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生产计划安排鸡饲料配方研究营业网点设置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44507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生产计划安排鸡饲料配方研究营业网点设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生产计划安排鸡饲料配方研究营业网点设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生产计划安排鸡饲料配方研究营业网点设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海大学学士学位论文OR团队作业生产计划安排鸡饲料配方研究营业网点设置研究河海大学文天学院08级工程管理专业*班*小组2010年 5 月 中国马鞍山论文独创性声明:本团队所呈交的论文是本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笔者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本团队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团队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办理。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48摘 要本论文以水利投入为主线,在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关系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08年,针对金融危机,中央决定投入4万亿人民币以扩大内需,其中对水利行业的投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可以看出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首先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水利投入为国民经济所作贡献进行了描述、对比;然后借助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对江苏省的具体水利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水利投入对江苏省经济的贡献率;最终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创新性的利用扩展的Solow模型来分析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二、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求得行业的产出弹性。期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对于水利投入的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水资源的管理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水利投入 国民经济 生产函数 灰色关联度AbstractThe effect to economic growth caused by water conservancy input in Jiangsu Province is deeply discussed herein in this thesis, during which the expanded productive function model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of water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economy is set up with the mainline of water conservancy input. In 2008,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invest four trillion ¥RMB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input to the water industry counts a large proportion upon the total amount, from which it can be noted that the impact of the water industry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received more and more concerns from our government and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Firstly,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water industry is described briefly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n, a general Solow productive function and the Grey System theory are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puts to the GDP growth in Jiangsu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outputs. Finally, the overall conclusion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Two innovations are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i.e., adopting creatively a general Solow model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put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adopt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to estimate the elasticity for both capital input and labor input.The conclusions of this thesis are expected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input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to pla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o on.【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input; National economy; Productive function; The Grey System theory目 录摘 要4ABSTRACT5第一章 绪论81.1研究背景及意义81.1.1研究背景81.1.2 研究意义81.2相关研究综述91.2.1 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91.2.2 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131.2.3 小结151.3研究目的16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1.4.1 研究内容171.4.2 研究方法18第二章 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92.1 水利建设对社会进步的贡献192.2 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202.2.1 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212.2.2 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232.3 本章小结26第三章 数学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273.1 基本概念273.1.1 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273.1.2 灰色关联度283.2 数学模型的建立293.3 iK,iL的经济意义293.4 用灰色关联度求解iK,iL313.5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投入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具体步骤32第四章 水利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模型分析334.1 水利投入与江苏省经济产出的关系分析334.2 水利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354.2.1 研究对象以及历史数据354.2.2 生产函数以及产出弹性系数394.2.3 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率以及相关结论414.3 本章小结43第五章 结论及认识445.1 本文的总体结论445.2 关于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的理论认识455.3 对灰色关联度的认识455.4 关于经济增长中科技投入贡献率的问题46致谢47参考文献48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 2009年1月6日至7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1在会上强调1 2009-4-3访问2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部署J,中国水利,2008(24)3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部署J, 中国水利, 2008(24)4新加坡水务背景介绍J,给排水动态,2007(4)5陈丹,代小平等, 灌溉水价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6)6郑垂勇等,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8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江苏省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J,20009徐方军,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矫勇专访J,水利发展研究,2005-5(1)10邓建伟、张新民、胡想全,甘肃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人民黄河,2007-111陈炳煌,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0(2)12葛久研等,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的数学模型J,水利经济,2004:(6)13李荣生,从经济规律看中国水利50年,水利规划设计J,2002(3):23-2814顾强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经济系统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5章仁俊、葛久研、郑垂勇,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测定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16罗云毅,中国经济增长投资贡献率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1999(2)17张天明,赵敏,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1)18汪海,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J,江苏经济探讨,1998(10)19黄聪等,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7(4)20王才君等,水利投资经济效益的弹性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7)21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Regional Mu1t1pliers: A User handbook for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ing System(RIMS).Secon edition. Washington,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May1992.22 