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在山的那边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9057680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在山的那边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在山的那边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在山的那边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在山的那边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全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2、探究诗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掌握诗句的深层含义。3、感悟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探究诗中“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掌握诗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感悟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学提纲:我的积累:1、我积累的重点字音字形。2、我掌握的重点词义。3、有关作者情况了解。自主学习指导:1、有感情朗读这首诗。2、思考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山的那边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三、 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明确:我、山、海(教师板书:山海 )四、 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明确:山 群山 困难 海 梦想(理想)五、 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沙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重点句子理解补充: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来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部落空。六、作业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附送: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场景按顺序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加小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懂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感受肖邦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4. 在品味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懂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感受肖邦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难点:1.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 2.学习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走进人物。1链接旧知,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心中有祖国”,我们的心中有祖国,郑成功的心里有祖国,今天让我们走进第三课,看看还有谁心中有祖国?(板书课题)2 指导读题,明确“我”指的是谁。(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的识、写。(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核”以及外国人名。出示词语:欺凌 雾霭 即使 忧愤 深渊 肺结核 路德维卡 埃斯内尔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重点指导易错字“黎”的写法,注意中间的一撇一捺要写舒展,必要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对于在默写时出错和写不规范的生字,多加练写。2检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炼小标题,感知课文的表达顺序。(1)分段轮读课文,对于学生读不通和读不顺的句子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直至做到正确、流利。(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肖邦,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进而给课文分段。(3)提炼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后,用一个词来概括每段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引导学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四个场景的?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板书:事情发展的顺序(3)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上前面四个词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肖邦的人物形象。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过渡:作者重点描写了这四个场景中的哪个场景?(送别)下面我们就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1830年11月那个弥漫着薄薄雾霭的早晨。1品读送别的场面。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提炼送别的几个场景,理清段落内容。通过默读批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联系上下文读懂艾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的原因,结合课文第一段,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和老师对肖邦的深切希望,以及肖邦对祖国的留恋。(1)浏览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学生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赠送银杯 登车离去(2)默读课文,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标划出关键语句,简单写出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标划批注,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潜心会文。)根据学生汇报顺序进行交流: 交流“咏唱送别曲”。 通过“特地”和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歌词补白:即使你远在他乡 , 。感受艾斯内尔与肖邦的师生情以及对肖邦的期望。 交流“老师的叮嘱”。 抓住“紧紧地”和老师的话,引导学生想象“艾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时激动的神情,体会“无论都不要”的深刻含义。 交流“赠送礼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老师说的话,理解老师把祖国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意在要他永远记着祖国,永远和祖国在一起。 交流“登车离去”。抓住“郑重”引导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泥土的重视,抓住“回首”和“疾驰”看似矛盾的两个词,结合第一段,透过“瓜分”、“深渊”等词语,结合肖邦的特殊身份,链接课前搜集的资料感受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的原因,感受他的不舍与无奈,让学生明白离开是为了给祖国做更大的贡献。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肖邦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对祖国的爱。(3)创设情境,指导感情朗读。(4)根据小标题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3品读“创作”和“与世长辞”的场景。指导学生抓住“悲愤欲绝”、“工作、工作、再工作”、“弥留之际”等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对不明白的地方大胆质疑,并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明白肖邦忘我工作的原因,感受他至死不忘自己的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过渡:肖邦带着师生的叮嘱,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深爱的祖国。这一别就是18年,在这18年中,他忘记自己祖国了吗?默读课文3、4、5、6自然段,标划批注,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根据学生汇报顺序进行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1)交流“拼命创作”。预设一:根据学生汇报,抓住 “悲愤欲绝”中“绝”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思考:肖邦是在什么情况下悲愤欲绝的?他有没有“绝”?他是怎么做的?感受肖邦虽身在法国,但心系波兰。预设二:当学生汇报肖邦肖邦拼命创作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没有时间概念”等词句,联系着上文,体会肖邦之所以拼命创作,不仅因为对音乐的爱,而更多的是以音乐为武器和侵略者做斗争,感受肖邦别样的爱国情怀。(2)交流“与世长辞”。重点抓住肖邦弥留之际说的那句话,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求姐姐把她的心脏带回祖国?透过 “弥留之际”、“紧紧握着”、“喃喃地”、“长眠”和肖邦语言等词句的品读,联系上文,品味人物形象,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3)小结:就这样,他带着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啊。虽然肖邦离开了我们,但他心系祖国,恳请他的姐姐:(齐读课题)。他的心脏被带回祖国,存放于华沙的教堂中;另外朋友们还将他那保存了19年的泥土撒在了他在异国他乡的的墓中,他永远和他深爱的祖国、人民在一起。再读课题。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顾前两篇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习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与本课做对比。第一课是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是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件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课是选取不同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体现肖邦对祖国的爱。2读写训练。(1)回忆自己熟悉的人,想一想他有什么特点或精神,学习本课的写法,简单列一个提纲。(2)交流评价,巩固写法。(3)课下完成习作。 六、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离开 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爱国 送别 赠送银杯 按事情发展顺序 创作 登车离去 与世长辞 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借助预习单,让学生独立识字、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较好地预习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与初中学习的过渡。2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弄明白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送别时写了哪几个场景,提炼出小标题,为学生完整概括课文内容和背诵第二段扫除了障碍,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3.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品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弄明白文章的四个场景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怀,进而为后面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好了铺垫。不足之处:在精读感悟环节,如把一些好理解的地方放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时不要面面俱到,这样就更能突出重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因为文本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肖邦和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附1预习单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自主识字1.我能读正确。 欺凌 雾霭 即使 忧愤 深渊 肺结核 路德维卡 埃斯内尔 2.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3. 词语我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二、 查找资料,了解肖邦。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你有针对性地搜集了哪些有关肖邦的资料或当时的历史背景,请简要写在下面: 三、朗读课外,走进肖邦。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围绕肖邦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肖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章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并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2.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