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格分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6926009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人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人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人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人格分析心理学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其实它就像日常生活一样简单平凡。就像所有人都是别人的哲学家一样,所有人也都是自己的心理学医生(先不论好坏)。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以人为中心,因此人是最值得去研究的,也是最有意思的。心理学和许多学科一样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就我的看法 是目前为止微观心理学中最为令人激动的学说之一,荣格也是许多心理学家中走得最深的一个;而在宏观心理学方面我将稍后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社会心理学入门(E阿伦森 著),以期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来。”-C.G .荣格荣格心理学对人格有着非常广泛的论述,让我们先从精神开始。一、精神(psyche)精神(psyche)这个拉丁词本来的含义是 ”精神(spirit)或灵魂(soul),在现在, 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了 心(mind)。例如心理学(psychology)就被称为心的科学 (scienee of mind )。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被称为精神(psyche),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对精神的理解如下:1.精神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创造了这个概念,并赋予其内涵。2精神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其社会属性,它是心理学所有分支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它是心理学研究的全部,也可以说它的研究是心理学的全部。3.心理学不是生物学,不是生理学,也不是任何别的科学,而恰恰是这种关于精神的知识。”(荣格文集卷四,一分册,30页)。而其实,生理与心理是不可分的,荣格作为一个充满理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总会不自觉对他所研究的去的去定义,去区分。这是西方一贯的理性主义的传统,从古希腊流传至今。对精神的研究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潜藏着的联系有时候是令人不敢相信的,许多奇迹由此而生。 而其实呢,究其本质就像禅宗所说的:是一不是二,谓之不二 ”。4即使你看不懂上面的话,不理解精神的含义也没有关系, 因为这也许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最没有用的概念之一-它太大了,就像那棵臭椿大而无边,因而无用。荣格的心理学更侧重的是实践和体验,他的书读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荣格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兼大骗子 -有许多的概念,许多的联系,许多需要你一遍又一遍去咀嚼 的长句子(它们之所以长是因为有一大串古怪的修饰语),你必须付出许多的思考和时间,然而,在想了很久以后,我发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最终要给你的并不是某种知识,而是一个对你自己更为清晰的觉知,和一个对身边的世界的更为清楚的认知,而后者来源于前者。 他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概念并加以区别,而如果你要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新奇的概念,为什么不再简洁一些,那样的话他会有更多人能理解他的学说,他也会因此有更多的追随者;他会说这是必须的,为了更好的去表述他的理论,概念是必须的,区别也不可缺少, 如果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你仅仅以理性去思考这些他从他的长筒袜里取出来的玩意儿, 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只在松脂里游泳的蚊子。读维特根斯坦,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不同的是读维特根斯坦得要先读他的传记,而且一定要读完他的早期和晚期的代表作。找到如何帮助人重新获得一个完整的人格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职责。如果你现在点头, 那么你就是一个笨蛋,或者至少是半个笨蛋。人格本身就是完整的,从来它就是一个整体, 也从来没有被谁分开过,它并不会因为你的任何所作所为而有所改变,因为它并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即便是荣格本人最终也承认了这点-它属于整体,我是说全人类。