2009-4-3访问23曹荷红等,公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交通工程,1998(3)2425郭克莎,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1(9)26李万茂,关于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应用简析J,统计研究,1999(5):45一4827罗云毅,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1999(2):33一3628罗云毅,投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2):33一3429郑思齐、刘洪玉,中国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与分析M,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45一4930侯荣华,乘数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6)31王军,谢瑞,中国投资乘数的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01(7)32郭永祥,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村建设,2007(3)33陈焕友,充分认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加速建设现代化的水利设施J,江苏水利,1998(11)34蔡伊昌,郭敏,论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水运,2008(11)35徐惠玲,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四川水利J,2008(3)36郑垂勇等,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94-9537葛久研等,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的数学模型J,水利经济,2004:(6)38申卯兴,薛西峰,张小水,灰色关联分析中分辨系数的选取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1)39 罗伯特M索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2 - 540 左大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3):33 - 4441杨依山,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J,理论学习,2007(10):55 - 57,水利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着力构建符合水利行业特点、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8年是全国水利系统肩负重大使命、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在多灾连发、多灾并发的严峻局面下,水利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力以赴抗灾救灾,水利工程建设、节水防污和水土流失治理、水利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实现新的进展。特别是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水利部门反应迅速,应对科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谱写了水利抗灾史的新篇章。2008年中央水利投资共计625.4亿元,比2007年全年中央水利投资增加284.9亿元,增幅超过80%,为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新增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00亿元,占国家新增总投资的1/52。于此同时,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据统计,2008年省级水利建设资金达到512亿元,较上年增加近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1.1.2 研究意义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系统,而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密切相关的。水利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的结构有关,而且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进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去,将水利投资效益与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结合起来,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和规划,从经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处理水利工程的结构调整,优化水利投资的方案,对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投资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点,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但其本身直接的经济回报相对较少,或者没有直接回报(如防洪)。因此,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水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转为低水平的结构过剩经济。面对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环境,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为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水利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大对其的有效投资,不仅有助于水利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地健康稳定发展。如何在定性分析水利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水利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是重视投入产出分析,强化和巩固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需要,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现代水利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开展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国民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也有利于水利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1.2相关研究综述1.2.1 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纵观国外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是根据其本国的水资源特征制定相适应的水利投资政策,例如新加坡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世界排名倒数第二,超过50%的供水来自邻国(马来西亚)进口,由于与马来西亚存在严重分歧,政府据此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保证了水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本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4。又比如美国普遍采用“服务成本+用户承受能力”的定价模式,联邦供水工程也已经逐步实行用户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水价,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定价模式5。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很早就涉及了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关系问题的系统分析。在其研究成果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实践中,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互相制约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一些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灵敏度、强壮性等检验后,确定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和水利产业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结论认为应尽快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提高到7%8%;根据协调发展模型的基本运行的结果和仿真实验的结果,对水资源系统乃至国民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评估和政策分析,为水利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实质性的政策依据6。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在1999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水利投入产出效益计算与预测研究”中,结合国民经济大系统分析历年的水利投入量和投入比例,利用水利投入对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产出弹性的均值来预测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短期趋势;用水利投资效果以及拟合模型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作中长期预测,从而确定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投入的合适比例7。该研究的结论是,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必须对其进行适度投资,水利投入与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分别为1.03和1.436,产业感应度系数大于17。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在另一项科研成果“江苏省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中,结合了江苏省水利建设的实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水利建设成就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分功能指标和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综合指标等三个方面,就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定量研究。此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江苏省的水利投入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43,与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52,均呈强相关性;江苏省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2.6748。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矫勇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的某些基本特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2001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2700亿元,占规划目标的60%左右,完成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加固近3万公里;1000余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南水北调等“十五”水利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迈出步伐。各项水利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9。邓建伟、张新民、胡想全在甘肃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中,采用甘肃省的消费额和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引入乘数理论,建立了水利建设投资效益分析的乘数理论模型;采用宏观经济理论中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弹性分析模型。应用两种模型得到了甘肃省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量化数据;乘数理论分析“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29.03亿元136.13亿元;弹性分析模型得出“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10。陈炳煌在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到,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失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但不是唯一政策。