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68151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战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战略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文档资源内容提要: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对于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存在不同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能力基础论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资源和能力;组织的行为制度观则认为,资源配置的背景将对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起决定性的作用;战略选择观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家的不断创新;综合观将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作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关键词:竞争优势,持续性,战略管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Porter,985;Rumelt,984)。在众多的战略管理文献中,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由于具体的分析角度不同,以至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下面将对该理论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如环境决定论、资源(能力)基础观、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综合观等进行简要的评述。一、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将企业关系描述成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这些模型受到新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效能逻辑为依据,认为它是决定企业长期生存的一个选择性力量。其假设前提是:()企业是一个理性主体,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通过此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2)外部环境给企业施加其必须作出反响的选择性压力,能够成功地作出调整的企业就将生存下来并持续地开展,否则就将退出市场。所以,该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应通过以低价提供一般的产品或以高价提供消费者愿意购置差异化产品而获得。新古典理论没有为理解企业层战略行为提供一个基础,因它的假定没有考虑到交易本钱、有限理性、技术不确定性、要素流动的约束、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学习及企业主要参与者的不老实或愚蠢的行为(Rumelt,994)。古典产业组织理论学者则假定,一个企业既不能影响产业条件,也不影响其自身业绩,而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将决定企业的业绩(Bain,956;Mason,939)。在此背景下,竞争优势是由诸如产业集中度和本钱结构等要素驱动的。后来一些产业组织学者也认识到企业行为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所起的作用,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修正。如 Porter(98)认为,可以用一些基本的产品特性和技术特征,如购置者、供给者的谈判能力、进入壁垒等来描述的产业结构参数。在 Porter 模型中,企业在目标的约束下作出决策,但分析的对象是产业,所以,此情况下竞争优势仍是由影响企业绩效的产业结构特性决定。不过 Porter(980)已经看到,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建立进入壁垒阻止潜在对手进入来维持的,比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经验或学习曲线、产品差异化、资本量、购置者的转化本钱等。并且,企业还可以利用赢利的再投资以提高这些壁垒。这种集中于环境对企业竞争位势影响的战略分析,明显地没有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对竞争位势的作用(Porter,990)。这种分析隐含了两个基本假设:()产业内的企业(或战略集团内的企业)是同质的(Porter,98;Rumelt,984;Scherer,980)。(2)即使一个产业或集团内存在异同质性,这种异质性也将由于企业在实施其战略时利用那些具有高流动性的资源而致使异质性的寿命很短。虽然产业组织理论在对竞争优势分析时也曾涉及到差异化,如 Bain(956)认为,企业的组织规模和产品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将导致进入壁垒和垄断。但 Stigler(95)认为,建立在此种差异化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是不可能持续的。Porter(980)虽然认为竞争优势是可以维持的,但仅集中于技术经济变量,如产品开发的投入、设备设计广告和客户效劳等(Buzzell&Gale,987,Hill,988;Porter,985),即使他考虑了对手的模仿(Porter,980),也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总之,环境决定论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解不够深刻。仅将竞争优势归因于产业/市场结构,而忽略了企业内部因素,如差异化的企业能力,这就使得该理论很难解释以下现象:产业中企业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Rumelt,982,引自 Foss,998)Hanason 和 Wernerfelt(968)通过对影响企业业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经济因素(产业与组织,I/0)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仅为 5%40%,其他因素则应该归属于企业的内部因素。环境决定论的缺乏,促使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内部。这个理论,可以追随到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及 Penrose(959)等人的企业内部经济分析。由于诸多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对企业内部因素决定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资源(能力)基础观、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等。