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1085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赴汶川地震灾区有感2008年,这一年,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型八级地震。然而,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从默哀到呼喊,见证一个永远不屈的东方头颅。就在这一刻,整个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强和勇敢,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壮行,凝聚,奋发!这是一个民族面对灾难而自强不息的真实轨迹,这是一个民族面对灾难而众志成城的必然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如我们一次次克服艰难万险一样,此次地震的阴霾也必将为我们果敢、顽强、坚韧的民族毅力所驱散。逝者长已矣,生者唯自强。在不久的将来,汶川、北川、青川整个四川盆地会仍像震前那样美丽、绚烂;甘肃、陕西、宁夏整个中华民族会比震前更加坚实、有力。这次我有幸受领导委派到四川地震灾区做心理调试工作,一去十余天,确有一些感受。300年来的世界大灾一半在中国根据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范围内,在近300年来死亡人数超过l0万人的50起自然灾害中,欧洲共有3起,包括l812年冬天的冻害导致法国40万人死亡、l845年至l846年爱尔兰的饥荒导致150万人死亡、1908年意大利地震导致11万人死亡。可如果与中国比较起来,欧洲人其实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些导致了151亿人死亡的50起自然灾害中,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竟然高达26起,累计死亡近103亿人,占全部死亡总人数的68。联合国减灾科技委员会的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大陆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居世界之首,占全球地震总量的l10以上:台风登陆的频率平均每年高达7次: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仅以中国发生的地震灾害为例,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就高达8000多次,其中1000多次为6级以上地震。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比例高达5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确切地震记录的国家,西晋时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了距今3800多年中国最早朝代夏代帝发七年的“泰山地震”。吕氏春秋里记录的周文王八年地震“地动东南西北,不出国郊”,是第一次纪录地震危害范围。而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翔实、生动地记述了周幽王时期关中的特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奉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次地震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精确记录的地震,比西方同类记录(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早2500多年。水灾也是威胁中国先民的重大自然灾害。早在史前的舜帝时代,就有“九州皆水患”的说法。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至l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达l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沉重的水患甚至间接导致了元朝的覆灭。此外,旱灾、蝗虫、瘟疫在几干年中华文明史上也给中国人带来惨痛的损失。“多难兴邦” 这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固有品格恩格斯有过两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起源形成史,就是一部勇于抗争、战天斗地、知难而进,不断超越的民族史诗。黄帝立国大禹治水万里长城,这是集中反映中华民族抗争精神在那个时代最初生成的三大里程碑。在文明形成的历史时代,西亚、北非、东南欧、古印度河、中国、中南美洲这六大原创文明,先后普遍面临影响全局、决定命运的三大危机:民族部族内部矛盾引发的战乱危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生态剧变的危机,外敌入侵的民族生存危机。这些危机要么是天灾,要么是人祸。其他五大原创文明,无一例外地由于未能战胜这些灾难,而发生中断或断裂,而沦为“失落的文明”、“湮灭的文明”。惟有中华文明,靠着相对独立的生态地理系统,加之形成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先后顺利地战胜这些灾难,开创了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多元一体、连续进化的综合创新模式。“大禹洽水”的历史故事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主题,中华民族抗争精神在其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距今四五千年前,发生世界性的大洪水,圣经创世纪所载希伯莱神话中的诺亚方舟,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父子在洪灾中的遭遇,古印度传说中摩奴与洪水的故事,都曲折反映了这段历史事实。侥幸得到方舟式小船逃离家园,逃过神的惩罚这种传说母题,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些古老民族在这场灾难中作出的历史选择。按照尚书尧典的记载,中国遭受的洪水,也是非常大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选择,民族精神的独特孕育。大禹治水,主要靠两手:一靠艰苦奋斗,团结众人;二靠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他奋力拼搏到什么程度呢?按史记记载,“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近代史的109年,不仅是一部危机重重的向下沉沦史,更是一部不畏强权、奋起抗争的英雄史诗。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九死一生”的生存危机与殊死抗争中确立起来的。具体说来从l840年至l949年,中国近代史上的109年间,外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大大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感。在这109年间,各个帝国主义列强靠着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先后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千一百多项,把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变成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先后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八次向中国索要所谓战争赔款,本息共计近二十亿两白银,相当于l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六倍之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采取各种巧取豪夺手段,鲸吞蚕食中国领土总共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原有领土的17。