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176453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真理是客观的”。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真理的含义,阐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属性。第二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是亘古不变永远是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阐明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道真理的含义、客观性,了解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反复性和无限性,懂得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能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说明探索真理的过程,坚持真理反对谬误。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树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与时俱进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践过程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了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实践所检验并指导实践,更懂得了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对于我们自己,也必须努力学习、投身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的课程,我们继续探索认识的奥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了解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点以及探索真理的过程。(一)真理是客观的学生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是什么力量驱使月球围绕地球转?为什么会有潮汐现象?总结:这一切都源于万有引力。1632年伽利略提出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初步想法;1645年布里阿德提出了引力平方比关系的思想;1665年至1685年,牛顿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沿着离心力向心力重力万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顺序,终于提出“万有引力”这个概念。1.真理的含义分析: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中写道:“如果由实验和天文学观测,普遍显示出地球周围的一切天体被地球重力所吸引,并且其重力与它们各自含有的物质之量成比例,则月球同样按照物质之量被地球重力所吸引。另一方面,它显示出,我们的海洋被月球重力所吸引;并且一切行星相互被重力所吸引,彗星同样被太阳的重力所吸引。由于这个规则,我们必须普遍承认,一切物体,不论是什么,都被赋与了相互的引力的原理。因为根据这个表象所得出的一切物体的万有引力的论证”推动海水形成潮汐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太阳的引力对海水的影响,尤其是月球的引力影响。万有引力定律推翻了古人类认为的神之引力,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这些认识已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过渡: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下图所示,真理的实质或者说本性,就是正确的认识。总结: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反映。而且,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2.真理的客观性辨析: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孰先孰后?总结:万有引力原本就是客观存在,牛顿是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发现了万有引力,并通过自己的主观思想将它命名为万有引力定律(即牛顿定律),实践也证明,这一定律是经得起检验的真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表现在这两个方面:内容客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检验标准客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辨析: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人们发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而不适用于高速、微观、强引力,是否说明万有引力定律不是真理?总结: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广泛和深入,说明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都是具体的延伸分析:气体化学之父普利斯特里的故事体现了真理的什么特点?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银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总结: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和历史条件的,不切合实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3.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观看视频:冥王星被排除出九大行星之列(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冥王星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列”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总结: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及时改正错误。(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生探究活动:古往今来对月亮的认知与中国探月工程教学提示:通过对月球形成原因假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进程的分析,说明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l 文字材料:作为已知的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早有记载。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月亮掌管人间姻缘;在古代印度,月亮是丰收的神灵;古埃及传说中,月亮是医疗之神;玛雅人信奉月亮,视其为生育和纺织女神。淮南子等古书记载了嫦娥奔月的上古神话。初唐时,张若虚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盛唐时,李白作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亮是一个布满大大小小坑洞的荒凉星球。从此激发了人们登上月球的想象力。1628年,英国主教弗朗西斯戈德温创作的科幻小说月中人,讲述了几只黑天鹅带着一个人造机器飞临月球的故事,返回地球后还来到了明朝时的中国。1783年,法国的孟格菲兄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热气球飞行。1865年,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铸造一门长275米的大炮,再制造一个直径2.75米、直径8吨多的铝制空心炮弹,命名为哥伦比亚号,在107吨火药巨大的爆炸中,将哥伦比亚号和三名探险家送上月球。1902年,早期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月球旅行记将凡尔纳的设想搬上了银幕。60-7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让关于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逐渐占据上风。这个假说认为,在地球早期时候,曾经被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过,这次猛烈的撞击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地球变成了一颗岩浆翻滚的火球,撞击抛射出亿万吨炽热的残骸,这些飞离的物质受地球引力作用,分布在地球周围,它们互相碰撞,逐渐吸积、聚集、融合,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长,最终诞生了一颗新的星球月球。2010年3月1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说,美国雷达发现,月球北极40多个陨石坑含有6亿吨水冰,月球的最低含水量为百万分之5。而在过去40年间,科学一直认为月球是干燥的,最低含水量十亿分之64。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定点、定时、精确”地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SPA盆地的冯卡门坑内。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基于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2019年1月15日,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的棉花种子发了芽,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在荒芜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这将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视频资料:中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历史回顾、中国探月再获新进展(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中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历史回顾”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中国探月再获新进展”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1.认识具有反复性总结: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来看,既受制于人类自身的方法和能力,也受制于月球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才会对月球的认识从白玉盘到灰色星球发展到月幔富含橄榄石,从月亮上没有水的论断到发现水冰,从荒凉星球到棉花种子发芽,对月球的种种探测和发现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识,也充分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总结:对月球的认识过程也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月球上的各种资源还有待开发,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月球成因、月球年龄、人类能否在月球上生存等等都还没有定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知识拓展:大陆漂移说仍未有定论1620年英国人弗兰西斯培根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开的。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duard Suess,18311914)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当时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陆漂移学被认为是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量子论并列的百年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进展之一。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总结:习近平说,伟大梦想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探月工程正是在人类数千年仰望星空、梦想奔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年复一年的不懈实践而最终成为现实。而越接近月球,越接近自然,就越会发现,真理永不停步,探索永无止境。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途径,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真理,使人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我完善。知识运用:1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2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永恒的A. B. C. D.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C)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 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4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水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贵在“全面”、重在“从严”,新时代,坚特全面从严治党依然要“全面”、要“从严”。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答题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推动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等方面说明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即可。6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一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虐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答题要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挥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课程小结: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