二、资源(能力)基础观Selznick(957)在描述领导能力时,首次提出了特有能力”这一概念。他强调了对企业整体性的保护将有利于对组织的独特能力的开展,且随着组织的开展,独特的能力将能完成独特的工作。这一概念后来成为古典战略学派,女口 Learned、Christensen、Andrews 和 Guth(969)企业政策框架的一局部。此框架强调了企业内部的能力(强项和弱项),并且此能力是与环境的时机及威胁相匹配的。Anso“(965,976)不仅将此概念作为公司战略的必要组成内容,而且认为一个组织的特有能力是对弱环境信号进行鉴别和反响的本质。Hofer&Schendel(978)则认为,企业是通过其资源的使用从而获得竞争位势的。资源(能力)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竞争优势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得以维持的。前者它假设企业间存在异质性,后者则通过诸如隔绝机制等促使异质性持续下去。如 Rumelt(984)认为,隔绝机制,如信息不对称、原因不明、生产者学习、购置者转化本钱、搜寻本钱、声誉、路径拥挤、专有资产的规模经济等,是可以保护优势不被模仿并维持租金流的。这种隔绝机制与 Bain(956)的进入壁垒、Caves和 Porter(977)的移动壁垒极为相似。Barney(986)认为,战略要素市场的不完备性及幸运的存在,将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但他是假定所有的要素是可以交易的。针对这一点,Derickx&Cool(989)指出,并非所有的要素都可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如产权未明确界定的资源、商誉、信任及高度专有性的资产等。所以,他指出只有那些由于时间压力的非经济性、资产积累的效率、资产存量交互关联性、资产腐蚀性及原因不明等因素致使不可模仿的资源,且是不可交易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即仅是战略资产存量中那一局部才能持续创造价值。但竞争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区别,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 Barney(99)发表其论文“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他认为,当一个企业实施能创造价值的战略,而同时其他任何既存企业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无法实施该战略时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但可持续竞争优势除满足这些条件外,还应包括“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此战略的优势”这一条件。他强调了以下几点:()竞争优势必须同时考虑现存的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2)持续性不是一个日历时间概念。(3)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地存在。它只是暗示,它将不会由于其他企业的复制而被竞争出局。产业中竞争结构的不可预期的变化也许使得某一时候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不再有价值了。那么何种条件才能促使竞争优势持续呢?Barney(99)根据其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应该满足 4 个条件,即有价值、稀缺性、不完全模仿(如独特的历史条件、原因不明、社会复杂性)、不可替代性。不久,Peteraf(993)也提出了一个与 Barney 极为相似的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即可持续竞争优势应该包括 4 个条件:()使租金产生的资源异质性。(2)事后为维持租金对竞争的*。不完全移动(为确保租金由企业拥有而进行的资源配置)。为确保本钱低于租金而对竞争对手的事前*。后来的许多学者也正是基于这些假设,来对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的。如,Hall(993)研究了不同的无形资产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Black&Boal(994)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将资源按其交易性及流动性具体分为四种类型:可交易资产流量、不可交易资产流量、可交易资产存量、不可交易资产存量,并结合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个特性,即网络类型(Diericks&Cool,989,Grant,99)、替代关系(Barney,99:Grant,99)和说服力(包括补偿关系、促进关系、抑制关系,Schomaker,99),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源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持程度是不一样的。TeecePisano、Shuen(997)强调了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企业关键资产、革新、组织学习、资源积累、能力构建及管理团队的智力模型。但是,这种由演绎法所推导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假设干条件也不尽完善,因为它与现实相差太远。能力学派中一些学者,如 DAveni(994,995)、Hamel 和 Prahalad(994)、MacMillan(988,989)、Oliva 与 Day、MacMillan(988)、Williams(992)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观点、战略的功能及管理的作用等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观点已经过时。因为今天快节奏、超竞争及全球化的市场已经形成了,“持续性模型”将由于竞争优势是更多地建立在无形资产(Itami,987)和更少的规模以及物资资产的基础上而不起作用了,因为这些无形资产更具有流动性、更易被模仿,也更易以替代品躲避。因此据此“超竞争”的观点,企业战略的目标,不是建立或保护大量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是创造一系列持续变化的小范围内暂时的竞争优势。关于可持续优势的经验证据,是不尽相同的。女口,Beaver(970)发现,高业绩企业与低业绩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平均 8 趋于消失。另一方面,Mueller(977,986)则发现此利润率一直是趋于减少的,但它们没有消失。Jacobsen(988)则发现,ROI 差异一直消失,但某些在企业控制下的战略要素能够使这些 ROI 差异消失率减慢。Makadok(998)认为,可持续性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是处于极端间的一个灰色区。近几来,资源派纵向化开展了其理论,如企业知识论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资源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而能力差异是由现有的知识存量所决定的,没有知识的支撑,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且核心能力出现的核心刚性(corerigidities)最终将导致核心能力的丧失(DerothyLeonardBarton,992)。