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63823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考点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考点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考点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 高中政治工作室 2013.11.25经济生活(注:红色是变化的考点和教材)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A 1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即判断商品的两个条件 (同时具备) 劳动产品 交换 阳光空气? 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报纸?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 价值 (判断)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A 2 货币的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和商品不是同时产生的。B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判断:1一件商品标价多少钱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A 4 信用卡的功能 (1)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2)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A 5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外币)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注:外汇汇率和外币币值同升同降。 外汇汇率和外币币值与本币汇率和本币币值变化方向相反。C 6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P25 (1)金钱是什么 从起源看 从本质看 从职能看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意义注意:对待金钱的态度,实质上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金钱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怎样使用。我们既要增强商品意识,又要抵制拜金主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B 1.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P11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两种情况 供不应求时 价格上涨 “物以稀为贵” 供过于求时 价格下跌 “货多不值钱”B 2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决定价格。(2)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成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有价值决定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判断:1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B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P14(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等价交换原则贯穿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判断: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2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但不是体现在每次交换商品中)5价格由购买力决定。(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例2013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下降了12.5%,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同时还受供求关系影响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几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反比B 4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A在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B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兵乓球拍乒乓球)对 生产经营 的影响: (企业、生产者)调节产量。(如何调节? 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减少产量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增加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A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能级要求由BA) (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成正比)。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成反比)A 2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类型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2)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C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会判断常见的消费心理?p2021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2)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见:下一课:消费对生产的影响。)(3)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消费滞后。)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B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注: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 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P33(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注: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以,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态度:鼓励、支持、引导。(不是限制)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判断: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占有支配地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4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A 3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规模小。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规模较大。 外资经济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注意: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基本经济制度/国民经济 中地位不平等,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B 4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因和意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A 1公司的含义及形式(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都以其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自己的资产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不必将资本化分为等额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B 2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做大做强,关注企业的兼并与破产【补充:其他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B 3就业是民生之本(1)就业是民主之本。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C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为什么:(意义,见上题)(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国家: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劳动者:A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B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取自主创业。C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大力发展生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A 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 休息休假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A 1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贷款业务 是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结算业务B 2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1)不同点 即各自的优缺点投资方式投资特点储蓄(便捷的投资) 方便、灵活、安全,但收益比其它投资低债券(稳健的投资) 风险比股票小,信誉高,利息较高,收益稳定,尤其是国债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收益较其它投资高,但风险较大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2)相同点 :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投资方式。对发行者说,是一种筹资方式。(3)理财原则: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注意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 注意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注意投资的合法性,利国利民债券按照发行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各级政府)发行,三者中风险最小收益最低)、金融债券(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和公司债券(公司发行,三者中风险最大收益最高)股票收益的包括两部分:能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的高风险:公司如果破产,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还要赔本。股票价格受诸多因素例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股票价格波动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很大。 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判断:1我国的储蓄机构是指各类银行。(各类银行、信用社等)2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任何风险。(风险较低)3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说法混淆了股票和债券)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A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59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按劳分配的存在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其他公办性质的单位,例如公办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例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承包集体土地的收入、联产计酬的收入)按劳分配的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地 位:是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前 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P60(1)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区分:按劳分配-公有制;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工人) 股息、利息、红利、技术入股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B 3.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1)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不是平均),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补充: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发展。(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根本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措施: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者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B 1我国财政的作用 (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必须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考虑)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材料特征:如调节收入、助学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制度)财政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材料特征:通过财政支持如水利、电力、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或如西部开发,扶助贫困地区某些地区建设,涉及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财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如何调节经济平稳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要增加支出,于是可以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于是可以增加税收,减发国债,抑制总需求。A 2. 财政收入的来源(阅读P67相关链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稳定可靠的形式,最主要的来源。 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和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和外债。其他收入: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交国家的部分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A 3 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P68 财政收支平衡:收支; 收支 略有盈余;收支 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财政盈余:收支; 财政赤字:支收A 4.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P69-70(1)含义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强制性: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违反要受法律制裁。(2)税收的基本特征 无偿性:取得的收入,既不需要返还也不需要直接付出代价 固定性: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固定性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税收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A 5.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P71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B 6.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要自觉诚信纳税?(P72) 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几种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偷税:以欺骗的方式达到不缴或少缴,如虚开增值税发票 骗税:以欺骗的方式骗取出口退税,如骗取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3)公民如何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树立纳税人意识,依法、诚信纳税(义务)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要增强监督意识,依法监督税款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权利)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和计划(宏观调控)(2)市场调节的作用(优点):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总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注意:市场调节是“无形手”,宏观调控是“有形手”。B 2规范市场秩序(1)为什么?P79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2)怎样规范? 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国家要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A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注:自发性:往往体现在追求利益不择手段 盲目性:强调决策的盲目性,表现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跟风 滞后性:强调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后果: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A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A 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 6我国宏观调的手段(1)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A、财政收入政策 B、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汇率等,与银行有关的(2)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3)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整体功能。必要性: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B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位: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1)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C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为什么?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怎么样?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B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影响 :(1)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不利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应对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A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1)作用 :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2)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P96-97(1)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什么?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怎么办?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利用好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