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参考】

上传人:泓****询 文档编号:98939032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电动汽车用电机公司经营管理总结目录一、 公司简介3二、 产业环境分析4三、 必要性分析10四、 网络促销11五、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12六、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15七、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19八、 企业分销策略23九、 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28十、 定价的策略29十一、 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32十二、 工作分析的程序33十三、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方法34十四、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一般程序36十五、 薪酬设计的程序38十六、 吸引与留住企业核心人才的薪酬设计方法43十七、 项目概况48十八、 发展规划分析51十九、 项目风险分析55二十、 项目风险对策57SWOT分析59(一)优势分析(S)591、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59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59一、 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郑xx3、注册资本:9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6-187、营业期限:2013-6-18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二、 产业环境分析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释放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红利,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创造新需求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两个机遇”,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繁荣网络经济,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坚持制造兴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体系。突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壮大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持续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能级,争取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成为新的万亿级产业,打造一批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制造业集聚地,带动全省制造业规模壮大、结构跃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战略需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先进机器人、储能和动力电池等产业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术,争取物联网、基因检测、智能微电网、增材制造(3D打印)、人工智能、页岩气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区别对待、分业施策,以产业链延伸为主攻方向,推动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高端化发展,积极推进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推动产业重组和产能转移,稳妥有序处置特困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集聚区,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有重点地培育新兴先导产业,推行专业化产业链集群式承接转移,以最佳物流半径构建上下游衔接的区域产业链和支撑配套体系,省级层面重点打造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省辖市为主体打造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以县域为主体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集群品牌。实施“三个对接”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以培育持久竞争优势为基点,以双向对接、全面创新为途径,发挥既有比较优势,转换不利生产要素,推动资源要素、消费市场、关联产业、龙头企业等优势叠加,构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支撑。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促进饲料种植、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链式协同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双向对接,突出发展高附加值消费品和整机类产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链综合优势转变。推动“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向对接,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汽车、机械、电子、冶金、石化、轻纺等行业为重点,建设行业云平台,加快企业装备和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布局和示范推广,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实施工业强基提质工程。