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集体行动与政治企业家的互惠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611355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集体行动与政治企业家的互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区集体行动与政治企业家的互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区集体行动与政治企业家的互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3页 共13页社區集體行動與政治企業家的互惠以汐止夢想社區藝術踩街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二湯佳玲摘要 本研究係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探討社區集體行動與政治企業家的關係;由於在台灣大部分的社區活動,多是由非營利組織主導,再加上居民的參與而成,其形成的力量常常是由下而上的發起,其涵蓋地理範疇通常是當地的村里或縣市;但夢想社區藝術季時間長達兩三個月,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匯集於此,年度起更以年做單位,藉由年度間的小型藝術活動,醞釀藝術季遊街的力量。藝術季的遊街活動,也從原本的單一社區擴展到汐止全市,甚至後來的台北市內湖地區的加入,今年更有愛好藝術的朋友遠從高雄、彰化等地來參加。這種跨縣市大範圍的藝術遊街活動,在不依賴政府補助下實踐,在台灣實屬少見,而社區居民們更由幫忙推遊街花車的配角,一躍而成站在花車上表演的主角。是什麼誘因能使夢想社區的居民願意熱情參與?無條件提供國外藝術家的寄宿?是什麼因素能讓此遊街活動逐漸打響國際名號?讓discovery頻道前來採訪幕後推手建商蔡聰明?而建商透過營利組織的功能,能對社區產生什麼關鍵性的影響?本研究除了將從集體行動的邏輯提出解釋外,並從政治企業家的角度剖析建商的領袖角色,希望此案例分析能為社區集體活動等政策提供建議。關鍵字:政治企業家、集體行動、領袖、夢想社區、誘因、藝術踩街壹、前言我國近年來的大型活動,如宜蘭縣的國際童玩節、亦或台北縣的貢寮海洋音樂祭等,多由地方政府扮演火車頭腳色,帶領地方自治組織發展觀光,經費上前者是透過宜蘭縣政府成立蘭陽基金會主導,後者則是頭兩屆由公務預算支應 頭幾屆海洋音樂祭都以公務預算支應,大約三百五十萬元;這兩年,縣府和7-ELEVEN合作,企業大手筆贊助三、四千萬元,卸下了縣府負擔,但也遭受過度商業化的批評。(中國時報,民95年3月8日)。,之後與廠商合作,兩者都脫離不了大量與官方整合,才能締造成果。縣市大型活動尚且仰賴政府如此,更遑論社區活動。台灣自民國五十四年起,行政院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發展工作 民國五十七年另頒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五十七年九月省府頒布台灣省社區發展八年計畫,五十八年後獲聯合國派來顧問,協助社區發展。(蔡宏進,1996)。八十三年十月,文建會正式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概念,盼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切入,建立基層社區的共同體意識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二十日,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女士,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所作的報告文化建設與社會倫理重建,提到透過地方文化中心,積極整合各種民間的社會文化資源,被李登輝主席譽為歷年中常會中最好的幾篇報告之一。(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199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由不同領域的專業者介入,尤其是建築、地景與規劃背景的專家。所有的社區營造方案幾乎都有一群專業人士,做為代理人來協助社區撰寫提出。然而,社區活動受限於政府補助,使得地方人有所想法,卻難以施展報復,小額補助款的經費,也難以支撐持續性的大型活動,凝聚人氣;但是縣級的大型活動,政府又常處於領導之姿,社區居民多能從中賺取商機,卻少能親身參與執行與規劃。