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新课标.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15714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鹿角中学2013年秋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稍逊(xn) 分外(fn) 风骚(so) 济慈(c)B喑哑(n) 丝缕(1) 襁褓(qin bo) 折腰(zh)C闪烁(shu) 颤抖(chn) 凝望(nn) 留滞(zh)D静谧(m) 遐想(xi) 栖息(q) 角落(jio)2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4分) A妖娆(r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襁褓(qin bo) B田圃(f):田地。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丝线。 凝望(nn wn) C成吉思汗(h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n):大声喊。 冻僵(jin)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D颤抖(chn du)。枯黄:干枯焦黄。微漾(yn):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 )(4分)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B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C小燕子见了我就笑斜了翅膀啊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4分)(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5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4分)A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集B郑愁予雨说郑愁予诗的自选IC江河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D济慈夜世界流派诗选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着追求。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7、.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4分)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B当鱼塘寒浅滞留着游鱼C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8、下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9、 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4分)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 _ 雨说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_ 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是 。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二、古诗文填空(10分)1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12、 ,燕然未勒无归。(范仲淹渔家傲)13、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14、在陈涉世家一文中表现了陈胜敢于战胜封建传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的句子是 15、武陵春中写出作者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句子是 , 。16、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 ? 。”17、月夜中写出了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感觉的诗句是 , 。三、阅读理解。(55分)(一)沁园春雪 (20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8、“沁园春”是这首词的,“雪”是。(分)19、 “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下阕则主要是 。(4分)20、“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节奏是( )(2分)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1、“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 )(2分)A、长城内外 秦皇汉武 B、原驰蜡象 成吉思汗 C、大河上下 唐宗宋祖 D、欲与天公誓比高 只识弯弓射大雕22、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2分)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3、与“江山如引多娇”的“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话?(2分)答:_2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惜”字含有哪些意味?(3分)答:_。2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答:_(二)、(2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陈涉世家)26、本文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作者是 (时期)的 (人名) (4分)2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2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3)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 : (4)籍第令毋斩 籍第令: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0、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3分)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3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根本原因是: 32、分析结尾句“杀之以应陈涉”的作用。(3分)。三、作文。(分)(任选一题)1、以雨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些来倾吐你的心声。题目自拟。(600字) 任任任参考答案一、1、B 2A 3B 4比喻、拟人;比喻、对偶 5D 6A 7、D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斜晖脉脉水悠悠、浊酒一杯家万里、人认迹板桥霜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三,(一)、词牌名题目(标题)、诗经离骚描写议论、A、D、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1)含褒义: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功绩 (2)含贬义:他们只注重武功不注重文采 (3)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过去的都已经过去,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要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二)、史记纪传体西汉司马迁、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素:向来,一向被:通“披”穿着念:考虑籍第令:即使、(1)使尉恼怒,让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2)而戍边的人中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的会死掉、(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反映了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印证了上文陈胜的分析和预见;进一步说明了这场农民革命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四、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