而如果是这样, 那么西方的心理学从创立至今又一直在做什么呢:有一件十分有意思事, 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某个粒子的内部结构会用另一种与之相关的粒子带上一定的能量去撞击它,从而打出一系列其它的粒子。然而,当实验进行到更小的尺度上的时候,这一招却不灵了, 能打出的只是同一个系列的粒子,噩梦般的循环出现了, 再也无法深入,也就是说无法看到粒子的内部结构,或者也许它跟本就没有内部结构。正应了那一句: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然 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似乎重视有着不同的法则,但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物理学中如此心理学中也是如此。而心理学所做的一切就是去定义、去区分,砍掉细枝末节要求概念的明确(就是明显而确定),每下愈况,而心理学家们最终都隐约的感觉到自己努力的徒劳. 最终的时刻终将到来,那是判决的时刻。总而言之呢,是一不是二,自性本自清静,恰似明镜 本无台,通明透澈。西方心理学所做的一切研究就是在耗尽那些聪明的人所有的努力上演着 一出出精彩的魔术, 荣格是目前为止在心理学领域出现过的最伟大的魔术家之一-好戏正在上演(拿来主义告诉我们像这样精彩的魔术是不容错过的)。而判决的时刻如此早的到来也许令你惊讶,这其实和心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或者说是哲学的延续是分不开的,而我认为心理学甚至可以成为哲学的终结。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我们可以从中区分出三个层次,这就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二、意识意识是伴随着人类的智慧成长而逐渐出现的,意识是我们心中所能意识到的部分,而相对应,无意识是我们心中所意识不到的部分。听起来这样的定义很合理,至少合乎大多数人的想法(如果他们在25岁之前想过这个问题的话),当然,颠覆是需要的,就像这个世界在本质上 是浑沌的一样。定义的套嵌是必须的-意识,只意味着较多地意识,较少的无意识,而无意识,只意味着较多的无意识,较少的意识,两者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尤其是在我们睡觉或是做白日梦的时候。从而产生联系,联系(Conn ection或者更可感一些 Touch)是一个非常美的词,在这一幕戏的最后我会向大家展示藏在这个词粉红色诱人的裙子下的全部的秘密。 荣格心理学中的意识的内容由四种心理功能和两种心态组成。设:A=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心理功能;B=外倾,内倾心态;给出公式:个体的类型=ba型(b属于B, a属于A) ;一共会有八种组合分别是: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 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些角儿将在第四幕登台和大家见面,他 们不是这幕的主角。个性化(individuation )意味着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富于个性,变得不同于他人,这是意识的最终归宿。我用个性化这个术语来表示这样一个过程,个人逐渐变成一个在心理上不可分的(in-dividual),即一个独立的、不可分的统一体或整体。(荣格文集卷九,一分册,275页)。首先是理解,”个性是一个在这个时代不幸被滥用的众多词汇之一,荣格 所谓的个性是内在的, 并不是说不要外在, 而是与外在无关;不是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好在荣格没变成狐狸。当然了,道家说:气藏于内,而形发于外。所以自古以来会有相人之 术,甚而会有相马之术,历史上有过大手笔的人物大多深谙于此。荣格本人对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进行的自省、自我剖析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一个自我的实现,而那是一段及其崎岖而漫长的山路。找到你自己,找到你最适合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找到你在这个社会里的最合适的坐标,荣格所谓的个性化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的发生是自然而然的,它既不是一场战争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就像不同的种子最终开出的将是不同的花朵,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需要的只是像佛陀所说的那样:随性、随喜、随缘。其 次,如何去达到个性化。 个性化意味着意识的扩展,意味着使我们变得更为有意识,意味着最终达到一个整体。自我是这个过程中的产物,而跟随着自我发展的脚步,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达到个性化的实现。但结果似乎并不那么令人乐观。三、自我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另一种是得到我所要的。荣格用自我来命名自觉意识的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 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尽管自我在全部心理总和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却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 自我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某种观念、情感、记忆或知觉,如果不被自我承认,就永远也不会 进入自我。