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地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399661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地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地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地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金三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与政策取向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金三林 发布时间:2010-08-19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78年的148329104t增加到2008年的689654104108108t之间,减排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开展阶段,在以煤为主的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减少能源消费,即节能。节能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包括深化能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加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使环境社会本钱充分内部化;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支持低碳经济开展;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技术效率,节能,定价机制1 前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025cm。尽管目前在气候变暖的成因解释上还存在分歧,但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观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研究明确,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强,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开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78年的148329104t增加到2008年的689654104t,年均增长5.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78年的1.5t/a增加到2008年的5.2t/a,年均增长4.2%,见表1。这期间,二氧化碳排放也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是1978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平稳增长态势,年均增长4.8%;第二阶段是1997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本稳定,年均增长1.3%;第三阶段是2003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0.0%,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增速分别达到17.4%、15.7%和10.2%,远高于其他国家。3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上不断下降,年均下降9.1%;从1978年不变价看,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78年的40.7t下降到2008年的11.5t,年均下降4.1%,见表2。从时间上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1998年以前根本上是稳定下降;但1999年以后下降速度放缓,2003年和2004年还出现反弹,“十一五以后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历史时期,见图2。4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按汇率法和不变价美元计算,是日本的9.8倍、德国的6.5倍、巴西的5.2倍、美国的4.8倍、印度的1.5倍。从动态来看,2003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6%,也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印度,见表3。按购置力平价PPP法和不变价国际美元计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现价,但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万国际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9.4t,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是日本的2.7倍、德国的3.0倍、巴西的3.9倍、美国的1.9倍、印度的2.1倍。从动态来看,2003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1%,不仅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印度,甚至低于世界平均降幅,见表4。即使考虑到PPP法对人民币汇率存在高估的因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全球也是较高的,下降速度也是较慢的。5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围绕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国外已进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的共性结论是:经济开展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原因;能源效率提高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但由于能源技术进步的长期性,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增长的抑制贡献率会减弱;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有显著影响。文章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根本公式来分析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见式1: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i=3;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P为人口。设:Si为能源结构因素,即第i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Si=Ei/E;Fi为各类能源排放强度,即消费单位量的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Fi=Ci/Ei;I为能源效率因素,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I=E/Y;R为经济开展因素,即人均GDP,R=Y/P。如此人均碳排放量A可表示为式2:Si、Fi、I、R分别表示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开展对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由于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是固定的,因此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能源结构变化、能源效率变化以与经济开展变化。文章用19782008年的数据,计算了1978年价GDP、1978年不变价能耗、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工业占GDP的比重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系数,见表5。上述计算结果明确,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与能耗水平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2;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58。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1978年价GDP、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进展回归分析也明确,经济增长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过高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来看,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我国GDP增长过快有关,也与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有关。从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净出口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20%30%;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工业能源消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70%以上。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直接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0%左右,此后逐步上升,到1996年上升到75%,随后开始下降,2002年下降到72%左右,但2003年后又快速上升,2008年达到76.7%。由于单位标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等标量石油的1.3倍,是等标量天然气的1.7倍,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和能源生产结构,直接导致我国单位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高于其他国家。6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还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Crossman和克鲁格Krueger受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根据经验数据指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倒U型关系,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概念。它假定,假如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在经济开展初期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恶化;当经济开展到较高水平,环境质量的恶化或污染水平的加剧速度开始保持平稳;进而随着国民收入的继续增加而逐渐好转,即环境污染变动趋势与经济开展变动趋势间呈现倒“U型关系。文章用1978年价的人均GDP数据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数据,拟合了1978200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开展水平的关系,见图3。图3明确,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开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增加,目前还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的上升阶段,拐点还没有出现。而且从趋势来看,如果没有环境政策的干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太可能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动下降。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排放强度,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预测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可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8%,低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左右。但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可能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因此对“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分别做出7%、8%、9%的假设,并以8%作为基准情景。同时,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将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方法。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下降18%左右,考虑到“十三五基数较大的原因,“十二五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应高于“十三五。在此以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这一高目标来考虑,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19%。基于上述假设,对“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展预测,结果见表6。108108108108t,二氧化碳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实现减排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7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能源问题。在能源排放强度根本稳定的情况下,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能源的消费,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我国以煤为主的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减少能源的消费,即节能。节能的主要路径又有3个:控制经济增速、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技术效率。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开展的阶段,就业压力较大,经济增速不可能太低,结构升级不可能太快,节能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加快提高能源技术效率,如此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一是深化能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使能源产品价格能真实反映能源生产本钱、资源稀缺性和环境社会本钱。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切实解决资源所有权的“虚位问题;对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推行市场定价,以便与时、合理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实行有效的价格监管,主要是输配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形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开展目标的资源价格结构和比价关系。二是加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使环境社会本钱充分内部化。依据国家能源中长期开展的战略和目标,对能源的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等社会性目标进展管制,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遏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核心是推动技术标准化,制定相关工业用能产品和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X,对重点用能工业部门实施对标管理,通过监管标准的实施和提升来加速新技术的应用。三是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用财税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开展。提高资源税和环境补偿标准,将环境损害本钱和资源耗竭本钱反映到能源价格中;降低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征收出口关税,减少能源以载能产品的形式出口;提高能源消费税,增加能源使用本钱,引导节约型的能源消费方式;研究开征碳税,为低碳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提供稳定的价格信号;通过政府采购、税费减免等措施,支持节能、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的开展。四是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市场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在现有环境交易所的根底上,构建自愿碳交易登记注册、撮合交易以与清算和结算系统,设立排放量审计、报告以与确认规如此。同时,引入第三方排放认证机构,对参与企业的基准排放量以与减排量进展确认,通过认证的多余排放量可以在交易所上市进展交易。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允许能源密集型企业选择自愿减排协议进展减排,不能完成协议量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系统来购置碳排放。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机制CDM,获取国际减排资金,承接节能减排技术的转移和扩散。逐步引入碳银行制度,为地区和重要企业建立碳账户,发现碳的远期价格。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