有鑒於以上兩種模式,難以讓社區集體行動形成持續性誘因,並落實居民而非觀光客為集體行動的主角,故本文以汐止夢想社區藝術季為例,企圖分析藉由政治企業家的帶領,與社區集體行動產生互惠的結果,讓社區的集體行動跳脫官方和補助的困境,成為藝術季持續下去的動力。貳、夢想社區與夢想嘉年華一、夢想社區的組成夢想社區主要由松原建設青梅竹馬(1996)、東湖畔(1997)及花好月圓 (1998)等三期的住宅大樓所組成,第四期工程正在興建中,其中青梅竹馬50戶,東湖畔70戶,花好月圓110戶,夢想社區目前共有200多戶。夢想社區的建商為蔡老伯 本名為蔡聰明,現任汐止松原建設與夢想基金會董事長。,他自己本身也住在社區,也屬於社區的一員:對於這塊建地原是一片稻田,收割後零碎的稻穀掉滿地,蔡老伯回憶童年他們放雞去吃,老鷹常在空中盤旋,伺機俯衝下來吃小雞,他們要拿根木棍或竹竿守著,隨時準備救援。這段童年往事,後來成為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 2000年成立,希望從社區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徹底影響民眾對藝術的喜好。首齣布偶劇 於2004 年在咖啡樹廣場首演,由國外藝術家操刀。的情節。源於對藝術的熱愛,希望藝術文化可以得到傳承和深根,蔡老伯網羅了一群志同道合、相信有夢最美的朋友,於2000年組成夢想基金會,蔡老伯擔任基金會董事長,基金會每年到國外參訪西方的社區 參訪活動例如西雅圖飛夢至夏大遊行、野島慶典、澳洲利斯摩冬至燈籠大遊行、溫哥華鱒魚胡燈籠節等等。,看別人怎麼玩藝術,再把靈感帶回夢想社區。今年,蔡老伯隻身前往巴西,實地參與森巴嘉年華,期為今年度的夢想嘉年華添加新鮮點子。夢想基金會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靠在社區經營的兩家中西式餐廳分別為咖啡樹餐廳與楓香茶館。,並開辦才藝班。基金會出面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免費提供來回機票和三餐,住的部分則由基金會和社區居民一同提供住宿,藝術家一個星期會有一百美元的零用金。去年度的汐止藝術踩街,邀請來自十二個國家、八十多個團體參與。夢想社區汲取國外社區從事藝術遊街的經驗,在活動開始前兩個月成立夢想加工場 2004年9月中旬首度在社區搭起帳棚成立,十多台花車底座一字排開,上頭已有主題草圖,等著被製作完工,往後每年的嘉年華會都有成立社區工作站。,對夢想社區而言,創造了很多附加價值。其一是廢棄物的再利用,社區內通常有些木頭、紙、布、鐵等各式廢料,藝術家們會去尋找一些平常可用來教小朋友美勞創作的素材,通常這些材料最後也變成遊行花車的主要材料。其次,社區居民需為此開會、進行腦力激盪,討論每年遊行主題及如何呈現,這也是凝聚社區團結力量的好方法,藉此聯結了與鄰近社區的友好關係。二、夢想基金會與社區的活動經驗 (表一) 2000年3月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正式成立7月第一屆咖啡樹電影節10月夢想社區全國文化交流節10月第一屆咖啡樹戶外比賽12月前進2001年夢想社區倒數讀秒跨年晚會2001年3月三月蒙馬特假日藝術廣場6月第二屆咖啡樹電影節9月你我、紀錄、台灣紀錄片雙週展11月第二屆咖啡樹戶外鋼琴比賽12月前進2002年夢想社區倒數讀秒跨年晚會2002年7月第一屆夢想嘉年華9月夢想社區傷健一家親公益活動12月前進2003年夢想社區倒數讀秒跨年晚會2003年4月呂副總統秀蓮來訪5月澳洲社區文化節10月第二屆夢想嘉年華12月前進2004年夢想社區倒數讀秒跨年晚會2004年3月成立夢想實驗劇場-田庄囝仔阿明的國際夢5月印度社區文化節5月Catch 22五月天起笑派對8月生生不息的夢想音樂會2005年5月週末偶創作工作坊6月雷鬼音樂節7月頑猴派對10月第四屆夢想嘉年華12月前進2006年夢想社區倒數讀秒跨年晚會2006年3月學校藝術扎根計畫4月世界音樂節79月藝術列車下鄉計畫(森巴鼓)11月藍調音樂節12月我愛汐止跨年讀秒參、集體行動的誘因-以汐止夢想社區藝術季為例一、集體行動邏輯與公共財 集體行動邏輯是Mancur Olson提出,他的集體行動的邏輯(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一書主要探討組織團體運作的必要條件。目標則是在提供成員獲得公共財(public goods)。Olson認為公共財(public goods)或集體財(collective goods)在團體組織中是不可能拒絕任何一位成員享用,它具有不可分割(Non exclusiveness)的特性。 另外,團體運作與團體本身的特性也有相關性,團體本身特性則決定於團體規模大小及成員間所享受公共財利益的相對大小。Olson認為規模越大的團體,個體從集體財中所獲得的好處就越少,越不願意參與,因此,大規模團體的集體財供給是沒效率的,或是次佳狀態(suboptimality)。