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8739084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制度目录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设备科工作制度设备科工作职责设备科负责人职责计划购置审批制度采购招标管理制度安装验收制度使用保管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调剂调拨制度报损报废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损坏遺失处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及人才培养制度岗位职责1、购置(设备、耗材)岗位职责2、验收保管岗位职责3、档案信息岗位职责4、维护保养岗位职责5、使用科室反馈职责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制度大型设备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管理程序与规范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医疗设备调配流程 附:主要急救医疗设备名单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武侯区人民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低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低值医用耗材购流程图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验收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销毁制度高值耗材管理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产品追溯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职责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现、收集、调查、分析、评价、报告和控制工作程序武侯区人民医院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武侯区人民医院不良事件监测流程图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设备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领导、设备科、财务科、审计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2、设备科为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 3、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设备购置计划的讨论、大型设备可行性论证、大型设备报废讨论制订、修订和监督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4、主任或其委托人为设备管理委员会会议召集人,出席人数不得少于总成员数的三分之二。 5、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设备科做好会议记录;主任可决定临时召开设备管理委员会会议。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 组织制定医疗器械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医疗 器械设备临床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处置上报医疗器械安全事件。2. 负责确定并建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细则,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3. 审议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预算计划,报院务委员会审定。4.对大型专业设备进行技术和可行性论证,参与专业设备的招评标工作。5. 负责拟购医疗器械设备和耗材的论证、技术评估和具体采购工作。6. 应院务委员会要求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对医院其他涉及设备管理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院务委员会审议。7.设备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决策时应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8. 设备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医院工作纪律,不以权谋私,不损害医院和公众利益。违反上述原则,将提交医院有关部门依法处理。设备科工作制度 1.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设备,均由设备科统一负责采购、调配、供应管理和维修;同时负责全院的计量工作。 2.根据各科审批后的请购计划结合院部设备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 3.一般医疗器械,按计划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采购。贵重仪器应会同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后订购。 4.凡购入的设备,必需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5.购入或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应由院方和有关人员参加验收;然后入库上帐立卡,建立仪器技术档案,与有关科室制定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按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退换货、索赔等)。 6.器械库要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要求帐物相符。要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7.各种医疗设备的请领和保管,须由专人负责,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定期维护保养。8.失去效能的各种器械,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贵重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拔,由科室填写申请单,经本科审核后送院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9.各科需要维修的仪器,应填写修理申请单,送交设备科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平时应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修。设备科工作职责1负责全院医疗器械的供应工作和有关物资管理工作。2负责对全院供应物质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建全物质发放,定额管理,分类保管。使用维修,报废、赔偿等制度,督促各科贯彻实施。3负责对全院精密仪器实行技术管理,做好全院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设备科负责人职责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领导本部门各项工作。2.负责组织全院医疗仪器设备、器械的采购、供应、管理、维修工作,保证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3.审查各科室提出的医疗仪器、器械的请购计划,组织有关人员汇编、制定采购计划,报请院长审批后实施。4.了解、检查各科室对医疗器械的需要和使用、管理情况,做到合理供应和调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组织有关人员对购入、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设备进行验收、鉴定工作,组织建立贵重仪器管理和使用制度,督促使用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仪器的应有效能。计划购置审批制度1. 各业务科室根据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需要按年度编报设备计划,10万元以上设备应填写计划论证表,由设备科汇总后,交医疗设备管理/咨询委员会讨论,形成年度计划,并由院领导批准后执行。2. 购置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必须先编写可行性报告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执行。3. 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应将计划上报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报相应的采购机构实施。4. 对紧急情况或临床急需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应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按审批规定,由设备科负责人审批,需提交院领导审批的经院领导批准后,优先办理。5. 各业务科室不得对外签定订购合同或向厂商承诺购置意向。6. 