自我保证了人格的同一性和连续性,而个人也只有在自我允许新的体验成为自觉意识这一范围内个性化。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记忆和知觉,有一些事我们不必去记住, 比如早上起床后是先穿袜子还是先穿鞋;而另一些事,我们之所以会记不得是因为它触动到了我们心中的某些情结,而正是这些情结决定了一个人个性化的方向,不去记住这些事并不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它是在潜意识里发生, 所以你甚至不会意识到它,当一个人足够外向足够简单时,你就会很清楚地观察到这种现象,我就见到过这种无意识的失忆在我身边的人的身上发生。觉知也同样,只是它更难以察觉,某些时候当你只是看着一棵树或是一个站牌的时候, 时间停止了,在那一瞬间,很多东西飞过你的大脑, 他们穿梭而过,那一刻你的自我并不在, 无意识接管了你。 是的,不论你体验过什么, 不论你是否愿意记住它,或者你压根儿没意识到它,你的这些个人经历都会进入你的无意识之中,以某种方式存在在那儿(那是稍后要介绍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被压制,然而它的确会跟随你一生,并不时的在外界的某种 触动之下以某种一定会出乎你意料的方式进入你的意识,搅乱你得生活,那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噩梦;其实,情况本可以变的好一些的。而换句话说,你可以让一个人随时疯掉(虽然 这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障碍是你的自我),所以心理学家们常被描述成一群可怕的巫师和巫婆。而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种自我逃避或是自我保护,两者的区别仅存在于尺度。 其次,在一个人心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决定自我允许那些东西进入意识。一个情感型的人的自我将允许更多的情绪体验进入意识,而如果一个人是思维型的,那么思想将比情感更容易被允许进入意识。 这也部分的取决于一种体验唤起的焦虑程度,凡是唤起焦虑的表象和记忆的体验都容易被拒绝在意识的大门之外。这还取决于一个人个性化的程度,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自我将允许更多的东西成为意识,个性化本身就意味着意识的扩展。最后,这也部分的取决于体验本身的强度,强烈的体验可以攻入自我的大门,而微弱的体验可能轻而易举的被击退。下面让我来说得更清楚一些。 关于自我,那个称上帝死了的尼采是最有发言权的,尼采的所有理论都是关于自我的理论。自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它要求整个世界围绕它来运转, 这也是尼采为什么说要重新评估一切的价值;它是强权的,尼采称这为权力意志; 尼采说过要我容纳神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我会发生什么事?我在哪里?如果有神存在,那 么我就不存在,因此我将选择自己而不是神。”那就是为什么他说:”上帝死了,现在人已经自由,完全地自由。尼采确立了这个世纪的潮流,他是本世纪的先知。承认神的存在,承认上帝的存在其本质只意味着承认某些更高的力量的存在,某些你无法左右的力量的作用, 比如说命运,比如说爱情:即使是希特勒这样有着疯狂的自我的人也 无法掩饰爱情;爱意味着把力量交付于另一方而凌驾于你自己,这会使你感到害怕。 这意味着另一方变得如此重要, 远远地比你重要,那么如果危机来临, 你就得为你的爱情牺牲你自 己。情人被尊为偶像-你只是个仆人,你只是个影子。这对意念来说是困难的。那就是为什 么完全沉浸的爱变得不可能,每个人都三心二意。爱意味着屈服,屈服于某种你无法去征服的力量,屈服于上帝。而自我是好战的,它充满了征服的欲望, 它无法屈服。但自我是有用的, 这里有一个关 键点,在老子中有这样的话: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妙:微渺,幽 微之意。徼:光明之意。(句读依诸帛书甲本)老子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说:对于一件事,你 要以无欲的心态去面对它,这样你可以看见他的全貌;对于一件事,你要以完全的欲望去对 待它,这样你可以进入它最底层的现实/细节,从而明了。就像我的素描老师教过我的:你 必须眯起眼睛,这样才能看清色块的分布, 找准明暗的对比;你必须睁大眼睛, 这样才能准 确地描绘细节。关键点在于你必须完全, 三心二意的努力是没有用的, 就像尼采说过的:我 们绕着这座古塔已绕行了千年。 大多数人的努力和他们的自我都是不完全的, 那才是真正痛 苦的事。所以如果你决定去做什么事,你就必须百分之百的投入。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必须提及的, 你越是无法完全的投入, 你的挫折感就越大, 你与自己 的底层里的就越远,你的精神也就越无法集中,因此你也就越难以肯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于是所有的决定都变得无法确定, 你也就越是无法投入, 随着你的挫折感的积压, 你的 征服欲、你的愤怒和恐惧也与日俱增,疯狂和崩溃是最终的结局。你也许会说,我现在过得不错,我也不认为我最终会崩溃。 有一些原因,年轻是不可忽 略的,年轻人总有办法”(一块牛排),年轻意味着能量,意味着可能性。然而大多数年 轻人过着闲散而郁闷的生活,并且自以为是、自得其乐;但事实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别说我吓你。事实是,上帝是一个吝啬鬼,他决不会给一只青蛙一对翅膀,一只甲虫一 条尾巴,所有的赐予都只是刚刚好够用;因此他所赐予人类的能量不是用来挥霍的,也不因该为郁闷或所消磨,不然你将受到惩罚。