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设计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3167038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d.2012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 年 2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21.2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21.2.1研究目的21.2.2研究方法21.3本文的创新与缺乏2第二章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理论32.1公司治理内涵32.2公司治理的理论32.2.1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42.2.2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42.2.3公司治理机制及特征5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63.1产权界定和分配不清,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开展63.2 两权别离程度较低,正统的公司治理方式难以适用73.3 内部组织构造简单化,管理人格化而非制度化73.4 决策机制不科学,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83.5 人才流失严重,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83.6企业资本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83.7海城正昌工业案例分析9第四章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策与建议104.1建设和完善外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104.2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114.3明晰企业产权,优化股权构造114.4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制度114.5综合运用鼓励手段,吸引和蔼用人才124.6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12参考文献13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里,任何国家想要取得经济上的成功,都需要建设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安然事件的出现,都与公司治理构造和机制上的缺陷相关。公司治理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大多是关注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缺乏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进展全面系统的研究,而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18%,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49.29%,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对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现状,在吸收国内外有关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各种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定义的分析比较,对公司治理问题进展理论分析并阐述其涵义、相关理论、治理模式及公司治理特征等;然后,结合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界定了本文中所研究的中小企业的含义,比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与大型企业公司治理的特点,总结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所具有的独特性;接着,详尽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宏观和微观两个反面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第一章 绪论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里,任何国家想要取得经济上的成功,都需要建设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安然事件的出现,都与公司治理构造和机制上的缺陷相关。公司治理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因此,公司治理就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长足的开展。自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场实施,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崭新的开展阶段。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末,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700万多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18%,吸收就业人数占65.48%,产值占49.29%,产品销售收入占51.43%,实现利润占40%。可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开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安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化,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1.1研究背景及意义公司治理在我国得到重视,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却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和著作。虽然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它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公司治理,从开场研究以来,主要关注的是国有大企业的治理问题,如委托代理制度下的全能分解问题,分权中的鼓励约束问题、利益主体不一致问题、信息不对称下的欺诈与道德风险问题等。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轰轰烈烈的实践显示,中心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相对出现十分贫乏的局面。我国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广泛关注源自一个事实,即随着?公司法?的实施,尤其是股份和上市公司实践的开展,股权越来越分散,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越来越集中于公司的经营层。分析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会无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简而言之,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公司治理往往出现一种比较简化的形式,所有者与经营者并不能严格区分,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团队经常出现高度统一的情况,大型企业公司治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还不是常见问题。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对于构建中中小企业治理理论,促进中小企业安康、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1.2.1研究目的在对企业公司治理的大量国内外文献中, 基本上是利用大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数据进展实证研究,很少利用中小企业样本进展相关研究,考虑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某一地区的中小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进展有关实证研究具有实用价值。所以本课题试图借鉴企业治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在深刻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构造的特点和现状基础上,找出存在的治理弊端,并探讨如何制定出合理、有效、最优的治理构造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开展。1.2.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进展实证分析,使公司治理理论得到了更好地检验,理论更加联系实际。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中,运用公司治理的各种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等对公司治理构造进展理论分析;在比较分析中,由于中小企业制度的不完善,需要借鉴上市公司的经历;同时,借鉴外国公司治理的经历和研究的 基本结论。1.3本文的创新与缺乏本文的研究立足点方针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上,虽说公司治理概念引入外国的时间较早,但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尤其是规模不大,管理不是十分标准,构造比较单一的中小企业一直被研究者所无视。