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1503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科举制创立于( )A . 汉朝B . 西晋C . 隋朝D . 唐朝2. (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 参加科举考试B . 等待朝廷察举C . 投笔从戎戍边D . 投作官吏幕僚3. (2分)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 . B . C . D . 4. (2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 )A . 东晋B . 西晋C . 南北朝D . 隋朝5. (2分)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 . 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 .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 .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6. (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科举制D . 郡县制7. (2分)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 秦朝B . 汉朝C . 隋朝D . 唐朝8. (2分)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 . 隋炀帝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9. (2分)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 .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 .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C . 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D . 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10. (2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 . 隋文帝时B . 隋炀帝时C . 唐太宗时D . 唐玄宗时11. (2分)我国历史上实行的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创立于( )A . 西汉B . 隋朝C . 唐朝D . 明朝12. (2分)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科举制D . 行省制13. (2分)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沿用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 )A . 有利于选拔人才B .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 . 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 . 都在完善科举制14. (2分)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 . 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D . 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15. (2分)我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 )A . 秦朝B . 汉朝C . 隋朝D . 宋朝16. (2分)“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 . 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 . 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17. (2分)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 . 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B . 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C . 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D . 私塾先生教授资治通鉴18. (2分)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 . 隋文帝B . 隋炀帝C . 唐太宗D . 唐玄宗19. (2分)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 )A . 分封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九品中正制20. (2分)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21. (2分)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A . 隋朝B . 唐朝C . 宋朝D . 清朝22. (2分)创立于隋朝,为以后各朝代相继沿用的制度是( )A . 三省六部制B . 科举制C . 内阁制D . 丞相制23. (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 .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立进士科C .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推动教育发展D .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24. (2分)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 . 辛勤耕作B . 作战立功C . 经商致富D . 参加科举考试25. (2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禅让制B . 郡县制C . 分封制D . 科举制26. (2分)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 分封制B . 科举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27. (2分)根据下边示意图,唐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郡县制D . 科举制28. (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源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 分封制B . 科举制C . 九品中正制D . 郡县制29. (2分)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B . 科举取士不重门第,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C . 隋唐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D . 武则天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30. (2分)“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 . 善于用人B . 虚心纳谏C . 科举取士D . 勤政爱民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31.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1所示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材料三图2、图3。(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分别是哪里?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2)材料二的诗句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图2和图3两位高僧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请任选一人简要谈谈他们的事迹。 32. (15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试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使朝野上下莫不笃重书法,趋之若鹜。贞观、开元之治,经济繁荣,国威远扬,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和怀素等。-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1)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设置的科目众多。(2)唐朝时期文学领域只有诗歌得到了发展。(3)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4)在唐代,楷书成就最为突出,书法名家人才辈出。(5)唐朝的文化发展与该时期政治经济因素关系密切。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31-1、31-2、31-3、32-1、32-2、32-3、32-4、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