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一部分专题十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栏目导航备考名师指南考点梯级突破技能培优提升验收题组演练备考名师指南考点梯级突破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点三十二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考指数沿海岸条带状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的影响网状之字形表格法总结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015北京卷下图为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Tag内容描述:

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热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 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 长波辐射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 吸收 、反射 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4.重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温度分布和。

2、第二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 (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 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推力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衡量指标:常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来表示。,(4)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 等的巨大变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 稍被拉平的“S”。

3、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 水源 、原料、 动力 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政策、 运输 、工人(劳动力)、科技等。 2.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 优势条件 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 生产成本 获得 最高利润 。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 劳动力 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 市场 、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2)社会因素变化:政策的变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 心理因素 成为重。

4、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生产协作)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 原料 ,即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工业区的 基础设施 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 廉价的劳动力 。,2.工业集聚 (1)形成:具有 工业联系 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 聚集 起来。 (2)作用: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 规模效益 ;共同利用 基础设施 ,节约生产建设投资。,3.工业地域 (1)概念。

5、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含义: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 监测和分析 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 预警 、灾中 跟踪 、灾后 评估 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 2.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 广 、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 快 、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空间定位、定性和 定量 分析。 (3)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 灾中:对灾情。

6、第二节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作物:以 水稻 为主。 (2)主要分布:A南亚、B 东南亚 、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 亚热带季风 气候。 (3)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 商品率 低;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 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与西北地区。 (2)主要作物:小麦和 玉米 。 (3)区位条件:,(4)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程度和科技化水平高。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 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 牧牛:主要分布于美国、 阿根廷 。 牧羊。

7、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 。 (2)时间差异:,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环境能 持续供养 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估计:介于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 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2)。

8、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 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 国界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 移居 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19世纪以前:以 集团 性、大批量移民为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 增加 。 4.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农业经济 、频繁的战争、 自然灾害 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9、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

10、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知识 第一章 世 界 地 理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世界的大洲和大洋分布图。,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二、世界气温。

1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

12、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

13、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 泥石流:,滑坡:,典例探究 例1 (2012海南)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根据图文资。

14、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

15、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主干知识梳理 基础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两类农业区位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二。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相关PPT文档
标签 >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编号:229368]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