要充分发挥这个政策的积极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规模、结构与效应的三大问题。必须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稳定的增长,消除因为投资剧变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必须注意投资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注重投资产生的效应,提高未来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质量。需求效是由投资活动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而供给效应则是由投资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带动国民经济中供给总量增加,两者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存在一个“供给时滞”。当前扩大投资时应该注意这两个效应,并处理好它们的关系11。河海大学葛久研教授等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计算产出弹性iK, iL。再应用公式EiK=iK =iK和EiL=iL =iL计算出某省水利资金入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是9.74%,水利劳动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是1.79%,合计为11.53%。从而得出某省国民经济的增长有10%以上是依靠水利投入拉动的1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李荣生认为水利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在各个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因国情而异,水利投入应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个适当比例,只有这样水利与经济才能有一个共同的最佳状态,才能使经济建设符合客观规律。他认为水利事业虽然是以公益性、社会性、福利性为主的事业,但它对GDP的增长和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以及就业等效应依然显著。例如在一定的水利资金投入水平下,防洪标准只能达到某一水平,加大投入就可以提高防洪标准并减少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水利基建投资对GDP的总效应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而水利基建投资占GDP的0.9%是其总效应变化的临界点。在分析了水利基建投资与国家基建总投资、水利基建投资与国家财政支出的关系后,他认为水利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总投资比重的理想区间和可接受区间分别为5.8%9%和5.30%7.04%,水利基建投资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的理想区间和可接受区间分别为5.83%6.34%,5.25%6.95%13。河海大学的顾强生博士认为水利投资具有效应的“供给时滞”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主体的多样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力度的波动性。他从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演变、国家投资政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国家投资的产业偏好和水利投资波动,较好地描绘了人们对水利认识的变化轨迹。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的国家水利基建投资和国家基建投资关联的计量经济自回归模型,预测了20002005年国家基建投资的数值和水利投资数值,表现出一致同步性,定量说明国家、地方政府要加大水利投资力度14。河海大学章仁俊等在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测定中应用Solow增长的速度方程,采用余值法对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定。测定过程中,使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资金与劳动产出弹性作了估算。结论说明安徽水利科技进步对新增效益的贡献率略高于全国水平,而对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同时得出这样两个结论(1)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劳动贡献率呈较为紧密的负相关;(2)水利资金对产出的贡献大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15。罗云毅在中国经济增长投资贡献率的研究中从投资对供给能力的改善,生产函数即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与GD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作为基本需求要素之一与GDP水平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指出投资贡献率反映的是增量的比例,而投资率反映的是总量之间的比例。在某些年度,两者相差很大,但在若干年的一个时期内差距往往并不大。同时,他指出投资作为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往往具有两面性,如果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会使决策者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一个危险误区,会导致投资效益的降低16。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张天明和赵敏在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认为采用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对水利产业和水利经济发展的整个运行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为今后制定水利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反映出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提高各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保障和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17。在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中,汪海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多方位拉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18。东南大学黄聪等在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中根据1980年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衡量建设推动力对中国GDP增长中的影响,其结论不仅提供了分析建设推动力的数学模型,而且为认识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依据19。武汉大学王才君等人利用水利投资经济效益的研究方法,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建立了GDP的生产函数,利用弹性分析模型研究水利投资的经济效益,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定量地分析了水利投资对促进GDP增长以及扩大就业机会的贡献,得出如下结论:水利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对GDP产出的贡献大于80年代;水利投资还极大地增加了就业机会,1998年水利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达到17万人左右20。可见,水利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显著的。1.2.2 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局(BEA)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了一系列RIMSII(Regional Input一Output Modeling System)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模型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趋于成熟,发展成为RIMSH模型,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经济分析模型。BEA提出的RIMSH模型指标是投资乘数。该模型是在大量的国家和地方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研究的范围可分为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个别州、郡县的经济,或几个郡县联合的区域经济。研究一个行为的投资乘数可以通过39个行业集合体,也可以通过528个明确的行业。BEA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运用RIMSII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研究了公路行业的投资乘数,得出结论:交通运输的经济乘数为2.1,公路运输的经济乘数为2.1,航运的经济乘数2.221。北京大学厉以宁等教授,在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经济增长及理论模型”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都是以我国1970年至198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的22。曹荷红等人利用上述的数学模型对我国公路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公路行业是投资效益较高的行业,它对其它行业的拉动作用较大23。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汽车工业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在美、德、日、法等发达国家中,汽车工业预投入与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之比大概是1(只有日本在某些年份有例外情况),法国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与汽车工业预投入之比还达到1.5倍左右,也就是说,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由于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拉动作用24。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结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70%80%25。国家统计局的李万茂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四种关于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即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从实际统计工作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6。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罗云毅则认为,关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可以从投资对供给能力的改善、从生产函数即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与GD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作为基本需求要素之一与GDP水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提出了分析投资及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一般计算程序27。清华大学的郑思齐、刘洪玉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能反映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从而得到国民经济增长对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反映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他们认为建设投资能够高效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刺激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28。