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3454345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1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那么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表达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的体系构造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在一起”、“成长不苦恼”、“机灵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必须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必须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缔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探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此时此刻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到达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造就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改变,交通的开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提醒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开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独创,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留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赐予的历史文化学问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四、教学建议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缔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育主题为根底,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对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表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造就学生对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开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开展的现实和可能启程,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开展与完善奠定根底。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教学理念,采纳以客观社会为根底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应信息,协助老师改良教学,促进儿童开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展比拟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根底启程,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鼓舞为主的开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支配周 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29.49.81、我们的合作2、真正的友情39.119.1549.189.2259.259.303、为你开心,与你分担610.110.7国庆放假710.810.133、为你开心,与你分担4、面对欺压和威逼810.1610.20910.2310.275、我要攀登6、抄袭害了谁1010.3011.31111.611.101211.1311.17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8、擦亮眼睛1311.2011.241411.2712.11512.412.89、逛商场10、衣食的来源1612.1112.151712.1812.221812.2512.29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12、从一滴水说起1912.112.5201.81.12211.151.119复习考察221.221.2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2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打算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老师:杨xx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五班和六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为了依次的开展教学,圆满的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此教学工作打算。一、指导思想: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表达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三单元“平安地生活”,第四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怀你,爱惜他”。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协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展道德教育,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挚友?我们的生命是谁赐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怀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协助的人伸出手,是关怀。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四、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根底。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驾驭平安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根本事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外表,而是引导他们对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启程,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造就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究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3、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讲解、社会实践等。 七、教学措施: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缔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育主题为根底,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对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表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造就学生对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开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开展的现实和可能启程,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开展与完善奠定根底。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教学理念,采纳以客观社会为根底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应信息,协助老师改良教学,促进儿童开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展比拟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根底启程,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鼓舞为主的开展性评价。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3一、学生状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协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这个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展道德教育,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根本事实,把爱惜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化、将来通信的开展作为根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怀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造就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三、预期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根底。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协助学生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根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亲密联系,生产的开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良,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开展、文化沟通的亲密联系,交通开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群众传媒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根本事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外表,而是引导他们对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启程,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开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如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对学生来说比拟困难和生疏,教材从“吃穿用哪里来”切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饮食,首先把握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的根本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图片 “到农村去看看”和“到工厂去看看” ,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让学生相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根本过程。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表达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造就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究实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留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教材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教材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驾驭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经历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根底。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开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4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3)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2、行为与习惯目标:(1) 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开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3、学问与技能目标:造就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协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表达,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怀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踊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抗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开展,造就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开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根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开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4、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故事续编、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救济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造就学生的爱心。进展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爱好地实践活动,造就酷爱家乡,建立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二、状况分析(工作重点)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教材状况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表达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措施(详细做法)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校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表达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3、细心打算,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四、课外活动或爱好小组活动1、通过播放录像、课件等方式,造就学生学习实力,增加安康闲暇的本事和闲暇道德观。并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开心。2、让学生组织课外探究小组,了解环境问题的缘由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比拟不同通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展一次实际通信联系。造就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实力。五、教学进度教 学 进 度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1 2、212、22 1、在公共汽车上 2月20日上课2 2、253、1 1、在公共汽车上3 3、43、8 2、想想他们的难处4 3、113、15 2、想想他们的难处5 3、183、22 3、伸出我的手6 3、253、29 3、伸出我的手7 4、14、5 4、我们赢了 清明节放假8 4、84、12 4、我们赢了9 4、154、19 5、绿色小卫士10 4、224、26 5、绿色小卫士11 4、295、3 6、我们的民风民俗 劳动节放假12 5、65、10 6、我们的民风民俗13 5、135、17 7、家乡的改变14 5、20 5、24 8、怎样到达目的地15 5、275、31 9、媒体连着我和你16 6、36、7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17 6、106、14 11、怎样和他联系 端午节放假18 6、176、21 期终复习、期终考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5一、状况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二十人,他们都很机灵活泼、好学上进,正在向独立性、自主性过渡,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根本驾驭日常礼仪,懂得敬重师长,酷爱劳动等优秀品质。但也有局部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将有待于在本学期作较大程度提高。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已成为他们迫切的须要。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能踊跃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踊跃主动协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效劳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开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开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局部,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根底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开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根底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三、详细措施1、课前谨慎钻研教材,充分备课,按时上好每节课。