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4817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含义: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 监测和分析 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 预警 、灾中 跟踪 、灾后 评估 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 2.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 广 、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 快 、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空间定位、定性和 定量 分析。 (3)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结合。 灾前: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 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灾后:快速评价 灾害损失 ,指导救灾活动。 3.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减灾规划、防灾法律、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2)工程性防御措施: 改变 地表环境 ,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可以 阻隔或控制 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 抗灾性能 ,减少灾害损失。,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 (1)核心任务:储备 救灾物资 。 (2)内容:,2.灾中应急 (1)目的:尽可能的挽救生命,保护 财产安全 ,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 危害 。 (2)内容:在灾害发生和灾害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 行动 和对策。,考点一 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考点一,2.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考点一,3.自然灾害的防御,考点一,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2)联系:二者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4.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考点一,5.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考点一,6.其他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 (1)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自救: 在接到龙卷风预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中隐藏起来。如果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躲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考点一,不同时空范围的自然灾害减灾措施重点 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的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实施。,考点一,典例 (2012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及防御。第(1)问,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地震灾害;乙自然灾害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南部墨西哥湾为飓风源地,北部地处飓风侵袭路径上,属于飓风灾害。第(2)问,对于两自然灾害应该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加大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建设防御工程设施等。 【参考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的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考点一,(2015兰州三模)2014年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连日的大雨造成雅加达多个地区遭洪水侵袭。仅一天时间,已有超过6万人被迫撤离家园。该城市历年1月都有大小不等的洪水,经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分析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1月多洪水的自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雅加达地处低纬地区,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近地面大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地形对暖湿气流的抬升,降水丰沛;河流流经该城市,此时为丰水期,水量大。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力度,准确预报暴雨天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疏通河道,加大河流泄洪能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减少水灾损失;建立完善的防洪制度和机构,有效防洪;对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加强工程措施。,考点一,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思路,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时通常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答题思路: 1.自然灾害的分布 关键词:时间(季节)、空间(地区)。 答题思路: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较少)。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增加)。 2.自然灾害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关键词:气候、地形、地势、土质、地质构造、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久旱无雨(持续性降水)导致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加剧了旱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断层发育);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人为原因: 关键词:经济活动、经济水平 答题思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围湖造田导致泄洪能力减弱;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3.防灾措施 (1)关键词:人工工程、监测预报、防范意识、应急机制。 (2)答题思路: 工程措施:修建减灾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洪灾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等知识。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应从其所处气候区、地形、集水面积等进行分析,具体的应对措施有居民点搬迁、修建水库和防洪堤等。 【参考答案】 原因: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到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典例 (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2015福州质检)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关系: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 原因: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旱灾时,农作物缺水严重,粮食减产;水灾时,未受灾地区的水分条件改善,粮食反而增产。 (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1.(2015福建高考)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2.(2014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3.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3.(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位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导致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