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加快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进“四基”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建立首台(套)、首批次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创建和认证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标对标活动,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推进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坚持示范试点先行,积极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业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制定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产业重构为重点,推进老旧社区、老工业企业厂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9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突出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支持焦作市、濮阳市和灵宝市等资源枯竭城市加快发展,推动成熟型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平顶山市石龙区、鹤壁市鹤山区、南阳市官庄工区等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推进新密市、永城市、宝丰县等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一般采用高效率充电电池,或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电动汽车无需用内燃机,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且电能是二次能源,可以来源于风能、水能、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电动汽车电机搭载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2017-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分别为110.5万辆、0.1万辆以及26万辆。2021年1-12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分别达到294.2万辆、0.2万辆以及60.1万辆根据2020年车辆采购招标信息,相较同类型的燃油车,燃料电池物流车成本增加了64万元。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新增成本集中在燃料电池系统和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售价约1.8万元/kW,氢瓶约3万元/个,燃料电池系统功率30kW,使用3个氢瓶,共计约63万元。电机价格与燃油车型相同,在1.5万元/个。从混合动力汽车来看,目前微混动力车产品中电驱动系统(电池+电机/转换器等)占总动力系统成本的48%;而更接近纯电动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电驱动系统的成本占比在50%-70%,是燃油系统的两倍有余。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由燃油驱动系统以及电力驱动系统两部分构成,根据PHEV40的成本价值构成,燃油驱动系统成本占动力系统成本的46%,电力驱动系统成本占动力系统成本的54%,结合电机占动力系统成本的比例得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5%。结合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历年产量、成本结构占比、电动车用电机单价等数据,再结合每辆车平均匹配1.1台电动机的比例,分别得出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市场规模。2020年,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市场规模分别为131亿元、0.17亿元以及23亿元,合计市场规模为154亿元。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电动车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电动汽车用电机行业的发展,预计至2026年,我国纯电动车用电机、燃料电池车用电机、混合动力车用电机市场规模分别达276亿元、0.2亿元以及49亿元,合计电动汽车用电机行业市场达325亿元。三、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网络促销1、网络广告网络广告主要是借助知名网站或一些免费的交互站点,对企业及企业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有旗帜广告、公告栏广告、电子杂志广告等。作为有效可控制的促销手段,网络广告被许多企业用于在网上促销,是最直接的网络促销手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了的产业市场,因此成为企业考虑的首选促销广告。2、销售促进企业在网上市场利用销售促进工具以刺激顾客对产品的购买。同时还利用网络技术与顾客建立互动关系,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对产品的评价。主要有:有奖促销,是指选择适合的产品在站点开展有奖销售活动;拍卖促销,是以一定的低价在网上拍卖,由买家竞争出价,最终达成交易;免费试用促销,是指在网上进行免费试用促销,这种方式适合软件厂商吸引顾客购买软件,允许顾客试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购买。3、站点推广站点推广是通过对企业网络营销站点的宣传,吸引用户访问,同时树立企业网上品牌形象,为企业的营销目标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站点推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他与企业营销目标是相一致的。主要有:搜索引擎注册;建立链接;发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等。4、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吸引用户与企业保持密切关系,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提高顾客的收益率。维持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并增进了解,以此来加强品牌或产品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或产品的推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立各种关系是企业追求长期利益,保持长期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友情链接、口碑宣传、Email营销、博客宣传、搜索竞价、论坛推广、B2B平台、网络视频广告等。五、 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也就是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和实现的过程。网络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阶段:诱发需求、收集信息、比较选择、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价。1、诱发需求网络购买过程的起点是诱发需求,这是消费者作出消费决定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如若不具备这一基本前提,消费者也就无从作出购买决定。对于网络营销来说,诱发需求的动因只能局限于视觉和听觉。文字、图片、声音是网络营销诱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可见,网络营销对消费者的吸引具有相当的难度。