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5918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卷(二)D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1分)1. (4分)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我多次挥手,可灯火阑shn_中他们依然伫_立。蓦_然发现,奶奶的背已经弯成了抛物线,爷爷的肩膀也不再挺b_。我希望时光静止,让操劳一生的奶奶多享享清福,希望可以一直看到爷爷奶奶并肩站着的样子。2. (4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jn_、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jun_永、徐志摩的浓艳q_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b_识睿智3. (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 他的动作很慢。他好像半身不遂似的哆嗦着。B . 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C . 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D . 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4. (6分)古诗文填空。 (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2)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3)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用表明杜甫在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经常遇到故人的句子是_,_。 5. (15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材料一】下面两幅画是剪纸小组同学搜集的“金陵喜花”,它们是南京民间工艺师张吉根先生的作品。【材料二】目前,“南京剪纸”传承人共计7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和区级传承人各2人,它们在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从事剪纸和创作和演示。其他一般性传承人则分布在民俗馆、夫子庙街区、湖南路商业街等区域。现阶段由于“南京剪纸”传承人脉络还比较单一,在保留传承项目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南京剪纸项目种类还需进一步拓展。(摘自文艺生活2016年11期)【材料三】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讯 今天,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南京剪纸艺术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让这些怀揣航天报国梦想的学子不出校园也可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邂逅传统技艺。为了更好地在南航发展剪纸艺术,南航在艺术中心专门建设了剪纸工作坊。据了解,不光选修了剪纸课程的学生可以在工作坊开展专门的艺术实践,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生以及研究生都可以利用工作坊完成自己的成果。在剪纸工作坊,世界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人、南京剪纸艺术大师“金陵神剪68岁的张方林在南航授课已经三年有余。他说:“我希望通过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传统剪纸艺术、传播传统文化氛围。”,(1)阅读材料一,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2榴开见子的构图创意。 (2)阅读材料三,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2字以内)。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南京剪纸”的传承和拓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74分)6. (3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n yn,小心谨慎的样子)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dn);以为且噬(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寻向所志( ) 得其船,便扶向路。( )蔽林间窥之( ) 乃去( )(2)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跟“虎见之”用法相同的是( )A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 然往来视之C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 何陋之有(3)翻译下列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A . 因为他们要求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大家都过上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B . 因为他们喜欢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 活。C . 因为他们希望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D .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 的和平安宁生活。(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A . 说明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并不对立的社会形态。但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B . 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 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并没有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不是广大人民的愿望。C . 说明尽管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 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并不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D . 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 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8)根据乙语段,写出两个成语:(9)读了乙语段,说说你有何启示?7.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菊事丁立梅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选自扬子晚报)(1)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3)文章第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通读全文,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8. (18分)阅读做一颗彩色的露珠,回答1-4题。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首先提出分论点:_, 然后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的结论。(4)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2017龙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以上。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1分)1-1、2-1、3-1、4-1、4-2、4-3、4-4、4-5、5-1、5-2、5-3、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74分)6-1、6-2、6-3、6-4、6-5、6-6、6-7、6-8、6-9、7-1、7-2、7-3、7-4、8-1、8-2、8-3、8-4、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