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8336253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二、 自主学习【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齐师伐我”。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难点解析】1.本文的祥略安排。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2.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善于把握战机;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曹刿( gu )请见 又何间( jin )焉 肉食者鄙(b ) 弗( f)敢专也 小惠未徧( bin )牺牲玉帛(b) 小信未孚(f) 战于长勺(Chngsho) 登轼(sh)而望之 夫(f)战 望其旗靡(m)2.解释加点的词语。(1)公将鼓之(击鼓 )(2)何以战(凭借 )(3)战于长勺(在)(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第一段写曹刿拜见鲁庄公。(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表现曹刿善于掌握战机)第三段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二)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三)讨论曹刿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 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思考: 1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2鲁军追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视其车辙乱,望其旗靡。3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追击时机的?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曹刿选定追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曹刿是一个有爱国精神,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学生讨论后归纳。 (四)讨论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中有关鲁庄公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两个问题评价: 1根据课文回答:鲁庄公懂得军事吗?2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肯定 。(参考: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追击敌人,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妄动。他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 但能够察纳雅言 爱惜人才、善用人才。)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四、课堂检测(一)阅读课文,完成第922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军队 )(讨伐,攻打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不 )( 虚报夸大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 即使 )( 明察 )10.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2)民弗从也( 服从,听从 )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 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 (3)曹刿请见(请求 ) (4)又何间焉( 参与 )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 (5)其乡人曰( 他的 ) (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 公问其故( 他,指曹刿 ) 公与之乘( 代曹刿 ) 望其旗靡( 他们,指齐军 ) 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 )11.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 1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3)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能够 (4)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7)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1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15.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17.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3)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五、拓展提升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战争中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1)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请各举一例中外著名的战役。正义战争:血战台儿庄 。 非正义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 。(2)请写出两名描写战争的诗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收集两句关于战争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兵民是胜利之本。(4)请写出下列战争典故中的人物。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三英战吕布,三英指刘备、张飞、关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荷坚。六、课文学习小结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2.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8081页相关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