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精要参考答案(2014-2015学年上期).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7072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精要参考答案(2014-2015学年上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精要参考答案(2014-2015学年上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精要参考答案(2014-2015学年上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1)相同点:所含粒子的数目相同。不同点:对于固体、液体而言,它们的质量、体积不相同,对于气体而主,在标准状况下,1mol 气体所占的体积也大致相等;原因是决定固体、液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本身的大小,而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的间隔距离。问题2 不一定,影响气体体积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压强;若升温同时又加压的话,气体的体积也可能为22.4L。问题3都不正确,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mol 气体体积才是22.4L,或只有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反馈练习】(1)是的 (2)不对问题4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只有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才相同。【思维拓展】1.43g/L 计算方法略。达标检测1D2D3C46432 5.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乙同学对,因为甲同学实验所得的溶液体积不等于1L。问题2不是 问题3溶液的浓度、密度不会变,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思维拓展】可利用公式cVM=1000V% 进行计算。问题4体积、温度、刻度线,说明该容量瓶盛装溶液至刻度线位置时,可得到该温度下、该体积的溶液。容量瓶中装入少量水、盖上瓶塞,左手扶着瓶底,右手食指压住瓶塞,倒立,看是否有水从瓶口流出,若没有,则证明容量瓶不漏水。 问题5温度、容量、刻度线。意义:在20时,容量瓶颈部刻度线下的容积为100mL;在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盖好瓶塞,倒转,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将瓶放正,旋转瓶塞180,倒置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两次都不漏水,证明容量瓶的密闭性良好。问题6(1)2次,搅拌,其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转移时其作用是引流;(2)4步,溶解、转移、洗涤、定容。(3)引起浓度偏低的操作有: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洒落;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线等。引起浓度偏高的操作有: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等。【思维拓展】500 mL 容量瓶;配制过程:计算(需要19.2g NaOH固体)、称量、溶解、冷却、转移(500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贴标签,取出480mL。达标检测1D2(1)16.7mLB(2)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并不断搅拌(3)加水至距刻度线约1cm左右,改用滴管滴加,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4)A偏小B无影响C偏小D偏小311.8mol/L2.1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问题2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比如还可以从溶解性的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Na2CO3还可以属于可溶性盐、正盐等。问题3对同一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交叉分类法,对同类物质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问题4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思维拓展】碱与酸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生成盐和水。可以类比:盐酸+氢氧化钠、盐酸+氨水、醋酸+氢氧化钠。达标检测1D 2D 3D 4(1)A其余为酸性氧化物 (2)B其余为阴离子 (3)C其余为氧化物 (4)D其余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5B 6A 7A 8(1) 酸性氧化物:Mn2O7 SiO2碱性氧化物:Na2O CaO 两性氧化物:ZnO (2)C2.1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九种组合方式。可以举例如:NaCl、HCl、乙醇等水溶液,烟、雾等。空气中氮气作分散剂,氧气等是分散质,也可以是氮气分散到氧气中。问题2浊液、很不稳定;胶体、介稳定;溶液、稳定。问题3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活动探究】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可用丁达尔效应进行检测是否为胶体。【思维拓展】用过滤法分离胶体与浊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与溶液。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悬浊液粒子大于滤纸微孔,胶体粒子小于滤纸微孔,大于半透膜孔径,离子小于半透膜孔径。达标检测1B 2B 3D 4C 5B 6过滤、结晶 7Fe2O36HCl2FeCl33H2O(1) 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2)红褐 (3)90 甲 胶体与溶液8(1)出现白色沉淀 (2)无明显变化(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9.第组化合物H2含氢物质CaCO3第组溶液Fe(OH)3胶体有色(或盐)NaCl溶液【或Fe(OH)3】2.2 离子反应(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所以能导电。金属是自由电子导电。问题2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有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而导电。蔗糖无论在熔融或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问题3根据化合价把物质拆写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以及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注意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思维拓展】CH3COOH CH3COO- + H+ H2CO3 H+ + HCO3- NH3H2O NH4+ + OH- NaHCO3 Na+ +HCO3-问题4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删去)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问题5NaHSO4=NaHSO42,属于酸式盐。