余光胜(2000)通过对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层层剥离,批判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和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知识及与知识有关的认知能力,只有清楚地把握知识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知识,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但他的评价标准,也是建立在 Barney(99)和 Rumelt(984)等人的基础上的,即知识具有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及学习能力。战略飞诺网 FENO三、行为制度观能力基础观试图解决的是,满足什么样特性的内部因素才可使竞争优势持续。但这些因素是如何得以培育呢?这就需要用另一种观点,即行为制度观来解释。该观点主要认为,企业是在一个由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组成的社会环境中运行的,这种社会环境将决定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这也就势必影响到资源的积累和选择,进而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Zukin 和 DiMaggio(990)认为,资源的选择除了受制于技术和信息,也与人类的行为标准及习惯、风俗等相关。这种制度和组织的观点,将经济的优化延伸到社会的正义和社会的责任。按照组织理论家的观点,是社会的期望促进了组织的成功和幸存(Baum、Oliver,99),因为这种期望将促使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及其资源和生存能力的提高。Schuler 和 Jackson(987)及 Schuler 和 MacMillan(984)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的实践,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对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只要 HRM 实践能引出或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强化这套角色行为(RoleBehavior)以降低本钱,加大产品差异化(或同时两者),则这些实践对竞争优势是有利的。不过在 Lado 和 Wilson(994)看来,这种强调角色行为及行为与结果之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间的联系,并未归纳出竞争优势如何才能持续。因为行为是外部导向的,依此观点,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与结果是由内外环境条件决定的,而且由于雇员的角色行为是能被观察和从一个组织转到另一组织中去的,他们也就容易被复制,这样对任一企业都不可能使其竞争优势持续。虽然如此,角色行为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仍是不可无视的。Halll(993)用组织制度要素解释企业间业绩差异的原因,因为这些要素是难以获得的。不过他和其他同派学者所提出的组织制度要素观与资源学派的所提出的产生经济租金的资源与能力观是相近的。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如 Barney(986)专门研究了企业文化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他指出,由于社会复杂性、缄默性和路径依赖而形成的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备模仿的企业文化是能够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并且他认为,组织理论和行为制度也许是资源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资源基础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可以预计经济的与组织的行为将一体化(Barney,99)。之后,Barney(994)还就信任是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信任并不必然地导致可持续竞争优势),并专门举行了一个能力与竞争关系的研讨会(Barney 和 Zajac,994)。Oliver(997)进一步从个体的标准理性、企业层的制度要素及企业间的同化压力等角度,分析了企业组织制度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见表)。规则压力、战略联盟、人力资本转移、社会及职业关系、能力方案等因素的存在将促使企业产生同质化,这将减少企业间的差异。他还提出了组织制度资本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促进资源得以最正确使用的背景因素。Nahapiet 和 Ghoshal(998)也认为,在研究组织制度时可以从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来分析,这些都毫无疑问地扩大了资源概念内涵。表个体标准性、组织制度隔绝机制及组织制度资本标准理性组织制度隔绝机制组织制度资本决策程序的性质:习惯的、非反射性隔绝条件:企业不愿获定义:促进资源资本最正确使用的背景因素;的,根植于标准和传统的;取或分配资源;2例子:持续改进的文化、资源革新的管理2主要的决策约束条件:历史的、标准2. 资源流动壁垒:资源的强化观、企业间知识的共享加速资源吸收的的决策背景;可接受性;培训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3. 资源分配程序:价值负担(由于历史3.低流动性原因:缺少对3.关键的成功要素:资源决策背景的有效管理;或社会背景的*);资源的政策或文化的支持;4减少资本的因素:停滞的文化、忠于过时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4决策目标:资源选择的正义化;4资源价值:由企业的文的传统、安于现状;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5.漂浮本钱的性质:认知性的;化和主导联合体内部确定;5提升资本的方法:资源革新和能力共享的 6.关键资源的属性:持久性、合法性;5竞争优势源泉:发动企鼓励制度、资源绩效的反响机制的投资、基于7决策效益:次优的资源分配、对资源业支持有价值的资源的能力资源专家的雇佣标准、团队结构变化的抵抗资料来源:据ChristineOliver(997),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CombingInstiutionalandResourcebasedView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ol.8,69773 页整理而得。从目前关于行为制度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来看,密联系的。