河南大学耿明斋、胡晓鹏指出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刃性”,就是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是过度投资就会会诱发经济的剧烈波动,结果会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论还认为投资结构的变动会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一定量的投资如果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配,将会得到不同的经济增长结果,并且投资的适度性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他们分别按照不同的经济类型、国民经济行业、产业和影响投资拉动作用的消费这四个方面,对投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29。国内学术界,中央财经大学侯荣华、张耀辉在对乘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乘数的经济本质、乘数效应及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分析各种乘数效应的方法30。中央财经大学的王军和天津职业大学的谢瑞提出投资乘数理论是阐述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投资理论,投资乘数决定了投资需求在多大的程度上能拉动经济增长,从数量上表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促进作用。他们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了宏观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在边际消费倾向确定的基础上,测算并分析了我国的投资乘数,分析探讨了投资乘数理论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 31。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依据各种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2.3 小结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就国内外情况而言,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把水利的投入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工作者对于投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和乘数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研究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模型分析是有很大帮助的。1.3研究目的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水利始终是必须抓紧抓好的关键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水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突出水情。中央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水利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既要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担当重任,又要为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条件、促进消费需求提供保障。一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好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和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二要着力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三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水功能区管理和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集约开发、节约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四要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 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之上。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早在公元前1世纪初,我国著名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一慨叹作为一种危机的呼唤,震撼着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历代政要们无不争言水利,无不以水利为治国之要务。但是,直到现在,水的利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性危机之一。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江苏省,目前也同样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利发展难以实现良性运行的困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水利,水利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往前发展,这是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也是江苏省水利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水利,其发展必须适当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基于上述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结合江苏省水利投入的实际情况,通过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数学模型分析,以期在水利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理论和方法上,力争体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在社会科学方面,依据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将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本文,符合江苏省的历史人文实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在自然科学方面,运用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使过程和结果明确、清晰易懂。通过对江苏省的水利投入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得出水利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建议,使整个国家的水利事业向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发展。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灰色关联度和Solow模型的相关概念以及建模的步骤,然后分别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水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了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给出研究目的,并且安排了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章介绍了数学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对Solow生产函数和灰色关联度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并给出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水利投入对经济拉动作用的七个步骤。 第四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水利投入与经济产出的关系,计算出水利投入(资金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并且结合数据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第五章是本文的一个总体性结论。1.4.2 研究方法(1) 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应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资料来源和数据支持的制约。因此,还必须以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2)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作为一个系统,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影响是不断变化着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相对统一。因此,研究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也应该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会涉及到众多的因素、纷繁的联系、多个变量等各方面的问题,要想从总体上取得最优化结果只有尽力将各方面的关系数学化。但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应当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化。(4)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范分析主要是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怎样的”。(5) 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研究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要对水利投入总量进行分析,还要从水利投入的结构出发,分析不同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6) 数学模型采用一般的Solow生产函数建立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数学模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估算资金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并通过江苏省的水利投入实例进行计算,得出江苏省水利投入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量化数据。第二章 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1 水利建设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大约在4000年以前,先人们就采取“奎防百川,堕高埋库”的方法来治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更有“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那时的人们消极地回避水患,却主动地以水为利,水利在灌溉、防洪和水运等方面广泛地发挥作用,显示出经济基础设施的功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到了公元前250多年战国后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及军事等发展的迫切需要,秦蜀郡守李冰在古蜀国治水工程基础上,组织西蜀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孕育了人间“天府”。都江堰的巨大综合效益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水利开发还不是最早的。埃及在公元前3400多年就在尼罗河引洪淤灌;印度、巴基斯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出现水利事业;叙利亚、伊拉克公元前2200年就在两河平原开始引水灌溉。由此可见,水利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是紧密联系的。水利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在埃及,预先确定尼罗河水涨落的必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历史反复证明:水利兴,农业稳;农业稳,国业兴,天下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中国经济史上的几次统一与和平时期,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几次大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秦汉时期对黄河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保障和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与繁荣;隋唐时期修通了举世闻名的南北大运河,并逐步建立了长江流域的基本经济区,农业的发展超过黄河流域;元明清时期治理江河、修闸开渠、开放航运以及整修海塘等,水利事业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创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增辟了不少灌区。