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9415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山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山西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目 录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 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3章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6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6章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2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通过内环境组成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事物间区别与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建议】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讲解做好铺垫。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如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等概念都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图表教学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设计归纳图、多媒体图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如果学习时间跨度大,很多知识可能已经淡忘,应在教学过程中多提示多引导。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领会。【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手上或脚上多水泡,设问: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2这些液体来自哪里? 3内环境是指什么?“内”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回答1、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有的还含有部分血浆。回答2、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回答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总结:“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来看,细胞外液属于其生活的外界环境,其内环境为细胞内液;而从人体来看,细胞外液是内环境。板书: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多媒体显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 导入二请大家打开教材本章的首页,上图是雪山环境,在严寒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有没有变化到和气温一样低呢?下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在这个高温环境中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有没有升高呢? 学生回答:战士的体温没有降低,因为有棉服保暖,炼钢工人的体温也没有升高。因为工人们出汗散热了。教师:正是因为人能够调节自己的内环境使体温保持稳定,才能正常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炼钢工人流出的汗水来自哪里?学生:汗水来自人体内的水。教师:其实不论男女,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炼钢工人的汗水就是来自体液。板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2、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3、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4、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教学策略】本节主要两部分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和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课时安排为2课时。安排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先实验后授课,实验安排在前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现象,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习后续的稳态、稳态失调等抽象概念。其二,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先授课后实验,实验安排在后可以验证课堂上学习过的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并解释pH维持稳定的机制;这里考虑到学生最好的学习知识的顺序以及教材第1节和第2节内容的衔接,最好先试验后授课。但是如果某些地区的试验条件有限,也可以采取先观看实验录像,然后再讲解内容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稳态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问题探讨“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如血糖稳定、血脂稳定等)、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此外,在课堂上补充演示血浆pH稳定的实验,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为什么多喝多尿、少喝少尿”等问题,让学生对内环境理化性质中的另外两方面pH稳定和渗透压稳定有一定的体验。通过上述活动的落实,稳态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内容也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力求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安排的内容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学生公布自己“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从体温的“日变化”发现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波动范围不大,导入内环境的稳态及其重要性。也可以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试验结果,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安排同学们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现在大家以前后桌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汇总交流各自的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一、比较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二、与其它小组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本班中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问题三、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答案一、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答案二、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是相差幅度较小。问题三、同一个人的体温白天比晚上高,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教师总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人的体温具有差异性,同一个人在一天中的体温也有差异,但是这一差异往往不超过1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在37 左右,处于动态平衡中。总结:和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板书: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入二多媒体显示:某患者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教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多媒体提出问题,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一、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学生讨论回答: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教师:说得不错。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问题二、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还能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常机体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稳定的,而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既然内环境中的各项化学成分都是稳定的,那么它们综合起来就能说明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稳定的。下面来看看问题三。问题三、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学生回答:生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生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生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教师:我们做过的“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能够说明内环境的pH是相对稳定的,大家作的“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说明了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通过刚才对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的讨论,又说明了内环境的渗透压是相对稳定的。论证至此,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物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二是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稳态的调节机制。第二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三、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四、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是必修三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考点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热点。主要内容包括(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是本节的重要内容。