2、针对各个班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3、鼓舞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4、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找出自己的缺乏,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5、踊跃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相识,造就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6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踊跃、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标准,提高效率,扎实推动素养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二、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愿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开展的阶段,他们起先喜爱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拟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拟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开展的实力有必须的障碍。儿童很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造就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挚友,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驾驭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必须的判定实力,但是现代家庭构造的改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独立实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紧要,所以也相应出现了很多的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开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起先有爱好也有实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紧要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起先有作为现代人的责随意识,起先参加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须要。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与规那么;其次单元为我是小小的志愿者;第三单元为我崇敬的人们;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和通信。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表达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四、教学目标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实力;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详细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学会沟通和沟通的技巧,共享欢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压和威逼,敢于抗争。2、初步形成踊跃向上的生活看法,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实力;学习诚恳做人,诚信为本;酷爱科学,坚信科学。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对待工业文明,相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二根本理念:1、关怀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根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3、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需采纳儿童乐于和适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协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踊跃的生活看法。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7一、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踊跃向上。这学年是他们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怀你,爱惜他”。第一单元重在告知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其次单元是关于平安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急发生后的紧急状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知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第四单元是关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擅长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造就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开展供应充分的空间。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8一、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他们但缺少社会经验。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那么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表达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根底上,不断丰富和开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的通信种类,学会运用根本的通信方式,了解通信的开展状况,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人无信不立,感受有无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懂得当今社会倡议诚信的意义,原意为建立诚信社会尽力。3、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懂得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的常识。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办法识;能够按公开、公允、民主、同等的原那么,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加社会民办法识。4、初步了解人类的开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缔造的绚丽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爱好;了解和探究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奉献,感受中华民族的机灵才智,激发民族骄傲感、文化认同感以及爱护文物意识。四、教学建议及措施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缔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育主题为根底,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对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协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开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表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造就学生对生活的踊跃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启程,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开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开展的现实和可能启程,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承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开展与完善奠定根底。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根本教学理念,采纳以客观社会为根底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应信息,协助老师改良教学,促进儿童开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展比拟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根底启程,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鼓舞为主的开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支配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9一、 学生现状分析:四年级学生虽然驾驭的根底学问比拟坚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知道的比拟少,同学们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需克制。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三个单元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示活动,第一主题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从学生身边最为熟识的人和事为切入口,了解在我们四周还有很多人须要我们协助,我们应当为他们伸出友情之手。其次主题单元我的家乡在改变通过设计一系例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酷爱家乡。懂得怎样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第三主题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如何正确让学生处理媒介的利用,了解我国的媒体开展改变日新月异。这样的编排目的是:一是在学生生活经历、学问水平的根底上的自己的交往面越来越广三、教学建议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技能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的造就;偏重追求结果,无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二老师的角色和任务在本课程中,老师要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造就儿童的品德和习惯,爱护儿童的新奇心,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安康地成长。三教学活动指导的留意点老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留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状况,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打算和教案,协助儿童绽开活动。活动教案和活动指导应具有打算性和敏捷性。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实力的开展、经历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老师要擅长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踊跃的参加中生活得到充溢,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开展,价值判定得到初步的造就。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学问的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老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老师应缔造性地运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刚好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教学措施: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协助学生全面提高。2.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爱好。4. 充溢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五:教学进度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10级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踊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踊跃主动协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效劳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开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开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局部,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根底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开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学会编制小报;相识通信的迅猛开展。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那么,初步懂得规那么、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根底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算1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踊跃、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标准,提高效率,扎实推动素养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二、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例如,今日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简单出现的放纵,使得一局部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那么意识比拟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开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留意公共平安。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无视的社会问题。今日协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相互敬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讪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需从小造就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怜悯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协助他们。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常亲身经验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学问,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缔造将来。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2、教学目标: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激发学生酷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根本学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开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情愿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 通过其次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夫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才智;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状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意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开展;知道人们改良劳开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相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开展状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开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了解家乡交通的开展改变状况,激发学生酷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根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开展的状况;体会播送、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遵守网络道德标准,努力增加对各种信息的区分实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学生进展酷爱家乡的教育。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亲密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亲密相关的交通方面的状况。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依据实际状况,正确选择、运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根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四、教学措施: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相识社会和了解社会。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启程,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3将引导学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造就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究实力。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五、教学支配:周次教学内容节次备注11、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一单元2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33、浓浓乡土情41、吃穿用哪里来其次单元52、从电视机的改变说起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