因为该物质在水溶液中不仅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还能电离出氢离子。达标检测1C 2D 3A 4B 5A 6B 7C 8C 9D 10. C 11(1)(2)(3)(2)12(1)Ba(OH)2=Ba22OH KHSO4=KHSO42 HNO3=HNO3Na2CO3=2NaCO32 (2)2.2 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CuSO4与NaCl相混,离子种类和数量都不发生变化,与NaOH相混,Cu2+和OH-会减少,从有旧物质减少和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分析,前者不反应,后者发生了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比如加酚酞于原溶液中,红色会变浅。问题2掌握“拆”与“不拆”。从质量是否守恒和电荷是否守恒角度进行检查。问题3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离子方程式的实质是表示一个以及一类离子反应。问题4生成弱电解质、沉淀、气体,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三种中任一种均可导致离子种类或数量的减少。问题5离子之间会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比如H+与OH-、CO32-等。达标检测1CD 2D 3D 4D 5C 6A 7C 8A 9B 10(1)HCO3、CO32 (2)SO42、CO3211. Ca2+2OH- + CO2CaCO3 + H2O Mg2+ + 2OH-Mg(OH)2 Fe + 2H+Fe2+ + H22.3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C+O2CO2化合反应 CaCO3CaO+CO2分解反应 C+2CuO2Cu+CO2置换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Cu+COCu+CO2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分类方法有局限,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问题2C+O2CO2是氧化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C+2CuO2Cu+CO2是还原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u+COCu+CO2是还原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中。问题3C+O2CO2 C+2CuO2Cu+CO2 Cu+COCu+CO2反应前后碳元素、氧元素、铜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CaCO3Ca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前后化合价没变,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问题4原子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原子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问题5升-失-氧、降-得-还,得失电子的数目=化合价的变化数变化的原子个数。问题6标变价,画箭头,找得失,算数目。达标检测1C 2D 3B 4C 5C 6B 7B 8A9(1)(2)(3) 2.3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失去电子,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问题2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问题3H,+1价可降,表现氧化性;O,-2价,可升,表现还原性。问题4可从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升或降的角度进行分析。问题5相似:都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的方法。不同:双线桥,表明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情况,起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该元素;单线桥,表明不同元素的原子间得失电子情况,起于还原剂(失电子原子),指向氧化剂(得电子原子)。双线桥要分别标明电子得到或失去数目,单线桥只标转移电子数。达标检测1C 2B 3D 4D 5 (1)CuOCOCO2Cu (2)H2SO4AlAl2(SO4)3H26 Fe3、Mg2、H S2、I Fe2、S 7(略)8(略) 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根据三种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三种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前两层上的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最外只有1个电子,镁最外层有2个电子,铝最外上有3个电子。钠最容易失去电子,镁与钠相比不易失去电子,但与铝相比,比铝易失去电子,所以钠最活泼,其次是镁,最不活泼的是铝,由此可知: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问题2金属钠需保存在煤油中。因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发生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比煤油密度大,保存于煤油中,可隔绝空气和水,防止反应的发生。一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的产物是无水碳酸钠。 【活动探究1】(1)4Na+O2=2Na2O (2)Na2O +H2O=2NaOH (3)2NaOH+CO2=Na2CO3+H2O (4)Na2CO3+10H2O=Na2CO310H2O (5)Na2CO310H2O =Na2CO3+10H2O 【反馈练习1】C 【活动探究2】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相同现象。现象一说明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现象二说明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也迅速反应,在表面生成了氧化膜。问题3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反应,而酸中电离出的H比水电离出的H要多得多,故钠先与酸反应。【活动探究3】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钠浮在液面,熔为一光亮的小球,并且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 + CuSO4 = Cu(OH) 2 + Na2SO4 (或2Na+ 2H2O+ CuSO4 = Cu(OH) 2 + Na2SO4+ H2)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可与盐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反馈练习2】B问题4不能,因为钠可与水反应。可用干燥的沙土灭火。达标检测1B 2C 3B 4A5钠在氧气中燃烧将得到Na2O2,并且利用此法制得氧化钠的同时生成N2,N2作为保护气防止Na2O进一步被氧化为Na2O2。6(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像热气球一样在煤油中作上下游动,最后完全消失(2)水溶液从上至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3)液面逐渐下降液面逐渐上升(4)当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7由于氯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向性,生成NaCl的反应途径的多样性(除了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外,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不同反应都可能生成NaCl)。