中古时期一直到近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有条件大力改造水环境,开发利用水资源。我国在汉以前以中原农田水利为基础发展农业;三国、隋唐以后逐步开发太湖一带东南水利,以江浙鱼米之乡通过潜运接济中原;明清以后,“两湖”水利发展,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的是清代中期以后人口膨胀、水旱灾害深重的局面。大兴水利,是人民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新中国建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水利建设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水利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论述:圣人之治于世也,其枢在水。纵观我国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治水是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并留下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治水史,那些因治水而造福于民的人均史册留名。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消除水害和开发水利,发展社会文明,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无数次的曲折和磨难,人们摸索和总结了许多治水害、兴水利的对策与措施,建设成功了一大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在中国,蜿蜒万里的江河堤防,雄伟壮观的江浙海塘,贯穿江、淮、河、海的京杭大运河,布局科学、分水合理的都江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功能各异的防洪、排水、灌溉、养殖、供水、水能等水利工程。这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取得,是建筑在人类这个主体的生存、发展需要以及对自然界的水与相关因素(客体)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类在自然界水资源利用、控制和改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与掌握水和水的规律。治水活动逐步从单纯除害,到开发水利;从水利的单项开发,又逐步发展到综合利用;逐步建立并不断丰富完善着关于水和水利建设的科学知识、价值取向、规范制度、行为准则等。这些在开发利用、控制改造水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水文化。水和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2 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起源及其发展史的回顾表明,水利建设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发展过程。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就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32。长期以来,这一概念在人们的观念中已根深蒂固,并对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仍对我国水利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应该说水利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地位33。2.2.1 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情十分复杂的国家,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水早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在我国,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洪涝、干旱和盐碱。我国洪涝灾害有发生频率高、地区广、历时长、危害大的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受灾最甚的是黄河、长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对以上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均造成巨大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危害更为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确保我国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由于我国降水时空变化大,耕地较集中的东中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要进行补充灌溉;而西部的干早半干早地区,则基本属灌溉农业区,没有水源,只能靠天吃饭,为雨养农业。目前,全国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左右,占世界农业总用水量的比例接近2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是世界农业大国,而且也是世界灌溉用水大国。土地盐碱化是由于局部区域内水资源量过多,排水不畅,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轻者影响农业生产,重者寸草不生,土地荒芜。我国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黄淮平原、东北丘陵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同时,由于局部地区灌溉不当,致使一些地区的盐碱地被治理后又出现一些新的盐碱地。(2)水利建设对工业、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形成,渐渐产生了集镇,为了便于取水,这些集镇均分布在靠近有水源的地方,水也就成了集镇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而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就更依赖于水而生存和发展,一般说来,城市规模越大,人均的生活用水水平就越高,工业的用水量就越大。城市发展不但要保证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还要为城市的商业活动、旅游、休息娱乐活动以及美化环境提供水源,城市用水的基本特点是供水保证率高、水质好、水压稳定。任何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水洗涤、冷却。因此,水资源保证程度对城市和工业发展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资源条件不但对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也是一个地区工业结构和布局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急速增长。目前,全国尚有300多个城市出现缺水现象,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严重缺水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城市供水不足,已制约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许多北方城市由于水资源条件的制约,不得不严格控制其发展的规模。(3)水利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变化会对生态和环境产生正或负的效应,同时生态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水资源量和质的改变,因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是处于同一系统中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水利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水质包括水流中不溶性物质(主要为泥沙)及可溶性物质(即天然水化学成分)。水质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泥沙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体现为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泥沙可使生态环境发生对人类有利的变化,如:引洪淤灌、肥田造地;黄河下游引洪淤堤背,以固堤防;黄土高原沟壑区打坝淤地,可造高产田;治理与开发利用河口三角洲和沿岸滩涂,可增加土地资源等。另一方面,多沙河流发生的河道冲淤变化,会使生态与环境随之改变。如: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一些水库的库容减小,效益降低;中下游河道的河床升高,湖泊变浅、面积缩小,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抬高了洪水位;同时,泥沙又是水流中污染物的载体,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滞留和堆积在水体内,降低水流的自净能力,并会成为新的污染源,使生态与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干早缺水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华北和西北干旱、半干早地区,大多是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地带,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致使这些地区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因而带来一系列生态与环境恶化的问题。如:草原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面积日益缩小,干早、半干早地区的湖泊、水库及河流中下游的河道水面日益缩小,甚至干涸、消亡而沦为荒漠;为抗御旱灾而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并造成地面沉降。洪涝灾害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年内与年季分配不均而发生的洪涝灾害,历年使我国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洪患冲毁堤防、城镇、良田,洪水带来的泥沙使河道淤积造成多次改道。洪涝还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灾害性影响。2.2.2 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l)水利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和稳步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曾经给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过巨大的损失。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抵御和防止水、旱灾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江大河的治理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我国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辽河、松花江和珠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东部平原地区,这些地方的堤防长度将近占全国堤防长度27万公里的90%。通过在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在中游开辟分、蓄洪区蓄滞洪水,在下游扩大排洪出路,各主要江河初步形成了能够防御常遇洪水的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在全国受江河湖海洪潮威胁的广大地区,初步建立了防洪保障,保护耕地面积近6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保护人口4.6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34。新中国建立60年来,大江大河安然渡汛从未决口,有力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城市防洪建设保障了城市安全。建国以来,结合大江大河的整治和防洪建设,城市防洪建设作为重点进行安排,取得了显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防洪规划开始逐步纳入江河流域治理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