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7548702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为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 改革的方案中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的任务要求,解决现有基 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创 新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为目标,着眼长远和全局,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统筹布局国家科 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 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布局建设。围绕国家 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 化协同创新,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到2020年初步形成 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 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二)基本原则1 .坚持顶层设计原则。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根据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加强整体设计,统筹布局,加强各 类基地之间的相互衔接,避免低水平、交叉和重复建设。2 .坚持机制创新原则。加强管理机制创新,完善评估评价机 制,建立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评价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和动态调 整,实现能进能由。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开放共享。3 .坚持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强 化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制定符合不同基地特点的建设方案和管 理办法。4 .坚持能力提升原则。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保 障能力建设,发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升原 始创新能力。二、优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围绕国家目标,根据科学前沿发展、国 家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开展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 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 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 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改革有关部署 要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科研基地功能定位,对现有 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 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进行布局建设。(一)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 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 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 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1 .国家实验室。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 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 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 型综合性研究基地。2 .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 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 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面向经济 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 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 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科 技成果的工程化实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制约。2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面向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稳定的行业和 产业需求,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 示范。3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和产业化需要, 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战略防控策略研究,推动医学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普惠,为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提供科 技支撑。(三)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定位于为发现自 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 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 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 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 机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 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 研究工作。三、优化调整现有国家级基地根据整合重构后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 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同 时,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基地,严格遴选标准,严控 新建规模。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推动设施建 设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绩效 评估,促进开放共享。(一)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1 .组建国家实验室。按照中央关于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 国家实验室的要求,突由国家意志和目标导向,采取统筹规划、 自上而下为主的决策方式,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组建,坚 持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 个,启动一个。(各部门工作任务将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部署和决 策,另行发文明确。)2 .优化调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已形 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组建(地名加学科名)国家研究中心,纳 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调整和统筹布局,对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学科国家重点实验 室结合评估进行优化调整,对处于国际上领跑、并跑的国家重点 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处于长期跟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要 重新确定研究方向和任务,对多年来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 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予以调整。在科学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 学科以及布局薄弱与空白学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 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统筹推进学科、省部共建、企业、 军民共建和港澳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发展。(牵头单位:科 技部、财政部,参与单位:相关部门和地方。)(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 程实验室等存量进行评估梳理,逐步按照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合理 归并,优化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 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整合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现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 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按整合重构后的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功能定位,合理归并,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序列进行管理。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布局和发展需要,依托企 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单 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相关部门与地方。)2 .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全球竞 争,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部署一批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 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 现由科技部管理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评估考核和多渠道 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牵头单位: 科技部,参与单位:相关部门与地方。)3 .布局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据疾病领域和区域的 布局要求,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建设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大规模整合临床医学资源,构建大数据、样本库等专业化的临床 医学公共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 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参与单位:相关部门与地方。)(三)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1 .优化调整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现有国家科技基 础条件平台进行优化调整,通过绩效考评,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序列进行管理。 围绕科研仪器、科研设施、 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实验材料等领域,根据功能定位和建设运 行标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建设一批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 台。完善各类国家科技资源数据库、生物种质、人类遗传等资源 库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牵头单位:科技部、财政部, 参与单位:相关部门与地方。)2 .优化调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制定国家野外科学观 测研究站数据获取、研究分析和共享服务能力的认定标准,对现 有台站进行评估考核,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序列进行管理。在具有研究功能的部门台站基础上,根据功能定 位和建设运行标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择优遴选建设一批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牵头单位:科技部、财政部,参与单位: 相关部门与地方。)四、管理运行机制(一)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需按照定 位、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建设发展方案。创新管理模式,加 强制度建设,明确建设规模,建立与基地特点相适应的管理办法、 评价标准和遴选机制,建立注重成果和贡献的人才评价制度,提 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能力和活力。(二)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评估的政策导向作用, 建立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动态调整力度,做到有进有生,实现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三)完善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类支持方式和稳定 支持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和财政支持的衔接,科学与工程研究类、 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突由财政稳定支持, 中央财政稳定支持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和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第三方考核评估,根据考核评估 情况,采用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基地能力建设。五、实施进度和工作要求2017年,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牵头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 根据不同科技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和任务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和 规范运行的原则,完成细化的建设发展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制 定,明确建设运行标准和建设规模,根据国发201464号文件 和本方案要求开展优化整合和建设工作。2018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基地和人才专项”运行, 不再保留优化整合之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经费渠道。各类国家科 技创新基地牵头单位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组织实施方式,完成 基地优化整合工作,有序推动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