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34968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 目: 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 姓 名: 杨秋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2 学 号: 2226220 指导教师: 崔峰 职称: 讲 师 2009 年 6 月 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杨秋萍指导教师 崔峰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它和其它人类文化遗产形式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农业的衰落和当前产业化农业对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影响,使得传统农业遗产面临威胁,保护刻不容缓,特别是在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 ”后,农业文化遗产开始受到我国学者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比相关研究资料,分别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研究、类型、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关系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述评。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究综述A Summar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Yang QiupingTutor Cui FengAbstract:Agricultural Heritage is a new type of world heritage. As other form of world heritage,Agricultural Heritage is also a crystal and common wealth of human civilization with immeasurable value. But with the wane of agriculture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 using and managing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s faced with threatening,so the conservation action should be taken immediately, especially after the Zhejiang symbiotic rice fish farming systems which is founded in qingtian county being listed into the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tage”Our countrys scholars begi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By consulting a number of books and comparing with relevant research material, the essay elaborate the detail of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its definition,type,relationship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use and conservationKey words: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summary;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实践活动,农业文化也就成为最古老的文化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与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目前,农业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的研究中并不多见,而其旅游开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对比相关研究资料,分别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研究、类型、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关系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述评。一、农业文化遗产定义研究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7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定义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6崔峰(2008)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其它的遗产类型,“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它不仅是杰出的景观,对于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可恢复生态系统和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与以往的单纯层面的遗产相比,它更强调人与环境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2常旭、吴殿廷、乔妮(2008)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的文化遗产类型,他们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3韩燕平、刘建平(2007)则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是与农业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或文化景观遗产。由于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在概念上又等于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农业文化遗产与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农业遗产由农业文化遗存组,这些遗存拥有历史的、社会的、生态环境平衡的或科学研究上的价值。10袁俊、吴殿廷、肖敏(2008)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历史悠久、结构复杂的传统农业景观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相比,农业文化遗产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保护的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农民仍在使用并且赖以生存的“活”的农业生产系统和耕作方式。15张维亚、汤澍(2008)认为文化遗产除具有价值突出、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更是一种体现了系统要素之间、人与自之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在这个系统里,农民的参与至关重要。17李刚(2007)则将农业文化遗产上升到了民族精神的源泉的高度。21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诸位学者对农业文化遗产定义的切入角度和文字表述略有不同,但都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与景观,具有与人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属性。二、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及其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关系(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王红谊(2007)认为农业文化遗产除了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或称之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还包括各族人民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物种关系,运用源于当地富有特色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多样性的农业系统。5徐旺生和闵庆文(2006)认为从产生形式来说,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记忆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文本上的农业文化遗产和现实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从内容上讲,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区别,也可以将其分为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农业文化遗产。23苑利(2008)同样认为农业文化遗产至少应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但他认为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耕生产经验,而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则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各种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24(二)农业文化遗产与我国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王红谊(2007)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宝贵机遇,作者从发挥农业固有核心功能和从拓展农业附加功能的角度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紧密关系。5农业与经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农业的地位与角色。刘朋飞、高启杰、徐旺生(2008)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时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一方面,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功能拓展有新的突破。16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王旭海(2006),通过对青田县农业系统的研究得出结论: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 GDP 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2 三、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与管理必不可少,相关工作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关于如何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保护,国际与国内对其的理论研究或管理实践都不是很多。但是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我国科研机构引起了一定的重视。面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现状,政府、术界和农业小区的民众出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为保护和利用这笔优秀的人类遗产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以使数千年农耕文明得以延续不断,并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虽然这些工作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还是在局部进行的,但其导向意义不可低估。5(一)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2007)认为,我国传统农业面临着工农业生产方式扩张以及外来生物物种和生物文化的入侵威胁。1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工业化进程中濒于消亡,而作为广义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的农业传统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5喻学才(2005)认为,目前我国的文化遗产普遍存在8大难题:体制上多头管理;管理上法律依据不足;执法不严,学术研究上基础研究工作缺乏;在干部政绩考察上缺少必要的行政督察机制,对于行政作为错误而导致遗产破坏的决策者,国家缺少惩罚规范;在人才结构上遗产保护人才严重缺乏;在保护对象上着重物轻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遗产的保护的进程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8如何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学者就此展开了研究:常旭、吴殿廷、乔妮(2008)三人将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划分为三种模式:功能分区模式、产品开发模式和环境保护模式。其中又将功能保护区划分为生态保护、游憩缓冲、游憩密集、外围拓展4个区域,通过缓冲分流的形式来减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伤害,以达到生态旅游的目的。