大規模團體不易組成,而小規模團體卻容易組成,這容易造成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現象。 二、Olson的基本假設Olson主張一般的個體是不會貢獻資源和時間在群動運動上,在沒有某種限制或動機,即使團體內有人不做出貢獻,也可以利用此一方式從中獲得個人利益,這也就是搭便車(free-rider)。因此,提出選擇性誘因(selective incentives),也就是提供參與者利益而排除不參與者的分享。 三、集體行動的誘因 根據Wilson(1995)的分類,人們參與集體行動的誘因,大致可分為三纇,一為物質性誘因(materialistic)、二為社群性誘因(solidary)、三為理想性誘因(purposive)。物質性誘因是指行動者希望能從集體行動中獲得實質利益,而實質利益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公益性和自利性兩種;公益性的物質性誘因指的是集體行動所追求的公共財貨,能對個人產生很大的物質性效用,所以個人願意付出很大的成本,但從汐止夢想社區的例子來看,行動者並非因為實質利益而行動,居民參加藝術遊街並不能獲得實質上的利益。自利性的物質誘因又被稱為選擇性誘因 selective incentives, Moe, 1980,係指在集體行動中,除了共同利益外,行動者還可能在期間獲得一些額外的、私人性的好處。例如,藉由夢想嘉年華的遊行,也是集體行動主體的一員-建商,可以藉此打響名號、豎立口碑,讓其之後再蓋的房子能夠熱銷,增加收入而得到實質的報償。而社區居民也因社區藝術季逐漸辦出口碑,使得當地的房價穩定成長,讓居民在藝術遊街的活動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報償。然而,對大部分參與藝術踩街的居民而言,選擇參與的誘因,尤其是在參與之初,通常不是物質性,而是社群性的。夢想社區的居民,一開始和藝術家共同動手做,多數人是抱著好玩、試試看的心理 湯佳玲面訪20戶,全都提到參加原因只是好玩而已。,卻在日後發現人際互動的樂趣,不管是和國外藝術家或和其他也來動手做的社區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因為自己完成的作品而產生成就感,而成為成員持續投入的重要動力。而國外藝術家來此寄宿,願意無條件提供住宿的家庭,除了有可練習英文的物質性誘因外,因為相處下來,甚至一起外出吃飯等的情形也很常見,而變成家庭的好朋友,藝術家也可能為其房舍免費裝飾門把或琉璃等,此間發展出來的人際互動網絡及信賴感,一方面可視為個人的無形資本(Evans,1996a: 1033),在妥善利用下還可進一步轉變成經濟資產(economic assets); 另一方面,這種社群關係本身,也可能成為參與者追求的標的。就像踩街嘉年華,社群性因素成為絕大多數居民參與的主要誘因。但是,對藝術家、建商、甚至遠從其他縣市來參加活動的社團或居民而言,理想性誘因才是真正激勵他們願意漂洋過海來此,而且一年比一年規模大的主因。國外藝術家們開著破舊貨車,共同到糊靈厝 位在汐止水源路上,主要以製作給往生者的小船或房子及燈籠等的店家。因為在西方並沒有竹子的存在,因此剖竹片做燈籠對西方藝術家而言,是十分新鮮有趣的經驗。 向師父學習剖竹片、做燈籠,他們也上街蒐集紙箱、舊報紙、寶特瓶,這些廢棄物正是他們準備用來製作嘉年華遊行的寶貝工具。這些國外的藝術家有些人是因為先前的石門風箏節而來(如來自於法國的Jean Paul) 法國藝術家,專長風箏製作,來台時間兩個月,於藝術踩街後一個星期離開。,之後留下來繼續參加汐止的藝術踩街,大多是專程來此,盼和世界各地的同好共同玩藝術。像是從曼谷來的John Devaray 泰國藝術家,在當地為流浪兒籌建庇護所。就是單純的希望能把美麗的事物帶給大家,希望人人能明白,生活周遭都充滿藝術,也不是只有藝術家才能做藝術,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輕易的玩藝術(John Devaray:create beauty for all, especially the common people )。另一位從美國西雅圖來的藝術家,也是這次活動的執行長Andrew Kim,希望透過藝術家進駐的方式,讓社區民眾可以親自參與動手學習如何做藝術,並且跟著他們一起實驗新的藝術; 還有一位藝術家Aden,今年已經是第四次來汐止參加踩街,他說希望能藉由藝術村的行動,加強社區參與,並自認為已是社區的一份子,他說,這裡是他第二個家。想要落實藝術的生活,發揮創造力,呈現美麗的生活情調,幾乎是所有藝術家和主辦的靈魂人物(建商)以及部分社區居民所共同追求的理想性目標。社群性誘因和理想性誘因結合,使藝術踩街的集體行動越趨活絡,而成功打造藝術社區的利益,不僅讓建商的房地產事業更上層樓,也讓社區的房價不斷升高,對居民而言,房屋更具保值甚至投資的效果,這是屬於實質的利益,能夠和鄰居相互連絡感情,孩子們多了玩伴,則屬於社群性誘因,藝術家也能夠因此結交藝術家朋友,讓藝術的理想在此社區實踐,多層誘因和多方利益的結合,讓夢想社區藝術踩街不僅獲得多數居民的認同,也能持續性的舉辦下去。