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二.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1997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滨红太阳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卷人:邵大伟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 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A. 震悚(shng) 荒谬(mio) 溃退 (gu) 锐不可当(dng)B. 要塞(si) 瞥见(pi) 惊骇 (gi) 歼灭(qin)C俨然(yn) 幽咽(yn) 诘问(j) 差使(ch )D阡陌(qin) 举箸(zh) 寒噤(jn) 仄歪 (z)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阻遏 创疤 鸿蠕 穷愁撩倒 B烦躁 狼籍 蹒栅 缭绕不绝C琐屑 皇急 杀戮 臭名昭著 D簌簌 颓唐 案牍 黄发垂髫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A 对偶 排比 拟人 B 排比 夸张 拟人C 排比 对偶 反问 D 夸张 对偶 反问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8、默写填空:(8分)(1),芳草萋萋鹦鹉洲。(1分)(2)自古逢秋悲寂寥,。(1分)(3)“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句话出自的课文老王,“他”是指。(1分)(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2分)(5)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2分)(6)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1分)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5题(13分)借你一个微笑 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10、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2分)_11、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 (2分)_12、第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80字内)(3分)_13、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2分)_14、作者在第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2分)_15、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2分)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0题(14分) 认识父亲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16第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17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 18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19“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4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3)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21-24题(11分)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注: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21解释词语。(4分)(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答: 2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2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5字内)(3分)答: 。 三、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0分) 25、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2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20字内)(3分) 本报讯(记者 何明洁)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日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才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据了解,此次“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将途经20个站,历时4个月,三原外国语学校是该活动的第12站。 27、 下面是某年级某班班长在元旦联欢晚会开始时讲的话,有三处话语不得体、不规范,请你帮他改正。(先写出问题序号,然后提出修改意见)(2分)各位老师们,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级举办元旦庆祝活动,你们能按要求来参加我们的晚会,这是你们的光荣,我们表示非常的欢迎。问题: 修改意见: 问题: 修改意见: 28、 语文探究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摘自心理学)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选自鲁先圣信念的力量):探究结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