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640812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李虹书记在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各位老师、同志们:忙碌而充实的暑假转瞬即逝,新的学年又将开始。下面我就学校当前的发展形势及今后的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校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经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成功突破了学科布局单一、校园面积狭小、硬件条件不足等办学瓶颈,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实力显著增长,社会知名度明显提升,为今后再上新台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初,学校制定了2007年党政工作要点,提出了今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提出了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基本思路。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工作要点的指导思想,牢牢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学校事业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1、深刻认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形势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由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到市第九次党代会发出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号召,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一年多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滨海新区汇集的规模前所未有。中央各部委办、各省市先后组团来津考察,国际国内高层论坛、峰会纷纷落户滨海,国内外各界对滨海新区关注的程度日益提高;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与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型跨国公司云集天津,就投资项目和加强合作达成一系列协议;天津现代交通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港口优势和大通关格局初步形成;滨海新区金融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势头;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服务外包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基地,标志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达到了新的高度。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全市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态势前所未有。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上全面展开。惠及老百姓的二十项民心工程全面建设,工业发展的二十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出台了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20条意见,形成了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也带动了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无论是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之多,还是素质水平之高、层次范围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趋势。2、高度重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形势,为我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我们借助天津发展的大背景吸引人才。滨海新区将成为全国人才汇聚、资本汇集的热点地区,也为全市各方面引进、争夺高层次优秀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有利于我们借助滨海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建设要体现天外特色不能仅局限在“语”上,更重要的是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体现国际化办学思路,要在“外”字上做足文章。围绕特色凝炼学科方向,把“语”做强,把“外”做大。三是有利于我们借助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强化服务职能,拓展服务空间,充分展示和提升学校自身水平。四是有利于我们抓住人才需求扩大的机遇,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大量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为我校大打特色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涉外事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来自自身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挑战。服务滨海新区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实力和水平,必须符合滨海新区的需求,这对我校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检验也是挑战。其次是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目前,与滨海新区互动发展、互利双赢,已在国内外达成共识。天津及华北地区高校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自身优势,抢占服务空间,有些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国内外许多高校也在高度关注和研究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新机遇。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循守旧只会丧失机遇。3、抢抓机遇实施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日前,我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学校发展的意见,这是我校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何贯彻落实该意见,关系着学校能否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积极行动,狠抓落实。一是要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要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关注地方区域的发展趋势,“跳出天外看天外”,在天津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更加广阔的视野里寻求天外发展的新途径。二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人才办法、学校管理制度等,以创新思维开拓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三是要扩大交流、加强合作。要树立“天外以外都是外”的理念,不仅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也要加强与国内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要开发与社会其他资源的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开拓发展空间,扩展办学资源,积累发展后劲。如何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趁势而上,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实现发展,既是战略性课题,更是当前最急迫的任务。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反对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巧干,务必注意方法,注重实效。二、强化特色,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特色发展是高校服务社会、提升自身水平的突破口。特色发展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发展战略和错位竞争中做文章。天津外院要立足天津,面向国内外,必须要有鲜明的特色。有了特色,才有天外的服务和发展空间。1、加强比较研究,不断凝炼办学特色培育特色,重在研究。天外特色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和提炼,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高度概括的校训:“中外求索、德业竞进”;二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外语语言优势、外语加专业和专业加外语的教学模式以及国际化办学。在现有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比较研究,形成一致的指导思想,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凝练天外特色,使天外特色更加科学完善,更加独特鲜明,在全校师生中达成共识,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2、构建支撑体系,完整体现办学特色培育特色,重在建设。必须在思想统一、特色明确的前提下,围绕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完整的特色支撑体系。要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完善的原则,把目前能做和容易做的事情先做起来。例如实施双学位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辅修制、开展双语教学、加大聘请外教的力度、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以校训为指导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的特色等;对于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重点和标志性成果,要集中力量突破。例如申办博士点;例如把英、日等市级重点学科,建设成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科等;要有步骤、有规划地完善支撑体系,最终目的是在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上体现特色。3、加强舆论宣传,全方位推介办学特色培育特色,重在宣传。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让社会认识天外、了解天外、认同天外,把优秀的学生和师资吸引进来,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天外的品牌和典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首先,要加强整体策划,突出宣传重点。要紧紧围绕打造天外特色策划宣传重点。不仅要把天外的特色做成品牌,还要借助宣传手段、抢抓宣传时机、注重宣传实效,不仅要看对外报道的数量,更要看报道的力度,不断提升学校及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其次,要善于树立典型,巩固宣传成果。天外需要自己的典型,典型人物不仅是天外的名片,也是天外引以为荣的骄傲。要有“一荣俱荣”的思想,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学科带头人要有典型;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普通员工都应该有典型。总之,要把不断凝练天外特色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不仅要认真总结和提炼特色,更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发展、强化、完善特色。三、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问题是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事业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上,凝聚到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上。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1、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校“每个岗位都需要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注重人才的主流,善用人才的长处。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努力把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学校的各项事业中来。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2、牢牢把握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努力做到环境育人、事业留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培养、引进、选树、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做到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人才质量显著提高,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培养是第一位的。要切实抓好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修订、完善培养计划,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视野,创新方式,引进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大师级的人物和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中青年学者。人才引进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市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要用好专项资金,下大气力引进与重点学科地位相符的一流人才。二是非语言类各专业急需人才。充分利用滨海校区的优势,引进一批骨干人才,形成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和学科团队。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选树的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一切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条条框框,为干事创业的人搭建成功成才的舞台,为能人提供发挥才能的用武之地。3、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是高校中两支重要的人才队伍。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中心,以抓好高层次人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全面推动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学科建设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创建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逐步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敬业爱岗、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干部队伍。要不断强化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观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四、夯实基础,加强党建,进一步提高驾驭学校发展的能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和依靠广大共产党员的聪明才智,奋发有为,努力拼搏。1、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实现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任务,关键在领导班子。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理论建设,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本领。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把握发展机遇、敢于寻求突破的能力;把握关键环节,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生活作风。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校务公开,严格依法治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识大体,顾大局,讲原则,守纪律,切实维护班子的团结。2、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新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需要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要支持、鼓励那些敢抓善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关心爱护那些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干部,努力形成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环境。本学期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启动第三轮处级干部竞聘工作。要以此为契机,贯彻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特别是能团结大家共同干成事的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提供队伍保证。3、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大实施“强基创先”工程力度,重点建设若干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力度,对照不同岗位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加强自身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增强党员意识,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同志们,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我校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与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坚持在服务中生存、在贡献中发展的方向不动摇,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强化办学特色上寻求突破,不断促进我校事业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早日实现创建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2007年8月30日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