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学案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7529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学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学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学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学案答案1 人生的境界【课文学习】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明确:文章论述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思路:首先提出哲学一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然后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的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2.人生的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明确:作者根据一个人对于他所做的事觉解的程度以及他所做的事的意义,把人生的境界划分为四种。3阅读文章第36段,分别写出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1)自然境界(20字以内)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2)功利境界(8字以内)做事只是为自己。(3)道德境界(10字以内)做事是为社会谋福利。(4)天地境界(10字以内)做事是为了宇宙的利益。【拓展学习】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各属于哪个层次)。1、“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答: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识不知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答: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3、“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答: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己的,其境界是功利的。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答: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展示出爱国主义的情怀,其境界是道德境界。【基础练习】1 C 2 D 3 B 4 C 5 B 6 D 2 人是什么【字词积累】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伫(zh)立 挑剔(t) 伉(kng)俪(l) 慰藉(ji) 暮霭(i) 安谧(m) 憧(chng)憬(jng) 光霁(j)日月2、解释下列词语。风烛残年:临近死亡的晚年。 一俟(s):俟,等到。根深蒂固:也写作“根深柢固”,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追溯(s):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溘(k)然长逝:溘然,忽然,突然。逝,逝世。蹉(cu)跎(tu)岁月: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安谧:安宁,安静。 伉俪:夫妻。光霁日月: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课文学习】2、作者认为人生由“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部分组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提取归纳文中重要信息。 答:对往事的追忆 是一种人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借助它可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使过去生活中真挚、善良的痛苦变成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成为甜美的忧郁或忧郁的甜美。 没有回忆,文学艺术就会失去光彩,干瘪得不成样子。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没有回忆这种历史意识活动,甚至无法欣赏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更谈不上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可以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对未来的憧憬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的追求,是追求的过程。 充满希望的旅程(过程)要比达到目的地好。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对现时的把握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阅读理解】 1、本文一开头就引和了爱因斯坦的三段话。这些引语表明了爱因斯坦怎样的观点?为什么说这是“有关人是什么的质朴见解”?(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明确: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2、第4段“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一段话中,爱因斯坦意在说明“人是什么”?(含蓄的句子能明确理解)明确: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3、第15段“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含蓄的句子能明确理解)明确: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4、第40段毕加索说:“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语境,透过字面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追求本身才能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如我国在高空钢索上单独生活25天,平均每天在钢索上行走超过3小时,创造新的吉尼斯记录的阿迪力曾多次打破过世界吉尼斯记录,但他就是不满足于己有的成绩,自己向自己挑战,不断有新的追求。他就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强者,他就是把追求的过程看得比追求的目标更重的人。因为他在追求的过程中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基础练习】1 A 2 B 3 B 4 A 5 D 6、阅读课文,围绕先贤们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筛选并简要概括这一信息。 (1)爱因斯坦(限12个字)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2)雨果(限10个字)缓刑期不等的罪人、死囚。(3)歌德(限8个字)辛勤劳作的苦役。(4)康德(限12个字)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5)孔子(限12个字)孜孜不倦,永无止息的求学者。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课前预习】1请你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福祉( zh ) 甫( f)定 不系( x)之舟 澄(chng)澈 忌讳(hu) 风尘仆(p)仆 悚(sng)然 妩媚(mi) 槁项黄馘( gu)聚讼(sng) 篡(cun)位 耿耿(gng)于怀 怪诞(dn) 犀(x)利 昧昧( mi)欲睡 汗(hn)颜 朝暾(tn) 千载(zi)难逢 摇曳(y) 掂(din)出 辘辘( l)饥肠 2解释下列词语。风尘仆仆:风尘,旅途中所受的辛苦。仆仆,疲劳的样子。形容奔波劳苦的样子。 汗颜: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昧昧:昏乱;模糊不清。 企及:盼望赶上;希望达到更高的水准。