可以认为,组织制度相当于一个平台,它在资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但即使是这两种观点的分析是正确的,相对静态的局部,即它们只为企业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指明了一个方向。续竞争优势战略这一动态问题,则是得益于战略选择观的。四、战略选择观企业资源的价值是取决于需求、稀缺性和可获得性的,而这些都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所以,如果新的资源被发现或开发以致供给增加,可替代品出现,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出现,技术革新改变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等,则资源的价值将发生贬值。尤其是在超竞争的环境中,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不断缩短,这也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即引进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这就是 Lado、Boyd 和 Wright(992)所谓的战略选择观的依据所在。他们认为,企业战略选择(strategicselection)也是可以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与自然选择(nationalselection)是不同的,前者强调这么一个事实,即它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创新的战略决策和行为模式。虽然“运气”对企业产生收益起了作用(Barney,986;Mancke,974),但“运气”的构成要素可以视为企业时机和所获取(或积累)的企业专有性资源相结合的结果。战略选择观可以追溯到 Schumpeter(934,950)的创新经济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理论(Barney,986;Rumelt,984)。它与战略管理中的选择观点(Jauch&Kraft,986;Mintzberg&Waters,985;Smircich&Stubbart,985;Yvette&Mintzberg,988)、社会学的观点(Morgan,983,986;Margan&Raminez,984)、认知心理学的观点(Argyris&Shon,978)及行为经济学的观点(Penrose,952;Siman,947,984)相一致。Leibenstein(968,987)发现,企业家在弥补差异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即企业家能发现没有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为其提供独特产品;企业家在和投入要素竞争中也起了特殊的作用,即他拥有组织、领导、发发动工的特殊才能。Rumelt(984)认为,公司的企业家精神紧密地与独一无二的、奇异的资源表现及调整相关,且企业家拥有特殊的信息,他们是独特的,是能够创造纯利润的。Barney(986)指出,一个产业中的某一企业也许拥有独特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产业变革的源泉, 其他企业也可能拥有独特的能快速地适应变革所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或技巧的企业都更有可能地生存下来。这种关于奇异能力是由企业的代理人(或企业家)创造和开展的认知理论建议,应该关注组织现象,如信息不对称、组织惯例、历史、声誉,这就已经超过了在评价竞争优势时的技术经济思考范围。换言之,战略选择隐含了对特有能力概念(Selznick,957)的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Schumpeter 的“创造性破坏”假设,推动了资源基础派的战略和竞争优势模型的开展。它与资源(能力)基础理论是紧(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维持过程中这也仅能解决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对于如何实施可持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战略选择强调,一个企业战略领导者的主动性,包括了创造和抓住企业内外时机,而不是局限于给定的可选方案中(Child,972;Hrebiniak&Joyce,985),且它集聚在对创造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很重要作用的组织变量上,这种企业分析方法明显地认识到影响企业业绩的管理主动性的作用。这种战略选择观与动态能力观联系很紧。如 Teece、PisanoShuen(997)认为,用 Schumpeter(934)的术语来看待竞争,这意味着在某一水平,企业是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过程有效及其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竞争。然而,在 Schumpeter 世界里,企业不停地寻找“新的结合”,并且对手也在不停地努力改善其能力或模仿他们高质量竞争对手的能力。所以,开展新的能力或改善既存能力的竞争在 Schumpeter 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在创造长期的竞争性优势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然,由于战略选择观强调决策者的主动性,就自然地使其与行为制度观紧密相联。*之,战略选择观点主要是从企业如何做(行动)这一角度,提供了一个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接受的理论模型。此观点近来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如 Priem 和 Butler(2022)及Barney(2022)都认为,资源基础模型应通过创新的和企业家的过程理论加以深化。将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引入资源基础理论的更大奉献,可能在于它将为非主流的资源理论与主流的企业理论,如交易本钱理论及代理理论等的结合提供了方向。五、综合观Porter(994)等认为,企业理论过分地强调了企业的内在性,即过多地关注了企业内部资源状况而无视了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位势。他指出,资源观是无意义的循环。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资源,但什么是独特的资源呢?什么使其具有价值呢?为什么一个企业能够创造或获得它呢?是什么允许资源维持其价值(FOSS,997)?但我们注意到,企业能力理论并没有像 Porter 所言无视了企业的周围环境的重要性(Barney,99)。如在竞争力仿制、要素市场分析等方面企业内部观是涉及到环境因素的(Amit&Schoemaker,993;foss&Eriksen,995),只是没有太多的深入展开。如,Dieficks 和 Cool(989)认为,产品市场位势与独特资源共同决定了竞争优势;Wernerfelt(984)也提出了产品市场观与资源基础观最终是同一的观点,并且认为环境分析,即如何在产品市场获得最正确的位势的分析与资源基础观基本上是互补的。尤其是 Porter(980)的产业分析法并不与资源基础观相矛盾。Schoemaker 和Amit(994)提出了“战略产业要素”概念,这是影响产业利润的产业专有性资源。