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品的消费与市场预测

上传人:张姑****py 文档编号:85134042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产品的消费与市场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铁产品的消费与市场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铁产品的消费与市场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铁产品的消费、库存与市场预测一、2006年:钢铁产品供给与消费增长的不同运动产量增速依然强劲,消费增长明显放慢。2006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42266万吨,比上年增长20.07%,年增幅从05年的24.6%仅下降了4.5个百分点。而表观消费量为38819万吨,比上年仅增长10.28%,增幅比05年的21.87%下降了一半还多。2006年上下半年的显著反差:06年数据如果分上下半年看,差别更为明显以粗钢计,06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18.3%,表观消费增长14.04%,产需差距仅有4个百分点;而下半年产量增长21.7%,表观消费仅增长了6.98%,需求增长还不到产量增长的1/3。二、反差的原因库存减少?面对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巨大反差,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解释。最著名的是某权威部门的说法:“2006年社会消耗了05年转移过来的1400万吨资源(用经济学术语翻译,应该是社会库存年末比年初减少了1400万吨),”按照这种解释,实际消费增长比表观消费增长要高出4个百分点。这样一来,消费增速的下降就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探讨库存以及实际消费增长变化本身有一定价值,但这一探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过去和未来需求变化趋势的把握。07年以至今后,在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钢铁消费仍会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还是增速会逐步下降?这个问题的答案对钢铁企业考虑未来市场和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权威部门提出的这一解释对判断形势影响太大,为此,我们对06年我国钢铁社会库存变化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试图查明权威部门的解释是否真有根据,确有道理?我国过去对钢铁产品社会宏观库存的研究很少,现有统计数据也是局部、不完全的,但毕竟还是有一些数据可用。我们利用现有数据,加上一些专家判断进行推算,得出了初步结论。三、我们的初步结论:06年年末比年初钢铁产品社会库存从结构上“一减三增”,但总量没有大的变化。钢铁产品的宏观社会库存分为三大部分:生产企业库存(也称厂商库存)、经销商库存(可进一步细分为面向国内市场的经销商和面向进出口的库存两个子类)和钢铁产品用户库存。钢铁产品有钢材也有钢坯。因为我国钢材统计中重复材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我们统一都折成粗钢来计算产量和库存,以消除重复材的影响。3.1钢铁企业库存目前没有全国钢铁企业库存,只有钢协67家重点企业的库存统计。因为这67家企业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约3/4,我们就以此为根据推算全国钢铁企业库存数量。根据有关数据推算:全国钢铁企业06年末库存钢材/钢坯折粗钢大约相当于1050万吨左右,比上年末增加约115万吨。库存大约相当于06年9天的日均产量,12月份8.4天的日均产量。3.2经销商库存变动据有关社会钢铁信息机构的典型调查,5种最主要的商品钢材06年末比年初经销商社会库存变动幅度如下(其中螺纹钢为10个市场总和,线材为9个市场总和,中板、热轧和冷轧调查市场数分别为8个、10个和9个。其地区分布涵盖了全国主要消费地区): 全部产品综合库存的变化,如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则为-26.7%,但因为库存下降的大头是热轧板和冷轧板,而这两个品种(均同时计算薄板和薄宽钢带)06年占全国产量仅分别为4.94%和5.58%,另三个变化不大的产品占全国产量比重为47.89%,因而,用加权平均法更为合理。我们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社会经销商库存全年变化幅度应为-8.95%。我们根据钢铁企业06年通过分销和分支机构销售钢材的比重,以及通过专业人员了解到的批发商库存平均周转天数,推算出2006年末全社会经销商钢铁产品库存折粗钢约为12251840万吨。大约相当于全国1116天的粗钢产量。按前述06年库存比年初平均减少8.95%推算:06年末社会经销商库存比年初减少约120180万吨。3.3进出口商库存2006年是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的一年,因而为准备出口在港口等地的库存必然要有所增加,而这些库存并不包含在经销商库存统计之内。06年12月坯/材合计净出口473.6万吨(05年为44.5万吨)。按一个半月进出口量计算库存,坯、材合计,06年底外贸库存折粗钢约710万吨,比05年增加约640万吨。如果按一个月进出口量计算,06年底外贸库存比上年末增加约430万吨。大型国企通常都有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对本企业产品出口通常是代理制,在装船之前这些库存是计算在生产企业库存之内的。扣除生产企业这部分库存重复部分,估计外贸库存年末增加量在115170万吨之间。3.4用户库存钢铁产品用户分为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类,2006年制造业用钢增长超过建筑业用钢。参考典型调查和表观消费量增长比例,我们推算全国钢铁产品用户库存2006年年末制造业库存约为880万吨,建筑业约为590万吨,合计约1470万吨。制造业年末比年初增加约115万吨,建筑业年末比年初增加约30万吨。合计估计全年用户库存增加约145万吨(陈克新先生曾经估算,2006年钢铁用户库存增加了约1500万吨,和我们的估算有较大差距)。合计情况见下表: 结论:根据上述研究,2006年我国社会库存呈现“一减三增”现象。即:社会经销商库存减少,而生产企业、外贸库存和用户库存增加,增减相抵,可以大致判断我国2006年末社会库存比年初没有大的变化。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推算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假设,我们认为我们所估算的库存增加的具体数值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不必过于认真,我们主要用其判断宏观趋势变化。从一般道理上讲,社会宏观消费结构的变化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几年的过渡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威部门提出“2006年社会库存减少了1400万吨”的判断,也是合乎逻辑的推断。但是,权威部门至今对其结论并没有详细说明其根据和来源,而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一结论。3.5库存在06年上下半年的变化:我们也试算了06年6月底库存与年初的变化。结果显示,厂商库存下降,经销商库存上升,外贸和用户企业库存上升。总体来看,6月底比年初社会库存略为上升,但幅度并不大。据此,实际消费上半年增长的比例可能比表观消费增长的比例略低,而下半年比表观消费增长的比例略高,幅度大约在1个百分点左右。所以,2006年下半年钢铁消费增速比上半年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四、结论。研究库存变化最终目的是研究我国钢铁需求变化趋势和对今后进行预测。我们去年底曾经提出:尽管国民经济、第二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都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2006年钢铁消费的变化却表明“我国钢铁消费己经进入了相对低增长时期。”如果我们关于库存变化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那么,2007年我国国内钢铁需求的增长仍然可能慢速增长,估计应该在8%左右。产能的增加仍需靠出口来消化。也有另外一种可能,由于我国现有产品库存统计的数据不全,可能有误差,或者我们的一些推测方法不太完善,因而导致我们的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业界有更多的人来共同关心和研究这一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钢铁消费变化主要是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凸现出来,确认这一历史趋势变化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我们对钢铁消费的上述结论可以认为只是一个假设,是可能的变化趋势之一。我们估计,要到今年6月底前,看到今年15月的全部生产、进出口和库存数据之后,我们才能对全年和今后的市场形势判断得出更为肯定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