(B);大陆坡的坡度(A)。A、大 B、小 5、流水波痕指数(A)浪成波痕指数,风成波痕指数(A)流水波痕指数。A、大于 B、小于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概述一、填空题1、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四个大的时代单位。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四个大的地层单位。3、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纪六个时代单位。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古生物组合形态简单,地层可能老也可能新,而古生物形态组合越复杂,则所代表的地层一定较新()。2、因为古生物发展是由水生到陆生,所以当地层中含有陆生的生物化石,指示地层老;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为水生的生物时,指示地层新()。3、如果地层未发生倒转,则上部地层新,下部地层老()。4、当地质体发生穿插切割关系时,判断的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5、生物进化演化过程是均匀等速向前发展的,即每隔一定时间,生物就向前发展一步()。6、受局部气候影响,即使同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总貌也不可能一致()。7、地质历史上由于不可知的灾难性事件,导致了一些生物灭绝,但随着地球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灭绝的生物又重新发展起来()。8、相对地质年代是利用古生物的演化规律来确定,但不能确定地层的准确的绝对年代()。9、各纪的时代划分上,早古生代奥陶纪两分,其它为三分()。10、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均为两分()。11、中生代白垩纪为两分()。12、新生代的新近纪和第四纪为两分()。三、选择题1、蕨类植物比菌藻类植物出现的(B),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出现的(A)。A、早 B、晚 2、侵入体比被侵入的地层(A),岩石地层单位中群( )组。A、新、大于 B、老、大于 C、新、小于 D、老、小于3、隐生宙包括的地质时代为元古代、太古代和冥古代,由老到新它们的时代排列顺序为(C)。A、冥古代元古代太古代 B、元古代太古代冥古代 C、冥古代太古代元古代 D、太古代元古代冥古代 4、古生代由老到新各纪的顺序正确的是(A)。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B、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 C、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石炭纪 D、寒武纪志留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第五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填空题1、地质构造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 褶皱 和 断裂 。2、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 走向 、 倾向 、 倾角 。3、岩层产状可分为 水平 、 直立 、 倾斜 三种类型。4、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整合 、 不整合 。5、不整合接触分为 平行整合 、 角度不整合 两类。6、褶皱的基本形态分为 背斜 、 向斜 两种类型。7、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岩层)面上的枢纽构成的面称为 轴面 。8、组成褶皱的同一岩层面上的最大弯曲部分的各个点的连线称为 枢纽 。9、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 直立褶皱 、 斜歪褶皱 、 倒转褶皱 、 平卧褶皱 。10、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为 剪节理 、 张节理 。11、断层要素分为 断层面 、 断盘 。12、正断层常见的组合类型为 阶梯状 、 地垒 、 地堑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巨大的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2、整合地层与平行整合地层总是表现为地层产状的一致性()。3、当向斜和背斜连续时,翼部可以共用()。4、断层面是平直的()。5、断层面可以具有一定宽度()。6、走向滑距总是大于倾斜滑距()。7、水平滑距总是大于走向滑距()。8、飞来峰是推覆体风化的残留物()。9、地壳运动史上鞍山运动早于吕梁运动()。10、四堡运动早于晋宁运动()。11、广西运动发生于早古生代,苏皖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12、广西运动对应欧洲的加里东期,苏皖运动对应欧洲的海西期()。13、印支运动发生于三叠纪,燕山运动活动于侏罗纪和白垩纪()。14、发生于新生代的地壳运动称新喜马拉雅运动,欧洲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新喜马拉雅运动统称为阿尔卑斯期()。三、选择题1、平行不整合说明地壳可能发生过(A)运动,角度不整合一般说明地壳发生过(B)运动。 A、升降 B、水平 2、某一沉积环境下,沉积的地层厚度大于该环境的水体深度,说明地壳曾经(B),相反沉积的地层厚度小于该环境的水体深度,则说明地壳曾经(A)。 A、抬升 B、沉降 3、背斜的核部地层(B),向斜的核部地层(A)。 A、新 B、老 4、箱状褶皱的转折端(A),翼部产状(C)。 A、宽 B、窄 C、陡 D、缓5、隔挡式褶皱背斜(B),隔槽式褶皱向斜(B)。 A、宽缓 B、紧闭 6、当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时,内凹侧的地层受到(B)作用,外凸侧地层受到(A)作用。 A、拉张 B、挤压 7、平卧褶皱两翼地层倾向(A),斜歪褶皱两翼地层倾向(B)。 A、相同 B、相反 8、正断层多数情况下造成地层(B),逆断层多数情况下造成地层(A)。 A、重复 B、缺失 9、阶梯状断层属于(A)组合类型,叠瓦状构造属于(B)组合类型。 A、正断层 B、逆断层 10、组成地垒的两个断面倾向(B),组成地堑的两个断面(B)。 A、相同 B、相反 11、前寒武的地壳运动中,鞍山运动属于( ),吕梁运动、四堡运动和晋宁运动属于( B )。A、太古代、太古代 B、太古代、元古代 C、元古代、太古代 D、元古代、古生代第六章 地震作用一、填空题1、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2、地震有多种成因,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第七八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一、填空题1、按照岩浆是否喷涌至地表可分为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2、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四种基本类型。3、火山喷发的类型可分为熔透式、 裂隙式 、中心式三种类型。4、火山碎屑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灰、火山尘。