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后,走到自我的尽头, 走到那个点;有很多原因,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庸是挥之不去的(关于中庸,可以参见我为朋克写的序言);而中国现在这个不断开放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每天都有着新的诱 惑的时代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某种障碍。而另一方面,对于人生的不同的时候事情会有所不同。人的一生是以七年为一个单位的:零到七岁,这是一个决定你一生的时间段,心理学家们说你的性格在这个阶段定下了主题, 有一些典型的情境,它们将是在你以后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事的最为简单的原型,他们将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上演,不同的是道具。这时候你的自我还没有形成,你仍然在上帝的庇护之下,极乐无边无际的蔓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最为美丽的时候,的确有点可悲。 七到十四岁,自我即将出现,这段时间,自我在积累着能量,极乐在渐渐的消失,痛苦正随 着青春期的到来而逼近。十四到二十一岁,自我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性的介入加剧了他的成形,极乐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快乐、心动、忧伤和孤独。开始确定自己 的梦想,开始去问为什么,并无论多么不合逻辑不合情理都会给予你的解释,并且装作不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赞同,因为那是自我的支柱,由此开始不满(记得Rolli ng Sto ne的那首我不满意(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 ),开始反叛,开始渴望独立;意识不是神秘的, 相反它明晰而逻辑,但无意识是神秘的,在自我出现之前,你也是那神秘的一部分(这也是 极乐的源泉),你不会对那些神秘的东西,那些尚未被你所了解,所定义,所分类的东西而 感到恐惧,而对他们的恐惧感正是逻辑出现的理由之一。定义和分类的好处在于, 你知道它是什么了, 你可以把它忘记了, 你知道什么是可吃的 什么是不能吃的;你知道这是一朵花, 当你再见到它的时候, 你不再陌生也不再恐惧, 但是 从而你会错过一些不同的东西,一些更高层面上的存在。二十一岁到二十七岁, 自我开始展现,虽然困难重重,失误不断,但好的是你仍然年轻;个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社会,接触 到那些更为成熟的自我的挑战,挫折是难免的,压力与紧张与日俱增, 但性的充分展开,以及开始被社会作为一个成人对待而由此所得到所谓的尊重而产生的对自我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这种紧张。总而言之,对于大多数人这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逐渐社会化、平庸化(这个词是我在入学的时候的入学典礼上听到的,那位老师举了清华学生跳楼为例,说平庸化是大学生必然要经历的心路历程),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郁闷依旧(所以各位同学不要以为出了校门就不再会郁闷:)。二十七岁到三十五岁, 而在这段时间里,你的成就感伴随着你的家庭观念的加强而开始出现,开始会有人在办公室里叫你老某,你可以西装革履而不会有任何便扭的感觉,相反,你会自得其所。这是一段相对平衡的时间,一切看起来都似乎井井有条并有所期待。而另一方面,在这段时间里,你可能会拥有这样的空闲和心态去回顾过去,然后你会自嘲的笑自己年轻的时候,自己还在校园里的时候有多傻,笑完之后你会被一种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自失的感觉所包围,并且似乎难以逃脱, 再然后你的手机会响,老板会客气的对你说实在是太抱歉了,明天你得多加个班。在这个阶段,社会,我的 意思是说你的家人和亲戚以及你大多数的好朋友,会允许或是督促你去拥有一个你的拷贝(为了计划生育的贯彻,还是只一个的好),他们会给你压力;看见一个和自己有着这样特殊关系的真实的生命的突然出现(不论你做多少心理准备,它的出现永远会是突然的),一个从无到有的神奇的过程,它会给你带来惊喜,它会让你感觉到自己和整个世界的某种神秘的联系的存在,而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由此而得到放松,而这才是我想说的重点。性的惊喜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你的家庭你的事业。对于女性会有所不同, 但相同的是自我的渐渐的成熟:它正孕育着一场阴谋; 也许还有发胖。曾经漂亮的女人通常要过好几个三十五岁。三十五岁到四十二岁, 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自我在这个阶段达到顶峰, 对于男人来说这也是 通向事业巅峰的时候, 没有必要更多的去描述他们,因为他们为整个主流社会所崇拜、所熟悉、所追求,你可以在任何传媒上见到他们的影子,他们成熟而散发着魅力的微笑女人在这段时间则急速衰老,淡出交际圈,并很有可能成为某某主管,莫名的恐惧和不满正在 默默的积压下面我要说的是你绝不能错过的。因为它更具有实际意义: Attention :在每个七岁与七岁之间,也就是在自我向更高的可 能去发展的间隙,你都会有机会跳出来, 跳出这个循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性意识开始出 现,青春期的到来会带来第一次的冲击,一次混乱;二十一岁,在十八岁之后,在大人们和 社会承认你是个成人之后,你开始慢慢进入角色, 你开始有机会离开父母, 有机会去展现自我(记住自我是需要去展现的,如果没有了别人,自我也将死亡,而别人的自我也依赖于你;庸人们总是把自我当成自己的全部,脆弱而骄傲的抖动着并不美丽的羽毛-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害怕),自我开始生长,许多伟大的人在他们二十刚出头的时候开始显现他们 的天才及潜质,而对于普通人而言, 混乱以及信仰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二十八岁,在你的心理上和身理上逐渐成熟,你开始变得有些不满,那开始尝试各种可能,找寻其他的出路, 你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疯狂;对于一些人而言,二十八岁就像鬼门关一样,他们在这个年龄选择了退出。