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大量的图像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呈现知识,尽量的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像,也可以补充一些动画,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再者,也要结合学生初中所学习具备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一些例子,比如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膝跳反射、缩手发射等知识进行分析,便于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部分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处理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多幅插图,或者课件展示更加详细的过程图来阐述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的产生;对于突触部分知识点一方面结和教材图像讲解突触的部位和结构,还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明了的认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复杂,教材只选取了最基础的几项,用示意图的形式来介绍,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几个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各个层次对同一动作行为的控制。例如:喝醉酒之后,说话不清晰,走路摇摇晃晃,让学生明白酒精麻醉的是那些神经组织造成的这一现象。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的实例深入思考,学会从现象到分析本质。人脑的高级功能部分,教材只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通过复习上一章的知识进行导入教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的结构与稳态,稳态对我们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请回顾第一章知识回答:问题一“什么是稳态?”学生:“正常的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问题二“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学生:“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教师:同学们学习的很好,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流,时刻要面对着外界复杂的环境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体是怎样做出精确反应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么要探索的问题。多媒体播放NBA姚明篮球比赛的录像剪辑,提出问题问题三“姚明能够完美的投篮得分,需要那些调节方式来实现?”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教师:其实在姚明投篮过程主要是依靠神经调节来是实现的。板书: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阅读教材P16,思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学生:反射导入二 通过回顾初中所学习的神经系统相关知识进行导入教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分发实验器材组织同学们分小组完成“膝跳反射”试验。提出问题“完成膝跳反射需要那些神经结构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教师:多媒体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图,与学生一起复习反射弧的知识,点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提出问题:“请同学结合膝跳反射试验与教材知识分析,什么是反射?”学生:(阅读P16,思考回答)反射是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反馈调节的原理;(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2)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史,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2)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建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明确个人作用与集体力量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血糖平衡的调节。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材分析】:通过激素的调节是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中“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大约需要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进行前两部分内容。高二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以及缺乏某种激素导致的病症等知识,对人体通过激素的调节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高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能够对一些实验事实进行基本的科学分析。但学生对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和激素调节的调节机制并不了解,缺乏完整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知识链。 同时,上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系统调节的,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生认识了神经的调节机制之后,再学习激素的调节,这样更符合人们对生命活动调节的认识发展史,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掌握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也更能使学生准确把握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问题探讨”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马拉松长跑中血糖的平衡问题,如果能将它与实例一中血糖代谢途径相结合,可以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创设联系实际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不仅蕴含了科学发现的思想与方法,而且通过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好模型建构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认识模型建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也为后面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对于血糖调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就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同时,学生也了解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密切联系的糖尿病有所了解,同时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高中生物模块1的学习,学生对糖类的种类、糖类的代谢等也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有了以上基础,学生对高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理解上应该没有困难。但初中的内容毕竟较为简单。而事实上血糖的平衡不仅需要胰岛素的调节,还需要胰高血糖素等其他激素共同配合,相互协调,同时,神经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从复习初中相关知识入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如在学习激素调节的发现前,先让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也可先让学生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例如:血糖平衡的调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熟悉机体维持血糖平衡的方式。接着教师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和引导学生建立血糖调节模型,形象生动地演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它们间的拮抗关系,并讲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借此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及这种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的普遍意义,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入设计一】:(多媒体显示跳水运动员的动作、鸟儿的求偶行为的图片)教师提问:运动员跳水动作、动物的求偶行为是生命系统通过复杂精巧的调节,指令全身各个器官保持高度协调的结果。你们认为这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包括哪些类型?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激素调节。教师提问:什么是激素?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产生的物质,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教师提问:我们人体主要有哪些内分泌腺?能分泌哪些激素?(出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图片)谁能说出这些腺体的名称?学生回答: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等人体内主要的激素有: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接下来我们观察人体内分泌腺分布图像,回顾初中学习知识。【导入设计二】:教师提供有关“兴奋剂”的材料,引出激素调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原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b-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其中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思考:1、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危害是什么?2、兴奋剂怎样作用于人体?学生回答:1.使用兴奋剂,将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使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2.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神经系统或者其它脏器,暂时提高其靶器官机能,增强运动效果。教师总结:兴奋剂中有一些是激素类的,我们今天就学习激素调节。看看激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教师投影教材中图2-8,要求学生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回忆初中知识。