这些为解题思维的开放和发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组 A:Na;B:Cl2;C:NaOH;D:FeCl3;E:Na2CO3;F:CaCl2。第二组 A:Na;B:Cl2;C:NaOH;D:HCl;E:Na2SO4;F:BaCl2。第三组 A:Na;B:Cl2;C:Na2O2;D:HCl;E:NaOH;F:MgCl2。第四组 A:Na;B:Cl2;C:Na2O2;D:FeCl3;E:Na2CO3;F:BaCl2。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需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水蒸气的发生装置、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检验产生气体的装置。【活动探究】略问题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有K、Ca、Na、Mg。(前三种反应剧烈,后一种反应缓慢。)化学方程式略。【反馈练习1】C问题3酸、碱及盐可直接腐蚀铝的保护膜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品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思维拓展】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2Al+6H2O+2NaOH = 2Na AlO2+4H2O+ 3H2其中氧化剂是水,还原剂是铝,电子转移6e-。问题4金属存在化合态和游离态。大多数较活泼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钠、铁等,极少数极不活泼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金等。金属的化学通性有:(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等),(2)金属与水反应(如Na、Fe等),(3)金属 + 酸 盐 + 氢气,(4)金属 + 盐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反馈练习2】B达标检测1D 2A 3C 4D5(1)普通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防止水倒吸氢气(2)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碱石灰等固体干燥剂)6molL1盐酸(3)A、B、E(4)Fe3O44H23Fe4H2O(5)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3.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 学习探究问题1(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46克钠与36克水反应生成80克氢氧化钠和2克氢气(3)2摩钠与2摩水反应生成2摩氢氧化钠和1摩氢气(4)1摩钠与2摩水反应生成2摩氢氧化钠和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5)46克钠与36克水反应生成80克氢氧化钠和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6)1摩钠与36克水反应生成2摩氢氧化钠和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 【活动探究】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也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相同条件下各气体物质的体积之比。 【反馈练习1】由2Na2NaOHH2 amolamola/2mol 2Al2NaOH2NaAlO23H3 amolamolamol3a/2mol得50am(a)246am所以,w(NaAlO2)100%。 【答案】C 问题2不一定,只要满足“上下单位相同,左右相对应”即可。【反馈练习2】200ml 1 mol / L 0.4 mol【思维拓展】3.36L达标检测1 D 2C 3C 4B 5D6 (1)0.56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0.3 mol / L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学习探究 问题1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色态白色淡黄色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氧元素的化合价-2-1生成条件常温加热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Na2O+ H2O=2NaOH2Na2O2+ 2H2O=4NaOH+ O2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Na2O+ CO2 =Na2CO32Na2O2+2CO2 =2Na2CO3+ O2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制氧剂、漂白剂等问题2过氧化钠的性质决定用途,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能放出氧气2Na2O2+ 2H2O=4NaOH+ O2 2Na2O2+ 2CO2 =2Na2CO3+ O2, 问题3相同点:都能溶于水,水溶液都有碱性;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不同点: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水溶液碱性Na2CO3NaHCO3;热稳定性Na2CO3NaHCO3。问题4溶解度的不同 水溶液碱性的不同 与酸反应快慢的不同 固体热稳定性的不同。达标检测1. D 2D 3D 4.C5(1)F:NaOH I:HCl(2)2NaHCO3 Na2CO3+ CO2+ H2O 2Na2O2+ 2CO2 = 2Na2CO3+ O22Na2O2+ 2H2O = 4NaOH+ O2(3)HCO3- +H+ = CO2+ H2O CO32- + 2H+ = CO2+ H2O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金属氧化物大部分属于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问题2氧化铝的两性是指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是指碱性和酸性,它们的表现都是在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思维拓展】有Al、 Al2O3、 Al(OH)3、 NaHCO3、(NH4)2CO3等。但铝和碳酸氢钠不能称作两性物质。问题3生成的氢氧化铝会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而溶解,但不会与弱碱氨水反应。氨水虽为弱碱,但其可溶,所以可制取难溶性碱。问题4先出现白色沉淀,当白色沉淀到最大值后开始溶解,最终会全部溶解完。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问题5先出现白色沉淀,当白色沉淀到最大值后开始溶解,最终会全部溶解完。AlO2-+H+ H2O= Al(OH)3 Al(OH)3+ 3H+= Al3+ 3H2O【思维拓展】定量关系分别为:问题3,生成最大沉淀量时n(Al3+):n(OH-)=1:3,沉淀完全消失时nAl(OH)3:n(OH-)=1:1或n(Al3+):n(OH-)=1:4;问题4,生成最大沉淀量时n(AlO2-):n(H+)=1:1,沉淀完全消失时nAl(OH)3:n(H+)=1:3或n(AlO2-):n(H+)=1:4。