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8378321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撰写人:_日 期:_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一、在本地居住_个月及以上的_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二、对本地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簿,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_个月及以上的_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四、每月_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等地方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预防接种工作。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无预防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一、卫生人员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服务站所属派出所或居委会(街道),收集新生儿资料。二、及时查访。收到新生儿报告卡后,及时巡访,了解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每月按时上报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三、登记入册。属本地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薄立册。并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业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有关疫苗。四、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上防预人员负责。二、预防接种一般反应进行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市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_事件,在_小时内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四、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五、因预防接种异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需请求市卫生局处理,接到处理请求后市卫生局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规定执行。七、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_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置;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_射肾上腺素(1/1000),成人0.5-_ml,小儿_ml/kg/次,最大量0.33(1/_支)。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九、晕厥处理原则。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_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正规医疗单位诊治。十、在群体性接种进行过程中,如出现接种反应,应及时将患者与其他受接种者隔离,再进行对症处理,避免人为造成紧张气氛,防止_性癔病。门诊工作人员职责一、在业务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院部门诊医疗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二、安排人员经常巡查门诊各诊室、辅助检查科室、服务窗口,检查门诊各类人员遵守劳动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门诊部发生的突发情况。三、掌握门诊各科医生出诊情况和病友就诊动态,遇到病友就诊高峰或门诊医生未能按时出诊的情况,及时与医务科等有关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主任沟通协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门诊病友就医。四、及时与医务科及各临床科室沟通联系,确定专家出诊、休诊时间,提前在门诊出诊信息栏或诊室的信息栏上作出提示。五、做好专科门诊的协调管理工作,督促和协助各科积极开展专科专病门诊,确保各专科门诊如期应诊。六、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制订门诊病历书写规范,_门诊医疗质量和病历文书质量的考核和评比。七、改善服务措施,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流程,确保门诊就诊畅通。八、做好导诊、分诊服务,帮助病友准备便捷就医。九、在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门诊病友的其他合理需求。十、负责接待和受理病友投诉,可以即时处理的当场予以解决;情况复杂不能即时解决的,需上报有关部门,必要时请示院领导。药房工作人员职责1.在科主任和药房负责人领导下,从事药房的各项工作。2.按照规定与分工,负责医师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与发药工作。3.参与制订药品的申领计划,参与对处方、各种报表、单据的核算、统计及药品的定期盘点。4.经常检查药品质量,保证发出的药品质量合格,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5.按照规定,做好特殊管理药品的各项管理工作。6.经常深入临床,了解需求,收集有关情报,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工作。7.经常对药品进行巡查,做好药柜、药架上药品的补充、整理、保洁工作,并保持调剂室内整齐、干净。8.指导医药院校学生生产实习及下级药学人员的业务工作。9.完成医院、科室及药房布置的其他工作。治疗室工作人员职责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理,要及时清理。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消毒。治疗室清洁用具应专用,废弃物不能放入生活垃圾内。二、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损坏物品及时报告护士长登记,按规定赔偿或报损。严格交接班制度,每月清点一次物品。三、各种物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四、毒、限剧药、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六、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头皮针、静脉导管需高压灭菌。七、用过的注射用具浸泡消毒,清理后每日与供应室交换。八、对无菌用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九、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二)一、在本地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儿童均须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册,将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_岁以下儿童资料。四、每月_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_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_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三)一、在本地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二、对本地接种的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簿,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镇街道收集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四、每月_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等地方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预防接种工作。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四)一、在本地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要求实施预防接种。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底册,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预防接种证的应补发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镇(街)、村(居)等有关单位收集居住_个月以上的_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居委会有关人员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_岁以下儿童资料。四、每月_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通知其接受预防接种。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积极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建立联系,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人到学校收集_岁以下新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并建立接种档案,妥善保管;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及时补种疫苗。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大,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的时间等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乡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为巩固我乡免疫规划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区市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1、乡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2、乡卫生院要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与居(村)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对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姓名、_、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乡外县户籍的适龄儿童,接种单位要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乡流动”和“外县流动”另外分页建帐,注明来本地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要建立本辖区内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帐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4、接种单位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现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帐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接种单位要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乡外县儿童,接受单位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6、接种单位要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区疾控中心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此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第10页共10页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