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知识竞赛.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1486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知识竞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文言文知识竞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文言文知识竞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封线班级: 姓名:高三年级文言文知识竞赛试题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答在试卷上的无效。以下150题每题2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 题号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题号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或师焉,或不焉D之二虫,又何知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B夙遭闵凶闵,通“悯”,指所忧愁的事情C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D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 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衰老B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收成 / 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C危乎高哉 危:危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缘故D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今君乃亡赵走燕.亡:逃亡,逃跑B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后举荐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亡:失去、丢失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顷刻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死亡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任 指准许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B、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C、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材木不可胜用 刑人如恐不胜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逮奉圣朝 臣欲奉诏奔驰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大行不顾细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而卒莫消长也 B、方其破荆州 国破山河在C、杀人如不能举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报养刘之日短也8找出与“怀其璧,从径道亡”中“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B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今一样,一般人,普通人D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意为“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蟹六跪而二螯C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C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1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苍陌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璧有瑕,请指示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待价而沽沽:卖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沽:买C郑人有且置履者置:弃置,放弃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丢下,放弃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B范增数目项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B朝济而夕设版焉C茕茕子立,形影相吊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项伯杀人,臣活之D徐孺下陈蕃之榻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素善留侯张良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且庸人尚羞之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其:代客吹奏的洞箫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的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若:你,指项庄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他,指蔺相如21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属皆且为所虏C、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C、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诸:之于B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耳:而已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之D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2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这因为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致,其致一也所以:用来的方法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怎么样2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今臣亡国贱俘2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文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9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B吾属今为之虏矣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3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不然,籍何以至此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渺渺兮予怀32下列各句中,都是定语后置的一组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ABCD33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词结构不能提前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4下列各句括号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之)上D良曰:“请(沛公)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35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岂不是吗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C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用来36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凭什么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办法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以故:因为缘故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已而:表时间,过了些时候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与一起曰:“不可,直不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只罢了ABCD3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往,晓之,曰:“天,积气(),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踩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舍然大喜。A遂,耶,其,亦,亦B因,耳,乎,亦,亦C而,矣,乎,亦,固D而,耳,哉,而,遂3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十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二八芳龄二八:指十六岁C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百:虚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三:虚指D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五六:指十一 择其一二扣之一二:指十二39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 B、赢粮而景从 C、善刀而藏之 D、若属皆且为所虏40、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泰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41、下列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42、下列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4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4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秋天漠漠向昏黑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暮去朝来颜色故4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B、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 则与一生彘肩 无乃尔是过与?47、下列与例句“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莫春者,春服既成4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4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注:周生:一个姓周的儒生。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五国起义军。50、从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乘势起陇亩之中 B、放逐义帝而自立 C、身死东城 D、尚不觉寤而不自责高三年级文言文知识竞赛试题答 案1答:D。A:“涂”通“途”,道路;B:“距”通“拒”,把守,动词;“内”通“纳”,接纳,动词;C:“不”通“否”。