Diericks 和Cool(989)还指出,企业不必为了获得租金而拥有自己的资源,如它可以从正的外部性经济中获利,资源本身和进入移动壁垒是相连的。即使 Porter 自己也不是不注意内局部析,如他在分析地理位势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时,也关注到嵌入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进化过程,只是他的重点是在于如何从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环境进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Porter,998)。实际上,从古典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以来,甚至是更早,就一直没有非常严格地将企业内外完全分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如 20 世纪 60 代以来,一些学者,如 Andrews(97)、Ansoff(965)、Hofer 和 Schendel(978)等认为,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可以用一个单一的组织框架SWOT 表示。该模型说明,企业应通过利用内部强项、对外部环境时机作出反响以缓和外部威胁并回避内部弱点的战略,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许多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研究,或是集中于隔绝一个企业时机和威胁,或是描述企业的强项和弱项,或是分析如何将这些因素进行配合以选择战略。Foss(988)认为,SWOT 分析包含了企业资源和能力,涉及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企业阻止其他同行获得平均收益的专门壁垒及企业成长战略。传统的 SWOT 模型也暗示,只有当其战略能利用时机并缓解威胁时才能提高绩效,其他特性如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也可能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条件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是这些特性能促使其利用时机并缓解威胁。资源的有价值性指出,在竞争优势的环境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补关系。一方面,环境模型有助于别离出那些利用时机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或缓解威胁的企业特性,并进一步区分哪些企业特性才能被视为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基础模型则指出那些资源必须拥有什么额外的特性,才能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那些集中于研究一个企业环境中的时机和威胁对竞争优势影响的学者,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假设前提的严重缺乏。如 Porter(985)注意到内部的组织特性可能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他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是贯穿于企业内外的,它同资源基础学派的观点是具有一定的关系的。后来企业资源学派对该价值链进行了更深的研究。如 Lado、Bord、Wright(992)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归纳出可持续竞争优势框架。他们认为,企业能力可以通过其代理人的战略决策和行动模式得以创造和培育。他们根据业务的职能将专有性的独特能力分为管理能力、资源基础能力、资源转换能力和产出能力,这些能力已经综合地考虑了组织文化、声誉、企业家精神、管理者认知及行为特性和外界环境等,它们共同产生了可持续竞争优势。并据此模型,Lado 和 Wilson(994)还就人力资源系统(HRS)在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许多竞争优势的模型仅强调经济因素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Rindova 和Fombrun(999)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更应该考虑到社会的认知因素,他结合经济学和有关认知理论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在该模型中,作者从物资资源和认知资源,企业领域和产业领域四个变量,从战略投资、战略方案、战略筹划、资源分配、产业范式、成功定义等六个角度进行分析。虽然他们强调的是社会认知资源在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但很明显地他们在较大程度上结合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观点。如果 Knudsen(998)的观点,即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在企业成长论中进行讨论、而竞争优势的可维持性问题必须在产业经济理论中解决是正确的,则一个完整系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就势必同时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即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说来,只有综合才是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最有解释力的一种观点。六、小结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产业组织理论、权变理论及近来的资源基础理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来看还是缺乏系统性。且在不同的文献中的术语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交流的困难,基本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至今还未结合在一起,不同作者的思想也未综合(Peteraf,993)。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先外后内,再综合的过程。但并不表现出严格的时间区分,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交错出现的。即使在将来,关于该理论的研究也不可能只停留于综合。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相对而言是更倾向于一种非正统的经济理论(Foss,998),它更多地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在非常复杂的企业系统中要概括出一个相对通用的模型是比较困难的,况且由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涉及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而只能局限于在此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寻找到某些必要条件。