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遗传变异1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9605627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遗传变异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细菌的遗传变异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细菌的遗传变异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定 不稳定2第1页/共27页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1)荚膜变异(肺炎球菌)、芽胞变异(炭疽杆菌)、鞭毛变异(H-O变异:变形杆菌)、色素变异(粘质沙雷菌)(2)L型变异:肽聚糖合成障碍导致的细胞壁缺陷型,由体内体外各种因素形成,其特点为:1、形态多变,不易染色;2、只能在高渗培养基上生长;3、L型菌在生化反应、抗原性、耐药性方面均与原菌不同;4、L型菌仍有一定致病性(金葡菌、链球菌等)5、部分细菌的L型变异有可逆性(金葡菌)第2页/共27页二、菌落变异: 光滑型(S)与粗糙型(R)三、毒力变异: 卡介苗(BCG)的培养四、抗药性变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第3页/共27页第4页/共27页6第5页/共27页7第6页/共27页第三节 变异的原理一、变异的一般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突变:指细菌遗传基因结构上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菌发生遗传性变异。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其分子基础是碱基置换、碱基互变异构和碱基的减少、增加和倒置。第7页/共27页(二)基因重组 指细菌的基因通过接合、转导、转化等方式转移给另一个同种或异种的细菌,并经基因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第8页/共27页 10第9页/共27页11第10页/共27页12第11页/共27页14第12页/共27页15第13页/共27页16第14页/共27页17第15页/共27页18第16页/共27页19第17页/共27页 由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细胞,分别通过酶解作用进行溶解,在高渗溶液中除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将两个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用融合剂(PEG)使二者融合,形成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重组细胞。在抗生素、酶、氨基酸制备中常用,尤其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第18页/共27页二、细菌抗药性变异的原理(一)自然突变和选择 抗药性突变与外界药物的存在与否无关,而是以一定的突变率发生在某些细菌中。药物仅起选择作用。抗药性的自然突变率低。 由基因突变形成的抗药性,与细菌因经常接触抗菌药物产生生理适应而导致的抗药性,有一定区别。第19页/共27页22第20页/共27页23第21页/共27页(二)抗药性质粒(R质粒)和抗药性的传递与扩散第22页/共27页(三)R质粒编码细菌的抗药性1、产生顿挫酶2、改变细胞通透性3、改变药物的原始作用点第23页/共27页一、医药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选育高质量的菌种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应用第四节 变异的实际意义第24页/共27页减毒株(减毒株(BCG)27第25页/共27页29第26页/共2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7页/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