这要求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或中介商注意了解与自己产品有关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了解这些需求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程度,了解这些需求是由哪些刺激因素诱发的,进而巧妙地设计促销手段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浏览网页,诱导他们的需求欲望。2、收集信息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是指消费者个人所储存、保留的市场信息,包括购买商品的实际经验、对市场的观察以及个人购买活动的记忆等;外部渠道则是指消费者可以从外界收集信息的通道,包括个人渠道、商业渠道和公共渠道等。与传统购买时信息的收集不同,网络购买的信息收集带有较大主动性。在网络购买过程中,商品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方面,上网消费者可以根据已经了解的信息,通过因特网跟踪查询;另一方面,网上消费者又不断地在网上浏览,寻找新的购买机会。3、比较选择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实际支付能力。没有实际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不可能导致实际的购买。为了使消费需求与自己的购买能力相匹配,比较选择是购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消费者对各条渠道汇集而来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各种商品的特点和性能,从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一种。一般说来,消费者的综合评价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性能、样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网络购物不直接接触实物,消费者对网上商品的比较依赖于厂商对商品的描述,包括文字和图片的描述等。网络营销商对自己的产品描述不充分,就不能吸引众多的顾客。而如果对产品的描述过分夸张,甚至带有虚假的成分,则可能永久地失去顾客。4、购买决策网络消费者在完成了对商品的比较选择之后,便进入到购买决策阶段。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相比,网络购买者的购买决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首先,网络购买者理智动机所占比重较大,而感情动机的比重较小。其次,网络购买受外界影响较小,大部分的购买决策是自己作出的或是与家人商量后作出的。再次,网上购物的决策行为较之传统的购买决策要快得多。网络消费者在决策购买某种商品时,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对厂商有信任感;第二,对支付有安全感;第三,对产品有好感。所以,树立企业形象,改进货款支付办法和商品邮寄办法,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促使消费者毫不犹豫地作出购买决策。5、购后评价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往往通过使用,对自己的购买选择进行检验和反省,重新考虑这种购买是否正确,效用是否理想,以及服务是否周到等问题。这种购后评价往往决定了消费者今后的购买动向。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企业必须虚心倾听顾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互联网为网络营销者收集消费者购后评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方便、快捷、便宜的电子邮件紧紧连接着厂商和消费者。厂商可以在订单的后边附上一张意见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同时,就可以同时填写自己对厂商、产品及整个销售过程的评价。厂商从网络上收集到这些评价之后,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归纳,可以迅速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改进自己的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六、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如何运用各种促销策略来进行销售,是我们需要不断认真学习研究的课题,企业的决策层要意识到学习国际营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本地营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融入本地社会,才能成功实现国际市场营销。1、产品策略(1)产品延伸策略。产品延伸策略是对产品不作改动,将其直接引入国际市场。优点是可以获得规模效益,不需要额外的研制费用,不需要添置新的设备和工具,投资少、收效好。(2)产品调整策略。产品调整策略是指因外国市场的某些因素而对外销产品进行改进,否则就无法进入其市场。产品调整策略包括几个方面:功能调整;外观调整;包装调整;品牌、标签及商标调整;服务调整等。(3)产品创新策略。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国外目标市场的需要。优点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强,能够大大提高消费者的吸引力,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成本最高、风险最大的一种。2、定价策略(1)国际市场的产品价格构成。由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会随分销渠道、关税、运输、保险费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价格会高于国内价格。高出费用主要有:关税、运费、保险费、中间商利润等。(2)交货数量。根据成交数量的大小,合理使用价格折扣,使价格更加适应竞争和促销的需要。(3)交货时间。交货期对定价的影响表现为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异。(4)选择货币。要正确选择计价货币,国际贸易交易周期较长,外汇汇率波动较大。因此在进口时,尽量选择“软币”,出口时最好采用“硬币”,且最好选择可兑换货币。3、渠道策略选择和建立分销渠道是国际市场营销中很重要、很困难的环节之一,由于各国环境差异很大,选择分销渠道也会不同。窄渠道策略,是指在国际市场上给客户在一定期限内独家销售特定产品或服务权力的渠道策略。包括独家包销和独家代理两种形式。宽渠道策略,是指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选用尽可能多的中间商,使中间商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长渠道策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分销渠道比国内分销渠道要长。短渠道战略,资金实力雄厚的中间商可以建立自己的直销网络,让利给消费者,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4、促销策略同国内市场促销一样,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手段。(1)国际促销广告。国际促销广告是国际市场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国际广告要比国内广告决策难得多。在决定国际广告时,要多考虑以下因素对其影响:语言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教育水平差异;政府法规差异;广告成本差异。(2)人员推销。