这就决定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仍然会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局部性研究,然后又推导出新的综合模型。更多相关文档产品效劳增值扩展战略的兴起与开展(7482 字)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模式研究(528 字)环形结构与传统企业学习战略(6548 字)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7522 字)资本结构与产品竞争策略前沿性研究(044 字)对平衡计分卡顾客满意度指标设定的思考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582 字)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转型期企业工作压力管理探讨(30 字)外包选择理论述评(489 字)谈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权威的学习力提升(3539 字)美国公司 CEO 继任方式比较及启示(329 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 Email 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26站长统计73language=JavaScriptcharset=gb232entercellpadding=0cellspacing=0son,J.&J.E.Vahlne: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firmFourSwedishCase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975,2(3):305322.4Johanson,J.&J.E.Vahlne:TheMeehanismof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990,7(4):24.5刘迎秋,等.大力开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分析J.财贸经济,20*,(0).更多相关文档OEM:后发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4340 字)企业战略环境分析论文(4400 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5590 字)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及其影响因素(5736 字)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策略探析(69 字)对我国金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的评析(5372 字)旅游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070 字)浅析提升我国效劳贸易的国际化水平(4700 字)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47 字)企业国际化、多元化以及规模与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3989 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 Email 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26可修改欢迎下载精品 Word站长统计欢辖屑际醺潞筒房 iii 欢咸峋咦约浩放频木赫 A?P贴牌战略要和创牌战略结合起来,二者不应截然分开。OEM 是我国企业做品牌的必经阶段,最终目的是塑造自己的品牌。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要到达一定的实力,OEM 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和手段。但是由于利润好薄,好的企业不应把做 OEM 作为长期赢利点。通过 OEM 缓解企业现阶段开工缺乏的局面,降低本钱,企业还是应该加大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对于研发能力强、具备品牌推广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应该继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2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尽快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水平、锻炼工人的素质。但是贴牌战略不能从根本解决我国企业缺少领先技术的客观状况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通过 OEM 减低本钱,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防范 OEM 的固有风险。为降低经营风险,我国企业在 OEM 的具体方式上应有所创新。例如,格兰仕创造“OEM”不仅采用 OEM 购置方的品牌、原料、连生产设备也由购置方提供,这就又防止了一个固定资产贬值的风险。为防范过度依赖购置方的风险,我国企业除加大科研和市场开拓力度,建立自己的品牌外,还应一仆多主,防止海外企业控制上游企业或截断下游渠道,导致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逐渐萎缩。4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与国外企业开展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国际市场竞争的趋势是从竞争走向竟合,成功并不只能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也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火使自己明亮。我国企业在实施贴牌战略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间尤其是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降低本钱,提高效率,形成整体经济,到达双赢目的。结束语名牌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更加具体、更加个性化的名牌塑造战略,则是企业自己需要量身定做的战略设计与筹划。本文设计的品牌联合战略、“贴牌”战略和“搜寻商品”战略等几种可供选择的名牌塑造战略。为当前企业名牌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品牌理论的研究进入品牌关系的新阶段,迄今为止,关系在品牌层面的相关经验研究特别匮乏。尤其在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步入关系营销主导的时代,企业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重视将迫切要求外乡化理论的提出和创新。这就要求对西方品牌关系的前沿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