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抽测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勋(xn) 地壳(k) 诗兴不作(xng)B . 殷红(yn) 校补(jio) 气冲斗牛(du)C . 弥高(m) 迥然(jing) 妇孺皆知(x)D . 迭起(di) 彷徨(hung) 风悲日曛(x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喧闹 渊博 不屑置辨B . 镂空 萧索 触目伤怀C . 诧异 狼籍 大庭广众D . 字帖 堆叠 厌厌欲睡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 A .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作用,可以让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B . “南海军演”示中国捍卫疆土的强大实力,那些不自量力挑衅我国主权的国家只会自取其辱。C . 在钦州八寨沟景区,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D . 对莘莘学子而言,中考既是初中学业的终点,更是攀登人生高峰的又一起点。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B . “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C . 我们要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D . 希望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加“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5. (2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说,我来了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小溪渐渐喑哑不成调子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的长篇小说变色龙就是他的作品。B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杰作。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D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史记的名言。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名句积累与运用。 (1)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 (2)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名句是:_,_。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两句通过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的句子是:_,_。 (6)典故,凝聚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用典,使古诗词含蓄精炼、神韵深远。请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选择两句运用典故的古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方(上文诗句除外)。 _,_。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8. (2分)读了下面的小故事后,请你写一句话表达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铁罐遇见瓦罐,建议一起出去旅行。瓦罐说:“出门在外多难啊,还是守着家里的炉火好。我撞到再小的东西都会粉身碎骨。你就没事啦,皮比我硬,我看没有什么能拦得住你。”铁罐回答道:“我可以保护你。如果有什么硬的东西出现,我会马上跑到你们中间,这样你就安然无恙了。”瓦罐被这个承诺说服了,和铁罐结伴同行。两个家伙都是三条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只要有一丁点磕绊,就会撞到一块儿。瓦罐真是活受罪,还没走上百步,就被铁罐撞成了碎片,甚至来不及开口抱怨。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 (1分)南京白局,妙趣横生。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你想随访小组去了解白局,妈妈却不同意,你将如何应对? 你:妈妈,我今天要跟大家去白局社听听白局。妈妈:白局白局,白忙一局。我看你还是在家刷刷题吧。你:_五、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0. (1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寸草春晖 孝亲敬老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B . 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C . 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D . “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阡陌交通_乃不知有汉_处处志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B .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 .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D .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3. (20分)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1)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 (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段划线词语“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4)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14. (2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如“熬粥”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第段:阐述熬粥之法,由此提出观点:A_第段:具体论证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B_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第段总结归纳出论点:C_(2)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为本文论据的是( ) A .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B .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C . 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土。D . 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3)文章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东西叫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你有爱的目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你会发现,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用心收藏,你会拥有更多的幸福。请以“收藏身边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一天,蛹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说:“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了;从蝶的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要求:(1)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1、7-2、7-3、7-4、7-5、7-6、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8-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1、五、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0-1、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11-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1、12-2、12-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3-1、13-2、13-3、13-4、14-1、14-2、14-3、14-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