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8539794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鼓励学生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卡片 图片 相关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温暖的家。而且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么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2、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3、揭题,学生齐读二、新课教学, 生字教学(一)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师: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4、师生正音(二) 生字教学1、 出示带拼音词语 ,识记生字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3、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三、写字教学1、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 交流3、练写四、课文教学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学习第一句话: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2、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生字二、学习最后一句(一)读全文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2、 指名读句子。(二)学习最后一句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三、写字教学洗 扫 认真1、教师范写2、生描红 交流3、生练写四、朗读课文五、拓展念儿歌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分析: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学习目标: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学习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习准备: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学生:作业纸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生:拍了6下。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2、体会“倍”的意义。(1)画一画。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猴子:鸭子: 生:很清晰,整齐。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2)圈一圈。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生:1个3;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生:我圈出了2份。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 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生:对。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生:63=2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3、加深对“倍”的认识。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生;有。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生:除法算式。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练一练”第1题。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2、看星星,找倍数。(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3)全班交流。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课堂回顾。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五、作业布置。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二、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自学文中生字词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1)索溪峪的山“野”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2)索溪峪的水“野”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3)索溪峪的动物“野”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2)索溪峪的人“野”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山野(分)野(总) 水野 (分)动物野(分)人野(分)三、课堂总结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阙(qu)叠嶂(zhng)曦(x)月襄(xing)陵沿溯s)素湍(tun)绝巘(yn)长啸(xio)属(zh)引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2、研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 疏通文意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第一段: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第二段: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也(不如) (快)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第三段;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13良多趣味(确实)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3、朗读比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4、反馈交流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课堂练习。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停止)属: 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今义:疾病)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今义:好)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顺序:季节顺序:夏、春冬、秋;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六、 布置作业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附:板书设计:三峡郦道元北魏山:长、多、陡、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秋:悲寂凄凉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积极情感。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课前准备】1、 活动道具:筷子、报纸若干2、 课件【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观察岛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安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很有趣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家要仔细看,因为看完之后,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师: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生:(这三个短片都是关于团结的,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敌人,最终获得了胜利,保护了自己。)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提炼的主题也很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团结的力量。二、体验分享:活动营活动一:折筷子师:中国有句俗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理解下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双筷子,请大家拿起其中一支,听口令行动。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123。生:咔嚓师:好清脆的“咔嚓”声,我想问问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觉怎么样?生:很容易就折断了。师:很多学生都表示so easy,这都不是事儿。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按照组为单位,将组内剩余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后由每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这一把筷子折断。生:(尝试折筷子)师:老师观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这一把筷子。这说明什么道理呢?生: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体会到了,要折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断的话,就很难。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齐心合力的话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们相信吗?活动二:踩报纸师:大家看,老师的手里现在有一张报纸,大家猜一猜,这张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个人?如果把报纸折叠呢?在折叠呢?(老师一边折叠,一边将同学们的竞猜数板书到黑板上。)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挑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挑战的规则:踩报纸游戏规则:1、 每组抽出5名同学来参加比赛,当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的时候,参赛队员要想法设法把脚放在一整张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如果有学生的脚超出报纸范围,就会被淘汰。淘汰的组员离开比赛现场,剩余的组员继续比赛。2、 将报纸对折,剩余的组员继续在老师的指令下将脚放在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规则同上。3、 继续将报纸对折,比赛。4、 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赛,组内留下人员最多的组获胜。师:现在请各小组讨论,派出参赛队员。(比赛过程)师:经过激烈的比赛,第*小组获得了胜利。现在有请这些小组的成员上台领奖并和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秘诀。生:师:他们说的非常好,请下台。接下来我们来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师:看来想要团结力量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大家分享的经验,来总结下,在团结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三:总结提升:分享屋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总结的团结的经验呢?生:师:整理归纳1、有计划和安排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3、信任合作伙伴4、多鼓励合作伙伴5、有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团结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今天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本节课到底结束,谢谢大家。教学设计方案 篇6【课 题】:写意花卉(7-8)【课 时】: 1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写意花卉作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的了解。【教 具】:PPT课件、笔、墨、纸、砚等演示用品。【教学流程】(一)导入1.思路: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个认识,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视频“荷花”(独白: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我想问一下,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自然界中荷花的美)。2.文化内涵:朗诵古诗爱莲说理解荷花的寓意:花中君子。对莲花的赞美也就是对品德高尚的人(君子)的赞美,借物抒情。总结:正因为荷花形象美,寓意也美,所以我们有必要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荷花之美。(二).讲授新课:1.中国画基本知识提问:同学们见过的中国画是什么样子呢?(讨论1分钟)(1).中国画的分类(据表现方法):工笔;写意(中国画更注重人文内涵的表达,借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2)名家作品赏析:讲3幅突出:以线造型,笔墨变化;构图、留白、疏密变化;(借物抒情;意境美;诗书画印相结合在演示过程中讲)后两幅一句带过。荷 现代 李苦禅(三).荷花演示(15分钟左右)a.构图,步骤:1.荷叶(侧锋、泼墨法、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小叶(未绽放开的小叶子用侧锋);b.荷花(色彩干净,笔尖到笔根色的渐变)花蕾;c.叶子的茎(中锋) 花的茎(中锋) 花蕾的茎(中锋)d.等叶子快干时用中锋、浓墨勾叶脉(破墨法里的浓破淡,用浓墨去把淡墨破开),点茎上的小刺。e.题字(根荷花相关的诗句,时间、作者名讳)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四)展示评价:计划展示3个学生的作品1、(本人)说一下这幅画有没有国画的感觉?你最满意的地方是哪儿?2、说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形象、墨色变化、前后虚实优点、缺点)3、这幅画那些地方体现了这节课学的用笔方法用墨方法?说一两句。(五)小结,课后拓展(见幻灯片)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课(需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学情分析】本课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理念】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学习目标】、认识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二、指导阅读、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三、总结延伸、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合作交流,教师小结。、辩论会: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板书设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正视自己善于沟通【相关作业】、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