各类设备所需的耗材、配件应做好计划,由设备科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7. 科研与教学项目所需要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根据科研经费、批准项目,由科教部门统一提出计划,报设备科审核后,由分管领导批准执行。8. 对于赠送、科研合作、临床试用或验证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必须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经设备和医疗管理部门审核,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如违反规定,造成的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由当事人承担有关的责任。采购招标管理制度1. 设备科根据各专业科室业务的性质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按批准计划项目内容进行采购。2. 在购置前,必须查验供应商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加盖供应商单位公章,并核实证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不得购置无证和伪劣产品,严格把好质量关。3. 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采购必须按照有关法规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办法进行。属于政府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招标范围的医疗设备应按规定委托招标采购。对于自行招标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自律。4. 对于急需和特殊性质不适合招标采购的设备,可采用询价或定向单一来源采购,但应报单位领导批准。属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报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5. 采购部门应及时掌握采购计划的进度,对临床急需的设备应先采购,以保障临床需要。6. 使用科室不得擅自或先试用后付款方式进行采购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7. 违反规定造成的后果,将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8万元以上设备采购须由医院与供应商签订有关统一的合同或协议书,由设备科根据招标要求或与供应商谈判结果草签合同或协议书交院长审核后,正式签订有关合同或协议书。 使用科室不得擅自向厂商承诺采购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若采用试用方式,试用后仍须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采购,对未中标的试用设备医院不承担对使用损失的补偿。安装验收制度1. 购进的各种医疗设备(含科研、教学)、消耗材料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手续,程序进行,严格把关。验收合格以后方可入库。不符合要求或质量有问题的应及时退货或换货索赔。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应用质量验收。2. 验收工作必须要求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3. 医疗设备(含科研、教学)验收应有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及厂商代表共同参加,如要申请进口商检的设备,必须由当地商检部门的商检人员参加。验收结果必须有记录并由各方共同签字。4. 对验收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严格按合同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逐项验收。对所有与合同发票不符的情况,应作记录,以便及时与厂商交涉或报商检部门索赔。5. 应用质量验收应按生产厂商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或按招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测方法,逐项验收。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质量验收,应由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机构进行。验收结果应作详细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保存。6. 对于紧急急救购置的设备不能够按常规程序验收的设备,可以简化手续,或是先使用事后补作办验收手续,但必须由设备科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7. 验收合格的设备应由经手人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交会计做记账凭证,一联交库房保管做入账凭证,一联交采购部门存查。8. 对违反验收管理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医疗伤害事故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使用保管制度1. 医疗设备使用前必须制定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度,使用时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不熟悉仪器性能,没有掌握操作规程者不得开机。2. 建立使用登记本(卡),对开机情况、使用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登记。3. 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应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无关人员不能上机。大型仪器设备须取得卫生部规定的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方能投入使用,使用人员须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能进行操作。4.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包括科室设备台账、各台设备的配件附件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如管理人员工作调动,应办理移交手续。5. 操作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应离开工作岗位,如发生故障后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并停止使用;同时挂上“故障”标记牌,以防他人误用。由技术人员负责检修,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拆卸或者检修,故障排除以后方能继续使用。6. 操作使用人员应做好日常的使用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使用完毕后,应将各种附件妥善放置,不能遗失。7. 使用人员在下班前应按规定顺序关机,并切断电源、水源,以免发生意外事故。需连续工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工作。8. 大型设备或对临床诊断影响很大的设备,发生故障停机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通知医务部门、临床科室,停止开单,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用科室与人员要精心爱护设备,不得违章操作,如违章操作造成设备人为责任性损坏,要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及设备科部门,并按规定对责任人作相应的处理。质量控制制度1、设备科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疗设备器械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 2、医院应指定设备科具体负责统一采购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器械,应当从取得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处采购,采购的产品必须具有有效资证,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索证和验证制度。3、应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入库验收工作,对购入的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要验证产品的包装、标识、说明书与实物的一致性,如需要还应进行试运转测试,检查其是否达到采购技术指标要求。4设备科的库房应定期盘点库存,检查器械和耗品有无过期、失效和淘汰的产品,并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5、设备科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类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对在用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必要时需要进行校正和修复;对急救类的设备要重点巡视,保证急救设备100%完好。 