人员推销主要包括推销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推销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产品,还要有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销售企业对销售人员应该进行语言、商务礼仪及目标国或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对不同业绩的推销员给予不同的奖励,激发他们的行动力。奖励分为:工资嘉奖、佣金制等。(3)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不是直接推销产品,而是树立良好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公共关系战略包括与政府、当地名人、社团、工会及各界人士等的公共关系。为企业在目标国或地区树立良好形象。七、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1、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以满足多国消费者的需要来取得利润的活动。2、国际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基础市场营销学并无多大差异。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市场营销环境不同。国内营销是在企业熟悉的营销环境中开展的,国际市场营销则要在一国以上的不熟悉的营销环境中开展,同时受国内外营销环境影响,可见,国际市场营销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2)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区别。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受到各国环境的影响,使营销组合策略复杂得多,难度也比较大。a.在产品策略方面,国际市场营销面临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选择。b.在定价策略方面,国际市场定价不仅要考虑成本、运输费、关税、外汇汇率、保险费等。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考虑各国政府对价格调控的法规。c.在分销渠道方面,由于各国营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分销系统与分销渠道,各国的分销机构的形式、规模不同,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d.在促销策略方面,由于各国文化、政治法律、语言、媒体、生产成本等不同,使企业在选择促销策略的时候更复杂。(3)国际营销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更复杂。由于各国营销环境差异大,各国消费者需求又存在巨大差别,制订国际营销战略计划及进行营销管理,既要考虑国际市场需求,又要考虑企业决策部门对计划和控制承担的责任应当达到什么程度等问题。3、国际市场营销类型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由于营销目标、实力以及营销经验不同,国际营销开展的程度也不同,为此可以把国际市场营销分为以下四个类型:(1)被动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类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国内,内部未设专门的出口机构,也不主动面向国际市场,只是在国外企业或本国外贸企业需要订货时,产品才考虑进入国际市场。其产品虽进入国际市场,但显然是被动而非主动出击,属于最低层次的国际市场营销。(2)偶然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类企业的目标市场仍然在国内,一般也不设立对外出口的机构,但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却主动面向国际市场。主要是因为某一时期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或因其他原因,一次性外销产品,视国外市场为短期销售地。当国内供求及竞争趋于缓和时,又转向国内,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3)固定的国际市场营销。这类目标市场既有国内市场,也有国际市场,一般成立专门的出口机构,甚至在国外成立分销机构。在不放弃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专门销售国外消费者所需的产品,针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参与国际竞争,企图在市场上建立持久的市场地位。(4)完全的国际市场营销。完全把国际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甚至把本国市场视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一般在本国设立公司总部,在世界各国发展参股比例不等的子公司,并在这些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产品、资源在国际市场流通,依靠国际市场获得利润。以上四个类型,反映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历史进程,其中前两种类型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初级形式,后两种类型则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高级形式。由于各个企业处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据此来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4、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1)加速经济建设。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本国经济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更不可能拥有发展需要的所有先进技术。要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就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将国内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顺利实现产品价值并获得更多盈利,通过出口创汇,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2)扩大产品销售。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开拓营销领域,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市场,扩大企业的产品销售:一是通过销售获得更大的利润回报;二是通过扩大销售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产品单位成本,获得规模效益。(3)规避经营风险。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在本国经济不景气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有利的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过度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开展多国的市场营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利的市场机会,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4)加速企业成长。