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将有很强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对中小企业论述 基本上都属于民营式中小企业,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政策性建议也主要针对民营式中小企业,而缺乏对国有中小企业情况的具体分析,对国有制中小企业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的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法为主,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采用调查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多角度进展研究。第二章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理论2.1公司治理内涵公司治理的 基本内涵是用来协调和控制公司内各参与者之间利害关系和行为的法律、文化、惯例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众多利害关系者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等。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前者是以产权为主线的内在制度安排,主要指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及其相互制衡关系,产权归属是否清晰、配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种制度安排及其有消性;后者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的信息、客观的市场评价以及优胜劣汰机制构成了外部治理的主要内容。2.2公司治理的理论2.2.1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问题的实质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别离。它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别离的前提下,委托人希望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代理人除了追求更高的显性货币收益外,还追求更多的隐性货币收益,具体表现为代理人奢侈的在职消费,如舒适的办公条件、气派的业务旅游及商务应酬等。为稳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偏离利润最大化,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和规模,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及无意义的市场份额。第二个条件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本钱。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合约履行前,代理人拥有信息优势,委托人将因信息的隐藏陷入逆向选择;二是合约履行后,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委托人又不可能准确地监管代理人的行为,委托人面临道德风险,即代理人利用私人信息的优势采取时机主义行为谋私利。在两权别离的条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从而导致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这种损失即为“代理本钱。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本钱分为三类:监视本钱,由委托方规定代理行为而产生;契约本钱,由代理方向委托方保证他不会采取不适当的行为而产生:误差本钱,代理方采取的行动与委托方采取行动不同而产生。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建设在没有谈判、制定、实施合约的交易本钱的假设基础上,但在现实的缔约过程中这些交易本钱确实存在,及其合约是不完全的,这样就需要通过公司治理解决问题,降低代理本钱。2、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利益至上提出了锋利的批评,它否认了“公司是由持有该公司普通股的个人和机构拥有的传统观念。该理论的关键论点是“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利益相关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经理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公司并不是由股东主导的“分享民主的企业组织制度,其本质上是一种受产品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股东的利益并非靠表决权的保护,而是要依赖于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保护。供应商、贷款人、顾客,特别市公司职工对企业都做了专门化的特殊投资,企业经营对他们的影响和对股东的影响一样,他们也应当享有公司治理权,所以应该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应由出资者、债权人、职工、供应商、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利益相关者理论还涉及了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体系、金融体系和竞争性市场,也包括了企业内部的鼓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利益相关者理论弥补了委托代理理论关于委托人主体资格仅限于股东的缺陷,这使得公司治理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2.2.2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1、股东及股东大会股东是权益资本的提供者,并对公司债务负责。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凭持有的股票行使相应的权利,享受法定的经济利益,承担相应的义务;股东权利包括:对剩余的索取权,在审议董事会关于修改公司章程,出售财产,审查财务报告时的投票权,对董事会的选举权和渎职的起诉权,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知情权和检察权。与此同时,股东也要承担缴足股金的责任,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是通过股东大会来行使其审议权和投票权的。2、董事会董事会由董事组成,是股份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和最高决策者,其职权主要包括:制定公司的经营目标、重大方针和管理原那么;挑选、任命经理人员,并决定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奖金;监视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协调公司与股东、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的盈利分配方案,并交股东大会审议等。董事会实行集体决策原那么,有利于股东之间利益的协调,但它必须对股东大会负责,不得从事与公司业务无关的活动,不得超越股东大会的授权,否那么股东大会有权否决董事会决议或要求改选董事会。3、监事会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是公司的监视、监察机关。其成员应包括公司内部监事、外部监事和职工监事。监事会是完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可有效地约束董事、经理行为。监事会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股东和职工的利益不受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侵犯,它的职权主要包括:列席股东大会,必要时可以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监视董事会和经理的业务执行情况,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审核、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当董事或经理行为与公司利益有抵触时,有权代表公司与董事或经理进展交涉或提起诉讼,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权限。4、执行机构公司治理中的执行机构,也称作经理层,主要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高层执行人员组成,对董事会负责。公司董事会与执行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执行机构在一定契约条件下获得经营管理公司的代理权,其职权主要包括:执行董事会决议,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经营情况等。当然在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中,执行机构必须在董事会委托授权范围内,且履行诚信义务,否那么,董事会可按程序处分执行机构。2.2.3公司治理机制及特征公司治理构造是一个通行于西方兴旺国家的一个经营管理的概念,涉及的是公司治理的方式,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构造是有差异。根据公司治理所涉及的范围,迈耶把各国公司治理机制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种类型:以公司内部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称为内部治理模式。公司内部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利益协调问题。