6、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设备器械的操作、技术和质量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属于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上报。维修与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1. 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维修记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2. 使用科室对设备的维修、改装及正常业务工作外的设备使用应事先征得设备科门的同意。3. 对急救设备应积极抢修,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对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4. 协助使用科室制订好设备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检查执行落实情况。5. 定期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6.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维修(PM),针对每类设备的特点,科学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程序,并做好数据记录,必要时对预防性维护后的设备进行重新校准,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7. 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要主动掌握其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与保修厂方联系,对维修结果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8. 应做好休息期间和节假日的维修值班,确保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均能处理突发的维修要求。9. 保持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整洁。保管好各种维修工具、仪器,防止丢失损坏。10. 定期召开业务学习,研究、分析疑难问题,交流维修心得,积极参加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计量器具管理制度1. 在上级计量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医院计量管理工作由分管院长领导,设备科负责, 医院临床设备科内应建立专门的计量管理机构,有专人进行计量检测和检定工作。各科设计量员,建立计量管理网络。2. 按照计量法的要求和有关的规定,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专人(计量管理员)负责管理和协调。统一管理全院的计量工作。3. 统一建立全院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台账、分户账、分类账,保管好有关的技术档案和检定证书。4. 加强与计量检定部门的业务联系,做好年度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5. 随机地对在用计量器具进行抽检,停止使用超期或不合格的计量器。6. 年度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执行情况列入科室考核,对违反计量工作制度产生的后果,报领导作相应的处理。调剂调拨制度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调剂处理:1. 累计停用一年以上的闲置设备,但属于备用、维修、技术改造、特种储备和抢险救灾等例外。2. 因工作变更不再使用的设备:技术指标下降,但未达到报废标准尙能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同种仪器设备,平均利用率在20%以下者。3. 严禁把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不准生产、淘汰、不许扩散和转让的医疗设备或待报 废的设备作为闲置设备调剂。4. 调剂设备中可供家用者,审批时应严格审批和把关。5. 调剂设备应本着就内就近的原则,尽量避免长途运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6. 所有调剂设备,包括无偿转让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在估价时,根据使用期限、技术状况等合理作价,经双方协商并签订协议,按合同执行。7. 实际办理后要及时履行财务手续,调剂收入应列入设备更新、改造基金项目专项使用,不得挪做其他用途。8. 所有待调剂设备,均应按照设备科的规定妥善保管封存,不得任意拆卸,防止腐蚀、损坏、遗失。9. 加强对设备调剂工作的财务管理监督,若利用调剂设备的便利,损公肥私等行为应予追究,严肃处理。报损报废制度(1) 凡符合以下报废条件的不能用于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应予以报废。l 经检测,维修后技术性能仍无法达到临床应用基本要求。l 仪器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超过使用年限。l 严重污染环境,危害患者或工作人员安全及健康,改造费用昂贵的。l 虽可以修复,但维修费用过大,已不值得修理的。l 计量器具按“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规定,已无法满足计量基本标准的要求。l 凡是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医疗器械及相关的设备(2) 申请报废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设备科登记造册,有相关技术部门作技术鉴定,设备主管提出调剂报废意见,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3) 待报废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在未批复前应妥善保管,已批准的报废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将其可利用部分拆下,折价入账,入库保管,合理利用。(4) 经批准报废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使用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一律交回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处理。如有违反者应予追查,并交主管部门处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1、根据档案法规定,按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的管理等级,确定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范围。2、仪器设备档案是指外购设备所形成的各类文字、 图表的文件材料与电子记录等。3、档案资料要按规定的项目内容认真填写,做到字迹端正、完整清晰并分类编号登记。4、资料收集应真实、完整。5、完善技术档案借用手续,大型精密仪器的原始 技术档案,非经批准不得外借;将医疗设备使用说明书复印件交使用科室。7、技术档案要按规定的保存时间保管,销毁档案、资料要经过批准。8、及时做好动态档案信息的补充更新工作。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定期备份数据。9、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要按程序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损坏遺失处理制度1. 各类设备发生人为损坏后,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设备科门部门,并如实反应情况,不得推诿扯皮,隐瞒不报。2. 在按规程操作的情况下,造成万元以下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损坏,但尚能修复且不影响使用的,按一般事故处理。3. 由于未按规程操作,人为造成万元以下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损坏,且不能修复者,按责任事故处理。并根据使用年限折旧后确定赔偿费用。4. 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造成万元以上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损坏且不能修复者,按重大责任事故处理。应由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报院领导审批。并根据使用年限折旧后确定赔偿费用。5. 医疗器械和低值易耗品由于管理不善丢失者,按原价赔偿。造成损坏的根据损坏程度确定赔偿费用。6. 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发生损坏后,一律由维修人员维修。未经同意擅自维修造成损失,由责任人按医疗设备原值折旧后赔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1、对遭遇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时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根据医院制定的紧急状态管理预案与实行的体制,设备科应制定相应制度,医院要有紧急状态管理预案与实行的体制,同时在各个方面(包括思想上物质上)要有充分的准备。 2、制定突发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管理预案及实施细则,并定期组织演练。 3. 建立紧密人员召集、物资器材调配的应对程序。 