他们先后割占香港与澳门、台湾与澎湖、九龙与威海卫、旅顺与大连、广州湾与胶州湾他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先后取得了十项特权:在华驻军权,租界管辖权,协定关税权,海关控制权,公使干政权,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权,划分势力范围权,输入资本权,文化侵略权。正是这历史的与现实的、内部的与外部的四大根源,综合到一起,造成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落伍。这是中华民族永远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悲剧,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发愤图强的强大历史动因。 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页中,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殖民的狂潮之中,面对外敌的入侵,许多古老的民族国家成了殖民地,人民成了亡国奴,如历史悠久的埃及,印度,西亚诸国,中南美洲各国但是,中国没有亡,中国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这不仅是由于列强的矛盾,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因根据,就是有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作为脊梁。无数中国的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慷慨壮歌,宁死不屈!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年代,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后来居上”这就是孙中山先生首倡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即把民族忧患意识与民族振兴意识熔为一炉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振兴中华奉献毕生。以毛泽东、瞿秋白、方志敏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写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的壮丽诗篇。为呼唤民族精神,毛泽东写下这样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一文:“朋友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藏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周易经传中贯穿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红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强调: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让我们筑起新的长城,“万众一心,振兴中华,发愤图强,综合创新”。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就是中国心、中国魂,就是中华腾飞的强大精神支柱!从历史上看,每遇灾害发生,史籍都会有“死者无算”之类的记述。就拿旱灾来说,清朝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导致大饥荒的“丁戌奇荒”,饿死一千万人。以地震来说,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l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八十多万人,这也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遭受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比如1954年江淮大水、l958年黄河洪水、l959-1961年三年灾害、1976年唐山地震、l998年大洪水等等; “文革”十年浩劫,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一度使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淮河,这条中国第三大河流,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几乎成了灾害的代名词。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500年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从16世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450年间每100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1998年夏天,一场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袭来。江河横溢,洪水泛滥,千里决堤,一片汪洋,威胁到广大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冲毁了无数人的家园。洪水冲垮了有些堤坝,却不能冲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支撑下,全党全军全民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抗洪斗争,谱写了新时代的“大禹治水篇”。也正是在总结上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鲜明、特别突出地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在新时期、新世纪、新千年起点上,一场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染病,突如其来地袭击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这是一种过去人们不了解的新病毒、新疾病,人们了解它、战胜它,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战胜“非典”,赢得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2008年,特大地震,我们遭受的困难,甚至比1998年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还要大。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着天灾的巨大考验。然而,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与抗争精神,也表现得空前高涨。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洗礼。