对于一个外部市场很不兴旺的经济来说,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尤为重要;以外部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称为外部治理模式。公司外部治理是通过公司外部的因素和手段,利用竞争、并购、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等对公司进展控制,解决公司的治理问题。公司治理在实际运行时,由于不同的公司法系、不同的资本市场、不同的企业资本构造、不同的市场信用体系、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所进展的不同权利安排,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总结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治理构造的不同定义,总结出企业公司治理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的特征。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契约。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看,市场是一种完备的契约,而企业那么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这意味着不能够事前完全预期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各种情况下缔约方的行为利益、违约处分都做出明确规定的契约。为了节约本钱,不完备契约常常采取关系契约的形式。公司章程甚至公司法,实际上就是这种关系契约。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一般而言,谁拥有资产的所有权,谁就有剩余控制权,即对法律或契约未作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做出决策的权利。企业内部的传统治理机制就是在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之间配置剩余控制权。拥有了权利也就承担了使用的责任。为了使决策者有尽职尽责的鼓励,所有权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给予所有者剩余索取权,由于剩余控制权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所以剩余索取权常常也会有相应的分配。3、企业治理构造的形式不唯一。一般认为,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公司是内部治理体系,其特点是非上市公司,少数大股东如大银行直接行使管理权,不存在企业控制权市场,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有代表权。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前文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构造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3.1产权界定和分配不清,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开展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用途进展选择的权利。一般来说,产权的清晰界定需包含三个因素:产权归属清楚,即每一财产都要有一个拥有排他性所有权并界定清晰的所有权主体。企业产权构造清晰,即明确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界限,剩余收益归所有者所有。产权的保护是有效地,所有者有完全的对资产的控制和处置权。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局部企业起初是家族式合伙制企业。在开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产权不明晰的合伙制引起种种纠纷,甚至冲突,影响了企业的开展再重新划分产权,形成股份制现代企业之后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以私人产权为基础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一个明晰产权的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处理好所有权交易的充分性与法人资产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企业产权交易受到极大限制,产权流动性很低,这不仅使企业运作低效,也导致了企业资产被分割的情况是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开展。3.2 两权别离程度较低,正统的公司治理方式难以适用公司治理构造式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别离条件下的现代企业中,通过对股东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法律制度。企业治理构造模式,主要有两种:“SM型与“MWS型,前者适合于国有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的治理;后者适合于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WMS型共同治理模式是指工人与经营者及投资者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企业治理构造。其实质在于将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股东、经营者及员工之间进展合理配置,以调动各方当事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具体举措是实施员工的持股制。但是共同治理模式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实践中遇到了体制性的障碍。中小企业在处于中小型规模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不分,这种单一的产权构造,使企业易于控制与管理。但是,当企业的规模扩大了,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剧烈程度的提升,那种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的扁平型的企业体制,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当企业开展到一定规模时,创业时期企业产权与构造上的优势,就会转化为危机与挑战。有见识的企业家能看到这种危险,他们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到家族制企业,从而跨越危机而得到更大的开展;而看不到这种危机的企业主,当企业开展到一定规模时,也就离倒台不远了。公司治理的前提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别离的条件下,而民营中小企业的最大特征却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国营中小企业的“WMS型来分析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治理机制、治理职能、治理过程都有其特殊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利用。3.3 内部组织构造简单化,管理人格化而非制度化企业内部组织设置不健全,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组织构造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法定的决策机构。虽然董事多数由股东代表出任,但董事会已经不仅仅代表股东的利益,而且包含了职业经理人、员工、甚至企业外群体的利益。监事会是我国公司制企业法定的监视机构,不但监视董事会决策的过程,也监视企业管理机构的运作。这种决策监视的机制是几百年来公司制企业治理经历的结晶。然而,对中小企业的统计说明,超过60%的企业没有董事会,超过70%的企业没有成立监事会。3.4 决策机制不科学,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虽然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是执行机构,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股权机构较集中,企业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过于强大,董事会和管理层缺乏足够的权限。统计数据说明,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中,经营负责人决策最为常见,其次才是董事会决策,而经营决策负责人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就是占股较大的大股东,同时,经营决策的主要监视方式为所有者监视,由于这些企业多数的经营负责人本身就是所有者,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所有者决策、所有者监视。股东大会作为企业的一种非常设性机构,不能及时地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响,不利于对企业惊醒有效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时常受到企业大股东个人意志的影响甚至是改变企业开展的既定目标,并且中小企业的大多数创业股东自身素质较差,缺乏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知识。中小企业的这种经营决策及监视方式在反映了股东导向型治理机制仍处于主导地位,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企业治理架构在企业的决策和监视过程中并未发挥其主导作用,这与现代企业的开展方向显然是相互矛盾的。3.5 人才流失严重,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我国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是企业领导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流失人才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强大。