4. 设置休息日、夜间、节假日的应急对策体制。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1 医疗设备的大量应用于临床,如在使用和管理诸方面造成不当,会给病人和使用人员带来各种风险和隐患,应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定期监测和建档,以保证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2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风险来源:1)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设备出现故障时对病人的伤害;2) 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3) 由于带有放射源或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医疗设备造成的人员的伤害;4) 由电气安全引起的问题:医疗设备绝缘程度下降、保护接地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人员的伤害;5) 因机械、光学、化学等有害物质污染出现的安全问题;6) 由于各设备的组合相互之间产生影响造成的人员的伤害。7) 其他可能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3 风险评估分析应根据不同设备、不同条件充分考虑到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作相应措施。风险管理应有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部分组成,应对一些生命支持和功能支持的医疗设备制定巡诊计划,(如呼吸机、监护仪、高频手术设备、各类光学内窥镜、体外循环设备、X线设备等)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整改。教育培训及人才培养制度1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专业学科,应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相关学历教育和职称认证等培训,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按学科要求逐步取得相关资质认证。2 设备科应制订出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计划,以及保证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可采用通过岗位实践、脱产进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实践能力以及外语水平。3有条件的医院的设备科应结合医院实际,应积极组织医工结合的科研课题,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提高自身队伍的科研水平,应逐步建立临床医学工程研究所(室),培养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开展科研教学工作,规划科研和学科发展方向。 4. 设备科应组织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参加各种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员工结合实际工作和研究项目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5设备科应定期检查科研教育培训计划和执行情况,对科研教育和培训人才等方面成绩记入档案,作为晋升的参考。岗位职责 1、购置(设备、耗材)岗位职责1)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医疗和科研设备、器械、卫生材料、化学试剂、维修材料的采购工作。贵重仪器设备会同有关人员一起订购。2) 根据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选择合法的采购方式,确保采购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3) 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按照已批准的计划进行采购,做到采购及时、账目清楚、手续齐全。4) 采购员应将采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物资管理和使用人员,对于一时无法采购到的物品应采取借调或者代用。做好到货物资的接货、提货与安装场地等准备。5) 采购中坚持质量第一,急需抢救物品优先,但要及时办理有关手续。采购的数量应合理,避免浪费,但同时在保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留有一定的余量。6) 根据合同以及发票、送货单等,与保管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入库验收,若发现与合同条款不符,应及时处理。2、验收保管岗位职责:1)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医疗和科研设备、器械、卫生材料、化学试剂、维修材料的验收和保管工作。2) 购进的各种医疗设备、消耗材料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手续,程序进行,严格把关。验收合格以后方可入库。不符合要求或质量有问题的应及时退货或换货索赔。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3) 医疗设备验收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科及厂商代表共同参加,如要申请进口商检的设备,必须由当地商检部门的商检人员参加。验收结果必须有记录并由各方共同签字。4) 质量验收应按生产厂商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或按招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测方法,逐项验收。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质量验收,应由省卫生厅授权的机构进行。5) 对验收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严格按合同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逐项验收。对所有与合同发票不符的情况,应作记录,以便及时与厂商交涉或报商检部门索赔。6) 到货时与采购人员依据合同以及发票、送货单,进行及时验收和入账。若发现账物不符,质量问题等,有权拒收并及时报告。7) 负责定期做好库存盘点工作。防止物品的积压、霉烂、生锈、失效,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8) 负责做好安全工作,经常检查,做好仓库的防火、防爆、防盗工作。3、档案信息岗位职责:1)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及时收集、整理和汇总有关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的信息,建立档案目录。2) 在医院信息部门指导下, 协调本部门网络计算机的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3) 合理设置档案类目体系,做到类目完整、清楚。4) 对于计算机管理的资料,定期做好备份保存。5) 保证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信息的查询、处理及上报数据准确无误。6) 负责档案的外借与归还的管理,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4、维护保养岗位职责1)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实行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2) 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照制定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参照随机附带的设备维修手册进行。3) 设备日常管理与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日常保养在每次使用设备后进行,保养内容:清洁、调整、紧固等,配套设施摆放整齐。保养后加盖防尘罩等。4)设备拆机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按计划定期进行。5) 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使用科室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调试。如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设备科负责与供方联系解决。6)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做好每次的维修保养记录。5、使用科室反馈职责1) 及时向设备科反馈设备维修进展情况及维修后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 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每半年次月10日前7月10日前和1月10日前报送设备科;每月25日前报送设备完好及使用状态报表。3) 爱护设备,认真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4) 认真填写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记录。做到内容详实准确。5) 充分利用好设备使之产生效益,对利用率低、日常保养差的设备和科室,经有关部门审核后酌情处理。