达标检测1D 2D 3(1)0.1a/3 (2)a3b (3)3ba4b (0.4b 0.1a)784A 5C 6. D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 学习探究 问题1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问题2用FeCl3、FeSO4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难溶性碱一般可用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取。问题3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具有还原性。【思维拓展】不一样,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而由于硝酸的氧化性与氧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问题4 由于Fe (OH)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该实验在操作中要尽量隔绝开空气。如硫酸亚铁溶液必须是新制的并加入些铁粉加热煮沸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溶解的氧气滴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必要时可用苯或植物油液封。*问题5水溶液颜色浅绿棕黄加入NaOH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白 灰绿 红褐色Fe3+3OH=Fe(OH)3 (红褐色)加入KSCNFe2+2SCN=Fe(SCN)2 无色Fe3+3SCN=Fe(SCN)3 血红色通入Cl22Fe2+Cl2=2Fe3+2Cl【思维拓展】Cl2、O2等,Fe、Cu等。达标检测1B 2B 3C 4D 5C6方法一:(1)稀硫酸和铁屑 (2) 加热煮沸 (3) 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被氧化。方法二:(1)稀硫酸和铁屑 (2) NaOH溶液 (3) 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4) 由于反应开始产生的气体3.3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学习探究问题1纯金属是最简单的金属材料,但其性能过于单一,机械强度不够,并且易被腐蚀,所以应用受到了限制。而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方面的性能,如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和强度大等,从而大大提高了金属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因而被普遍使用。问题2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低,改变制造合金的原料,配比及制造工艺等可以制得不同性能的合金。问题3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但质地较软不适于制造工具,铁、碳合金则硬度较大。一般说来含碳量高的钢硬度大,含碳量低的钢韧性好。但含碳量过高,就变脆;含碳量过低硬度不够。所以工业上一般根据不同需要来调整含碳量,生产出硬度、韧性符合要求的钢材。问题4所谓合金,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部分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化物或冷却后的固体。因此形成合金的两种金属要有共同的熔化状态,即熔点比较接近。若熔点相差太大,则不易形成合金。问题5金属材料能否广泛应用取决于:主要用途、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价格、加工难度、日常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达标检测1D 2A 3C 4D 5C 6B 7D 8(1) FeCu2+Fe2+Cu (2) 干燥空气中保存(3)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9、(1)铜锌合金(2)2ZnO+C 2Zn+CO2 2Cu2O+C 4Cu+CO2 (3) 用火烧,表面发黑的是“药金”,或放入稀硝酸中,能溶解的是“药金”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CO2是直线型分子,而SiO2是像金刚石那样空间网状结构。物质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问题2二氧化硅能与强碱、某些碱性(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但不能与水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SiO2+2Na2O=Na2SiO3。提示:关于酸性氧化是否能与水反应形成酸的问题,如果只局限于CO2和SiO2两种物质是无法得出答案的,只能请老师在这里补充说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大多数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有,难溶于水形成对应的酸,能与氢氟酸反应形成四氟化硅。问题3石英、沙子、硅藻土、水晶、玛瑙等主要成分含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电子产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信息高速公路的骨架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装饰品等。【联想应用】如果用玻璃塞,玻璃里面的SiO2与碱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使瓶塞与瓶口粘合在一起而打不开。问题4第一步: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硅(SiO2+2NaOH=Na2SiO3+H2O),充分反应后过滤。第二步:将滤液置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盐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得硅酸。【活动探究】 将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再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硅酸凝胶。说明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由此得出在溶液中强酸能制弱酸的规律。达标检测1A 2. A 3. D 4. B 5. B6 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或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7(1)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 盐酸(2)饱和NaHCO3溶液除去盐酸中挥发出的HCl气体8 (1) 4 (2)SiO2 SiO22C Si2CO(3)CaSiO3Na2SiO3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硅酸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制作防火材料.问题2硅酸盐可用于制造陶瓷,玻璃、水泥、以及某些特种物品等。问题3硅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单质硅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其物理性质坚硬难熔。它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氯气等反应。还能与氢氧化钠和氢氟酸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Si+4HF=SiF4+2H2。由于硅既不容易得电子,又不容易失电子,故其化学稳定性好。