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高昂的额外费用。为了补偿职位空缺而招入新员工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资金缺乏、效益下降等问题,而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人才离职造成生产率低下而导致的隐形损失更加难以估计。人才的流失还造成了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响。有许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建设起一支稳定熟练的职工队伍。由于难以吸收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开展会受到限制。3.6企业资本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形成良好的中小企业治理机制,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政府支持体系、积极的金融证券政策、良好的社区服务等。相关数据说明,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股东个人积蓄和民间商业借贷,这两种方式总比例接近60%,而将金融机构贷款列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尚缺乏1/4。因此,中小企业资产负债比例整体较低,大局部在20%以下,这既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健,也反映了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额较小,在需要财产抵押才能够获得贷款的融资市场上,中小企业惊醒金融信贷无疑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民营性质的居多,而银行国有性质的占主体地位,为了不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银行在审批民营企业贷款是会额外的慎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造成银行大量的银行存贷款余额闲置,一局部已上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挥霍着从股市上圈回的资金;同时也造成大量的中小企业因为资金缺乏而走投无路,众多的高科技工程产业化的进程被放慢。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大量的黑市、地下钱庄等不标准的融资市场相继涌现,形成了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3.7海城正昌工业案例分析海城正昌工业是台湾光正钢缆工业股份在中国大陆投资建设的台商独资企业。公司自创立以来,承袭台湾光正钢缆工业股份公司十多年钢绳生产技术及管理经历,攫取两岸优势,形成互利,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公司不断开展壮大,现已成为中外知名的高品质钢丝绳专业生产企业。企业拥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海城正昌工业的董事长是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懂生产,又会管理的内行领导者。生产中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董事长都能及时调查研究,查找原因,并一一解决,让员工心服口服,充分显示出懂业务有能力的内行领导者的优势。董事长注重细节,求真务实,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对下属、员工平易近人,深受员工爱戴;对客户高看一眼,不管大小客户,均能做到亲自接待,并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客户队伍不断壮大,确保了公司产品、产量、销售额、利润直线上升。公司采取一肩挑的管理方式。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一人担任。公司副董事长由其妻子担任,董事会成员还有其三个子女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型企业。公司制定的开展战略和方案,均凭董事长个人多年的领导经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来自社会各界反响、提供的信息,并依据公司历年的实际数据,来制定生产、销售、人事方案等项内容的长短期规划。资金管理上实行“一支笔制度。确保了公司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各种方案、资金使用都由董事长一人说了算,没有杂音,不会出现政出多门,意见不一致,“一肩挑确保了公司管理的统一性。企业治理构造的优势:首先,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高度合一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这使得股东的权益和经营者的利益高度一致,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高度合一可以降低代理本钱;其次,公司治理严格遵循了统一领导原那么。该公司的开展战略和方案,均有董事长一人决策,资金管理上实行“一支笔制度,从而确保了公司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各种方案、资金使用都由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确保了公司管理的统一性;再次,公司的管理制度详尽严明。制度是企业的基石,任何一个成功的机构、组织、企业的背后,一定有他们的标准性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在标准性地管理着日常活动,保证流程和效率,并为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预案;最后,公司控制职能执行良好。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是保证组织方案与实际运作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是保证一个组织的目标实现而采取的各种必要的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措施。通过控制,既可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方案进展,并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又可调整行动或方案、检查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监视和检验,以保证实施质量控制的实施。企业治理构造潜在的劣势:第一,对能人的过度依赖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开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一方面要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另一方面随着管理企业的现代化方法和手段的大量引进信息化、电子化,高科技成为企业所面临崭新课题,在这个特定的时期,企业领导人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将面临考验和挑战,过去那种决策机制已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此种决策机制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很难抵御的,一旦失误,将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于此不乏教训,许多原本开展良好的企业由盛而衰的经历,足以说明“能人管理的局限性和时效性;第二,“一肩挑的管理方式不适用于大规模企业的运作。企业做大做强之后,董事长兼总经理职权随之膨胀,在内部失去制约。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在个人权利面前成了一道摆设,起不到应有的监视制衡作用。因此,在现实条件下,曾经为企业立下汗马功绩的企业家,加强修养,珍惜企业的成就,珍惜自己的声誉,尽量地在企业内部发挥民主,不滥用各方对自己的信任,企业做强做大后致力于发挥民主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家族式管理的潜在问题难以防止。首先是产权不明晰使企业开展存在隐患,其次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复杂甚至两难的境地,再次是来自于人力资源的限制,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开展必定受到影响,最后是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使企业受到难以弥补的创伤。第四章 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策与建议公司治理构造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开展。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顺利开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需要国家在宏观上指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而且中小企业本身也应加强其内部治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微观上构筑企业良好开展的基础。4.1建设和完善外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业已制定和公布了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其中缺乏关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规定。