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使企业投身到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可以磨炼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加速企业成长壮大。八、 企业分销策略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手中传至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各中间商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分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中间环节有各类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和经纪人。(一)分销渠道的结构按流通环节的多少,可将分销渠道划分为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分为短渠道与长渠道。1、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指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商环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直接渠道是工业品分销的主要类型。例如:大型设备、专用工具及技术复杂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都采用直接分销,消费品中有部分也采用直接分销类型,诸如鲜活商品等。间接渠道,指生产企业通过中间商环节把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间接分销渠道是消费品分销的主要类型,工业品中有许多产品诸如化妆品等采用间接分销类型。2、长渠道和短渠道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零级渠道即由制造商一消费者。一级渠道(MRC)即由制造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二级渠道即由制造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多见于消费品分销。或者是制造商一代理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多见于消费品分销。三级渠道即由制造商一代理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3、宽渠道与窄渠道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销面广,称为宽渠道。如一般的日用消费品(毛巾、牙刷、开水瓶等),由多家批发商经销,又转卖给更多的零售商,能大量接触消费者,大批量地销售产品。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少,分销渠道窄,称为窄渠道,它一般适用于专业性强的产品,或贵重耐用消费品,由一家中间商统包,几家经销。它使生产企业容易控制分销,但市场分销面受到限制。(二)分销渠道的选择1、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很多。生产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时,必须对下列几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市场。第一,购买批量大小。购买批量大,多采用直接销售;购买批量小,除通过自设门市部出售外,多采用间接销售。第二,消费者的分布。某些商品消费地区分布比较集中,适合直接销售。反之,适合间接销售。工业品销售中,本地用户产需联系方便,因而适合直接销售。外地用户较为分散,通过间接销售较为合适。第三,潜在顾客的数量。若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多,市场范围大,需要中间商提供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宜选择间接分销渠道。若潜在需求少,市场范围小,生产企业可直接销售。第四,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有的消费者喜欢到企业买商品,有的消费者喜欢到商店买商品。所以,生产企业应既直接销售,也间接销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产品。第一,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产品单价越高,越应注意减少流通环节,否则会造成销售价格的提高,从而影响销路,这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利。而单价较低、市场较广的产品,则通常采用多环节的间接分销渠道。第二,产品的体积和重量。产品的体积大小和轻重,直接影响运输和储存等销售费用,过重的或体积大的产品,应尽可能选择最短的分销渠道。对于那些按运输部门规定的起限(超高、超宽、超长、超重)的产品,尤应组织直达供应。小而轻且数量大的产品,则可考虑采取间接分销渠道。第三,产品的技术性。有些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性,或需要经常的技术服务与维修,应以生产企业直接销售给用户为好,这样,可以保证向用户提供及时良好的销售技术服务。第四,定制品和标准品。定制品一般由产需双方直接商讨规格、质量、式样等技术条件,不宜经由中间商销售。标准品具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规格和式样,分销渠道可长可短,有的用户分散,宜由中间商间接销售;有的则可按样本或产品目录直接销售。第五,新产品。为尽快地把新产品投入市场,扩大销路,生产企业一般重视组织自己的推销队伍,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推介新产品和收集用户意见。如能取得中间商的良好合作,也可考虑采用间接销售形式。其他因素。第一,生产企业自身的能力。企业本身资金雄厚,则可自由选择分销渠道,可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采用产销合一的经营方式,也可以选择间接分销渠道。企业资金薄弱则必须依赖中间商进行销售和提供服务,只能选择间接分销渠道。生产企业在销售力量、储存能力和销售经验等方面具备较好的条件,则应选择直接分销渠道。反之,则必须借助中间商,选择间接分销渠道。第二,国家政策规定。企业选择分销渠道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令的规定。某些按国家政策应严格管理的商品或计划分配的商品,企业无权自销和自行委托销售;某些商品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任务后,企业可按规定比例自销,如专卖制度(如烟)、专控商品(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少数商品)。另外,如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出口法、商品检验规定等,也都影响分销途径的选择。2、分销渠道选择策略广泛分销策略。在密集分销中,凡符合生产商的最低信用标准的渠道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产品或服务的分销。渠道成员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的市场覆盖率高。