只要我们更加重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完全可能做到“三个大有希望”:一是在几个月的较短时间内取得抗震救灾基本胜利,大有希望:二是北京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速度,持续起飞,大有希望:三是2008年8月开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同样也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得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让我们用中华民族精神,筑起一道新的长城,我们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一定会历经百劫而不衰,屡历磨难而常新!“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汶川特大地震惊天动地。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是,在这场灾难中开展的对人的生命的大抢救。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而尊重人的价值首要是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之爱护抗震救灾,抢救人的宝贵生命,真正实践了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例一:从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起,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从国家最高指挥中枢发出的每一道命令,都贯彻着同一个主题:生命,生命,生命!无论是逼近极限的近百公里徒步突进,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强行空降,或是对每一点生命迹象永不言弃的搜索救援,对生命的执著救助,已经成为集结到灾区的十余万救援大军的最高命令和信念。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命令和信念中得到凸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这样的救援行动中得到落实。例二:在都江堰50具罹难学生的尸体前,温家宝总理停下,对着遗体三鞠躬。这幕敬畏生命、向着死者的灵魂低头的场景,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而令人安慰的。例三:在聚源中学,每当一个孩子的尸体被找到,鞭炮就会响起。例四:日本搜救队,对被埋100多小时的一对母女不离不弃。在掘出她们的尸体时,全体队员排列、默哀、致敬。例五:为死难者降半旗,和三天全国哀悼日,是这个我们国家前所未有的对普通公民的尊敬。普通公民的意思,就是这种尊重与他(她)的身份无关,而与个体生命本身有关。当国旗从一个高不可攀的、国家主义的至高点,降落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时。这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值得纪念的突破。表明中国人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次灾难,终于获得了一个政治哲学的新起点,就是个人的权利、人格和尊严,高于国家,也先于国家。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怎么可能个人的权利、人格和尊严,高于国家,也先于国家呢?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入过少年先锋队,少先队的队礼是什么?人民的创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其所表达的,是国家对生命应有的关怀与慰藉,权力对公民应有的人性与良知。这样的时刻,这样的表达,当成常识,当成坚守,应成为持之以恒的普世价值。这一次,政府和志愿者们不但竭力救援生者,也开始尊敬死者。这是否表明我们开始承认,生者和死者必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就是灵魂或人格;或者说,人身上有一样东西,是死亡也不能拿走的。否则,在巨大而普遍的死亡面前,没有人可以继续有希望地活下去,因为生命的意义,不能建立在碰恰没有地震的偶然性上。天底下什么最重要,是人。是人的尊严、人的灵魂、人的生命、人的发展、人的利益。当你被压在地震废墟之下时,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阳光,甚至空气都不够你呼吸。你无力搬开钢筋水泥,无力掌控命运,周围只有一片黑暗沉寂,想想,这个时候是什么支撑着你的生命? 在汶川大地震中,成功被拯救出来的人中有个女孩。她一脱险便大声地对救援人员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来救我的!”那一刻,她表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感激。更有一种自豪与骄傲。在我看来,她其实是在以最美的语言赞美着人类这个群体一一我们之间是有约定的,我们会信守承诺所以一一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来! 但是,凭什么相信与你不相干的人会放下看电视剧的乐趣赶来拯救你?也就是说凭什么坚信别人一定在乎你的生死与处境? 必须有一个理由让你相信。你的生命与别人是有关的。然后你才会相信别人一定会来救你。而这个理由就是:灾难是平等的,不到它发生的那一刻,谁都不清楚谁是拯救者,谁是被拯救者。所以,我们必须彼此守望、互为依存。这是个约定。你必须信守约定,以良知发誓让每一个遇难者得到救助,然后,当你某天遇到艰险时,才有理由在黑暗与恐惧中坚信别人一定会来救你。 虽然我们没有正式的仪式为此宣誓,但我们彼此冥冥中早已承诺。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的。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是以这种默认的契约依存的。灾后多个国家向我们派出救援队,全世界向我们伸出援手,捐赠物资,我们同样要大声说:“相信大家一定会来救助我们的!”我们为人类的彼此守望而骄傲。或许,只有在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才有机会看清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相互关系。那就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群体之中,同一片天空之下,每一个人都同时是别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你的伤就是别人的痛,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他的不幸你应为之流泪。在这群体之中,任何一条生命的逝去,都会让所有活着的人悲痛,感到生命的减损。我们应该以这种认知为基点,以此为契机,重树那些快被遗忘的普世价值观念,那就是:每一个人的不幸都与我们有关,每一个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我们的羞辱,每次对别人苦难的冷漠都是我们为命运自挖的墓地。例六: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到绵阳404医院看望受伤群众时,在监护室俯身亲吻了小郎铮,调皮的郎铮用手遮住半边嘴巴回答温总理的问题,总理鼓励他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这期间郎铮向总理敬了一个礼。当天晚上当中央电视台播放这一新闻时,小郎铮指着电视说:“是这个爷爷看我、亲我的。这个亲我的爷爷是谁呀?”逗得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和伤员大笑不止。一位医护人员说,“这是咱们的总理。”小郎铮望着床头那张总理亲吻他的照片说:“我不知道他是总理,我只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爷爷。”