肆、營利組織的建商扮演政治企業家政治企業家的主要行為特徵是發現機會,從事創新,籌集、利用資源,甘冒風險(Hisrich, 1994:61; Kirchheimer, 1989:122),以及試圖掌控(dominance)他人與情勢(Huefner&Junt, 1994:73)。在Modern Political Economy一書中,提到組織者(orgnizer)的角色,非常類似企業家,故Frohlich 與Oppenheimer以政治企業家political entrepreneur來稱呼組織者的角色。Frohlich 與Oppenheimer定義政治企業家為:政治企業家是願意自己投資時間去協調、結合其他生產要素來提供集體財貨(collective goods)的人。對政治領袖而言,除非其預期收益大於成本,否則不會進行制度創新。亦即是,一方面為使制度變遷的集體行動得以實施,政治企業家必須付出巨大努力,包括說服、金錢、威脅或是家人的不諒解等等。若政治企業家無法獨享制度創新的收益,或者執行的交易成本對其而言太過昂貴,政治企業家可能沒有誘因去建立此新制度(Frohlich and Oppenheimer, 1971; Guttman, 1982)。另一方面,政治企業家從制度創新中獲取之收益是其效用的提高。由於權力、財富、歷史聲譽、國際地位、意識形態等都會進入其效用函數中,所以政治家效用的增加可能表現為權力基礎加強、財富增加等隨著政治家財富增加,統治者可能關心其權力或威望。亦即,隨著統治者財富的增加,其財富的邊際效用下降,其他商品(如威望、國際地位等)的邊際效用卻在提高。因而,政治家或統治者對權力基礎和其他商品之追求會代替對財富的追求(Lin,1989)。如果制度創新可能惡化其效用或威脅其統治(例如利益集團的反抗、官僚的阻撓等),政治領袖也不會引入新制度。汐止夢想社區的藝術踩街,從概念、計畫到實行,營利組織的建商代表蔡老伯成為不可或缺的推手。蔡老伯說自己有一個為夢想犧牲的人生觀:我希望能打造一個參與式的社區,深入的玩藝術,實現十年造夢計畫,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社區的名字取名為夢想社區。住在這裡,買的不僅是房子,更是隨手可得的生活藝術,這個社區的很多價值,是用錢買不到的。我希望這些年來參與踩街的外國朋友或社區居民,就算你是從外地搬來,也能透過社區的參與,讓異鄉客變成原鄉人。換句話說,整個夢想社區的藝術遊行活動,其實就是由蔡老伯主導的,他所扮演的角色正如所謂的政治企業家。不論何種層次的集體行動,均需要政治企業家加以推動。因此,蔡老伯所扮演的政治企業家的領袖角色對社區藝術踩街的創新有重要影響。以汐止藝術踩街的活動,蔡老伯所扮演的角色來看,根據Olson的說法,他主導整個活動,從此活動的創新、安排、規劃都缺他不可,且創造了藝術踩街的後,居民樂於參與,且普遍認為此種創新對整個社區的品質比沒有藝術踩街時來的更好,並且因為社區的口碑提升,附加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另一方面,政治企業家和集體行的成員的雙重身分下,蔡老伯預期其收益大於成本,進行藝術踩街是理性的選擇結果,而他理想性的收益是社區變得更有人文氣息,落實藝術生活,達到他十年造夢的夢想; 而附加實質上的收益,則是再建的房子,已打出口碑,能夠使房屋輕易出售給符合其條件的民眾,不怕有售不出去的空屋造成滯銷。此外,還能增加其聲譽,Discovery頻道一組人馬前來台灣拍攝,無形中也增強了他的國際地位,此種無形的效用都強化了其收益,因此,在各種效用組成的收益大於成本時,主導汐止藝術踩街的活動,讓蔡老伯的角色符合作為一個理性的政治企業家,讓他在社會公益和私立上都能獲得滿足。 伍:結論與建議汐止夢想社區藝術踩街,在社區居民、國外藝術家、夢想基金會與建商的合力下,逐年展現更為豐富的內容,追究其集體行動能成功的原因,一反多數集體行動由下而上凝聚力量的結果,反而是由上而下,先由政治企業家的建商擁有十年造夢的夢想,打造藝術社區的理想性誘因,然後結合一群追夢的團隊,成立夢想基金會,再邀請國外藝術家前來參與,這三方面參與藝術踩街都是希望能從社區落實藝術生活,集體行動的誘因屬於理想性的; 而後打造夢想加工場,讓社區居民閒暇的時候可以來此幫忙製作,等於提供了居民一個聚首的場所,除了可以認識藝術家,無形中也增進了鄰居的感情,在吆喝下一同上街玩藝術,社區居民的參與成了集體行動誘因中的社群性誘因,而社群性誘因則為藝術踩街的主體結構,組成了龐大的遊行隊伍。在理想性誘因的政治企業家的帶領,和社群性誘因誘發的社區居民參與下,汐止夢想社區連年的藝術踩街,名聲越來越廣,媒體相關的報導也越來越多,讓此區的房地產業,成為汐止最搶手的住宅區,獲得物質性收益,夢想社區房價從一坪平均十四萬元到現在一坪約十八萬元可見一般 松源建設提供。如今,社區民眾看到了實質的收益,在物質性誘因的誘發下,更有動機參與藝術踩街的集體行動。