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单元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31111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单元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单元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创新复习通用版训练题:单元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解析:选D材料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对如何与人相处都不清楚的话、连现实生活都无法正确对待的话,又如何能够处理与虚幻的鬼神以及死亡的关系,即要求人们首先要注重现实,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人性向善的伦理观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2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解析:选B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没有明确反对法治,故A项错误;三位思想家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故B项正确;德治都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3(2018深圳调研)“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中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解析:选B材料关键信息“忠”“孝”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与个人修养无关,“以法为教”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A、C两项错误;材料竹简内容反映出秦朝为吏之道仍然强调儒家的伦理关系,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用毛笔书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4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A君主专制 B天人感应C大一统 D君权神授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君主是上天用来引导人民为善之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选A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就是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A项正确; 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6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解析:选B材料虽提到圣贤,但并未说让人成为圣贤,故A项错误;根据“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故B项正确;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获取声名利禄,但并未要人们放弃声名利禄,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为词章”是朱熹所否定的,故D项错误。7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学习经书等儒家经典的目的就在于“致良知”,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实践”问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8明清之际有思想家认为,“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则知势利之心,亦吾人秉赋之自然矣。”这一思想()A公开挑战了君主的权威 B体现出对圣人的尊崇C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D全面否定了宋明理学解析:选C材料表明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予以质疑和否定,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反映,符合明清时期李贽的思想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材料不符;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非对理学观点的全面否定,D项错误。9蔡元培曾说:“黄梨洲(黄宗羲)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黄宗羲被称为“东方卢梭”主要是因为他()A批判君主专制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C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D认为“工商皆本”解析:选A卢梭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把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与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有相似之处,故A项正确;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卢梭的主张但不是黄宗羲的主张,故B项错误;“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思想,但皆不是与卢梭思想的相似之处,均不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10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解析:选D材料大意是人性、命运、天命等等,是圣人很少谈论的,却是当今君子们整天挂在口上的,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俸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是孔子、孟子常常用来教导人的,然而当今君子们却很少说到,表明顾炎武力倡务实作风,反对空谈义理,故D项正确;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挑战先秦儒家思想权威、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C三项错误。11(2018安阳一模)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故C项正确;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D项错误;A、B两项材料中未涉及。12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解析:选C红楼梦属于文学作品,对封建统治秩序冲击有限,A项错误;红楼梦没有描绘新的社会制度,B项错误;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当时的主流思想宋明理学不符,C项正确;封建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在当时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所制定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7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所学,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7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11分)解析:第(1)问,即回答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来概括;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如可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理学逐渐走向极端,结合黄宗羲、王夫之思想可知,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潮。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已经经过董仲舒和理学家的两次改造,结合董仲舒和宋朝理学家对儒学具体改进的过渡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巩固国家统治、铸造民族性格等方面思考。答案:(1)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夯实了儒家的形而上学的基础)。(2)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特点: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潮。(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答出两点即可)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根据图片及文字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中“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知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根据“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可知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论述时简单阐明与所提取的信息相关的原因、影响及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答案:示例一: 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示例二: 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