5、火山喷出物按其性质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种。6、岩浆的分异作用可分为熔离分异、结晶分异、气态分异三种形式。8、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9、变质作用的方式分为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四种。10、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四种。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矿物的脱水反应属于交代作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物质的带出()。2、气态分异作用是岩浆分异作用的一种,是岩浆早期的一种分异作用()。3、岩浆的侵入作用为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4、基性岩浆温度比酸性岩浆温度高()。5、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含量高,浅色矿物硅铝矿含量高()。三、选择题1、交代作用过程中,(B)为主要因素,重结晶作用中,()为主要因素。 A、温度、压力 B、热液、温度 C、压力、温度 D、热液、压力2、重结晶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A),交代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B)。 A、不变 B、变化 3、暗色矿物结晶温度(A),浅色矿物结晶温度(B)。A、高 B、低第九十章 风化作用和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一、填空1、一个完整的风化壳从上到下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层、基岩四层。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溶解、层裂或卸载作用。3、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氧化作用、和水溶液作用。水溶液作用又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水合)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方式。4、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分为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两种方式。5、河流的机械搬运方式分为 推移式 、跃移式、 悬移式 三种。6、三角洲可划分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 顶积层 、 前积层 、 底积层。7、河流的化学搬运为 真溶液 、 胶体 两种形式。8、河流沉积物的三大场所为 山口区 、 河谷内 、 河口区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山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2、气候越潮湿,物理风化作用越强()。3、生物风化作用往往伴随着化学作用()。4、土壤层实际上是风化的残积物,只不过其中有腐殖质的加入,适宜植物生长()。5、沉积岩比岩浆岩更容易风化,因为岩浆岩更坚硬()。6、昼夜温差越大,岩石越容易风化()。7、河流上游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中下游以下蚀作用为主()。8、河漫滩在剖面上具有二元结构()。9、河流中砾石的长轴一般平行于水流方向()。三、选择题1、沉积岩成(B),岩浆岩成(A)。A、块状 B、层状 2、干旱气候区以(A)风化为主,潮湿气候区以(B)风化为主。A、物理 B、化学 3、河流的河床高度弯曲称为(A),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以()作用为主。A、蛇曲河、机械 B、曲流河、机械 C、蛇曲河、溶蚀 D、曲流河、溶蚀4、黄铁矿氧化后形成(C),硬石膏吸水后转变为()。A、磁铁矿、石膏 B、磁铁矿、滑石 C、褐铁矿、石膏 D、褐铁矿、滑石5、物理风化作用(B)岩石的成分,化学风化作用(A)岩石的成分。A、改变 B、不改变6、古风化壳存在说明该地区曾(A),正长石水解后形成(B)。A、暴露地表 B、高岭石 C、埋藏地下 D、绿泥石7、砂粒级颗粒一般呈(A)形式搬运,砾石一般以(B)形式搬运。 A、跃移 B、推移8、当河流的动能等条件改变时,(A)的碎屑先沉积,比重小的矿物(D)沉积。 A、粗 B、细 C、先 D、后第十一二三章 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地质作用一、填空题1、地下水基本类型,由地表到地壳内部可分为3层,即 饱气带水 、 潜水 、 承压水。2、地下水的存储状态可分为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3、冰川分为 山岳冰川 、 大陆冰川 两种类型。4、冰川刨蚀作用方式分为 挖掘作用 、磨蚀作用 两种形式。5、冰碛地形包括终碛堤 、侧碛堤 、中碛堤 、鼓丘 四种。6、风蚀作用方式分为 吹蚀 、 磨蚀 两种方式。7、荒漠分为 岩漠 、 沙漠 、 砾漠 、 盐漠 四种地形。8、风成砂的层理通常具有高角度、厚度较大的交错层理 的特点。二、判断题(正确,错误) 1、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地形,往往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2、在强烈单向风盛行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进一步发展成为纵向沙丘()。三、选择题1、岩石能够储存水说明具有(A)性,岩石允许地下水流动说明具有(B)性。 A、孔隙 B、渗透2、( A)常出现在荒漠的低洼地带,风成砂的分选性( )。 A、盐漠、好 B、砾漠、好 C、沙漠、差 D、岩漠、差第十四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一、填空题1、海岸按岩性可分为 基岩海岸 、 砾质海岸 、 砂质海岸 、 泥质海岸 四类。2、潮坪沉积由岸至海分别为 泥坪 、 混合坪 、 砂坪 三类。3、根据泻湖的盐度可将其分为 淡化泄湖 、 咸化泄湖 两类:4、生物礁类型分为 岸礁 、 环礁 、 堡礁 三种。5、根据海水深度,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为 滨海 、 浅海 、 半深海 、 深海 等四个环境分区。6、海水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 波浪 、 潮汐 、 洋流 三种。7、滨海可分为 前滨 、 后滨 两个亚环境,详细划分时,包括了浅海的部分地区,从而分为后滨、前滨 、临滨、滨外四个亚环境。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海岸砾石的长轴一般垂直于海岸方向()。2、泻湖的盐度比海水高()。三、选择题1、沙滩多分布于(B)岸地区,泥滩分布于(A)岸地区。 A、障壁海 B、开阔海2、沿岸堤分布在( A)附近,沙坝位于()。 A、高潮线、浅海区 B、高潮线、滨海区 C、低潮线、浅海区 D、低潮线、滨海区3、近滨的界限位于(A)和( )之间。 A、浪基面 B、低潮线 C、高潮线 D、特大高潮线4、后滨的界限位于(D )和( )之间。 A、浪基面、低潮线 B、低潮线、高潮线 C、浪基面、高潮线 D、高潮线、特高潮线5、大陆架部分包括(B)和()两个海洋环境分区。 