假设投资者的利益得到较为完善的保护,他们就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进展经营;否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地进展创业以承担企业经营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需要投资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指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如日本的?中小企业 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1996?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历。值得欣慰的事,不久前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4.2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给予民营中小企业同等对待;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程;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或权益范围。通过利率市场化,增强银行的各类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准许民营资本、外资注入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尤其是城镇、城乡、城郊地区中小金属机构更应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门坎。在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推行各种金融工具的流通,通过票据融资,金融租赁、期货等形式,搞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资金、人才培训、技术更新、技术成果转化,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这里标准信用市场,完善金融构造,推动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流通。通过吸收兴旺国家的成功经历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鼓励创新、推动融资市场化。4.3明晰企业产权,优化股权构造首先,用股份制改造的方式解决家族式中小企业产权问题。为防止由于产权不明晰所引发的各种纠纷,内部产权一定要走股份化之路,即在这种家族企业被进展产权分割,把产权作为股份分给拥有产权的每一个成员。谁有多少产权是清楚的,这也就规定了每个所有者在企业内部的权利和责任的大小。其次,适当降低集体制中小企业中集体股份。从我国改革的长期目标而言,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体股的存在吴茱萸企业效率的提高。政府应致力于当地经济开展环境的治理,以其优质的服务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这不仅与其身份相符,而且防止了与企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当然,对于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集体股可以继续保存。最后,合理降低股权集中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使股权构造到达最优化,合理地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适当分散大股东股权,缩小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差距是关键。4.4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制度建设科学的法人治理构造,是企业开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但在企业的开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治理构造创新的模式和方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关键是要与企业的开展,企业自身状况、特点、文化环境想适应、想协调。中小企业所谓的“一股独大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它可以增强大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限制管理层私人利益行为的组织能力,解决外局部散的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鼓励能力缺乏的问题等。在公司成立初期,“一个人说了算的公司内部决策构造更符合公司开展要求,家族式的管理有利于公司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业。然而,家族经营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当中小企业规模逐渐夸大,企业开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治理构造的要求,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别离,成立股东大会,为今后转职扩股做准备;完善董事会,董事会由局部股东、重要经营管理人员和独立董事构成,独立董事的引入有利于增加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并负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重大人事决策、投融资决策和运行环境的协调工作;建设经理阶层,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保证完成董事会决定的经营目标,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设立监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在决策、财务、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进展监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开,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制衡机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意识长远开展的观念缺乏,经营目标多是短期性行为,内部管理混乱,不注重企业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和深化内部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完善内部管理,科学标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与流程,树立企业全新经营理念。中小企业要开展壮大,必须摒弃传统观念,有竞争走向合作,采取 股份制形式,走联合、兼并之路,利用资本重组与企业规模有效扩张的方式,建设行业联合体。4.5综合运用鼓励手段,吸引和蔼用人才中小企业主和主要从业人员必须从原油的狭隘的小生产意识中解脱出来,从家族式的家长制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待人才,认真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才潜能。企业首先应该了解自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外实行公开招聘,用制度化的形式来录用人才。企业应建设健全员工的业绩考核制度,根据企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挖掘员工的潜能。作为中小企业业主要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企业和员工真正成为使命的共同体和利益的结合体,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4.6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中小型企业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展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参考文献1. 陈共荣,胡振国.2003.论资本构造与治理构造目标的一致性J.会计研究,(6):57-592. 陈雪萍.2004.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构造的现状和创新J.社会科学,(8):16-193. 储小平.2005.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5:62-644. 丁志国,耿玉新.2005.中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12:74-755. 纪宣明.2004.重建企业财务管理法规的构思J.财务与会计,(5):42-446. 刘曼琴,范可品.2004.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J.乡镇经济,(7):26-277. 杨大楷,蔡菊芳.2004.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构造及其融资研究J.经济经纬,(1):81-85.8. 高进.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 王化成.公司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2.10.颜光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18.11.财政部,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审计署等.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2011号.201012.刘慧.关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的探讨J.财政监视,2009.13.李敏.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4.谭中.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