学生上讲台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知识与技能: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过程与方法: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教材分析】高中生物新课程全面体现“知识与性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尤其是努力扭转长期以来课程过于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节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设计从课题下问题探讨开始,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来探索二者的关系,计划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现代教育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并且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项目,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先用输氧的实例引入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的调节作用,完善体液调节的概念。再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其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是个教学难点。“人的体温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水盐调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对学生进行与禁毒有关的宣传教育。【导入设计一】师: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1:玩过山车的片断师:过山车大家都玩过吧。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多媒体显示问题: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生:(回答。很有可能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回答得不科学,教师先不要对回答下对或错的结论。)师: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 “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多媒体显示: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导入设计二】导入:在前面两节我们学习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两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首先我们先来简单回忆复习一下相关内容。(多媒体演示复习内容,学生思考回答)复习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师:很好,我们较好的掌握了这两种调节方式,下面同学们看图(多媒体演示激素调节示意图),你们能告诉我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是如何到达靶细胞或靶器官来发挥作用的吗?生:讨论分析回答师:在闷热的教室里上课或开会时很容易打哈欠,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讨论分析师:因为在开会或上课时活动减少,呼吸速率减慢,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刺激呼吸加快加深,所以打哈欠,但是如果在上课时积极思考,参于到学习中来,新陈代谢会加快,呼吸加快,就不会打哈欠,所以同学们在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如果打哈欠老师就会知道你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师:在急救输氧的时候氧气中也添加一部分二氧化碳,其目的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便于更好的吸收氧气。师:这是体液调节的概念,现在我们再结合第一节中神经调节的概念,来看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然后完成表格。(多媒体演示文字)生:分析讨论,完成表格。第二章第4节 免疫调节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建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能力方面(1)通过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2)通过引入科学史素材,让学生看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策略免疫调节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内容。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本节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学时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免疫学的应用,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史素材能使教学更生动,避免简单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本学时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课时,是让学生建构调节网络概念的最佳时候。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而在第一课时中也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本节的内容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本课时是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中心内容有两点:1、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2、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异性免疫的整体性。导入设计一引言: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脏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脏,然而这颗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脏只存活了22天。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学生回答: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问题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教师:在发生免疫反应的时候是那些细胞和物质起作用啊?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免疫调节。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下列问题: 导入设计二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的照片,指出: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610万人。现在每天都有1.6万人成为携带者。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请学生回顾自己原有的知识,讨论艾滋病为什么这么可怕?学生回答: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破坏免疫细胞,是人体失去免疫力,从而失去保护而感染疾病死亡。请学生回忆: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向光性的原因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和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并预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还有争议,以启发学生关注和认识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并没有终结,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科学就这样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教学策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如:植物向光性、向重力性,应激性,简单而不规范的实验设计等等。但是据我观察,对于我们学校高二级的普通班的学生,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素质教育理论,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多媒体,以及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的得出过程。1、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讲授此内容时,以学生亲眼见到的一些向光性运动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内部原因的欲望为动力,按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并在每个问题学生解决之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家的实验,加以验证,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生长素发现各时期的关键实验都适当进行了改进。这样,每解决一个问题后学生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意志。2、用Flash制作的电脑课件演示生长素发现的探究实验;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以及习题结果的动态变化过程,变静态为动态,弥补图形静止不动的缺陷,更加直观。3、授课过程中充分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就变得非常地容易。施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引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四种类型的问题:第一,设计导入式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由一个小小的问题作“导火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状态;第二,设计过渡式问题。这类问题,教师可设计穿插在几位科学家实验之间,使多个实验成为一个探究整体;第三,设计因果式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一组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串。在解释向光性成因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来实施问题探究;第四,设计发散式问题。这类问题常常由学生自主提出,是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对植物向光性的成因作出“经典版”解释后,有的学生提出其他成因,这就会形成发散式问题。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围绕“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总揽性的问题来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在发现、提出、化解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实施探究学习,发展生物科学素养。导入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教师课件展示:1、 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2、 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3、 深秋叶片变黄脱落 4、 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硕果累累。教师提问:每张图片中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学生思考、并分析、推测、回答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含羞草的小叶合扰运动,睡莲的运动,舞草的运动,向日葵随太阳转动,阳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生长的特点。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教师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正是观察到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而去揭示其中奥秘,开始了生长素的发现之路。