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购置五十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经济、安全、可靠,在生成计划前,应组织所需临床科室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评价,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购置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设备首先在科室内进行论证,然后进行院内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制定技术参数,参数由使用科室至少3人以上签字。二、购置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设备首先在科室内进行论证,然后进行院内专家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制定技术参数,再请院外专家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意见再修订参数,参数由使用科室至少3人以上签字。三、可行性论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论证和技术评价。(一)项目论证:是在编制计划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对设备购买进行初步的讨论,一般不涉及具体型号、技术指标的深入研究。为了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各部门在上报购置申请表时,应提供以下信息:1、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本单位和本地区现有同类医疗设备运行情况,申购医疗设备应对医院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并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提高诊断水平,完成科研任务,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避免重复和低水平投资。2、经济效益分析:对申购设备的运行成本应进行详细分折,包括设备的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日常耗品(如试剂、易损件、水、电等)成本、人工费等。从使用效率分析、预测其检查人次。用标准收费乘于年人次数就是设备的毛收入,去除运行成本是设备的年收益。评价购置后能否充分使用,发挥应有作用。 3、技术可行性:包括项目是否符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技术准入要求;对使用科室技术人员配备是否具备技术要求,通过技术培训能否掌握机器设备的操作,对于大型设备根据规定应配有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上岗证等。对设备维修也要进行论证,有否维修技术力量保证某些设备。5、安装条件:要论证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安装场地面积层高、承重能力及特殊的防护要求等,使用环境能否达到设备的技术要求条件,配套条件,如水、电气供应、屏蔽防潮等条件是否具备,有无排污、防放射等环保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二)项目技术评价 1、技术先进性:是对计划购置的设备的设计原理,各项功能指标达到的先进程度的评价,是国际先进还是国际一般水平,是国内先进水平还是一般水平。2、设备可靠性:主要是指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在设备的规定使用时间内能保证正常使用,能确保其各项功能技术指标和安全指标都能符合标准要求,是否通过了国际国内的质量论证及许可,有关证件是否齐全等等。3、可维护性:可维护性主要是指厂方能否提供维修资料、长期的技术服务、零配件及消耗品供应等等。4、设备选型:选型是对计划购置设备的各家厂商的医疗设备产品进行评价,评价其同类设备在其它医院使用状况,功能利用情况,并对不同厂家同类产品性能进行比较;其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如何,近几年内是否会有重大更新改进,该厂家的竞争力如何;根据其功能配套及生产国看其价格是否合理等等。选型至少应在三家以上,保证采购招标程序的要求。5、安全防护:有的设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会对环境、操作人员和病人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化学污染、放射线、电磁波、电子仪器绝缘性、漏电流等问题,都应进行评价。6、节能性:对设备的节能性应当作出评价,如水、电能、燃料、制冷剂的消耗水平,各种试剂的用量,保证的途径如何等。7、配套性:对于设备的配套问题,在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讨论。如果只是注意对主机的评价忽视配套设备及配件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主机的使用。如打印设备、原有设备联机共享等。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一、决策内容(一)年度医疗设备采购计划。(二)新医疗设备的研究。(三)医疗设备技术参数的选择。(四)医疗设备购买资金来源。(五)医疗设备购置方式。(六)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方式。(七)医疗设备更新和报废处理。(八)各科室年度医疗设备购置中设备的选择。二、决策程序(一)各科室填写申购单。(二)各科室提出设备的可行性论证。(三)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分析论证形成初步决策意见。(四)医院党委会讨论分析,最终决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大型医用设备的范围:应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目录为基准。2、大型医用设备的申请应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程序办理,获得批准后,应通过严格的采购招标,在投入使用前,应经省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在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能投入运行。3、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实行技术考核、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操作人员须经考核合格,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并在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方可上岗工作。4、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前,使用科室会同设备科应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成本、相关配套设备购置成本、设施及工程建设成本,日常运行成本、人员成本、预计工作量和收费等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提交上级部门审核。5、大型医用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科室应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保证运行环境良好,对使用进行登记。6、大型医用设备的运行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购入之后,设备科应积极配合财务(卫生经济)部门每年对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追踪分析。 7、科室大型设备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纳入科室年度考核的指标中。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制度1.对一些功能广泛,一个部门使用频率较高,而其他部门使用频率较少的贵重设备,实行专管共用。2.设备要有专门保管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3.每次使用设备,保管人必须教会使用人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使用人做好使用记录。4.设备使用完毕后,保管人应检查设备的性能是否良好,出现保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5.因使用不当而损坏设备,应由使用人酌情赔偿。大型设备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1.对大型精密医疗设备部门的工作人员,需经岗前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工作。2.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操作大型仪器设备。3.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和基本操作方法,还应具有一定的保养、简易检修能力。4.具有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的科室根据该类设备的数量和科室的际情况,选定一名有大型设备上岗证的工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养护等工作。