问题4(1)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这两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均只有水,氢氧化钠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仅为反应物。(2)不矛盾;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由于酸性H2CO3H2SiO3,反应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原理;而反应是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反应,由于CO2可从熔融体中逸出,使得反应可以发生,而与酸性H2CO3H2SiO3无关。【思维拓展】首先要从非金属原子结构理解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强弱。通过类别通性的方法归纳、演绎、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性质。其次要按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达标检测1D 2C 3D 4B 5A 6(1)通过灼热氧化铜 (2)通过碱石灰 (3)加盐酸到不产生气泡,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 (4)高温用Cl2将Si氧化,蒸馏出SiCl4,再用H2高温将SiCl4还原。7. 14 Na2OCaO6SiO28(1)硅硅酸钠硅酸二氧化硅(2)SiO22C Si2CO(3)SiOCO2H2O = H2SiO3COSiO22OH= SiOH2O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感悟1: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感悟2:要善于观察和捕捉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坚持不懈,反复实验验证;感悟3:要热爱科学研究和有奉献精神。问题2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出强氧化性。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金属单质,典型还原性物质等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点评或补充。问题3新制氯水有浅浅的黄绿色,说明有Cl2 分子。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加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Cl-。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H+和HClO分子。 问题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二者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Cl2 + H2O =HCl + HClO HCl + NaOH = NaCl + H2O HClO + NaOH = NaClO + H2O 总反应: Cl2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CaCl 2+ Ca(ClO)2+ 2H2O 【活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水红色逐渐褪去。酚酞褪色的原因可能是酸碱中和反应,也可能是次氯酸的漂白性。可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反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又变红色,则证明褪色的原因是酸碱中和反应,如果不变红色,则证明是次氯酸的漂白性。达标检测1C 2.C 3B 4D 5A6(1)FeCl2H2(2)2Fe3Cl22FeCl3(3)2HClFe=FeCl2H2(4)2FeCl2Cl2=2FeCl3 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2课时)学习探究问题1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氯水中有Cl【思维拓展】向未知液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证明有溴离子;产生黄色沉淀则证明有碘离子。首先要考虑被检验离子的特征反应,其次要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问题2根据反应原理中药品的状态,反应是否加热等来选择仪器和组装反应装置。还要分析反应原理来选择除杂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思维拓展】固固加热制气装置(O2)、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H2、CO2)、固液加热制气装置(Cl2)问题3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吸收四个环节。 问题4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给出常见仪器图片,供学生选择。【思维拓展】结构相似点: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不同点: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化学性质略。相似性:均易得电子,具有氧化性;递变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达标检测1D 2C 3B 4(1) 浓盐酸,MnO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MnO2。(2)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 ,干燥氯气 。(3)布条不褪色 。 有棕黄色的烟生成。防止生成的烟进入导管,引起堵塞 。(4) NaOH溶液, Cl2 + NaOH = NaCl + NaClO + H2O。(5) 先点燃B处,使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后,再点燃F处 。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学习探究问题1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联想应用】可用CS2或热NaOH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硫。问题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知识拓展】SO2、Cl2、NO2、NH3等气体易液化。问题3像2SO2(g)O2(g) 2SO3(g)这样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问题探究】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问题4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酸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化学方程式略)【实验探究】不同。分别是:溶液变红、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完全相同,分别为:酸性、酸性、漂白性。 SO2+H2O=H2SO3;SO2+2NaOH=Na2SO3+H2O。 【知识拓展】有活性炭、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硫等。漂白原理不同。活性炭是吸附漂白;氯气、次氯酸、次氯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都是氧化还原漂白;二氧化硫是非氧化还原漂白。问题5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以及硫酸厂排放的尾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还能形成酸雨。