A、前滨、浅海 B、滨海、浅海 C、后滨、浅海 D、浅海、半深海6、深水波为(B)波,浅水波为(A)波。 A、不对称 B、对称第十五章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一、填空题1、湖泊的成因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 、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 两种方式。2、湖水的运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 垂直运动 、 水平运动 两种。3、褐铁矿和赤铁矿指示 氧化 环境;菱铁矿指示 半氧化 环境;黄铁矿指示 还原 环境。4、盐湖沉积分为 碳酸盐岩 、 硫酸盐 、 卤化物 、 沙下湖 四个阶段。5、沼泽形成的原因分为 湖泊发展晚期沼泽化 、 陆地沼泽话 两类。6、地质历史时期的几个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磁铁矿指示氧化环境,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2、沼泽生成石油,湖泊生成煤炭()。3、潮湿气候区可形成锰、铝沉积,碳酸钙仅沉积于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中()。4、盐湖沉积后期,卤化物比硫酸盐类先沉积()。三、选择题1、潮湿气候区湖泊以(B)沉积为主,干旱气候区湖泊(A)沉积作用强。 A、机械 B、化学第十六七八章 负荷地质作用、岩石圈板块构造和地壳的演变一、填空题1、负荷地质作用的方式包括崩落作用、潜移作用、滑动作用和流动作用。2、板块边界类型有 离散 、 会聚 、 平错 三种。3、海底四大发现是大洋中脊扩张带 、贝尼奥夫带 、洋底新沉积物的发现 、转换断层的发现 。4、全球划分的六大板块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5、威尔逊旋回的六个阶段为胚胎阶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退阶段、终了阶段和遗痕阶段。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在海底四大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2、越是靠近洋中脊的地区,沉积物厚度越大()。3、洋底沉积物的时代通常比陆地老()。三、选择题1、太平洋正在(B),大西洋正在(A)。 A、扩张 B、收缩2、板块内部构造活动(B),板块边界构造活动(A)。 A、强烈 B、微弱3、板块的俯冲边界为(A)边界,碰撞型边界为(A)边界。 A、会聚 B、离散第二部分 名词解释与问题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转折段为止。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显著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之间出现断裂或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称为构造地质学方法,或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岩石地层单位:若地层中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地层,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根据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特征为标志划分的地层单位,常用的术语是:(某生物的)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块体运动和成岩作用等。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上下地层中古生物连续。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古生物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岩层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岩层保持着连续和完整性。褶皱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依次变老。复背斜和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小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称为复背斜或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槽式组合: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上凸明显,向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紧闭,下凹明显,背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节理: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断层:是岩层或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断面产状未改变的条件下,其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地震:是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达到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过程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这种作用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岩石基本在固态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生成新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氧、水和水溶液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环流: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在过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岩溶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或喀斯特现象。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主要是一定的冰体及其及其所携带的石块对岩石的纯机械性破坏过程,称刨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残留沉积: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海洋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即外陆架上广布着以砂为主的沉积,而内陆架上的沉积物却以粉沙和泥为主。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为生态礁,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