医疗设备的应急保障管理程序与规范一、总则:1、编制目的: 为适应医院治病救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大型医疗设备故障停机或紧急启用时的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性设备故障应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非战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造成群体人员伤害的医疗救援工作。4、组织机构与职责 医院应急医疗保障组是科室应急保障小组的领导机构,负责医院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本科室应急保障任务的执行,科主任为科室应急保障小组负责人。二、工作体系: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设备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医院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三、工作机制:各科室要建立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医院要会同有关料室,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工作机构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基层应对突发设备事件能力。各科室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设备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做好对各类突发设备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监测信息资源,建立重点设备的预测预警系统。四、处理过程:1、信息报告和通报建立突发设备事件的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突发大型设备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2、先期处置 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设备应急的先期处置工作。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发设备事件进行先期处置,并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现场动态信息。3、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先期处置仍然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医院应急事件管理委员会直接决定,明确应急响应等级和范围,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五、指挥与协调:(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抢修;( 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修和替代方案;( 3)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4)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其他部门的稳定工作; ( 5)及时向医院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六、应急结束:突发设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因素消除后,由负责决定、发布或执行机构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七、恢复与重建:设备主管部门会同事发部门,对突发设备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医院作出报告。认真制定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明确程序,规范管理,组织恢复、重建。八、应急保障:医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设备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抢修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用于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通过各有关单位的预算予以落实。建立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平时分开管理、用时统一调度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医院保卫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1、日常工作状态下应做好一定数量的应急保障器材物资的储备,以备应急状态下紧急使用。定期查看和更新储备物资,使之处于有效和正常工作状态。2、应急状态下,设备和器材科采取先调拨、后议价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供应及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3、应急状态下,设备的维修保障采取先维修、后报告的方式,以满足技术保障需求。4、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应急保障组可临时调配临床科室闲置设备,供应急保障使用。九、责任与奖惩:突发设备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突发设备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设备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医院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为保障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以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1、设备科从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抢救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并检查是否一机一卡挂在设备上,所在科室应详细的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调配情况。2、设备科将应急设备一览表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张贴在医院总值班室,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可与设备科联系(联系电话:8007 )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可与总值班联系(联系电话: )设备调配。3、各种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按需进行调配。4、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在设备闲置时及时为兄弟科室提供便利,各科室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借用科室使用完设备要及时归还。5、设备科工作人员要重点做好应急调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性能变差、老化要及时进行保养维修,如有必要上报设进行更换。一、医疗设备应急保障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1)设备科负责人每天24小时必须开通联系电话。(2)各临床医技科室遇有节假日应提前检修医疗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3)全院心电监护仪、心脏起搏除颤仪在应急状态下设备科有权调配使用,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4)各科室医疗设备遇有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通知设备科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修。遇有无法排出的故障,设备科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院长、院长汇报。二、发生重大疫情1、当医院收到上级机关发出重大疫情通知后,医院办公室应根据疫情状况及时通知设备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应急医疗设备准备并随时根据各科室变化调拨相关抢救设备。2、在整个疫情期间,设备科工作人员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医疗设备调配流程现场报告人/科室日 间 :设备科夜间:行政总值班通知借用科室到指定科室借用归还至借用科室归还至借用科室后联系设备科进行维护医疗设备发生意外故障电话确认调用设备名称和数量借用后设备完好借用后设备发生故障附:主要急救医疗设备名单1、吸氧设备(氧气瓶供氧)(产一、产二、手术室、妇科、产房、综合病区、产科)2、吸引设备(电动吸引器)(手术室、妇科、产房)3、呼吸机和简易呼吸器(皮囊)(急诊科、手术室、产房、产一、产二)。 4、除颤仪(急诊科)。5、床边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急诊科、特检科)。