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农作物、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所以,我们要通过燃煤脱硫、工厂尾气回收处理、开发新能源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达标检测1B 2D 3D 4B 5C 6B7猜想1:气体为CO2 猜想2:气体为SO2 猜想3: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1)B(2)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SO2(3)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4)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8(1)2H2SO3O2=2H2SO4雨水溶解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降落下来形成酸雨减小自来水中的氯气(或次氯酸)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还原(2)C (3)C4.3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 学习探究问题1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形成NO;(在催化剂存在时,N2与H2合成NH3;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固氮等。)(也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问题2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4/5通常情况下,N2化学性质很稳定,只在高温、放电、催化剂等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应。a与H2反应: N23H2 2NH3b与O2反应:N2O22NO问题3NONO2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与水反应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实验室制法(填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人体、环境的关系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注意:(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2)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3)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问题4. 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均具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AgNO3溶液;CCl4;用水洗法。问题5. 氮的氧化物的几种计算的方法(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反应4NO2O22H2O=4HNO3进行计算。当V(NO2)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当V(NO2)V(O2)43时,剩余气体为NO。当V(NO)V(O2)稀H2SO4化学性质铁片无明显变化(钝化)铁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铜片(加热)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有刺激性味气体不反应白纸变黑无明显变化胆矾蓝色变白蓝色变白问题4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常形成干扰的离子有CO32、SO32、Ag。可先加稀盐酸防止。【思维拓展】先在溶液中加足量稀盐酸,将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则证明原溶液中有SO32-存在;在余下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达标检测1B2C3A 4(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在试管管口放一团蘸有碱液的棉花;实验结束后立即将铜丝上移,离开液面(3)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同时生成水,浓硫酸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ad(4)18 mol/L5.(1))AFECDB(2)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丙中品红溶液未褪色(3)吸收SO2(4)C2H2SO4(浓)CO22SO22H2O4.4 氨 硝酸 硫酸(第3课时) 学习探究问题1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硝酸叫发烟硝酸。 获取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有观察实物、从有关文字表述中提炼概括等。问题2(1)酸性: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2)不稳定性:4HNO3 4NO2O22H2O 浓硝酸因溶有NO2而显黄色,所以,硝酸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3)强氧化性: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Fe2NO4H=3Fe3NO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问题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1)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生成H2,浓HNO3一般被还原为NO2,稀HNO3一般被还原为NO。(2)足量金属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时,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产物也发生改变。(3)金属与HNO3反应的一般通式为:金属浓硝酸金属硝酸盐NO2H2O,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被还原)的HNO3占;表现酸性生成硝酸盐的HNO3占。金属稀硝酸金属硝酸盐NOH2O,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被还原)的HNO3占;表现酸性生成硝酸盐的HNO3占。硝酸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1)浓硝酸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2)与非金属反应,HNO3表现强氧化性,不表现酸性。问题41.建思维模型: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1)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电荷守恒法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NO)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达标检测1(1)(2)(3) 2B 3C4(1)铜跟浓硝酸直接反应会有氮的氧化物生成,既产生污染,又降低硝酸的利用率;铜屑在空气灼烧生成CuO,CuO跟HNO3反应没有氮的氧化物生成,既避免了污染,又提高了硝酸的利用率(2)浓硝酸易挥发、不稳定,对设备腐蚀严重(3)结晶法(或重结晶法)(4)酸5(1)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变小并逐渐消失;小烧杯中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