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8702656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与下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对应的地理单元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也就是说,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划分的。关于四大地理单元具体界线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专业性很强,也非常复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故而“标准”没有作明确规定。例如,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之间的界线,可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也可根据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划分;如果考虑到行政区的完整性,还可根据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划分。尽管具体的界线可能有多种划分方案,但宏观上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和地理差异是明显的。“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是因为如果不明确范围,则无从比较各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四大地理单元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地域划分,其中任何一个单元,范围都很大,内部存在着很大的自然地理差异,这是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掌握的。我国的地域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上,还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初中地理课程中,要从方方面面分析我国的地域差异,学生难以掌握,因而主要应讲自然环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易于学生学习。因此,课标安排了“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条“标准”,并以生产、生活简括地代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为最显著,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对工业、矿业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如南方地区的赛龙舟和北方地区的跑旱船。至于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如民歌、舞蹈、戏曲等,则不适宜泛泛涉及。既然是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就应注意“影响”二字,而不能绝对化,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生产、生活。在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即一定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安排在一节讲述,旨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形成各自地理单元的整体印象。教材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只选取了它们的一些突出特征进行介绍,大大压缩了篇幅,减少了识记内容,有效地降低了难度要求。教材的正文内容较为简洁,将主要篇幅留给了图像、“阅读”和“活动”这些内容,这样既给教学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也有利于突出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讲述“北方地区”时,教材先安排了一组“活动”。我们可以将这类安排在正文前的“活动”,称之为“前活动”。“前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通过读图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包括区域范围和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所处的地势阶梯,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为达成“标准”的设计要求,教材在扼要地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以及简练地勾画出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后,重点讲述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以突出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教材采用实物图配上文字说明的方式来介绍北方地区的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北方地区”正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教材扼要介绍了本区的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状况,以及本区极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虽然这两个方面不是“标准”所要求的内容,但它们有利于学生把握北方地区的突出特征,使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整体印象更为立体和丰满。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也是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北方地区”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是对“标准”要求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也向学生巧妙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讲述“南方地区”时,教材安排了一组“前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以及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接着,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重点讲述了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以突出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主要物产留下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也为了让教材的版面更加美观,教材安排了一幅精美的“福建茶园”图片。教材以实物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安排了一则图文并茂的“中国的热带作物”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正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扼要介绍了本区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则“云南的旅游资源”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以精美的图片烘托出“七彩云南”这个“旅游天堂”的胜景。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有利于学生把握南方地区的突出特征,让学生对南方地区形成立体而丰满的整体印象。在本节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既很有分量,也颇具特色的“活动”。首先,在设计主题上,这组“活动”突出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这两个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标准”的相关要求。其次,在设计形式上,这组“活动”通过超市标签、老照片、地图、人物对话来营造问题情境。最后,在设计理念上,这组“活动”着眼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关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情况,关注综合分析问题、全面看待问题思维习惯的养成,关注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提纲一、北方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20(4)人口:约占全国的402自然环境特征(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2)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1)农业生产条件: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3)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4)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5)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6)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我国重要的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4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5人文旅游资源: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二、南方地区1区域概况(1)位置: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3)面积:约占全国25(4)人口:约占全国55(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自然环境特征(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4)本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1)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2)主要物产: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铝土:广西平果钨矿:江西大余汞矿:贵州铜仁锡矿:云南个旧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5水能资源: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蕴藏量极为丰富 四、教学建议【北方地区】新课导入:方案:照片导入:展示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特色的照片,让学生对北方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方案:复习导入:复习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内容,导入课题。如果学校所在地属北方地区,则可提问:我们学校所在地属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方案:诗词导入:朗读学生熟悉的反映北国风光的诗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北方地区的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人文旅游资源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下面一组课堂活动来了解这些内容。课堂活动:1出示“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活动”第1、3题,归纳:(1)地理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3)面积:约占全国的20。(4)人口:约占全国的40。2出示“北方地区”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6“活动”第2题,归纳:(1)主要地形区: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高原:黄土高原;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等。(2)地形特点: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北部地形呈马蹄形结构,南部西高东低。3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年降水量的大致范围,归纳:(1)主要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2)年降水量的范围及其分布: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西侧少部分地区低于400毫米,东南侧和部分山地高于800毫米。4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结合上面的探究内容,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1)农业生产条件:所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出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3)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4)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出示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的相关图片)(5)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5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上)第1题。6出示“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材料,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的相关内容,归纳:(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7引导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北方地区名胜古迹,归纳: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8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8“活动”(上)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