D“知”是动词,知道,不是通假字。“知”也可作通“智”,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通“智”,用作名词,智慧。2答:D。直,副词,只,只是,不是通假字。3答:C。危:高;又危言危行:危,正直;故:旧。4答:C。间:从小路。5答:C。A:奇。动词,耽误。动词,使改变,强行改变。B:顾:动词,回头,回头看。副词,只是,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关系。C:修:意义和用法相同,形容词,长,高。D:谢:动词,道歉,谢罪。动词,感谢,酬谢。6答:A。A项中胜:尽。B:受:通“授”接受。C:奉:承奉;接受。D:行:遵守;行为。7答:D。A卒:士兵;最终。B:破:攻克;残破。C:举:尽;举荐。D:报:报答。8答:D。题干中的“道”意为道路。A:说,讲。B:风尚。C:用作动词,取道。D:道路。9答:C。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方面有一定成就的人。B: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或用于求人做事的客套话。C:遨游,古今意义相同,游玩,游乐。D:果然:古义,充实之状。今义,副词,事实与所说的所料想的相同。10答:C。众人,古今异义词,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很多人。11答:D。狼狈:形容困苦受窘的样子,古今义相同。A: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很。B。跪:古义,蟹腿;今义,下跪。C: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12答:C。A项中“异同”只有“异”的意义。“同”为衬字。B项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息”为衬字。C项,古代,女方的父亲为“婚”,女婿的父亲为“姻”,夫妇双方的父母互称作“婚姻”,统称为“亲家”。是古今异义词,不是偏义复词。D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对应,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A、B、D加点词皆属偏义复词。13答:D。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亲外戚;今义,族外的亲属。14答:A。B项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C项指示,古义,指点(指出)看,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D,行李: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旅客携带的东西。15答:C。置:应为购置,置办。16答:D。A,盟,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誓缔约的一种仪礼,多杀牲歃血。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结盟。B,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C,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D,用本义,翅膀。17答:C。A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B,朝,在早上,表时间。C,影:影子,名词,没有活用。D,星:像星一样。名词作状语。18答:A。A,耻,以为耻,认为是耻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亡: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C,活,使活,救活,动词的使动用法。D,下,使放下,名词的使动用法。A项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19答:D。A,乏困,缺少,缺乏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B,善,与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C,利,使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羞,认为羞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0答:D。D项之,代词,这是廉颇向蔺相如道歉时说的话,“之”指代廉颇自己,应翻译成“我”。21答:A。A,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B,以:介词,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C,于,介词,引进与动词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在”,“到”;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D。因,介词,依靠,凭借。趁着,趁此。22答:B。A,则副词,表示判断,是,就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B,且,相同,副词,将要,快要。C,其,副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D,何,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23答:C。A,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表修饰关系,可不译。B,且,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并且等。C,以,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D,与,介词,表示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赵王”为施动者,可译为“和”“跟”等,但“与”连接的名词位置不能调换,否则,意思就会发生变化;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连接的前后两个名词的位置调换,意思不变。这就是区别一个词的词性是介词是连词的方法。24答:B。A,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定语后置的标志。B,者,都是助词,用在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C,也: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D,乎,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25答:A。A这里的“诸”不是兼词,是形容词,众,多。“诸”用作兼词时是“之于(用于句中)”“之乎(用于句末)”的意思。B,“耳”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C,“焉”是兼词,用在句子中相当于“于之”“于是”。D,“盍”是兼词,相当于“何不”。26答:D。A是故:因此。B,所以:“所以”的意义和用法有多种,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表原因,是名词性短语“的原因”的意思。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表凭借,也是名词性短语,有“靠他来的”的意思。本题中,“所以”是“原因”的意思。C,以为:以(之)为,把当作(作为)。D。何如:怎么样。27答:C。ABD三项都是判断句,前两个句子分别用“为”“也”表示判断,D项主谓先后排列,语意表示判断。C项是一般陈述句,“是”表示“这”的意思,“也”表停顿,“是”“也”有干扰性。28答:C。A用“被”字表示被动。B在动词后用“于”引出主动者而表被动;C“于”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处所,可译为“在”,不是被动句。D“为”字,表示被动。29答:B。B项“慈父见背”的“见”是代词,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可以翻译为“自己”“我”,“慈父见背”即“父亲”背离了我(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望见谅(希望原谅我)”等,ABD项的“见”都表被动。30答:A。BC两项都是被动句,分别用“为”“于”表被动。D无标志被动句,“挫”是被挫,“削”是被削。A“于”是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控”(投、落下)有关的处所,可译为“到”。31答:D。A项“何以”即“以何”,宾语前置。B“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D是主谓倒装句,按现代汉语习惯,应为“予怀渺渺兮”,同类的句子我还有“甚矣,汝之不惠。”32答:B。“马之千里者”意为“日行千里的马”,“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意为“寻求可出使答复秦国的人”“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判断句,主谓结构“道所存”“师所存”分别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用在动词短语之后,可译为“的人”。“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为“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意为“六七百车辆车,一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古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33答:C。A“以其无礼于晋”意为“因为他对晋侯无礼”,介词结构,“于晋”修饰“无礼”,作状语,译时要提前。B,“乎”作“于”解,“乎己”应放到“参省”之前作状语。C“于河东”补充说明“移”的处所,“于”可译为“到”,“于河东”译时不能提到“移其民”前面,否则意思就反了。D“急于星火”意为“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于星火”修饰“急”,用作状语,翻译时要放到前面。34答:D。“往谓项伯”的是张良,而不是刘邦。35答:A。A项“庸乎”在句中表示反问,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36答:D。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孰与:表比较,可译为“与比谁怎么样”。37答:B。38答:D。D项是两个都是约数,并非确指。39、答:D。A项“闵”通“悯”;“距”通“拒”。B项,“景”通“影子”的意思,C项,“善”通“缮”,修治,拭察。40、答:C。A为“主张”; B为“道义”,例句与C项均为“道理,规律”;D为“意向、主张”。41、答:C。A不是。B除了。C责怪。D不对,错误42、答:C。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C辜负,对不起。D违背。43、答:D。“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44、答:A。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古义为“容貌、容颜”,今义为“颜料或染料,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45、答:C。C项为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46、答:C。C项介词,跟,同,有比较义。A项,介词跟,同/连词,和。B项,介词,替,/动词,给。D项,动词,给/助词,同“欤”,表疑问。47、答:B。A项名词后“的”,B项和例句都是定语位置的标志。C表提顿,D时间词后,不译。48、答:D。D项的“小”,形容词作名词,“小事”。A项的“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项的“衣”,名词作动词,“穿”。C项的“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49、答:C。C项的“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A项的“族”,名词作动词,“灭族”;B项的“下”,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D项的“树”,名词作动词,“种植”。50、答:AC。A项和C项均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B项为一般句式,D项为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动词,“ 责”的前置宾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