另外,建商代表的營利組織,在藝術踩街的集體行動背後,利用營利組織的權力,在售屋過程中透過篩選社區居民的市場機制為了打造高素質社區,最新一期的售屋過程裡,蔡老伯更嚴格挑選夢想社區的新居民。他說:我希望住進來的人,要對這個社區有認同感。第一次我會請他們做問卷,第二次看布偶戲,第三次看我們和世界社區交流的錄影帶,第四次帶著全家來這裡吃一頓下午茶,然後,我會問幾個問題,比如他願不願意擔任社區志工?是否願意與世界各地社區互動等等。,選擇了較具有社區意識的民眾組成社區,不僅增加了社區的認同,在推廣社區的集體行動時,也能獲得較高的參與和成效。因此,就建商在篩選住民的部分而言,的確有助於未來夢想社區藝術踩街的集體行動。因此,代表政治企業家的建商,在其收益成本的總合大於生產成本的理性考量下,將社會利益和個人收益結合,先是篩選社區住民,這群住民讓集體行動的產生較為容易,建商造夢的計畫也會比較容易實現。汐止夢想嘉年華的藝術踩街,透過社區居民社群性的參與,不僅落實生活就是藝術的理想性動機,也獲得房價上漲的實質收益,而此收益不管是對建商或社區居民而言,都是有利的。因此,建商啟動有效運作的誘發機制,使得汐止夢想社區在理想性誘因、社群性誘因和物質性誘因的多重誘因的結合誘發下,加上政治企業家結合利他與自利的理性考量,形成善的循環,成就藝術踩街的集體行動持續而強大的力量。參考資料菜宏進(1996):社區原理。台北:三民。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文化環境基金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黃惠玲(2005):放膽玩藝術節慶。台北:夢想基金會。曼柯奧爾森(Mancur Olson)著/董安琪譯(1989):集體行動的邏輯。台北:遠流。何明修(1994): 集體行動中的情緒、儀式與宗教:一個涂爾幹社會學的分析,社會理論學報,7:41-87。何明修(2002):奧森、涂爾幹與集體行動的邏輯,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2:115-149。傅恆德(1996):集體行動的整合理論:理性選擇和心理動機理論,東海學報,37-5:107-132。焉桃生(1987): 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兼論多元主義。政治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Ferguson, Ronald F. and William T. Kickens(1999). Urban Problems and Community Dvevlopment.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Green, Donald P. and Ian Shapiro(1994). Pathologies of Rational Choice Theory: A Critique of Application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Haven, MA: Yale University Press. Gittell, Ross, and Avis Vidal (1998). Community Organization: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a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don: SageJordana,Jacint(1999).Collective action theory and the analysis of social capital. in Deth, Maraffi, Newton, and Witeley eds., Social Capital and European Democracy. Lodon: Routledge.Olson, Mancur(1965).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Ostrom, Elinor(1994). Constituting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ctive action.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6(4): 527-62.Stevens, Joe B.(1993). The Economics of Collective Choice. Boulder, CO: westview. Wilson, James Q.(1995). Political Organiz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