它以最大限度地便利消费者的方式来推动销售的提升。独家分销策略。生产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只选择一家中间商销售自己的产品。独家分销的特点是竞争程度低。这种分销方式有利于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有利于公司与中间商长久而密切关系的建立,一般服务要求较高的专业产品比较适合采用这种分销策略。选择性分销策略。是指制造商从愿意合作的中间商中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中间商去销售本企业的产品。它是一种介于宽与窄之间的销售渠道。它一般适用于消费品中的选购品和特殊品,以及专业性强,用户比较固定,对售后服务有一定要求的工业产品。其他企业也可选用这一策略。九、 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影响商品定价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商品本身的价值、客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法律等。这里可以把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大致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1、内部因素(1)生产成本。成本是定价的基础,它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必须在总成本(即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定价。(2)企业营销目标。企业的营销目标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通常以利润为中心来实施定价策略。(3)企业营销组合。营销组合中的其他要素是影响定价决策的内部因素之一,如,较好的售后服务和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商品一般定价也较高。2、外部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状况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定价,企业定价时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2)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企业在定价时,一般要以竞争对手生产的相同产品或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价格作为参考。(3)国家政策、法律。由于各国制定了针对企业定价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在实施定价策略时,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十、 定价的策略做好产品定价是营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在定价过程中实施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1、心理定价策略第一,整数定价策略,即在定价时把商品的价格定成整数,不带尾数。这是一些名优产品、紧俏产品常采用的一种定价策略。第二,声望定价策略,是指为了提高产品地位而有意识给产品制定较高价格的定价策略。第三,尾数定价策略,是指在商品定价时,有意识地留有小数点,避免整数的定价策略。使消费者购买时在心理上产生大为便宜的感觉。第四,招徕定价策略,是将某些商品定低价以吸引顾客进店购买,待顾客进店后,劝说顾客购买其他价格较高或正常价格的商品。2、折扣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为了鼓励顾客大量购买、淡季购买,酌情降低产品基本价格,这种价格调整叫做价格折扣。它包括:(1)数量折扣:当购买者的购买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时,企业给予一定折扣。(2)推广津贴:制造商给予承担橱窗布置、宣传推广、刊登地方广告等任务中间商的津贴。(3)商业折扣:根据各类渠道成员在产品销售中承担的功能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折扣。(4)以旧换新折扣:顾客购买新货时交回旧货便给予一定折扣或降价。(5)季节性折扣:为鼓励顾客在淡季消费而给予购买过季产品和服务顾客的一种减价。3、地区定价策略地区定价策略的实质,就是决定对于卖给不同地区顾客的某种产品,是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还是制定相同的价格。(1)产地定价:顾客按照出厂价购买某种产品。卖方负责将产品送到产地的运输工具上。运输工具的费用和风险由买方负责。(2)统一交货定价:卖方将产品送到买者所在地,对不论远近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运费。适用于运费占产品价格比例小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3)区域定价:销售者将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域,相同区域收取相同的运费。(4)津贴运费定价:生产企业给较远地区的顾客津贴部分或全部运费,或降低商品价格。(5)目的地交货定价:由卖方承担从产地到目的地的运费及保险费的价格。4、产品组合定价策略(1)产品大类定价:是指对一组相互关联的产品,依照每个产品的不同特色确定这类商品的价格差异。(2)互补产品定价:是指将互补产品中的基本产品定低价、配套产品定高价的定价策略。(3)成套产品定价:是指以低于单个出售的价格将互相关联、互相配套的产品按套出售,吸引顾客成套购买,从而扩大销售、节约费用、增加利润的定价策略。十一、 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1、工作描述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利,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流程与规范,工作环境与条件等问题。规范的工作描述书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作概况。它说明工作名称、工作编号、所属的部门、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关系等。(2)工作目的。它是用简短而精确的陈述来说明组织为什么要设立这一项工作。(3)工作职责。它是说明关于一项工作最终要取得的结果的陈述,换言之,为了完成本项工作的目标,任职人员应在哪些主要方面开展工作活动并必须取得什么结果。(4)工作规模。(5)工作条件与物理环境。(6)社会环境。(7)聘用条件。2、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就是对工作任职人要求的说明,即为完成特定工作必备的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心理要求。十二、 工作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熟悉情况、建立联系和确定工作分析的样本。2、调查阶段这是对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等主要方面所作的正式的研究和调查。3、分析阶段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有关工作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4、完成阶段本阶段的任务则是根据以上三个阶段的成果,编制出可供人力资源部门使用的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即对工作的职责、活动、条件及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等工作特性方面的书面描述。