3李刚(2007)提出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政府的义务和职权,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明确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建立登录制度,通过立法禁止破坏性、掠夺性开发,禁止过度商业性开发等行为来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21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作为农业文化遗产适应性管理的一种手段,以农业文化遗产本身及其衍生吸引物为主要旅游对象,兼具遗产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特点:崔峰(2008)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概念界定为:基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特殊性,在动态保护理念的指导下,为保证遗产地生态、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并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前提,结合其保护手段总结出三种旅游开发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小区参与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并指出这三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从不同侧面共同作用于同一农业文化遗产地。2 常旭,吴殿廷,乔妮(2008)认为: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与遗产所要求的“保护历史”理念相吻合,其绿色规划、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的特征决定了它是解开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困境的钥匙。其中,生态旅游地内涵又强调了小区参与的重要性,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的发展中获益,与遗产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并将国外的农业生态旅游总结归纳为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农家乐型这三种形式,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典范和经验。3赵敏(2005)提出民俗文化传承农业遗产的模式,通过对外的民俗文化宣传与交流,来达到保护农业历史遗产,扩大区域知名度,发展民俗文化观光旅游的目的。11李永乐(2007)等在分析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基础上,认为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小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 个方面的问题。13袁俊、吴殿廷、肖敏(2008)具体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双重作用的机制,从生态旅游规划、遗产保护监测体系建设、小区共建及法制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15张维亚,汤澍(2008)从旅游的“附加价值”的双面性入手,提出农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是相互依赖,在开发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17由于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提出较晚,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研究比较薄弱,虽然国内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但是这个阶段的研究大部分都针对具体案例,加之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数量少,所以研究的模式并不具备很强的推广型和适用性。(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了GIAH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旨在是通过开创确定农业遗产系统的标准和制定其保存和发展的战略来应对目前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11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2007)认为,可以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完善农田保护区的建设来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中,农田保护区还是我国的一种创新和特色。1 常旭(2008)等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应采用小区参与式管理机制,强化小区参与,使农业遗产保护持有者-农民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使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能在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上进行。3王红谊(2007)从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为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对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范围进行规划性研究;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濒危农业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以国家农业博物馆为龙头,实施博物馆的农业文化遗产保存和记忆工程;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组织的领导和经费支持。5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2006)提出通过建立农田保护区,制定生态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与小区共管,使保护区和非保护区成为一个整体,向生物多样性管保区的监制方向发展。9赵敏(2005)认为,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经营管理并不针对纯自然的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可以进行自我调控,只要不让外部因素对它进行干扰破坏。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毕节地区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做为第二批29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积累和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验和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赵敏的保护农业原产地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利用对某种农产品原产地认定,进一步发挥其业在民间形成的知名度,或利用其独特的品形、风味、色泽、品牌塑造来保存并发扬我国丰富的农业遗产。11曹玲、常娥、薛春香(2006)以信息平台的设计和构建为论述重点,通过中国农业遗产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来达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12李永乐(2005)提出动态保护、整体保护、原地保护三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并在研究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案例的基础上,得出构建生态博物馆模式有可能成为世界农业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的结论。14四、简要评述农业遗产既是文化遗产,也是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还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无论在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或世界遗产公约时,都不应对它有所忽略。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定义研究、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关系研究及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和保护4方面研究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特点:(1).研究农业遗产现状及问题的文章相对较多,而研究我国农业遗产价值属性的文章相对较少,显示出高度的集中性。(2).研究农业遗产遭遇到外部环境比较多,而研究农业遗产本身的结构问题较少。(3).研究农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文章较多,而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研究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文章较少。此外,这些集中的研究虽然数量众多,但相当一部分是一些基于基础概念的一般的分析和论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学科背景也比较单一,因此,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学科、系统深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1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从传统农业的衰落谈农业遗产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8):2468-2469.2 崔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刍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03-109:34-38.3 常旭,吴殿廷,乔妮.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206-208.4 刘建平,陈姣凤,林龙飞.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33-36.5 王红谊.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J.古今农业,2007(4):95-103.6 联合国粮农组织:21世纪农业杂志,2002(11):23-257 王衍亮,安来顺.国际化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6(3) :56-61.8 喻学才.我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八大难题J.旅游学刊,2005,20(5) :12-13.9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的意义和保护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 :18-20.10 韩燕平,刘建平.关于农业遗产几个密切相关概念的辨析兼论农业遗产的概念J.古今农业,2007(13) :111-115.11 赵敏.论农业遗产及其保护J.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3) :31-33.12 曹玲,常娥,薛春香.农史研究的新工具中国农业遗产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农史,2006(1) :127-132.13 李永乐,闵庆文,成升魁,王旭海.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16) :4900-4902.14 李永乐.世界农业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探讨以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J.前沿论坛,2005(11) :39-42.15 袁俊,吴殿廷,肖敏.生态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制衡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2008(2) :991-994.16 刘朋飞,高启杰,徐旺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J.古今农业,2008(4) :89-98.17 张维亚,汤澍.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判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 :11041-11042.18 Andy S. Choi, Brent W. Ritchie, Franco Papandrea, Jeff Bennett. Economic valu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 choice modeling approach J. Tourism Management,2007(9).19 velyne Vouligny, Grald Domon, Julie Ruiz . An assessment of ordinary landscapes by an expert and by its residents: Landscape values in areas of intensive agricultural use J. Land Use Policy,2009(26).20 孙业红,闵庆文,钟林生,成升魁,张丹,龙登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 :120-125.21 李刚.浅议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4):46-49.22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王旭海.资源科学J,2006,28(6)23 徐旺生,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与“三农”J.古今农业,2008(2):112-115.24 苑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考古,2006(6):34-38.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杨秋萍题目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