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时配合乐曲,两手舞动双足跳动。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来表达的状态。 【阅读理解】1、文章开头一段写的是什么?分为几个方面来写的?答:开头一段写的是作者阅读庄子的感受,庄子是无法欣赏到位的。文章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的:作品的意象和意蕴,意象是奇特的,意蕴是极难理解透彻,总有我们不懂的地方。作品的境界,让我们感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庄子的才智令人难以企及、难以想像的,他是“天仙才子”,“造化把神透聚焦在这个哲人身上了。”2、乌龟的“选择”这个比方,体现庄子什么样的追求?答:楚王的礼聘在世俗眼光看来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庄子做大官,杠杆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庄子持竿不顾,然后在两个大夫临走时用“乌龟的选择”这一比方毫不经意地拒绝了令多少人眼红心跳的礼聘。庄子自己并不说,只是用故事让两大夫说乌龟该选择什么,然后才说:“吾将曳尾于涂中。”我们看这个比喻,关键在设喻的因果和过程。这无疑反映了庄子鄙视权势利禄和对绝对的精神自由、绝对人格独立的追求。3、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月亮”比喻什么?答:前一句有“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月亮是比喻心灵的,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于政治权势之外的文化精神。4、怎样理解胡文英的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答:联系下文说到庄子的笔锋荒唐到极致,态度偏激到极致,庄子中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所有这些都是“是非不管”的表现。看庄子拒绝权势媒聘的故事,也能明白他“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终不下手”,就是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5、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答: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一样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们的;“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学习探究】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境界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答:庄子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哲学困境”,他徘徊其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表现出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他独立的人格,高洁的精神,推崇备至。作者对庄子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充满敬仰爱戴之情。【基础练习】1 B 2 B 3 D 4 A 5 A 6 A 4 孔孟 【课前预习】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和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因为为了求生而损害仁德,而有勇于牺牲生命来保全仁德的。”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平坦,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3、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文:曾子说:“暮春三月,春天的服装穿着己定,偕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儿童,在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迎着风,吟唱着乐歌回来。”4、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译文:孔子说:“我主张行不通了,我打算乘木筏到海外去。”5、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译文: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白召我吗?假若有人用我,我也许会使鲁国建成东方周王朝,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复兴。”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7、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译文: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就应该像他一样。”8、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译文:孟子说:“向善的本性,正好比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向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筛选信息】 阅读课文,完成表一、表二、表三。表一对比项人物生活态度吃穿用度孔子(轻松愉快)悠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君子坦荡荡”饭菜不好做,吃东西挑拣,穿衣要讲究合身孟子(紧张忧虑)忧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状况担忧:“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老赢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表二对比项人物学说观点及处事态度性善、性恶对“礼”的态度孔子虽没直接谈到,但从他的言语中分析,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强调学习对人性的改造对“礼”非常重视(对管仲的态度,对颜渊的死、对南子的态度、对阳货的态度)孟子坚定地说“人之初,性本善”;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在“礼上”,没有耐性(与齐宣王之间,与梁襄王之间,与鲁平公之间,对各国国君的赠仪,对自己职务)表三对比项人物历史背景学说变化发展生活时代国家现状孔子春秋末期周朝制度被破坏,但没完全败坏寄希望于“礼”,怀有复古热情车战,竞技方式,战争没波及全国孟子战国前中期各国积极备战,厮杀,草菅民命恢复故态无济于事,要改弦更张以慈悲心肠游说,为民请命,提倡性善论,提出平等思想不是竞技式,出现了骑兵步兵,有屠杀,波及全民【阅读理解】1、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提示】所谓“紧张”,与上文的“轻松愉快”相对,可用“沉重痛苦”来对解,但是还要结合下文来具体回答,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2、“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思?【提示】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3、“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它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应怎样理解?【提示】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探究】学习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来研究古代文化现象?【提示】(1)善于同中求异。(2)要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实质。(3)研究历史文化现象,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之为依据。【基础练习】1. A 2. D 3. B 4. A 5. B 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