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9360044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 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 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鹤楼送别 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 两次教学折射的教材观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五上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文是诗头,诗在文中,学文是为了理解诗的含义及其表达的主旨。在这篇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两次不同的教学,笔者进行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第一次教学:“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言行之中读出别情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外在的语言和动作,都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o这篇课文,有许多关于李白和孟浩然言行的描写,在第一次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这些语言和动作,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受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教学流程如下。1.聚焦“行”师:我们知道,无论是这首诗还是由诗创编的故事,都蕴含着一种深情,那就是依依惜别之情。这节课,让我们登上黄鹤楼,走进李白与孟浩然分别的场景,来感受他们的这份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生: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俯视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师:你从两个“一会儿”读出了什么?生:李白和孟浩然都故意借赏景掩饰自己内心的难过、难舍,谁都不愿先开口,不愿说出这份离情。生:拖延时间,两个好朋友只想多待一会儿。师:你能读出这份情来吗?(生朗读课文)师:让我们一起也来读读,读出悠悠离别情。(生齐读)2.对话“言”师:“不忍别,终须别。”一起默读第三小节,思考: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我们进行交流。生:从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中,我读出了李白时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师: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生: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人品”和“诗篇”。师: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还体现在哪里?生1:六个“您”,表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生2:“夫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品德的人的尊称。师:从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生:从“何日才能再见面”处,我读出了两人的不舍之情。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份情感。(生齐读)师:李白和孟浩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传递的都是真挚的友情,读来令人动容。课文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写出了两人依依惜别之情。(板书:语言、动作)第二次教学:“景为情语,由景悟情”,情景交融感受别意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经过教研组磨课,反复钻研教材,我们认为,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课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上。教学流程如下。1.揣摩“景”师:文中的景色描写是否可有可无?请同学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关注这里的环境描写,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生:我从“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感受到两人的离别之情。师:请谈谈你的理解。生:这柳树仿佛被李白的深情感染,对远去的友人深情地凝望着、述说着什么,沙鸥就像友人一样不住地点头,挥手道别。师:此时的李白,眼前没有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景,没有了江上的渔帆点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长久的伫立中,深情的凝望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生:孟夫子,你这一去,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面,我会想念你的。生:孟夫子,扬州离这里有千万里远,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请多保重。生:孟夫子,到了扬州,你一定给我写一封信,告诉我你在那里是否安好。师: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无法表达李白心中那澎湃的激情,他终于按捺不住,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又用哪些词来表达李白内心的惜别之情的?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后交流、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孤单,孤独(眼中只有友人的帆船,孤零零的帆船),心中无限惆怅、寂寞。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只(没有了其他美好的景)。师:一起读诗句,读出这惜别之情。(生读全诗)2.感悟“情”师:这首诗一共28个字,没有出现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深深的友情、浓浓的别意,它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离情别意的呢?生: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师: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诗中投入了情感,就有了生命,生生不息地传了下来。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让我们感受这融情于景的妙处。(生再次读全诗)师:课文中还有通过景色来表达人物情感的语段吗?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把文中运用同样写法的地方找出来。生:课文第一段中长江边上春景的描写也是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师:能谈谈你的理解吗?生:如此美好的春光,正适合和好朋友一起欣赏,孟浩然却要到扬州去,所以,我感觉到这里的景色描写突出了两人的惜别之情。师:除了环境描写以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达人物的离情别意?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师:分角色读人物的动作和语言。3.学习“写”师:作者在写前面的文的时候不仅写了诗中描绘的景象,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情感,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体会诗中的情感。“送别”是唐诗常见的主题,下面,我们就学习黄鹤楼送别的写法,把送元二使安西的一二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改写成一个片段。(生写作、交流)磨课思考:一样分别,两种别意,尊重文本独特价值两次教学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教学,笔者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语言和动作,从中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并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第二次教学,笔者对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行了重新设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在“揣摩景”“感悟情”这两个环节中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最后设计一个“学习写”的环节,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通过课堂练笔,使学得的写法在课堂上得到运用。这样教学的优点是:教师尊重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通过引领学生品读文中的环境描写,进一步体会李白和孟浩然这两位大诗人之间深厚的离情别意,并且学以致用,既指导学生掌握了“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方法,又尊重了文本独特的言语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