三十五岁,你的身体不再年轻,标志事件是:第一天晚上喝醉以后,第二天 不再会向二十岁时一样什么事都没有,你的肌肉会酸疼,尤其是你的腰(对于男人来说腰是十分重要的,我妈说的),你的身体开始衰弱,虽然你仍然可以被你的领导称为年轻人。在 这个时候,你的一些梦想会动摇, 生理上的衰弱会引起心理上的震动,曾经的人格构架会有所摇动(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摇动着的,就像任何一座高楼大厦其实现在都在轻轻摇动,只不过有强弱之分),而缝隙会出现。四十二岁,更年期。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关于更年期的讨 论,讨论的主体是5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现今中国社会的支柱,他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甚至当过红卫兵,他们经历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冲突和痛苦的转变以及其后不久的 下岗风潮所带来的经济上的窘境,还有的是他们从没经历过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就是我们的父辈,因此关于以他们为主体的更年期心理健康的大讨论,我们保留我们幼稚的发言权: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谈起他小时候看大人们变魔术,大人们看得是热火朝天, 而他说他当时人小,因此可以看得见魔术师手中的布下面遮着什么。看看大人们的样子, 他说他知道不能说,说这些时他做了一个怪异的表情。更年期其实是自我的成熟期,你的自我成熟了,而自我的成熟的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渐渐消亡,是的我说的没错,自我给你带来了成功、地位、财富和尊重,然而它终究会有它成熟的一天,而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在四十二岁左右,我们称他为更年期。 小说洛丽塔写的就是关于一个更年期的中年欧洲男 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野蛮而新兴的美国遇上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快乐女孩的故事。总之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会有巨大的震动和巨大的缺口,就像在你二一岁的时候一样:二十一岁的时候你有着最大的活力和最大的不解,而四十二岁,你开始衰老并似乎对一切都了如指掌,习以为常。对了,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更年期健康的另一个潜在的原 因是:社会是一台大机器, 它需要它的每一颗螺丝钉在退休之前能够正常的运转,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不然的话谁为我们付学费呢),但社会的功用决定了这些讨论的方向, 对于那些螺丝钉本人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即使他们反对我的想法。而在每个人的七年与七年之间会出现的缝隙的本质稍候将会出现联系”的那条裙子之下。总而言之,自我是有用的,而当它成熟之后他唯一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那就是它的消亡。 读完这章,你会肯定我的看法。自我是永远伴随着紧张与恐惧的,因为自我就像是握紧了的拳头,它随时准备去战斗,而它的敌人却是别人的自我,但是自我的意义以及生存的基础也正来自别人的自我,没有别人的存在你的自我就会消失,过于保持它会最终把你耗尽,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在的社会中人 人都活的不快乐的原因;然而你的存在中深深的恐惧或者说你对你的存在的深深的恐惧使你 难以放下你的拳头。其实,你随时都可以放下它,不必等到它最终的成熟,任何时候,你都 可以放下你虚伪的自我, 自我永远是虚伪的, 你可以从每个细节窥见它内在的脆弱,即使它看上去强大而不可战胜,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是美丽的的原因。就像佛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每七年,上帝就会赐给你一个好机会,一条缝隙,透过这条缝隙你 可以窥见自我的虚弱, 而如果你能清楚地看见它的本质,看见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看见它的存在是如此的单薄,你会大笑,你会知道接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除非你死去,否则你无法见到上帝说的就是自我的死亡)。这儿有一点必须提及: 自我是以别人为生存基础的,而社会为了自身的稳定存在鼓励自我的存在,但又不会凸显某个人的自我,所以在某些时候它会以奖励的形式给与自我以支撑以限制。你可以跳出那个循环, 需要的只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以及对自己生活的觉知。生活在现在是一个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