一个是只有3岁的幼童,在北川灾区冒烟的废墟上,被解放军救出时左臂受伤,但他躺在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自己幼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了个礼,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并懂得感恩的“敬礼娃娃”小郎铮。 另一个是60多岁的老人,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地震发生后,迅速赶往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熬过几个不眠之夜后,他用嘶哑的声音依然再鼓励灾区人民挺住,几度泪流满面,几度为灾区人民消的人憔悴,甚至连胳膊摔破流血,都顾不上包扎的温家宝总理。一个是2000后,天真勇敢人见人爱的幼童,一个是爱人民和人民爱的大国总理,当大国总理俯下身子,疼爱的对调皮可爱的小郎铮亲了一下时,一幅完美的画面永远的定格在人民的心目中,不仅是感动,也是鼓励,更是激励。是一个老人对孙子的疼爱,是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疼爱,更是一股萦绕在华夏大地上空的无形力量。灾难面前,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历史,历史也因此变得丰富、深厚和广袤。当总理在破碎的大地上四处奔波的时候,很多人在內心把他和父亲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当广大人民子弟兵在陡峭的山区强行军的时候,人们把他们看作英雄,看作手足兄弟。而在这些耀眼的伟大叙事之外,更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让人们心潮激越。北川陈家坝一位50多岁的妇女。在惊惶之际,仍和她的儿子轮流背负着96岁的太婆,步行了13个小时,最终走出了危险。一个被埋在幼儿园废墟中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唱起了儿歌她说:“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女孩被沉重的预制板压住了下半身,当她发现记者把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忽然慢慢地说:“叔叔,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这些细节或许并不壮丽,但它同样展现了乐观、开朗、积极、互助和藐视苦难的民族气质。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气质,灾区人民没有被罕见的地震灾难所吓倒。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气质,有着这样伟大的人性光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才能不断超越苦难、传承文明,书写出一部傲立于世界文明的雄浑历史,才能历经时间的洪流而不断焕发出光彩,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灾难无疑是黑暗的,但灾难中烁烁闪耀的人性光芒与民族力量却汇集成了一支颂歌。这支颂歌不仅由不屈的灾区人民唱响,由英勇的救灾大军唱响,也由所有流着眼泪关注灾情、慷慨解囊、共赴国难和立足本职岗位的人所唱响。这颂歌不仅将赢得整个世界的注目和敬意,也必将把我们从灾难中拯救出来,去抒写更美丽的时代篇章。伟大的放弃,人类所有放弃当中最悲壮的一种放弃马尔康县卫生保健所52岁的退休医生杨云芬在废墟下扛着断石,撑了四天。同样努力的,还有救援者。营救、失败、再营救颤巍巍的残墙和悬梁下,他们不肯放弃。但在第四天的上午,又一次营救失败后,杨云芬突然含泪对外面的人说:“放弃我吧去救别人!”之后,她用玻璃片划破了双腕,吞下了自己的金戒指。现实生活当中,不少人都懂得“放弃”的道理为了更大的利益获得而放弃小的利益获得,为了更长远利益的获得而放弃眼前短期利益的获得。这些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的放弃,最终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能有更多与更长久的利益获得。而杨云芬的放弃,却并非如此,因为她放弃的是生命,而生命一旦被放弃,对她来说就意味着永恒的失去。这样一种放弃,堪称人世间代价最为惨重的一种放弃。但同时,杨云芬的放弃,也是人类所有放弃当中最悲壮的一种放弃。因为她的放弃,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与利益而作出。杨云芬放弃自己的生命,并非是因为她不热爱生命,她一定渴望能与亲人在相互关照中度过余生,否则,她也就不会在废墟下苦苦支撑四天。最终的放弃,是因为看到救援的艰难,是因为担心恶劣的救援条件威胁救援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不愿意看到救援人员因为她而“耽误时间”,放弃自己,或许能为其他等待救援者赢得时间和生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云芬虽然曾经是一个被埋在废墟下的等待救援者,但是她最终以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实现了自身从等待救援者向救援者身份的伟大转变,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演变成一位与特大灾难进行殊死搏斗的伟大战士。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伟大的舍弃,使得人们从此次特大地震灾难中看到的,不仅有悲惨更有悲壮,不仅有毁灭更有希望。死亡,只意味着具体生命的终结,而崇高的精神,一定会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历史的扉页。死亡,也是一种站立!帕斯卡尔的名言,可作为这场地震搜救工作的一个注脚。“人是一根芦苇,大自然的一点力量,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但纵使这世界毁灭了他,人却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认识死亡,认识世界对他具有的优势,世界却对此一无所知”。下面几个幽默小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幽默一:汶川地震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采访他感觉怎样,幸存者想了半天说:“狗日的地震好凶噢!老子被挖出来时看到外国人,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国外了。”幽默二:地震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余震发生,今夕或明年。我欲归家睡去,又恐专家断语,有家不能还,精神要过敏,神经受熬煎。搭帐篷,住户外,人无眠不应有恨,灾区人民更难眠人有悲欢离合,数万同胞罹难,唯有斗志坚。但愿爱长久,重建我家园!幽默三:从今起打麻将不准打5l2(4),因为512是灾难日。不准刮风下雨,因为堰塞湖很危险。不准血战到底,因为要让世界充满爱。严禁一炮双响,一炮三响,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千万不要连续点炮,主震余震让人担心。四川,这座天府之国,在大难之后,回过神来,开起了地震的玩笑。我相信,乐观的四川人,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一定能够很快地从阴影中走出来,重建美好的家园!谁也不能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保证下一秒不会发生什么。明天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一片天!最近成都还是余震不断,幽默的人们还在不断地发挥他们的才智。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温家宝给一中学生伤员的题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