兴趣小组介绍模仿达尔文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与达尔文共同思考。请同学来描述达尔文的实验结论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与达尔文的结论比较。导入设计二课前教师将一盆栽植物(如四季梅)放在向阳的窗台上生长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使其表现出明显的向光性。上课时,将这盆植物带到教室,让学生推测它生长的环境,由此引出课题植物的向光性。再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向光性的例子。学生:联系生活回想、交流见过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实例。教师:许多人可能对植物向光性的现象熟视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引导人们揭示出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发现了第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教师提出问题:对于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生长素是怎么发现的?教师:对于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提出的问题是“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科学重视实证。那么,达尔文设计了什么样的实验研究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屏幕上呈现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请学生分析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达尔文的第一组实验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学策略通过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本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生成。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序进行达成教学目标。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努力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向学生展示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各种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出生长素的各种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促进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通过“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生长素浓度与其促进生长作用之间关系,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结论。最后结合练习题加以复习巩固。导入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请大家回想一下,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学生思考回答: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所以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快。教师评价,继续设问:生长素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促进植物生长。教师评价,转折过渡:生长素不仅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具有其他的一些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特点。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分别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和清水浸泡洋葱浸泡根部”的实验录像。这个实验说明生长素具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促进生根。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另外一组棉花结桃和果树结果的资料,请分析回答资料说明生长素具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长素的另一生理作用保铃保蕾。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一个歪西瓜的照片。切开后发现凹侧的瓤不熟,种子大部分也未发育,尝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该实例说明生长素还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交流评价:促进果实发育。教师点拨,转折过渡:展示并说明无子番茄,请同学们尝试分析无子番茄的来由。学生讨论、交流评价。导入设计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生长素的发现,同学们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出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所起的作用关系曲线图促进抑制0ABCD生长素浓度mol/L10-10教师:请同学们尝试对此图相应区段作出合理描述(提示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学生:曲线AB段指在此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的促进作用增强,B点为最适促进浓度,BC段,在此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但浓度超过C点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与前面内容矛盾吗?归纳学生的回答引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多媒体出示 “问题探讨”,观察图中,生长素对芽和茎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相同吗?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所起作用相同吗?学生讨论后尝试回答促进生长第三章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分析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植物体内的其它激素。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3、由兴趣小组的同学来阐述他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激素的发现过程的简介,教育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植物体内的五种激素。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难点】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教学策略】第一节和第二节只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是本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课时安排1课时,其内容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在教材内容呈现方面,首先展示“问题探讨”,它选取的材料,既与本节内容有关,又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成果,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历史。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教材对几类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用以图代文的形式作大致的介绍。之后,教材还介绍了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再补充一系列植物激素的实际应用实例,通过资料让学生总结出常见集中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列出表格总结。此外,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安排了关于植物体内基因组、激素、环境因子关系的内容作为选学,开拓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处教师可以自行适当补充一些社会热点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突出STS教育的内涵,既安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促进生产的内容,也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负面影响的内容。最好分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利弊,从而更好的认识植物激素的调节。本节课从知识点上来看,主要注重的是知识的识记和应用,在教学时应多注重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大象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这些例子中寻找知识点,学会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多的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导入设计一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体内的激素生长素,植物体内是不是仅有这样一种激素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一段文字及图片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宋苏轼格物粗谈果品)。这种“气”究竟是什么呢?人们一直不明白。到20世纪60年代,气相层析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终于弄清楚,是成熟果实释放出的乙烯促进了其他果实的成熟。师:古代人中国人早就开始学习应用植物激素了,除了这些之外大家还听说过那些例子?生:有的水果商用乙烯利来催熟香蕉,从而使香蕉能够同时批量上市。师:大家了解乙烯利吗?乙烯利和乙烯有什么关系?生:我听说过,乙烯利是液体化合物,化学名称为2-氯乙基膦酸。乙烯利在pH小于3的酸性水溶液中较为稳定,在pH大于4.1时分解。由于植物细胞的pH一般都大于4.1,乙烯利在被植物细胞吸收后,会水解释放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我同意这种做法。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其实乙烯也是一种植物激素。多位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植物体内不光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多媒体课件播放课题 植物的其它激素。师:那么几种植物激素到底是如何发现的呢?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分别在植物的哪个部位合成呢?请大家看屏幕 导入设计二课前提前三天安排实验,分小组试验实验目的:观察乙烯对香蕉的生理作用。实验材料:不成熟的绿香蕉若干,超市塑料袋同号三个,乙烯利试剂。试验设计: 1.取成熟状况相同的绿香蕉9个,塑料袋三个。2.实验组:甲组,绿香蕉三个,用塑料袋密封装好。乙组,绿香蕉三个,同样的塑料袋装好但不密封,添加适宜量的乙烯利。对照组:丙组,绿香蕉三个,同样的用塑料袋装好,不密封,不添加乙烯利。3.观察记录三组香蕉变黄的时间。教师:请同学们展示实验结果,并说出试验结论。生:香蕉变黄时间长短关系为:丙组甲组乙组。结论:香蕉在成熟的过程中产生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甲组由于密封,香蕉产生的乙烯不能挥发散失反过来作用于香蕉本身,对其催熟。丙组,乙烯挥发掉了,所以成熟时间要长。乙组因为人为添加了乙烯利,所以乙烯浓度比甲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