6、辅助急诊检查医疗设备:移动x光机(放射科)、B超(特检科)、检验设备(检验科)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领导、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作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医疗设备科是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医疗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1、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负责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3、负责对所购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进行跟踪验证。 4、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5、遵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执行落实医用监视计量装置、计量仪器的强制检定工作。 6、负责全院医用材料的供应。 7、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8、加强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9、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10、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1、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账、卡、物相符。 2、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由设备科负责验收、调试、安装。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训练,使之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同志指导下进行。在未熟悉该仪器的操作前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3、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4、不准搬动的仪器,不得随意挪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仪器运转异常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科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仪器损坏需修理者可按规定填写大型设备维修维护申请报告。 5、仪器设备,包括主机、附件、说明书,一定保持完整无缺。即使破损失零部件,未经设备科检验亦不得任意丢弃。 6、凡属临床科研的仪器,科室间调剂使用时,一定要经科室主任批准,仪器管理人员要办理交接手续,用毕及时归还,验收后放回原处。 7、仪器用完后,应由管理人员检查,关机放好。若发现仪器损坏或发生意外故障,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责任,如系违章操作所致,要立即报告设备科,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或进一步追究责任。武侯区人民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一、本预案适用范围1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急需调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时(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供氧及负压装置、气管插管、血糖仪、微量注射泵、微量输液泵、简易呼吸器等)。2当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发生故障时。二、成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组 长:曾杰副组长:张智 李霆 程智鹏成 员:余劲 乔莉 邓勇 幸娟 林鹊飞 杨秀梅 储存瑞 陈利强 谭英俊 职责:负责预案启动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用、外借、运输、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三、应急处置1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服从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从各科室调配闲置急救设备。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所在科室,应提供操作技术支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协助各调用科室正确操作使用。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未在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2夜间及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到达前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调拨。3当医院遇到突发重大群体事件而备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又无法满足各科室使用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协调向市内其他医院联系借调,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4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装备由设备科归还。5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或总值班。6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结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脱机,并采取补救措施,如简易呼吸器、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替代电动洗胃机等。7设备科负责维修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同时向设备科负责人报告设备状况。8设备科根据故障性质程度,决定是否由其他相关科室调拨装备或院外借用,以保证病人的救治,使装备故障对病人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9医务科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参加装备突然故障后的救治,医务科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床位、抢救设备及物品,做好接受装备突然故障而转来的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10预案结束后,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应对本次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根据实践经验对本预案进行补充改进。武侯区人民医院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是指无菌、无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无菌输血器和无菌输液袋等。1 建立无菌器械采购、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采购验收记录至少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等。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及领用部门。2 库房应注意有效期管理:根据日常用量计算合理库存、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超过有效期的产品必须进行换货或报废,不得进入临床使用环节。3 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应验明生产或企业的必要证件(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生产商(直接或间接)合法销售授权书、企业法人给具体业务人员的授权书、。 4 建立无菌器械使用后销毁制度。使用过的无菌器械必须按规定销毁,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的因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5 若发现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予以更换。 6 若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经验证为不合格的无菌器械,在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予以处理。7 使用无菌器械发生可疑不良事件时,应按规定及时报告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一次性医疗用品、低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在药品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实行招标采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