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626397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 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 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猜体重 (1) 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 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学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老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学生有的认为行;有的认为不行,桥可能会断掉。) 师: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因为桥边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限重1吨”就是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超过1吨就会断掉。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1吨有多重 (1)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 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3 能否同时过桥(出示主题画) (1)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2)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3)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高兴。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 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 (1)估一估,连一连(课件展示) 大象鲸山羊 50吨60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 由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联系生活,进一步感悟吨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1吨有多重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多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五、教学片段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体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 生1:有千克、克。 生2:还有斤。 师:那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我知道,1千克1000克,1千克2斤。 师:你知道得真多,那有谁能估计出老师的体重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的? 生:我猜老师有45千克,因为我的体重是26千克,老师比我要大。 生:我猜老师有60千克,因为我爸爸的体重是66千克,老师比爸爸要小一些。 师:你们都猜得很有道理,也很有办法,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我们了解自身的体重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画)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他们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生: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一起过桥吗? 3探索新知提出问题 师: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生1:我认为他们可以同时过桥。 生2:我认为不行,他们太重了,桥可能会断掉。 师:你从哪看出桥可能会断掉? 生2: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只能是1吨,不能超过1吨的意思。 师:那1吨又是多重呢?(学生茫然) 师: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 师: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解决问题 1 1吨有多重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体重,然后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他有多重。 师:如果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 生:约100千克。 师:如果是40个这样的同学呢? 生:约1000千克。 师: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师:请体重是25千克左右的同学站起来(挑出40位)。这40位同学的体合起来大约就是1吨。 2 哪些物体大约有1吨 (出示课件)师:1袋大米重5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生:20袋,因为20袋大米刚好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一头猪约重200千克,几头猪约重1吨? 生:5头,因为5头猪刚好1000千克,刚好是1吨。 师:你还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重大约是1吨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看谁知道得多。) 生1:一辆大客车的重约有1吨。 生2:我觉得2头大水牛就有1吨。 生3:一架飞机的重量有1吨。 生4:飞机很大的,肯定不只1吨,大概有3吨吧。 师:大家真棒,知道这么多东西大约有1吨重。那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生:有飞机、轮船、大石头、大象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师: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生:货车的车门上有写起来。 生:电梯上也不能坐太多人的。 3 能否同时过桥 师:刚才大家知道1吨有多重了。那你们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同时过桥,因为他们的体重总共有1300千克,超过1吨了,他们一起过去,这桥就会断了,他们就掉到水里淹死了。 师:说得真棒,他们如果同时过桥的话,他们的体重就有:400+300+500+100=13000(千克)了。超过1000千克了,也就是超过1吨了,桥就会断掉。 师:那他们应该怎样过桥呢?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 生1:他们可以一个人先过去,另一个再过去。 生2: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走。 生3:还可以让牛大哥先过去,然后他们三个一起过去。 师:你们的方法真棒,牛大哥他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了桥,都很高兴。 师: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到这个地方玩。我们能同时过桥吗? 生1:不行,因为我们班40个同学的体重就有1吨了,我们全班有57人,这桥肯定受不了,会断掉。 生2:这桥太窄了,我们一起走不过去,会掉进水里的。 生3:我们可以排队走过去。 师:你们想得真周到。我们过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还知道什么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呢? 生1: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生2:乘车的时候不能坐超载车。 生3:我还知道坐电梯的时候,人太多了就会有危险。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真了不起,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4 单位换算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师:你们自己会做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生:3吨3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生:6000千克6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6000千克有6个1000千克,也就是6个1吨,就是6吨。 师:这种方法很好,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 六、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身的体验与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后,感悟如下: 1 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参与热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解决解决问题的愿望与策略,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学生能提出不同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建立“吨”的概念时,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通过与身边的熟悉物体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3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想到如果全班同学同时过桥的话,会很拥挤,会掉进水里,要排队过去等。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执教: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小刘国海 设计: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小刘国海 指导:温州市文成县教研室刘肖玲 邮政编码:325306 联系电话:13868661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