工作规范:全面反映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及工作背景或经历等方面要求的书面文件。十三、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方法1、工作行为考核的方法常用的考核方法有以下几类。(1)分级法。相关的分级法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排序法:排序法包括简单排序和交错排序。前者指由最好到最差依次对被考核者进行排序;后者是先挑出最好的,再挑出最差的,然后挑出次最好的,再挑出次最差的,直至排完。二是代表人物比较法:代表人物比较法以若干个具体人物为标准,分别代表各个要素的一定等级,将被考核者与这些代表人物进行比较,达到考核的目的。三是两相比较法(配对比较法):由考核者对每一个被考核员工与其他被考核员工一一对比,优胜为“十”,稍逊为“一”,从而比较每个员工的得分,排出次序。四是强制正态分布法(强制分配法):按事物“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人力资源部门可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进行考核。五是图表法:考核者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根据表中规定的考核项目和不同层次的考核结果,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评价。(2)清单考核法。主要的清单考核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简单清单法:先将与某一特定职务占有者工作绩效优劣相关的多种典型工作表现与行为找出,供考核者逐条对照被考核者实际状况校对核准,将两者一致的各条勾出,即成为现成的考核结果。二是加权总计评分清单法:人力资源部门将考核方法分解为若干维度来分别评估清点,评分后再加总。(3)量表考核法。此法用得最为普遍,它通常作维度分解,并沿各维度划分等级,设置量表实现量化考核,而且操作也比较简捷。此外,工作行为考核的方法还有针对不同考核者的考核方法,包括主管考核法、民意测验法以及360考核法。2、工作成果考核的方法(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的方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总目标,并将每个人的具体活动统一到组织目标上来。(2)岗位绩效指数化法。岗位绩效指数化是指对考核对象的绩效与所确定的岗位指数之间进行比较的评估方式。由于岗位指数是职位要素、岗位目标以及影响目标达成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指标,岗位绩效指数一旦确定,评估就有了一个动态的、相对固定的参照坐标。十四、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一般程序1、横向程序制定考评标准。绩效标准说明的是工作要达到的程度,只有将要项和标准相结合起来才能完整解释工作的要求情况。实施考评:第一,收集资料。收集和绩效标准有关的资料,使得考评过程有据有依。包括:工作表现的记录,如生产数量、质量,工作质量,是否按时完工,安全情况,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矿工情况,顾客或同事抱怨次数等。经由其他与受考者有来往的人,包括主管、同事和该人员服务对象等。关键时间的记录,对职工表现特别优劣或恶劣事件的记录。对收集的资料应慎加选取,保持客观性,尽量避免引进和标准无关的信息,减少对考评工作的干扰。第二,设计考评的指标体系。绩效考评结果客观与否的首要问题是要建立和考核项目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权重体系,正确反映工作的要求以及各项工作的相对重要性。第三,业绩的综合评价。把收集的有关资料,通过指标体系加以综合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寻找实际成果和标准的差距和被考评者作进一步的讨论,即面谈。考评结果的分析与评定。结果反馈与辅导(包括被考评员工与工作环境条件等)。2、纵向程序以基层为起点;中层考评;高层考评。在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一般程序中,由于绩效考核关系到绩效评价的正确与否,而绩效评价又涉及员工的奖惩,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是绩效考评工作中的关键点。十五、 薪酬设计的程序薪酬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第一步: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2、第二步:职位评价职位评价(职位评估)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内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这有助于解决当管理者与当专家的等级差异问题。比如,高级研发工程师并不一定比技术研发部经理的等级低。前者注重于技术难度与创新能力,后者注重于管理难度与综合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大型企业的职位等级有的多达17级以上,中小企业多采用1115级。国际上有一种趋势是减级增距,即企业内的职位等级正逐渐减少,而工资级差变得更大。3、第三步:薪酬调查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趋势分析等。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才能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4、第四步:薪酬定位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影响公司薪酬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从公司外部看,国家的宏观经济、通货膨胀、行业特点和行业竞争、人才供应状况甚至外币汇率的变化,都对薪酬定位和工资增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人才稀缺度、招聘难度、公司的市场品牌和综合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同产品定位相似的是,在薪酬定位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薪酬上的领头羊未必是品牌最响的公司,因为品牌响的公司可以依靠其综合优势,不必花费最高的工资也可能找到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后起之秀最易采用高薪策略。它们多处在创业初期或快速上升期,投资者愿意用金钱买时间,希望通过挖到一流人才来快速拉近与巨头公司的差距。在薪酬设计时有个专用术语叫25P、50P、75P,意思是说,假如有100家公司(或职位)参与薪酬调查的话,薪酬水平按照由低到高排名,它们分别代表着第25位排名(低位值)、第50位排名(中位值)、第75位排名(高位值)。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做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的,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妙,将会使企业的留人措施变得困难。5、第五步:薪酬结构设计报酬观反映了企业的分配哲学,即依据什么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报酬观。有的甚至制定了“人才基本法”,把报酬观列人“公司宪法”中。新兴企业的薪酬措施往往不同于成熟的官僚化企业。IT企业应特别注重其分配方式要与自身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相一致。许多跨国公司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职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职位工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企业可以从薪酬调查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相同职位上不同的任职者由于在技能、经验、资源占有、工作效率、历史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公司的贡献并不相同(由于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这种贡献不可能被完全量化体现出来),因此技能工资有差异。所以,同一等级内的任职者,基本工资未必相同。如上所述,在同一职位等级内,根据职位工资的中点设置一个上下的工资变化区间,就是用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就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员工在不变动职位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位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完成业务目标而进行的奖励,即薪酬必须与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联系。绩效工资可以是短期性的,如销售奖金、项目浮动奖金、年度奖励,也可以是长期性的,如股份期权等。此部分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的绩效评估制度密切相关。综合起来说,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所以说,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怎样完美,一般总会有少数人的工资低于最低限或高于最高限。对此可以在年度薪酬调整时进行纠偏,比如对前者加大提薪比例,而对后者则少调甚至不调等。6、第六步: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目前,大多数企业是财务部门在做此测算。我的建议是,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内部刊物甚至BBS论坛等形式,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规范化的公司都对薪酬的定期调整做了规定。十六、 吸引与留住企业核心人才的薪酬设计方法在管理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有企业百分之二十的员工创造的,这一理论就是著名的二八原理。那百分之二十的人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核心员工是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保持、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或能够直接帮助主管提高管理业务能力、经营能力和抵御企业管理风险能力的员工。主要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专业技能的研发骨干等知识创新者、高级技术工人、关键的销售人员和业务人员等。薪酬是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企业都会给予核心员工较高的薪酬,在外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内部拉开差距。较高的薪酬当然可以留住核心员工,但是也会造成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缩小企业的盈利空间。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或做出成绩而取得报酬后,并不会仅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会通过相对于投入的报酬水平与相关人员的比较来判定其所得报酬是否公平。因此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还在于设置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起激励型薪酬体系。核心员工有多种类型,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其所从事工作本身的要求以及职位特征上,也体现在工作成果的可衡量性、绩效表现的可评价性、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的贡献等,因此对于不同的核心人才应当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1、企业高层管理者薪酬设计一般来说,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大多采用的都是年薪制,主要是按照其以往的表现,以年为单位支付固定的薪水。实际是一种固定的工资,它将高级管理人员业绩的非直接性和长期性考虑进去。发放固定的薪水,提供比较稳定的环境和保障以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传入我国,在许多大中型企业试用后效果不错。我国烟草行业中这种制度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结合我国烟草行业的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总体薪酬中,基本薪酬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小(约为30%),短期奖金(40%)和长期奖金(25%)所占的比重往往非常大。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通常是由以董事会主席为首的薪酬委员会确定的。主要是依据上一年度的企业总体经营业绩和同行业中同类人员的薪酬状况。年终短期奖金在高层管理人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奖金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职位、能力、所负责任等因素的差别,企业中的员工持本企业股份的一种长期的激励计划。这样就可以使员工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员工为企业取得利润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收益,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福利和服务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中的作用也不可忽略。比如,良好的办公环境、免费体检、“五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带薪休假、养老金计划等。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发展趋势一般是使薪酬更加开放有更多的选择,很多企业推出了福利包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